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本科生科研参与程度及其对职业规划的影响
——基于华南A 大学的问卷调查

2023-10-25高伟杜青平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18期
关键词:读研职业规划本科生

高伟,杜青平

(广东工业大学 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将科研与教学相统一,实现科教融合,是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和现代大学建设的重要理念之一[1]。高等院校肩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多重责任,高校科学研究与教学具有密切联系,教学为科研提供人才储备,而科研以最新成果和思辨的探索过程反哺教学。科教融合已经成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国内外研究型大学普遍采用的本科生培养模式,特别是优秀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科研项目。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驱动下,本科生科研训练在国内外高等教育中已经日趋成熟,已有多种参与形式。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其培养的学生人数在本科层次高校中占比90%以上。部分地方高校在科研平台和经费等方面获得的支持相对不足,科学研究对本科生教育的支撑能力也相对不足[3]。因此,研究地方院校本科生科研训练情况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等发达国家较早开展了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的活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1969 年提出了全校性本科生科研计划,并于20 世纪80 年代成立了全国性的本科生科研训练协会组织[4]。我国学者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研究大学本科生科研的组织和管理问题,主要借鉴了苏联时期的教育经验,强调科研对现代思维训练的重要性[5]。1995 年,清华大学率先提出本科生科研计划,自此,各类本科生科研训练在国内各大高校迅速展开,目前已形成了科技竞赛、本科导师研究团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多层次、多类型的本科生科研训练体系[6]。2000 年以后,本科生参与科研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科研素养、科研创新和培养模式等已经成为当前本科生科研相关研究的热点关键词。俞林伟[6]从全国层面梳理了本科生参与科研的发展历程、面临的困难和未来发展方向,对我国本科生参与科研情况进行了系统总结。从近年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的分布来看,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本科生参与科研模式的探索和对国外大学管理经验的借鉴[7]。研究结果表明:本科生参与科研具有积累实践经验、提升团队协作能力[8]与创新能力[9]、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10]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优点。因此,构建本科生科研参与平台,鼓励本科生广泛参与各类科研训练,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部分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不强[2,11]。目前,对大学生参与科研的调查研究主要是面向医学和特定专业[12-15]。针对西部地区高校,相关学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了本科生参与科研的现状与问题,指出西部地区本科生科研训练经费不足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大经费资助力度的建议[16-17]。然而,由于不同类型的大学与专业对科研的支撑存在差异,地方本科院校的本科生参与科研及其对职业规划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究。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设是:在地方本科院校中,参与科研的经历将对本科生考研产生激励作用,进而改变学生的职业规划方向。本文以华南某地方本科院校A 大学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该校本科生参与科研情况及其对职业规划的影响,以期为地方院校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决策建议和案例借鉴。

1 研究设计

1.1 问卷设计

结合已有研究的问卷调查规范和主要指标,针对本科生参与科研的关键影响因素,本问卷共设计10 个问题,涵盖被调查学生的个体特征、科研活动特征、参与科研的预期以及未来职业规划等方面信息,问卷具体内容见图1。

图1 A 大学本科生科研参与情况调查问卷

1.2 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的地点为华南A 大学校园,调查时间为2022 年10—11 月。A 大学是广东省属本科院校,本科生在校规模近4 万人,在华南地区拥有较大的影响力。调查对象限定为A 大学在校本科生。考虑10—11 月份是大学一年级新生的军训和入学培训期,本次调查不涵盖大一新生,仅对大二、大三、大四年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人员分别在教室和食堂发放问卷387 份,回收387 份,其中有效问卷382 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8.7%。本文基于这382份有效问卷分析本科生的科研参与情况,样本的统计特征见表1。

表1 A 大学问卷调查样本统计特征值

1.3 数据处理

本文的相关数据处理和图表制作均在Office Excel 2016 上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2.1 A 大学本科生参与科研的总体特征

根据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结果(见表1),调查对象中有151 人参与过科研活动,占样本总量的40%,与已有其他地区的高校研究结果相比,本文的结果高于四川省高校14.89%的平均水平[18],但低于北京高校57.8%的平均水平[4],表明本科生科研参与度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高校中差异较大。华南A 大学的本科生科研参与度虽已达到较高水平,但仍然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不同年级分布来看,随着年级的升高,本科生科研参与率逐渐提高,从大二年级的30%提高到大四年级的57%。这种高年级本科生的科研参与度显著高于低年级的现象在现有研究中较为普遍,主要原因是低年级本科生科研参与途径有限[19]。根据表1的数据可以发现,在未参与科研活动的被访者中,62%的被访者给出的理由是不知道如何参与。从性别差异看,A 校本科生科研参与率在性别上有明显区别,男生参与的比例为42%,显著高于女生的36%。总体来看,A 校本科生科研参与率处于较高水平,但在年级和性别上分布不均(见图2)。

