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立体主义画派绘画语言的“破”与“立”

2023-10-25周晓敏

艺术科技 2023年20期
关键词:绘画语言立体主义毕加索

摘要:进入20世纪,科技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颠覆了传统的价值体系。在物质世界技术革新的深刻影响下,文学与艺术也产生了大量的思想流变,受此影响,拼贴这种新的语言形式逐渐在文学与艺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断裂式、碎片式的美学理念,加速了文学与艺术向现代语境迈进的步伐。绘画语言是经过长时间的社会活动逐渐形成的,蕴含着丰富的理念和感情积淀,不同流派艺术家的艺术语言往往存在较大区别。立体主义在绘画语言上的革新,在20世纪逐渐引领了一种全新的审美范式,而这种审美范式也成就了立体主义在绘画语言上的“破”与“立”。文章结合立体主义画派艺术家及其作品,运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作品分析等方法,分别从造型语言的突破、空间布局的突破、观察视角的突破、材质媒介的突破四个方面,分析立体主义在绘画语言上的突破。立体主义在绘画语言上的突破开拓了欧洲的艺术审美范畴,引领了突破、简洁与粗放形式的审美阶段,推动了西方绘画艺术风格与艺术创作技法的创新发展。作为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重要流派,立体主义所倡导的这种审美范式对现代欧洲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立体主义;毕加索;绘画语言

中图分类号:J2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20-0-03

0 引言

繪画语言是指艺术家运用相应的物质载体,以色彩、线条、秩序等视觉要素为媒介而创作艺术形象的表达形式,它们在画面中的排布遵循一定的形式法则及造型规律,带来不同的视觉体验。绘画语言主要包括构成形式语言的物质材料及构成形式语言的组织规律或法则。绘画语言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是经过长时间的社会活动慢慢积累形成的,是将理念和感情转变成某种具体形式的历史沉淀。不同流派的艺术家,往往在艺术语言方面有较大的区别,表现出某种独特的意味。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与艺术流派中,绘画语言受时代背景与艺术发展趋势的影响,往往有一定的传承性与革新性,并且在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中传承发展[1]。

20世纪的欧洲,战争在打破政体的同时也带来了政治生态的变化,科技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也颠覆了传统的价值体系。物质世界发生了深刻的技术革新,与之互联互动的文学与艺术也产生了思想流变。现代主义思潮下,各种艺术流派层出不穷,文艺复兴主导的欧洲古典写实审美开始面临考验和挑战。在这样多元化的环境中,立体主义应运而生,西班牙人巴勃罗·毕加索与法国人乔治·布拉克从绘画语言上主导并推动了立体主义向前发展。

1 立体主义的发展

在立体主义出现之前,对立体主义产生直接影响的,是塞尚的结构化绘画语言,其摒弃了长久以来的科学与透视的写实手法,以一种更加主观的方式处理视觉语言与画面秩序[2]。他在表现静物题材时,以概括的、机械的、纪念碑式的形式表现物象,在稳固的、厚重的、静止的画面氛围中表现物象的色彩、形状、轮廓、体积。塞尚对物象的观察与分析,直接影响了立体主义对物象的观察视角,促成立体主义多维观察方式的形成。同时,塞尚注重表现物象结构与体积,这也对立体主义的绘画语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绘画语言成为画面的重要表现元素,增强了绘画艺术在创作中的自主性。这些与众不同的探索与表达,也使他成为立体主义的先驱。

立体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巴勃罗·毕加索,1881年10月25日出生于西班牙,1907年,随着《亚威农少女》的创作,毕加索开创了立体主义。乔治·布拉克,1882年出生于法国,1909年前后,立体主义进入分析立体主义时期,布拉克加入立体主义,与毕加索合作。立体主义背弃了文艺复兴以来对于光与物体基于客观实际进行描绘的理论,以颠覆性的语言形式与空间布局模式,在绘画中粉碎物象的同时,彻底粉碎了传统的绘画艺术思想,走向了新的艺术境界。

2 立体主义在绘画语言上的“破与立”

文艺复兴以来,艺术家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关注解剖与透视、光线与明暗,用相对科学理性的思维推动着绘画艺术的发展。这种绘画语言建立在透视学与解剖学的基础上,强调艺术作品的造型、质感、光影呈现,在整体的表现形式上,追求对物象的写实再现。立体主义打破了传统绘画注重再现的表现形式,将客观物象进行了一系列的夸张与变形、分解与重构,提炼成一种近似几何图形的抽象图像,突破了传统绘画语言技法。其一改传统绘画对单一的空间深度的视觉描述,打破将物象外形作为空间布局的界定方式,实现了对传统绘画语言的结构突破。

