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弹力方向判定的几点说明
2023-10-25王金聚
王金聚
[摘 要]弹力方向的判定是教学的一个难点,特别是轻杆所受的弹力,更是不少学生容易出错的一个点。文章结合典型例题,对弹力方向的判定做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对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弹力方向;判定;重心;轻杆;高考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20-0033-03
弹力是一种接触力。比如你用手去拉弹簧,弹簧伸长了,它想要恢复原状,就会对你的手产生一个力的作用,这就是弹力。从弹力产生的机理不难看出,物体所受的弹力是沿着施力物体形变恢复的方向。
高中物理中常见的弹力有:绳、杆所受的弹力;接触面的弹力等。绳子提供的弹力是沿着绳子收缩的方向;接触面提供的弹力是沿着与接触面垂直的方向。比如放在地面上的物块,它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都是跟接触面垂直的。概括而言接触有:①面与面接触;②点与面接触。弹力的方向都是垂直于面的,如果是曲面之间的点与点的接触,比如两个球相互挤压,我们则要找出两物体接触点的公切面,弹力的方向与这个公切面同样也是垂直的关系。但杆的弹力就比较复杂了,可能沿杆的方向,也可能不沿,这就要视问题而定了。
弹力的教学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弹力的方向和物体的重心没有必然的联系
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集中等效作用点,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其本质还是源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弹力则是源于物体接触并发生了弹性形变。从两者的起源来看,它们并不存在什么关联,所以弹力的方向也就不一定要经过物体的重心了。
[例1]如图1所示,一个光滑金属球放在凹槽上,它的重心位置C在它的球心位置O的下方。请在图中画出该金属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解析:球受三个力,重力和左右凹槽对它的弹力。但问题是,这两个弹力的方向是指向球心,还是指向重心呢?
对初学弹力的学生而言,他们对此问题很是纠结。实际上,我们可以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如图2所示,把金属球挖空,将挖出的小球悬挂在球壳的下方,则球壳和悬挂球整体的重心必然会有所下降,假如重心是图2中的C点,此种情况下,你还认为凹槽对球的弹力是指向重心C的吗?
显然不是,否则整体就无法保持平衡了!这样一处理,学生对弹力指向球心的方向就很容易接受了。实际上,从弹力产生的机理来看,球与凹槽之间的挤压是沿着半径方向的,所以形变也是沿着半径方向的,故弹力也应该是沿着半径方向的,和重心在哪没有关系。
二、弹力的方向往往要结合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牛顿运动定律等规律来判断
若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共点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则这些力的合力必为零。若其中一个是弹力,则它的方向与其余力的作用线必交汇于一点。若一个物体处于加速状态,则其所受合力必沿着加速度的方向。若其中一个是弹力,则其余各力的合力与该弹力的合成必然是沿着加速度的方向,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例2](2016年上海高考)如圖3所示,顶端固定着小球的直杆固定在小车上,当小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时,小球所受合外力的方向沿图中的( )。
A. [OA]方向 B. [OB]方向
C. [OC]方向 D. [OD]方向
解析:小球随车而动,它的加速度也水平向右,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其所受的合力也是水平向右的。正确选项为D。
具体受力如图4所示,合力是小球重力[G]和杆对它的弹力[N]合成的结果。小球在两个力共同作用下,水平向右加速运动,所以杆对小球的作用力是斜向右上方的,并不沿杆的方向。
若小车的加速度增大,则合力变大,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杆对小球的弹力[N]会变大,与[OD]方向的夹角会变小,但仍是指向右上方的,不会沿着杆的方向。
即便小车的加速度为零,即小球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杆对球的作用力是竖直向上的,也不是沿杆的方向。
[例3]如图5甲所示,轻杆OB可绕B点自由转动,另一端O点用细绳OA拉住,A端固定在左侧墙壁上,质量为m的重物用细绳OC悬挂在轻杆的O点,OA与轻杆的夹角[∠BOA=30°]。图5乙中水平轻杆OB一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另一端O装有光滑轻质小滑轮,用一根细绳跨过滑轮后悬挂一质量为[m]的重物,图中[∠BOA=30°],求:
(1)图5甲、乙中细绳OA的拉力各是多大?
(2)图5甲中轻杆右端受到的弹力是多大?
(3)图5乙中细绳对滑轮的作用力是多大?
解析:图5甲中,分析轻杆右端受力,绳OA、OC的拉力的合力应沿轻杆的方向,否则轻杆会绕轴B转动,无法平衡。由图6甲可得[TA1=2TC1=2mg],轻杆右端所受的弹力为[F1=3mg]。
图5乙中,因为小滑轮是光滑的,所以小滑轮两侧细绳的拉力相等,同为[mg],由图6乙可得其合力也为[mg],此即为细绳对小滑轮的作用力,方向与轻杆成[30°]角斜向下。合力虽然不沿轻杆的方向,但因为轻杆左端是固定在墙上的,所以杆不会发生转动。
三、轻杆一端所受的弹力与其他力的合力也不一定沿着杆的方向
如图7所示,一架梯子斜靠在光滑的墙上,梯子本身有重力,墙对梯子有水平向外的弹力,地面对梯子既有弹力又有摩擦力,那么,地面所施加的这两个力的合力会沿什么方向呢?会沿着梯子方向吗?
