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美术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

2023-10-25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23年9期
关键词:美术课跨学科风筝

◎ 常 诗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2022 版课标》)指出,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能运用跨学科的方法,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探索和学习迁移的能力”[1]。即倡导中小学美术学科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以学科核心知识和思想方法为主干,运用和整合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围绕一个中心主题、任务、项目或问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跨学科核心素养”[2]。美术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加强课程综合和课程协同育人的重要板块,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

一、跨学科主题学习方案设计

风筝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民间玩具,同时出现在七年级美术和英语教材中,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个7 课时的美术跨学科主题单元“我要飞得更高”。

(一)教材内容分析

1. 美术

第五单元“质朴的民间工艺”,共有三大板块。第一板块“赏析”,概述了我国民间玩具的历史、起源,梳理了民间玩具的发展历程。第二板块“表现”,图文并茂地描述了我国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有代表性的玩具作品,介绍了民间玩具与生活的关联,分析了造型特点、制作工艺。第三板块“拓展”,运用传统与现代的工具、材料,提出了创作民间玩具的学习任务,体会“守正创新”的内涵和意义。该单元内容反映了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以及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有助于初中生形成对中华传统艺术的自豪感。

2. 英语

第9 单元“当风起时”(Unit 9 The wind is blowing),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Reading:Mr Wind and Mr Sun”,图文并茂地讲述了风先生和太阳先生的故事。第二部分“Listening and Speaking:Our kites”,描述了制作风筝所需材料和制作过程,提出了做风筝、美化风筝的学习任务。第三部分“Writing:When the wind blows”,朗读诗歌《当风起时》,并看图仿写大自然美景主题的诗。这一单元通过听说读写语言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轮美奂,提升审美情操。

(二)跨学科主题学习单元设计

我们依据美术、英语教材单元学习任务,分析单元渗透的学科核心知识,确定了美术跨学科学习主题“我要飞得更高”,设计了跨学科主题单元学习方案,详见表1。

表1 “我要飞得更高”跨学科主题单元学习方案

二、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实施

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往往涉及多门学科知识、多个学科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活动实施过程中,需要多个学科教师的协同教学。为此,在“我要飞得更高”跨学科主题学习单元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我们引入了合作教学( Coteaching)。所谓的“合作教学”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团队成员共同承担责任,对教室里的部分或全部学生实施教学。[3]合作教学的团队成员分组、分担教学设计、教学指导和教学评估等责任。本项活动主要由美术学科的M 老师和英语学科的Y 老师协同开展合作教学。在最后一课时的分享活动中,还邀请了体育学科的T 老师加盟指导演示组,放风筝。以确保“我要飞得更高”跨学科主题学习成果的有效分享与交流。

(一)了解风筝艺术的缘起并设计初稿

在第一节美术课的导入阶段,M 老师描述了任务情境:五月“华四风筝节”那天,我们将运用美术课、英语课上学到的有关风筝的知识,为到访的英国朋友介绍中国风筝的历史渊源、工艺特点、制作过程,并教他们放飞风筝,让风筝飞得更高。

学生依托美术教材、校园网络,完成学习任务单一后,按座位形成四人小组,在组内分享学习成果:“我最感兴趣的风筝”的名称、朝代、造型、图案、色彩特点。小组推荐一名组员代表本组向全班汇报。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入微课“中国风筝发展脉络”,使学生对中国风筝艺术的发展历程,不同朝代代表性的风筝作品有了全面、正确的认知。

第二节美术课伊始,学生按照学习单任务一所选的最感兴趣的风筝,进入6 个同质小组:送饭风筝组、长尾平头风筝组、担子风筝组、硬翅风筝组、小燕风筝组以及两大开风筝组。在同质小组里,就共同感兴趣的风筝作品的朝代、造型、图案、色彩特点达成共识,并分析它的功能及审美意义。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触摸到了具象的风筝蕴含的传统文化:中国民间“三月三放风筝”的习俗——江南地区的人们认为剪断风筝线,让纸鸢(古代风筝的别名)随风飘逝可以带走疾病,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制作风筝的意愿。

每个同质小组以“板子风筝”造型为基础,讨论并设计一张富有图案、色彩、寓意的风筝草图。他们结合已习得的传统风筝审美范式,融入自己喜欢的图案,进行创新设计。通过合作设计、分享交流,学生完善自我对风筝艺术的认知,体验风筝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二)运用英语文本,探究风筝的制作过程

在第三节英语课上,Y 老师以“如何制作风筝”作为话题,谈话式导入新课。借助图片和语境,学习与风筝制作相关的生词、短语;听录音、模仿语音语调、跟读,学习对话。

学生按座位组成四人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单二中的两项任务(Task 1、Task2),掌握制作风筝所需工具和材料的英语单词;明确关于风筝制作的四个步骤的描述性语句。并通过组内分享、全班交流,积累有关风筝的术语,促进语言表达的流畅性。

(三)创作风筝作品

第四节美术课上,M 老师分发风筝纸,学生再次进入第二节课的同质小组,按照组内设计的风筝草图,用图案、色彩装饰风筝纸,并与全班同学分享设计成果。

在第五节美术课上,M 老师分发风筝制作说明书及材料包,先引导学生比较“风筝制作说明书”与第三节英语课上的任务单二中有关风筝制作步骤的差异。再要求同质小组以确保风筝的稳定性为目的,确定本组制作步骤。学生合作探究后发现:风筝制作步骤比英语课所学四步骤更多、更复杂。在学生的争论中,教师适时播放制作视频,展示PPT 以细化风筝的制作细节,引导学生达成一致意见,合作制作一个稳定性较强的风筝。

(四)分组准备并展示成果

在英语、美术学科有关风筝内容学习结束后,美术M 老师、英语Y 老师、体育T 老师上第六节合作教学课。学生从四种成果分享形式中选取一种,再根据自己的选择进入同质小组。

