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sPD-L1 与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2023-10-25钱瑞军蒋文明潘佳文
钱瑞军 蒋文明 潘佳文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进展迅速且并发症较多,易引发胰腺脓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可危及患者生命[1-2]。早期研究不断完善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方案,虽然显著降低了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死率,但由于患者感染的严重程度不同,部分患者表现为持续性炎症反应,加重了胰周组织坏死程度,进而影响预后[3-4]。探寻能够准确评估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有效预测预后的生物标志物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多数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这可能是导致病情进展的主要诱因之一[5-6]。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可作用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以抑制T 细胞活性,其免疫抑制作用较强[7]。目前对于sPD-L1 与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尚未明确,本研究就此进行了探讨,以期为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20 年9 月至2022 年11 月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7 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40 例,男性57 例,年龄39~71 岁,平均年龄为(50.23±4.16)岁。纳入标准:(1)患者的诊断符合《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21)》[8]中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2)患者的血清三酰甘油≥11.3 mmol/L 或三酰甘油为5.65~11.3 mmol/L 且血清呈乳糜状;(3)年龄>18岁;(4)发病时间明确,发病至入院时间<6 h。排除标准:(1)合并消化道肿瘤;(2)有明显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3)合并精神疾病;(4)合并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且病情控制不佳。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研究方法
1.2.1 血清sPD-L1 水平检测 患者入院后,在治疗前及治疗1 周后分别于清晨抽取空腹肘静脉血4 mL,2 800 r/min 离心10 min,抽取上层血清,采用ELISA 法检测血清sPD-L1 水平。试剂盒购自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
1.2.2 疾病严重程度评估 根据《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21)》[8]中的器官功能障碍和感染分级(DBC)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中重度组和重度组。轻度组:有急性胰腺炎临床表现(急性持续性腹痛)及血液生物化学指标变化(血清淀粉酶≥3 倍正常值上限),无局部并发症或器官功能障碍发生。中重度组:有急性胰腺炎临床表现及血液生物化学指标变化,伴有一过性器官功能障碍(≤48 h)和(或)局部并发症发生。重度组:有急性胰腺炎临床表现及血液生物化学指标变化,伴有持续性器官功能障碍(>48 h)发生。
1.2.3 治疗及预后评估 患者入院后给予补液、镇痛、肠外营养、降脂、抗感染、血液净化等治疗,并根据病情变化酌情实施腹腔穿刺引流或开腹手术等,治疗中避免使用可能会影响血清sPD-L1 水平的药物。治疗2 周后评估预后:并发持续炎症反应、胰周严重坏死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死亡均为预后不良,患者归入预后不良组;未出现上述并发症,病情稳定或好转为预后良好,患者归入预后良好组。
1.3 评估指标
比较不同严重程度的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sPD-L1 水平差异;分析血清sPD-L1 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血清sPD-L1 水平差异;评估血清sPD-L1 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血清sPD-L1 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 相关性分析。采用ROC 曲线下面积 (AUC)评估血清sPD-L1水平预测患者预后的效能。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97 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轻度组66 例(68.04%)、中重度组21 例(21.65%)、重度组10 例(10.31%),3 组的性别构成、年龄、基础疾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的血清sPD-L1 水平比较
如表2 所示,入院时3 组的血清sPD-L1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周后3 组的血清sPD-L1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血清sPD-L1 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和中重度组,中重度组血清sPD-L1 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P均<0.05)。
表2 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的血清sPD-L1 水平比较
2.3 患者血清sPD-L1 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Spearma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治疗1周后血清sPD-L1 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45,P<0.05)。见图1。
图1 患者血清sPD-L1 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2.4 不同预后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97 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中,17 例(17.53%)预后不良,80 例(82.47%)预后良好。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的性别构成、年龄及基础疾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不同预后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2.5 不同预后患者的血清sPD-L1 水平比较
如表4 所示,入院时2 组的血清sPD-L1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周后预后不良组的血清sPD-L1 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
表4 不同预后患者的血清sPD-L1 水平比较
2.6 血清sPD-L1 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
ROC 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治疗1 周后血清sPD-L1 水平预测患者预后的敏感度、特异度和AUC 分 别 为81.25%、64.71% 和0.704(95%CI:0.613~0.841)。见图2。
图2 血清sPD-L1 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
3 讨论
近年来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及生活压力增加,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的人群占比逐渐增高,肥胖症及消化道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升高。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急重症,研究表明其病因主要与人体内三酰甘油和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有关,可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使胰腺血液循环受阻;此外,游离脂肪酸还可直接作用于胰腺腺泡,诱发酸中毒,进而导致胰蛋白酶原过度激活,导致胰腺自身消化;上述机制均可导致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发生[9-12]。目前临床上采用抗感染、腹腔穿刺引流、血液净化等综合治疗方案,疗效并不令人满意[13-14]。本研究旨在寻找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以准确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测预后,以期对疾病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近年来研究报道,免疫失衡可促进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和进展,且免疫失衡与T 细胞凋亡有关[15-16]。因此,本研究组认为筛选抑制T 细胞凋亡的上游因子,有助于早期监测患者的免疫抑制反应,从而及时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PD-1 是一种主要表达于T 细胞和B 细胞的跨膜蛋白,可与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蛋白结合,干扰T 细胞受体的信号转导,在免疫系统中起着“制动”的作用[17-18]。sPD-L1 可准确反映机体的PD-L1 水平,并可与PD-1 结合负向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19]。常剑等[20]的研究纳入了109 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结果显示sPD-L1 水平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胰周坏死感染密切相关。本研究分析了血清sPD-L1 与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治疗1 周后重度组的血清sPD-L1 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和中重度组,中重度组的血清sPD-L1 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提示重症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sPD-L1水平较高。本研究进一步进行Spearma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治疗1 周后血清sPD-L1 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有研究表明,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sPD-L1 水平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分析与sPD-L1 抑制自身反应性T 细胞活性及促进Treg 细胞发育的作用有关[2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 周后预后不良组的血清sPD-L1 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且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治疗1 周后血清sPD-L1 水平预测患者预后的敏感度、特异度和AUC 分别为64.71%、81.25% 和0.704(95%CI:0.613~0.841),表明血清sPD-L1 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较好。
综上所述,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1周后的血清sPD-L1 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并且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较好。本研究存在不足之处,如样本量较小,未选择非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对照研究以明确血清sPD-L1与该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今后将进行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研究以证实本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