APP下载

高校影视类专业基础课混合式教学实践与探讨

2023-10-25季静

艺术科技 2023年20期
关键词:专业基础课高等院校混合式教学

摘要:文章分析高校影视类专业基础课混合式教学的实践,以明确问题,科学培养高校影视类专业人才。高校影视类专业基础课混合式教学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从浅层学习发展为深度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视听语言课程混合式教学的具体方法是,结合专业基础课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兴趣,借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进行整体设计。课前的主要任务是明确目标与学习导入;课中,教师就学生在课前自学中集中出现的问题,采用讲授或者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解答分析,然后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主题,通过自由思考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展开研究性学习;课后,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完善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并形成学习总结。考核评价体系以“重过程、多元化、考能力”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从以知识学习为主向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提升转变。视听语言课程混合式教学结果显示,教学满意度明显提高,学生专业能力显著提升,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课程教学形式新颖有趣、在线课程资源与课程结合度高。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结论为:专业基础课混合式教学要将高阶思维能力培养作为首要目标,并在此基础上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自我学习等方面为混合式教学设定更为清晰的目标,为学生提供“课前—课中—课后”的全方位教学服务。

关键词:高等院校;专业基础课;影视类专业;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20-00-03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不仅丰富了高等教育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更促进了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以MOOC为代表的开放在线课程资源几乎以一场数字海啸的方式席卷了中国的高校,使在线教育成为广受欢迎的一种新型在线课程学习模式。混合式教学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斯隆联盟将其定义为“一定比例面对面教学与线上教学的结合”[1],并在2007年进一步将这一比例明确到“30%~79%”[2]。

以笔者讲授的视听语言课程为例,作为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在以往的教学中大部分时间用于讲授知识点。对学生而言,强调的是基础知识的记忆、重复或者简单描述,进行的是围绕记忆和理解的浅层学习活动。在2022级专业培养方案中,视听语言课程改为混合式课程,在作为专业基础课的定位不变的前提下,要将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课程主要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活动也要从浅层学习发展为深度学习。

1 视听语言课程混合式教学方案设计思路

该课程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大一下学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学生有美术基础,具备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力。作为影视艺术与制作类课程系列的第一门课程,视听语言帮助学生建立影视作品鉴赏与评价的初级观念,提高对影视作品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为后续课程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在明确教学目标并对学生前期知识储备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之后,再对教学内容进行知识分类,将有助于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对照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关于知识的分类,在视听语言的教学中,事实知识和原理知识主要体现在教材中,以学生自学、教师精讲为主;技能知识和人力知识则作为深度学习的内容,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性、拓展性学习。

基于以上分析,视听语言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方案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1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设计

这是混合式教学设计的重中之重,决定着后续阶段的教学设计。这一部分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学习主体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从知识、能力、思想和素质教育目标这三个层面进行设计(见表1),从而确定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使混合式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

1.2 教学媒体选择与教学策略设计

“在混合式教学中,科技环境被认为是影响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3]区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混合式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学媒体和教学策略选择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即注重哪种教学媒体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帮助学生从浅层学习进入深度学习,哪种教学策略能够真正彰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从而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讨论辩论、任务驱动等教学组织形式灵活运用在教学过程中。

1.3 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设计

混合式教学中,教学过程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而是延伸至课前和课后时段。因此,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过程要整合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进行整体设计。在课前阶段,教学设计主要包含学习指南、自学任务的设计,网络学习资源的选择与设计;在课中阶段,需要重点关注课堂教学与研讨的策划与设计;课后阶段的教学设计重点则在学生的自我总结与反思和能力拓展这两个方面。

1.4 学习效果检验与评价设计

混合式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应当以“重过程、多元化、考能力”为指导思想,不断深化并完善以过程化考核为主、过程化考核与期末考核有机结合的课程学习考核评价体系改革,引导学生从以知识学习为主朝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提升转变,有效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根据视听语言课程特点,课程设计了阶段性测试、作业测评、课外阅片、实践操作等多阶段、多类别的考核环节,采用智慧教学软件课堂答题、影视作品策劃、撰写影评、影视短片创作等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实现过程化考核与期末考核的有机融合。

2 三阶段式混合式教学实施流程

新科技的发展冲击着传统课堂的授课方式、学生的认知方式,主要体现为教学中主客体的改变[4]。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进一步凸显,成为学习活动的中心。在视听语言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中,首先要充分考虑专业基础课的特点,课程基础知识、理论知识多,同时与实践紧密结合;其次,学生对脱离影视作品的、枯燥的基础知识兴趣平平,学习过程中更偏爱依托影视作品的案例教学。因此,在借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视听语言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进行整体设计,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层级的教学服务。

