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2023-10-25高亚军

体育风尚 2023年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渗透

高亚军

摘要:随着全面发展教育工作和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逐步推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状况在学科教学中逐渐收到关注和重视。体育课程作为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主要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体质和健康的心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初中体育教学应该持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力求在体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为促进体育教学的质量以及初中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必要性;方法

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基础,初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日益增大,人际关系也叫较小学日益复杂。因此,只有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良好的认知状态与稳定的情感意志,以及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因此,要改变传统学科教学模式中轻视体育教学的观念,也要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中不重视学生心理教育健康教育的现象,更应积极探索初中体育教学中融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模式,引导和教育初中学生无论在何种压力情况下,都能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长期保持稳定健康的心理状态去积极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这样才能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以及促进学科教育教学的发展,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落地生根。

1.初中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阻碍因素

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心理发展受自身主观条件以及学习、生活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主客观因素的阻碍。从主观因素上来说,初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和人际交往压力较小学阶段来说逐渐增大,而随着初中阶段的学生逐渐步入青春期,心理问题也逐渐增多。且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也更加重视文化课程,而轻视体育课程,对体育活动缺乏积极性,给体育教学活动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从客观因素上来说,许多学校对于缺乏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学科的理念和意识,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良好的体育活动场所和器械,教学实施安排不合理,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不足等,都阻碍了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中的良好结合。

2.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体育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轻视和限制,这正是传统体育学科教学模式中存在的最大弊端。而随着全面发展教育和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提倡,体育教学中不断探寻着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这些改革与创新逐步打破了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和壁垒。而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以及学生的各方面压力逐步得到重视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也深刻意识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因为体育学科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所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科学合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相关教育教学工作是十分必要的。首先,体育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利于夯实初中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和技能,也利于加深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理解和认知,逐步掌握正确的体育运动技巧和技能,培养强健的体魄和强大的心理,从而更好的接受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获得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双重发展。其次,体育教师在更新教育观念的过程中,会逐步树立起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活动的理念,在这种里面的驱使下,会不断的优化意义教学方法,创新和丰富体育教学形式,力求营造轻松有趣、高效科学的体育教学环境和课堂氛围。这也能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主动适应体育训练活动,更加关注自身的体质发展和身心健康,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并在体育教师的正确指导和引导下,学会科学检测、管理、训练自我的身体和心理,培养起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人格。最后,学生在体育训练活动中,能切实地培养起沟通交流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压力适应能力等。加之体育教学中不断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能在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活动引导下,形成正确面对压力的意识和能力,主动在体育课堂上的集体活动寻找自我价值和认同感,从而不断的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也培养起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取得身心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3.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3.1完善師资队伍建设,开展心理健康培训工作

体育学科教学的师资力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中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状况和心理健康发展状况。因此,不断地完善初中体育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对教师和学生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培训工作,技能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也能深化体育教师和初中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从而帮助学生在体育学科的学习中保持良好、理性的学习状态和轻松、健康的心理状态。在学校层面而言,应采用提高体育教师薪资待遇、完善体育教师福利体系等方式引进更多的专业人才,壮大现有的体育师资队伍,还可以采用邀请专家开设专题讲座、聘用专业心理教育教师等形式,对教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教师自身的体育专业素养和心理健康教学能力,便于后期体育教学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安排。在教师层面而言,教师应积极主动地接受体育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体育专业知识和心理健康教学能力,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做到言传身教,让学生在高素质、高能力、心理健康的体育教师的引导、帮助和教学下,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主动接受体育训练和心理健康训练,在增强体质的同时,也能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3.2开展心理健康调查,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现今的中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因而在初中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中,特别是在帮助学生养成强健体魄,让学生放松身心的体育课程中,更加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自觉主动的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高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对初中学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在学生的心理问题还没恶化的情况下,及时了解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的来源,由此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其次,教师应该抛弃“唯文化分数论”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中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积极主动的探索合理完善的教学方法,让心理健康教育更好的渗透于学科教学中。在体育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体育训练状态,发现学生存在不积极、不配合、排斥等情绪时,及时主动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学生在氛围轻松的体育课堂上,有充足的表达和倾诉空间,并在一系列轻松有趣的体育活动下,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帮助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及时调节心理态,积极乐观的面对压力和缓解压力。最后,对于学生而言,要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要任务是树立起心理健康意识,并积极配合体育教师开展的体育训练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体育课堂中学会自我调节,发展运动认知能力、体育实践能力和压力适应能力等,在这些能力的训练过程中,培养稳定健康的情绪情感和意志能力,不断提高面对学习、升学、人际关系压力,并适应这些压力的能力,保持积极健康的身心状况。