图2 A 大学本科生科研参与率的年级和性别分布

2.2 本科生科研活动参与的行为特征

针对151 名参与过科研活动的本科生,本文重点分析了他们参与科研的途径、时间、动机和成果等方面的指标特征。在参与途径上(图3a),“经同学介绍”和“自己找教师”这两种方式是A 校本科生参与科研最主要的途径,占比75%,而从教师或学校层面获取参与途径的占比很少,说明学校和教师对科研活动的宣传有待进一步加强;在科研参与次数和投入时间上(图3b 和3c),该校本科生的科研参与次数以“1 个项目”和“每周小于5h”的低强度选项为主,表明A 校本科生参与科研的强度和深度不足,这也是地方院校本科生参与科研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3];从科研参与动机来看(图3d),本科生科研参与的动机较为分散:“培养创新和科研能力”“丰富个人简历”“为考研做准备”等5 个方面占比较大,表明该校本科生参与科研的动机具有多样性特征;从本科生参与科研的成果产出来看(图3e),有54%的学生取得过不同形式的成果,但仍然有近一半的学生(占比46%)无任何成果产出,成果产出率不高,此外,从产出成果的质量和形式来看,仅有8%的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论文或申请过专利,其他学生均为辅助性角色或团队协作角色。总体来看,A 校本科生主要是个人主动参与科研,以低频率和低强度参与为主,动机呈现多样性特点,以协助性角色为主。A 校本科生参与科研的途径还有待进一步拓宽,科研参与深度需要拓展,科研成果产出层次也需要提升。

图3 A 大学本科生参与科研的途径、强度与产出比例

2.3 阻碍本科生参与科研的关键原因

调查显示:该校本科生未参与科研的原因呈现多样性特征,但总体上集中在两个方面,分别是“不知道如何参与”和“不感兴趣”,占比分别为62%和24%。因此,缺乏有效参与途径和兴趣不足是阻碍该校本科生参与科研的主要原因。此外,认为本科生参与科研会“耽误学习”的学生占比6%,表明部分学生认为科研与教学存在冲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阻碍A 校本科生参与科研的最主要因素是“不知道如何参与”,其占比超过一半,这与已有相关研究存在较大差异,表明A 校本科生科研参与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见图4)。综上,不了解科研参与途径是A 校本科生未能参与科研训练的关键因素,也是未来提高本科生科研参与有效性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图4 A 大学本科生未参与科研的原因构成

2.4 本科生参与科研对职业规划的影响

根据对未来职业规划的调查结果:A 校本科生的主要意向是“读研”,占比45%;其次是“就业或创业”,占比33%,即升学深造为该校本科生的主要意向。从是否有过参与科研的经历看(见图5),两组样本对职业的选择存在显著差异:参与过科研项目的学生有读研意向的占比高达70%,显著高于未参与过科研项目的学生的29%,表明参与科研的经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和深入学习的意愿[11];与此同时,参与过科研的学生选择“就业或创业”意向的仅占18%,低于未参与过科研的学生的42%;参与科研的学生组中选择“不明确”职业意向的比例仅为12%,显著低于未参与组的29%。因此,参与科研的经历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具有显著影响,具有科研经历的学生更倾向于读研。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参与科研与选择读研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因果关系,即学生可能是因为读研选择参与科研[4],也可能科研参与的经历促使学生选择读研。然而,根据参与科研原因的统计结果(图3d),为“读研做准备”仅占科研参与原因的18%,低于“培养创新和科研能力”(22%)、“丰富个人简历”(20%)的占比,与“个人兴趣”(18%)占比持平。因此,选择读研对本科生参与科研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相反,科研经历对选择读研有显著促进作用,这与现有相关研究的结论较为一致[20]。

图5 不同科研参与意愿的本科生职业规划对比

3 主要结论与建议

随着我国高校科研经费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本科生已经成为高校科研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与科研相融合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针对本科生的科研参与问题,获取了华南A 大学382 份有效问卷,解析了大学生参与科研的特征及其对职业规划的影响,形成的主要结论与建议如下:

(1)A 大学本科生科研参与率总体为40%,处于较高水平,但是科研参与的次数和时间较短,成果产出层次较低,总体上表现为合作性参与,本科生科研参与的深度有待于进一步拓展。

(2)A 大学本科生科研参与模式与国内其他高校比较,具有共性和特异性。在特异性方面,阻碍该校本科生参与科研的最主要因素是不了解参与途径,这与现有其他研究存在较大差异,表明地方院校本科生科研参与情况存在高度异质性,有必要研究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3)大学生是否参与科研对职业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科研参与经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猜你喜欢

读研职业规划本科生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就学类型如何影响读研计划?
——九所“双一流”高校本科生抽样调查的结果分析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54岁的妈妈与女儿同校读研
大学生读研择校外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来自部分高校的学生调查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