此外,立体主义超越传统绘画的静态观察视角,从多角度、多视点观察物象,将三维空间所观察到的物象归结到同一平面、同一描绘对象中进行表现,在观察视角上实现了突破;还受到拼贴思想的影响,开用实物拼贴形式进行艺术表达的先河,探索对以物表物的创作媒介的突破,为艺术表达提供了一种反叙事的可能性,同时也营造了一种互动式的艺术关系,进一步促成了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层面的精神互动。

2.1 造型语言的突破

立体主义画派通过观察与理解,筛选与简化形体结构,夸张与变形,分解与重构,实现了对造型的突破。随着立体主义的发展,传统写实手法中的准确而柔和的造型被粗犷而天真的几何轮廓所取代,光线的表现被这种轮廓下的强烈的色彩对比所取代,服务于客观造型的块面被抽象的几何图形所取代[3]。

立体主义对于造型语言的抽象化表达,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非洲艺术的启示[4]。《弹曼陀铃的少女》中,裸女的头偏向一侧俯视手中的曼陀铃,整个身体结构优美且富有动态感,抽象化的视觉语言及画面秩序一方面让整个画面拥有一种富有韵律的秩序感,另一方面也营造出了一种稳定而平衡的视觉效果[5]。

2.2 空间布局的突破

在立体主义之前,传统绘画主要采用焦点透视(或称中央透视法)、定点透视和明暗来处理画面中的空间关系。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离不开对客观物象造型结构的观察,立体主义画家经过大量的绘画研究,努力寻求在二维空间表现三维空间中全面的物象,用层层叠置的透明抽象几何图形,形成了连续性、动态性、穿插性、捕捉性的画面结构布局。这种空间不再由艺术家单纯地刻画,而是通过画面布局与观者的视线互动而产生对时空的触摸[6]。

立体主义的结构化空间布局,在1912年之前,为分析立体主义阶段,这个时期在观察视角与画面结构的分析与加工方面有所突破,通过物象结构与空间的分解与重构,构建出立体主义特有的多维视觉组合现象。1912年以后,立体主义的艺术探索进入综合立体主义时期,在这一阶段,艺术家们对结构及其色彩的表现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但是画面结构表现得更富有装饰性,语言更趋于抽象化。同时,画家的探索还转向了绘画材料。

2.3 观察视角的突破

“视象”一词,泛指在视觉刺激停止作用后,在脑中所暂留的视觉形象,也指视觉所能接触到的现象或形象。艺术家就是对这些观察后所形成的视觉形象进行主观的艺术处理,进而完成艺术作品的创作的。

立体主义在观察并提炼形态的过程中,不再以单一的视角去表现物体,他们从物象的多个空间维度全方位展开观察,将三维空间观察到的物象归结到同一平面、同一描绘对象中进行表现,多维度的观察形成的视觉形象,是对物象更全面的分析与解读,是更尊重客观形态的描绘与表达,最终营造出的画面空间关系,传达了一种新的时空观念。可以说,立体主义多维度视觉形象的突破与表达,将绘画从“再现”推向了“表现”[7]。

2.4 材质媒介的突破

进入20世纪,科技革命促使物的大量生产,拼贴美学在文学与艺术中跨界出现,拼贴的断裂式、碎片化的物象呈现方式,使实物本身成为一种新的绘画媒介,这种绘画媒介促成了一种更具间接性的绘画语言的象征意义的传递[8]。此时,立体主义开始了以物表物创作媒介的突破,各种字母符号和现实中的实物材料,如沙砾、麻布、藤椅、玻璃等,以拼贴的方式进入立体主义艺术作品,并且被赋予精神象征,这一时期被称为综合立体主义时期。至此,立体主义对于物象的描绘完全脱离了临摹再现,更注重营造物的关系与布局。拼贴的出现,为艺术表达提供了一种反叙事的可能性,同时也营造了一种互动式的艺术关系,强调了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层面的精神互动。综合立体主义的到来,将实物拼贴这种创作手段推向了更深广的领域,其带来的拼贴所特有的审美意趣,甚至演变成一种特有的审美理念。例如,在《带藤椅片的静物》中,毕加索用麻绳框住画布,将印有藤椅图案的油布粘贴在画面上,艺术家的创作逐渐脱离对客观事物的创作依赖,大胆采用各种表现形式,一方面脱离了原有的对物象的客观描绘,另一方面,开始摆脱材料的局限,通过拼贴的手法让综合性、多样性的材料进入画面,极大地丰富了绘画语言的表现形式。这种在纯粹的画面中附加实物的方法使绘画艺术掀起了真正的立体革命,这种拼贴画,也成了立体主义最重要的标志性作品,开启了综合表现绘画的先河。