3.3优化体育课堂氛围,减轻初中学生心理压力

体育课堂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课堂,体育教学活动场所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加之体育教学形式比较灵活多样,便于安排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而持续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氛围,利于缓解初中学生的心理压力,为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助力。一方面,随着初中学生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的日益增多,学校相关部门和教师应将更多的目光投入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来。比如,在体育课程中,初中体育教师应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学习氛围,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工作的每一环节中,让学生在有趣、丰富的体育活动中寻找缓解压力的方法,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升学压力和人际交往压力等。另一方面,学校要持续投入资金,完善体育场所和体育器械等教学资源,便于体育教师开展相关的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也满足初中学生日益增加的体育锻炼需求。只有在坚实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基础和完善的体育教学资源的支持下,才能更好地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氛围,提供更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和环境,也才能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可持续发展。

3.4创新教育教学模式,重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是新课程改革和全面发展教育工作中提倡和要求的,因而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师需要不断的创新和丰富教育教学模式,重视在体育活动和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的身心在丰富多元、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中获得良好发展。其一,可以采用自主选项的教学模式,给学生限定几个体育活动项目(例如,限定太极、跳绳、武术、足球、篮球等活动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体育项目去进行训练,在教师的可视范围内进行这些体育活动。在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情况下,充分给予学生选择和活动的自由。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练习需求和具体的训练情况给予指导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育技能,既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积极性,也能让初中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训练中缓解学习压力,放松身心,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和愉悦的情感体验,自然而言的获得心理健康教育。其二,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根据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学生的身体素质、興趣爱好、运动水平等将学生进行分组。在体育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体育活动,在小组共同合作交流,学习训练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完成体育活动任务等能力的发展。并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的同时,也能使学生获得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并能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集体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及时发现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判断自身的学习状态和身心健康状况,控制和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谋求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有效形式,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奠定基础。

3.5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体育课程评价体系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体育教学工作,及其相关的因素进行评价,不断完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利于对体育教学进行监控和监督,为体育教学工作的改进与改革助力。因此,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更加有效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完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谋求更多样、更高效的发展方法和保障形式。值得注意的是,要对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监控和监督,以便后续课程教学评价工作开展,确保课程评价工作的公正和高效。不仅要对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的心理健康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评价、监督和检测,还要关注教师的教学成效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从而根据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评价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并有效预测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方向,在宏观层面控制和调节体育体育教学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进行,保证初中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等以向预定目标前进,最终高效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工作。除此之外,还应拓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通过建立网上体育论坛或公众号等,将学生在体育课中的精彩表现定期展示出来,通过课堂实录、心理健康知识宣讲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在体育课堂中放松身心、缓解压力。还可以建立意见收集专栏和压力测试专栏,及时了解学生的压力状况,也了解学生体育活动和心理健康发展的需求,力求拓展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构建更为多元、科学、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渠道,为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更好渗透奠定良好的基础。

4.总结

综上所述,在提倡全面发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在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逐步推进中,监测、关注、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状况,是现今各学科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在体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理应积极发挥体育学科的特有优势,通过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心理调查活动;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氛围;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完善课程评价体系等方法,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让心理健康教育更好的渗透于初中体育的教学中,满足学生专业发展与身心发展需求,从而让初中学生在良好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双重作用下,得到稳步提升、逐渐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陆青.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J】.考试周刊.2022(33):5-8.

[2]林永水.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研究【J】.体育视野.2022(05):44-46.

[3]马才.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0(25):135-136.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渗透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