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155”“专创融合”模式的创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
——以学前教育专业创业教育课程为例

2023-10-25郑楠黄卓王志萍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18期
关键词:专创幼儿园融合

郑楠,黄卓,王志萍

(保定理工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

党的第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进入新时代,国家高度重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1]。高校在推动创新创业发展战略实施、助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承担着重要任务。2015 年5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高校要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需要协调好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因此,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就业与创业,是当前高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迫切问题[2]。

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专创融合”课程进行研究,对于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层面来看:第一,能够促使高校立足教育教学理论改革,解决“专创融合”的难题。随着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不断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出现了“两张皮”现象,因此,需开展“专创融合”研究,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效果。第二,能够为学前教育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奠定理论基础。通过深化“专创融合”改革,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三,能够拓展传统应用型高校发展路径,奠定应用型高校转型的理论基础。目前,很多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专创融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切入点[3]。从实践层面来看:第一,能够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应用型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创融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理论学习和研究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个人素养。第二,能够奠定“专创融合”一流课程的建设基础。第三,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创业率[4]。

1 基于“155”“专创融合”模式的创业教育课程改革思路

在中国知网以“专创融合”为主题词搜索相关文献,共计搜索到1 002 条相关文献;以“专创融合课程”为主题词,只搜索到93 条文献。可见,目前“专创融合”研究还相对较少。通过对收集文献的整理,发现“专创融合”还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对接缺乏流畅性;二是具备“专创融合”能力的教师比较缺乏;三是在课程教学体系中,大部分学校偏重于专业教育,还没有形成创新创业教育梯度课程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各高校都在努力探索研究“专创融合”的有效实现形式[5]。

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主要存在两种机制:一是通过通识教育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二是通过把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实现两者的融合[6]。目前,“155”“专创融合”模式是以学前教育专业创业教育课程为依托,以“以学生为本,以岗位需求为指引,培养新时代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为主线,根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五大领域要求,采取五领域与五大模块对应模式,即“社会领域—绘本模块、艺术领域—奥尔夫音乐模块、科学领域—思维训练模块、语言领域—国学模块、健康领域—儿童饮食模块”[7]。通过“创新思维+创业能力+专业素养”形式,将专业知识及素养融入创业教育课程。

基于“155”“专创融合”模式的创业教育课程改革,主要通过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对比及数据整理分析,将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知识有机结合,从创新思维、方法以及创业技能三个角度,将体现五大领域的五个模块内容融合,从教学内容上提升了融合的广度,从数据分析上拓展了其深度。实践方面,通过比赛和成立工作室开展项目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实习、创办幼儿园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在师资培养、人才培养、提高专业发展及学校知名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图1 所示。

图1 “专创融合”——“树苗思维”

根据国家对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保定理工学院通过对创业教育课程进行改革,使学生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成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保定理工学院还调整了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原目标为:学生毕业后能在幼儿园、儿童早教机构、各类幼儿师资培训部门、教育行政及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幼儿教学、学前师资培训、学前教育管理及科研工作。调整后的目标为:面向各类幼儿园、教育机构等单位,培养专业知识扎实、人文职业素养较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现代教育思想及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强、满足市场需求的学前教育专业高素质、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8],如图2 所示:

图2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2 基于“155”“专创融合”模式的创业教育课程构建与实践

2.1 “以五大领域”知识为依托,构建创业教育课程理论内容

2.1.1 以“五大领域”和“五个模块”为依托,拓展“专创融合”的广度

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对于培养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构建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幼儿教育主要关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各领域内容相互融合,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儿童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9]。

创业教育课程节选“五个模块”,主要包括绘本、奥尔夫音乐、思维、国学、儿童饮食,以模块为依托,将创新思维、方法以及创业知识、能力有机融入。在通过绘本体现培养幼儿社会能力模块中,首先选取具有创新思维和体现幼儿社会能力的培养的绘本,如《蚂蚁和西瓜》。从创新思维角度,结合选取的绘本,讲授想象思维的知识点和重点,通过头脑风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定主题,创作绘本,并上台分享展示,教师最终对头脑风暴的内涵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点评和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应用。从创业能力角度,选取以绘本创业成功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引出创业团队的重要性,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对创业团队中创业者应具有的特质进行“画像”,让学生加深对创业团队相关知识的理解。

创业教育课程结合幼儿教育培养的五大领域,选取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模块,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方法以及创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能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创新创业的内涵。同时,教师根据学前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与其他专业课程教师联系,将课程教学内容融合,培养具有创新思维、高尚师德的学前教育人才,从横向和纵向多维度,拓展了“专创融合”的广度,“专创融合”课程教学设计如表1 所示。

表1 “专创融合”课程教学设计

2.1.2 将融合班与普通班对比,拓展“专创融合”的深度

为了对“专创融合”的效果进行有效分析,课程改革采取了融合班(实验班)和普通班两种教学主体,从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能力、教学反馈及教学组织与管理五个维度,构建分析模型,对改革效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10]。课程教学团队经过研讨,制定了两类班级的教学大纲、课件、数据采集表,统一标准,每位授课教师带1~2 个融合班和普通班,通过授课进行数据采集,将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使用SPSS 统计分析软件,构建模型。目前为止,该课程已经进行了两学年的授课,数据已经采集了两轮,编写了分析报告。