2.1 课前:明确目标与学习导入

在课前阶段对照学习指南,教师布置在线课程学习或影视作品观摩任务,使学生建立对学习内容的初步认知,并通过完成作业来检验自学效果,找出难点、疑点。在视听语言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课前一周内,教师在QQ群中发布学习指南,为学生展示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主要有三类任务,包括观看MOOC在线课程中的具体章节、观摩一部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经典影视作品,或者自习教材中的某一章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疑点,则通过MOOC平台评论、QQ聊天等方式反馈给教师,帮助教师掌握学生课前学习的情况,从而确定课堂教学的侧重点。

2.2 课中:答疑解惑与任务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学生在课前自学中出现的比较集中的问题,采用讲授或者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解答分析。在课前阶段,依托网络平台和网络聊天工具,无法有效开展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而课堂面授的方式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集中答疑解惑后,则进行围绕重难点的任务探究。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主题,采用自由思考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展开研究性学习。在视听语言课程教学中,常见的研究性学习任务有影视作品主题与艺术特色分析、影视作品策划、拍摄方案设计等。

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有限的参与和引导,避免破坏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仅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将课程知识融会贯通并内化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还需要有效协助、指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使收获最大化。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因此,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常运用头脑风暴法、“世界咖啡馆(World Cafe)”会议模式等有效的集体对话方式,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表达意见的主动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方法上的指导,以确保头脑风暴、“世界咖啡馆”会议的顺利实施,并在恰当的时候提供决策支持。

学生自由讨论结束后,则进入成果展示和交流阶段。常采用方案汇报、作品展示、自由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呈现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分享本小组头脑风暴或“世界咖啡馆”会议的心得和体会。在学生汇报展示结束后,教师要就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和指导,既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总结本节课蕴含的知识和技能,又要在学习经验、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上有所增益。在评价环节,可以组织开展自我评价、小组互评等,帮助学生树立自我意识。特别要注意的是,混合式教学评价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因为学习过程中多采用小组合作、团队协作的方式,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理应成为课程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2.3 课后:自我总结与拓展学习

课堂学习结束后,学生要按照教师的要求完善本次课的学习成果,并形成学习总结提交至MOOC学习平台或者教师指定的智慧教学软件,既可以作为学生自己的学习记录,又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和交流,促进学习、交流。除了自我总结之外,对于一些学有余力且有进一步学习愿望的同学,教师会布置拓展学习的任务。拓展学习是课堂知识和技能的延伸与强化,是超越课程的高阶知识和技能。

3 视听语言课程混合式教学特色与创新

3.1 以高阶思维能力培养作为首要目标

布魯姆将认知过程的维度分为6个层次: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5]。其中的后4项属于高阶思维活动,关注的是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具体问题的创造性解决。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采用混合式教学的视听语言不局限于基础知识的传授,而是将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成果检验的重要标准,并在此基础上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自我学习等方面为混合式教学设定了更为清晰、明确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可以进行专业基础课的课程整合与调整,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在课程评价中,降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重,将综合能力考查比重提高至70%,注重考查学生吸收基础知识并内化、运用到影视创作实践中的能力。

3.2 强化与后续课程的衔接与勾连

视听语言是影视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基础性课程,后续课程有摄影与摄像、影视创意与策划、剪辑与特效、影视编导等。在视听语言课程的混合式教学中,教师布置的拓展学习任务实际上是将后续课程的部分内容前置,帮助部分对影视创作有强烈兴趣且确有能力的同学提前进入实操环节。例如,针对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辅导学生围绕赛事选题创作,实现从基础理论学习到综合实践运用的跨越。通过参与学科竞赛,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代练”的目的,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获得感。从教学效果上看,本专业在校学生课程满意度调查显示,视听语言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满意度达98.7%。

4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教育要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不论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还是基于数字技术的混合式教学,都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首要追求。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混合式教学在时间和空间这两个维度上进行了拓展,为学生提供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全方位教学服务。为了切实实现培养高阶思维能力这一目标,需要教师、学生协同努力,在教学相长中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柯蒂斯.混合式学习手册:全球视野,本土设计[J].学习与教育管理学会,2008(7):132-133.

[2] 张倩苇,张敏,杨春霞.高校教师混合式教学准备度现状、挑战与建议[J].电化教育研究,2022(1):46-53.

[3] 余胜泉,路秋丽,陈声健.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一种新的教学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05(10):50.

[4] 陈婧.论基于混合式教学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2(1):87-98.

[5] 安德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修订版)(完整版)[M].蒋小平,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96.

作者简介:季静(1986—),女,江苏南通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影视艺术与传播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南京邮电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MOOC环境下高校专业基础课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成果,项目编号:JG00822JX83

猜你喜欢

专业基础课高等院校混合式教学
提高普通工科高校专业基础课教学质量的新尝试
基于朋辈教学法的技工院校专业基础课教学探析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高等院校教育督导职能与任务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微课在专业基础课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