梯子所受各力如图8所示,设重力[G]和弹力[N2]的方向交于O点,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弹力[N1]和静摩擦力[f]的合力的方向也要经过O点,并没有沿着梯子的方向。
对不计重力的轻杆而言,它的一端所受的合力会不会沿着杆子的方向呢?
[例4](2022年6月浙江高考)如图9所示,一轻质晒衣架静置于水平地面上,水平横杆与四根相同的斜杆垂直,两斜杆夹角[θ=60°]。一重为G的物体悬挂在横杆中点,则每根斜杆受到地面的( )。
A. 作用力为[33G] B. 作用力为[36G]
C. 摩擦力为[34G] D. 摩擦力为[38G]
此题给出的答案为B,其解题过程如下:
解析:如图10所示,设每根斜杆受到地面的作用力大小为[F],把水平横杆和重物看作一个整体,因为横杆是轻质的,所以横杆与重物总的重力仍为[G]。考虑整体在竖直方向的受力平衡,得[4Fcosθ2=G],所以[F=36G]。
以其中一根斜杆为研究对象,其下端的受力[F]是弹力和摩擦力的合力,则每根斜杆所受地面的摩擦力为[f=Fsinθ2=312G]。
故选项A、C、D错误,正确选项为B。
如此解析有没有什么问题呢?
横杆与斜杆结合部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有没有铰链或转动轴?还是固定死的一个整体?题目并没有说明。
如图11所示,假设横杆通过转动轴与四根斜杆相连。若转动轴光滑、斜杆足够细,分析斜杆底部的受力情况,斜杆受到地面的作用力的方向应指向转动轴,否则斜杆将无法平衡。这样,求得的结果和上面的推导一致,仍为选项B正确。不过生活中这样的晒衣架显然是不牢固的,很容易塌架,并不靠谱。
如图12所示,如果晒衣架是固定死的,比如四条腿和横杆是一次性浇铸而成的一个整体,则此种情况下对整体而言并没有滑动的趋势,晒衣架和地面之间并不存在摩擦力,每条斜杆底部只受到地面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大小皆为[N1=G4]。这样,在选项中就找不到正确答案了!
此题不光反映出有的高考题的表述不是非常严谨,也说明了对轻杆的受力分析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与绳子不同,杆既可以产生拉力,又可以产生压力,且杆所受的弹力不一定沿着杆的方向。特别是对初学者来讲,这的确是一道较难跨越的坎。
近几年来,高考对物体受力分析的考查,已不再局限于平面内,而是触及了三维空间的受力。遇到此类问题,总的思路是作降维处理,即把受力朝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内分解,然后在平面内再分别处理。比如2022年河北省选考卷,就有一个涉及多个弹力的空间受力问题。题目如下:
[例5](2022年河北选考)如图13所示,用两根等长的细绳将一匀质圆柱体悬挂在竖直木板的P点,将木板以底边MN为轴向后方缓慢转动直至水平,绳与木板之间的夹角保持不变,忽略圆柱体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在转动过程中( )。
A. 圆柱体对木板的壓力逐渐增大
B. 圆柱体对木板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
C. 两根细绳上的拉力均先增大后减小
D. 两根细绳对圆柱体拉力的合力保持不变
解析:圆柱体受力侧视图如图14所示。设两绳子对圆柱体的拉力的合力为T,木板对圆柱体的支持力为N,绳子与木板平面的夹角为α,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β],支持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γ],在力的矢量三角形中,根据正弦定理得[Nsinβ=Tsinγ=mgsin(90°-α)=mgcosα]。
在木板以直线MN为轴向后方缓慢转动直至水平的过程中,[α]不变,[γ]从[90°]逐渐减小到[0°],由[T=mgsinγcosα]知,拉力是逐渐减小的,故选项C错误。
设两绳子之间的夹角为[2θ],每根绳子的拉力为[T],则[2Tcosθ=T],因为[θ]不变、[T]逐渐减小,所以绳子拉力[T]也是逐渐减小的,故选项D错误。
设木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δ],由受力图(图14)可得[β=α+δ],[α]不变,[δ]是从开始的[0°]逐渐增加到[90°]的,所以[β]角是从锐角[α]逐渐增大到钝角[90°+α]的,故[sinβ]是先增大后减小的,由[N=mgsinβcosα]可知N也是先增大后减小的。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圆柱体对木板的压力也是先增大后减小的,故选项B正确,A、C、D项均错误。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我们要“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在弹力的新课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好弹簧、橡皮筋、海绵、气球、弹力球、弓箭等器材,做好玻璃瓶、桌面微小形变的演示,还可以播放蹦床运动、儿童充气蹦蹦球、撑竿跳高等体育运动项目的视频,以唤醒学生脑海中已有的记忆,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弹力的概念。
客观地讲,对弹力方向的判定是很难做到一步到位的,因为它和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第二定律等知识关联度很高,等学完了这些知识之后,再返过来理解弹力的方向,就水到渠成了,也更容易深刻理解、掌握,并融会贯通了。那时,再回首,学生就可能会有一种登高望远天地阔、豁然开朗自清明的感悟了。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