2.2 以创新创业类大赛为纽带,构建提升学生技能的创业教育课程实践内容

2.2.1 以大赛为引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业教育课程秉承“以赛促学”的理念,通过构建“一感一维两品”的课赛融合模式,即灵感—思维—样品—产品[12],依托各类创新创业及专业类比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11]。比赛主要有:“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大赛、“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模拟大赛、“当代杯”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等。学生通过充分利用所学的创新思维和方法论,在专业比赛中获得较好的成绩。

2.2.2 成立“知行”工作室,将作品转化为商品

创业教育课程结合五大模块内容,成立了“知行”工作室,将学生的创新思维转化为实物产品。保定理工学院与当地的玩教具生产厂家联系,将学生创作的玩教具由厂家进行制作和推广。学生的一些作品还申请了外观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学生将自己设计的玩教具在幼儿园进行测试,在获得相关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玩教具受到了幼儿的喜爱。学生团队开发的幼儿园管理系统获得了软件著作权,通过不断测试后尝试将软件推广到应用市场。“知行”工作室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孵化出一些具有创新性的项目。

2.3 以“双创”为载体,构建符合岗位要求的创业实践内容

2.3.1 建立幼儿园实习基地,搭建创业实践基础平台

学生毕业后选择创业的前提是对专业知识有深入的认知和实践,能熟练掌握并运用所学的专业和创业知识。学前教育专业按照国标要求,需要开展学生专业见习,学前教育专业从建设初期,就制定了“3+3+6+n”人才培养模式,其中“3+3”是指持续3 年保证学生每个学期用3 个月时间在校按照教学计划完成专业课的学习,剩下3 个月时间去幼儿园集中实习。一方面,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充分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掌握专业知识的不足。“6”指学生不同学期进行6 项专题的学习,分别是师德师风、托育、手工制作、专业技能(如英语、音乐、美术、舞蹈)、职业资格证书考取、就业综合能力。“n”指学生毕业要获得多个职业资格证书,如奥尔夫资格证、蒙氏资格证、教师资格证等。

保定理工学院与100 余家幼儿园建立园校合作基地,主要分布在京津冀及深圳、广州等地,已有两届学生在园校合作基地在开展了实习,在幼儿园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检验。通过实习实践,让学生了解了幼儿园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加深了对学前教育职业的认识,提升了实践能力,部分学生在实习中萌生了创业的想法,为创业奠定了基础。

2.3.2 采取众筹模式建立幼儿园,夯实学生创业的基础

为了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在保定理工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学生依托学前教育专业,成立了“麦芽堂幼儿园”,由一名教师带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众筹方式经营。一方面,学生将创业想法落实,通过经营幼儿园,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创业知识有机结合;另一方面,幼儿园也将成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产业学院,可以依托幼儿园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和教学研究,期望通过有效的经营,探索特色经营模式,将幼儿园不断扩大并建立连锁幼儿园。

3 基于“155”“专创融合”模式的创业教育课程实践效果

3.1 加强“双创型”教师队伍建设,推动“专创融合”课程改革有效进行

“专创融合”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是“双创型”教师队伍的建设[13]。通过“155”“专创融合”课程改革,培养了一批既具备专业知识又能掌握创新创业技能的教师。教师通过参加相关的培训及开展学术交流,获得了创业导师证书和KAB 创业讲师证。近两年,讲授“专创融合”课程的教师申报或结题河北省教改课题、河北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河北省人力社会保障厅课题及市级教学科研课题10 余项。专业组教师参加“匠心·园丁情”创课大赛荣获二、三等奖的好成绩。

3.2 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助力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改革

通过在创业教育课程中融入专业知识,进行“专创融合”课程改革,使学生了解学习创新创业知识的必要性。教师从专业角度来讲授创新创业,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14]。

学生通过学习“专创融合”的课程,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在创新创业类及专业类比赛中多次获得国家级一等奖和省级一等奖的好成绩,学生还申请了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教师的协助下,学生创办了“麦芽堂”幼儿园,目前经营情况良好。“专创融合”课程改革推动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重构了人才培养体系,为培养品德高尚、业务水平精湛、具有创新意识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开创了新路径,同时也奠定了专业发展的基础。

3.3 推广校企协同创新体系,提升学校的社会认可度

学校与用人单位(幼儿园、培训机构)的合作至关重要[15]。保定理工学院通过与深圳、广州、京津冀地区上百家幼儿园开展为期两年的实习合作,有90%以上的学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用人单位主要从学生的工作态度、业务能力、创新能力、奉献精神多个维度进行评价,从对评价结果整理分析可以看出,有70%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创造性,能在工作中提出可行性建议。后期,保定理工学院会通过多轮实习,收集更多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得出更有效的评价结果。“专创融合”课程改革的成果从用人单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和认可中得到了相关支撑。接下来,学院将进一步推动校企协调创新发展,同时不断推动专业的改革和创新,提升学校的社会认可度。同时,保定理工学院将“专创融合”课程改革的经验,通过公开发表论文及学术交流等方式,向其他高校推广,为创业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提供样本[16]。

4 结语

“155”“专创融合”课程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依然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进一步规划和深入研究,特别是在实验班和普通班数据分析及模型建立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除此之外,学生评价体系需要完善,应从多维度建立评价机制,让评价的结果更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从而促进课程改革。

猜你喜欢

专创幼儿园融合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与实践体系建设研究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专创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专创”融合式教育的实践探索
融合菜
专创融合视域下旅游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实施路径探索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我爱幼儿园
《融合》
欢乐的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