2.5 新的审美范式的建立

立体主义对欧洲自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创作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传统的创作技法及绘画语言的革命上,更重要的是立体主义对于绘画语言的创新,颠覆了欧洲艺术以真实地再现自然为目的的创作意义,重新定义了艺术作品的审美语境。法国著名诗人阿波利奈尔几乎参与了20世纪法国所有的前卫运动[9],他在美学理论专题《立体主义画家:美学沉思录》中提出,“立体派和之前的画派画法不同,即它不再是一种追求模仿的艺术,而是一种追求表现的艺术,并出现新的创造手法”。他认为,立体主义绘画是造型艺术革命,并调整了美的秩序,开始以新的尺度来衡量完美[10]。

立体主义对于审美的重新定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立体主义建立了一种基于艺术表现的审美语境。它打破了依赖理想的比例塑造人物的传统方法,降低了以解剖学为基础的组织构造模式的使用频率。世界不再是艺术家精心设计的有序、和谐、完美的象征,而是艺术家对于世界的主观的创造性的表现,表现为在相同的物象下,不同艺术形态的呈现[11]。其次,立体主义让艺术家树立起全新的价值观。艺术不再被赋予唯一的目的,即复制真实的自然,美的定义不再是真实再现,而是逐渐涉及艺术家在自然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度所观察到的所有事物,并在个体理解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立体主义夸张的绘画语言实验标志着突破、简洁与粗放式的审美阶段已经到来,推动了西方绘画艺术风格与艺术创作技法的创新发展。作为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重要流派,立体主义所倡导的这种审美范式也影响着现代欧洲艺术的发展[12]。

3 结语

立体主义在绘画语言上的“破”与“立”颠覆了欧洲艺术以真实地再现自然为目的的创作意义,用绘画语言的突破重新定义了艺术作品的审美语境。视觉语言与构成秩序的创新推动了立体主义时期绘画语境的转变与突破,为后来许多画派的艺术创新奠定了新的基调。本文在研究与探索中,试图从艺术创作的视角去理解分析这种“拼贴式”创作,而拼贴艺术的概念及其影响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从更加宽广的角度去分析与探索。今后将继续延展对立体主义绘画语言的研究与探索,以期继续探索拼贴这种概念对于艺术创作的影响,将其绘画语言中的优势与现代设计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薛冬冬.野兽派绘画形式语言的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

[2] 孙蛮.论塞尚作品的形式结构[J].美术观察,2012(4):122.

[3] 张秋红.毕加索“分解重构”造型手法的创造性意义[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4] 李平清.试论黑非洲艺术对西方美术的影响[J].美术,1983(7):58-60.

[5] 朱红.在风格的表层之下:塞尚、马蒂斯艺术之剖析[J].美术观察,2001(7):75-76.

[6] 李刚.中国风景画的意象表现[J].文艺研究,2010(2):150-151.

[7] 陳池瑜.第四空间:毕加索与立体主义[J].艺术探索,1992(2):84-91,96.

[8] 向璐.赫塔·米勒作品中的拼贴美学[D].杭州:浙江大学,2022.

[9] 纪尧姆·阿波利奈尔.阿波利奈尔论艺术[M].李玉民,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19-24.

[10] 王圣华,罗易扉.塞纳河岸边的放牧:立体主义画派在巴黎的“盛宴”[J].美术,2021(2):128-133.

[11] 赫云.乔伊斯与立体主义[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0(3):58-61,36,193.

[12] 楼海洋.浅析立体主义绘画对平面设计的影响[J].美术观察,2005(8):97.

作者简介:周晓敏(1986—),女,山东潍坊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与信息设计。

猜你喜欢

绘画语言立体主义毕加索
立体主义绘画的先驱
《梦》和毕加索
立体主义迷宫
毕加索之夏拾遗
《牛》毕加索
看不懂没关系
用几何体表现自然
卡特林的装饰性色彩静物探究
浅析中国油画的绘画特征
浅谈王宏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