(1)海报组——画风筝制作过程的海报,配英文解读。

(2)演示组——在操场上用英语讲解并演示放飞风筝。

(3)讲解组——用英语讲解风筝制作过程、步骤。

(4)拍摄组——拍摄风筝节微电影,并配英文字幕。

三位教师同时进入教室,辅导不同的小组准备学习成果展示。

(1)美术M 老师指导海报组学生,以图片和英文的形式画风筝节海报;指导拍摄组同学撰写微电影脚本,调整设备参数,积累素材拍摄。

(2)英语Y 老师指导讲解组学生依据风筝制作步骤,用英语讲解风筝制作过程。

(3)体育T 老师带领演示组学生在操场上练习放飞风筝。

在“华四风筝节”当天,学校迎来了20位英国中学生。海报组、讲解组的学生引导英国同伴,参观了操场上展示的风筝制作过程海报,并用英语讲解制作过程。与此同时,第四组学生拿出手机、航拍设备进行微电影拍摄。演示组的学生邀请英国同伴一起,在操场上放飞五彩斑斓的风筝。整个活动在“我要飞得更高”歌曲声中结束。至今,七年级的学生仍对这个跨学科主题单元学习记忆犹新。

三、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反思

(一)跨学科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的确立

“我要飞得更高”跨学科主题学习,涉及美术、英语两门学科的知识。两位不同学科教师需依据教材内容沟通跨学科的共通知识:风筝的制作材料和步骤,确定“风筝”为跨学科主题支点,设计跨学科主题——我要飞得更高。然后,结合两门学科各自的学习目标,确定跨学科的学习目标。美术学科以风筝的历史渊源、审美范式、创意绘制为学习目标;英语学科以学习核心词汇、形容词比较级、名词性物主代词为学习目标。“我要飞得更高”跨学科的学习目标是:探究中国风筝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造型特点;综合运用美术、英语学科知识和思维方式,认知并体验风筝的艺术魅力。

(二)跨学科主题学习内容的统整

在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内容时,两位学科教师须先统整教学内容,再进行跨学科衔接,以确保学生习得的风筝知识具有完整性、一致性、逻辑性,便于有关风筝制作步骤知识的运用和迁移。如美术课上学生初探风筝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接着尝试设计草图。随后英语课上学生梳理了风筝制作过程,再在美术课上比较步骤差异,动手制作风筝。这样,美术课的学习内容成为英语课有效延展的基础;英语课的有关制作步骤的文本理解,是美术课比较分析、深入探究的前提。两门学科的知识内容、学习方式相互衔接、渗透,有效地打破了美术、英语学科的学科壁垒。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知识内容会因学科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性。如英语课文所描述的风筝制作四步骤,非常简单、笼统;而美术课提及的制作步骤多达九步,更为复杂。此时,美术M 老师提示以风筝的稳定性为目的,引导差异比较、深入探究并形成适用于本组的风筝制作步骤。

类似的差异还体现在风筝的制作材料方面,以及随着时代的更迭、技术的发展,传统风筝制作的扎、糊、绘、放四步骤,逐渐演化为现代风筝制作的先绘后扎。诸如此类,教师不必规避、隐藏这些差异,可利用差异作为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探究,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

(三)同质、异质小组的建立

合作学习小组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师可根据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建立同质、异质小组。同质小组是由某一特质相同的学生在一起建立的小组,如对同一种风筝感兴趣的学生进入一个小组,共同设计风筝草图。组内学生因有共同的学习热情,更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座位前后四人形成的是异质小组,他们虽然兴趣、能力、性格各不相同,但这样建组更便捷、高效。如美术课上组内交流最感兴趣的风筝;英语课上掌握制作风筝所需的工具、材料、步骤,都是典型的异质小组。如何选用同质、异质小组,其依据是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小组合作学习目标的达成。

(四)学科教师的合作教学

合作教学是跨学科主题学习不可或缺的教学技能。合作教学团队的教师要协调彼此的学科教学工作以达成共同的跨学科教学目标。他们运用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技能和教学资源,花费更多的时间,相互学习,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如在备课时,美术M 老师会反复确认英语课本中有关风筝制作材料、步骤的语言表达;英语Y 老师则根据已授美术知识,设计英语课的衔接,确保两门学科知识在逻辑上的贯通。所以浓缩学生跨学科学习历程的“学习轨迹”,是合作教学团队成员协同教研的支架。

每位合作教学的教师负责一个特定的学生群体,包括引导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为每组学生提供必要的引导、辅导。如在成果分享准备课上,美术、英语、体育教师开展合作教学,分别指导四个不同汇报形式的小组完善自己的学习成果。课前,三位教师就教学时间、场地、职责多次沟通、协商,以确保每一名学生参与分享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成果。

(五)课时安排与清单评价

跨学科主题学习单元的课时既源于两门学科的原有课时,又根据跨学科学习目标增加新课时,通常会超出原有课时数。如“风筝”单元,常规美术课需4 课时,而跨学科主题学习只需7 课时。这些增加的课时,有的可用拓展型课程的课时,有的则需要借助学校统筹校本课程的课时。

清单(check list)是一种评价支架,即把评价指标按条目列出,让学生核查,用“√”“×”符号填入条目前的方格,进行评价。清单评价可针对学生个体,也可针对学生小组群体。本次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个人评价清单,针对的是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单一的表现;小组评价清单针对的是自选成果分享形式的同质小组的表现。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引入清单评价,操作简单、便捷,便于学生自评和互评。

猜你喜欢

美术课跨学科风筝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美术课
在手账中为风筝比心
一节有趣的美术课
学做风筝
趣味美术课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怎样让美术课更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