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茱萸热熨法联合红外线照射缓解混合痔术后疼痛临床观察

2023-10-25

光明中医 2023年19期
关键词:吴茱萸红外线混合

高 勇

疼痛是混合痔术后常见并发症,不仅影响伤口愈合及情绪,更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1]。因此,如何缓解术后疼痛一直是肛肠外科医生密切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主要观察吴茱萸热熨法联合红外线照射对混合痔术后疼痛的疗效、术后首次排便、排尿时间以及对情绪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宁乡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诊断为混合痔并于腰麻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联合弹力线套扎术的12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4组,各30例,治疗组A采用吴茱萸热熨法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组B采用吴茱萸热熨法,治疗组C采用红外线照射,对照组采用热敷法。治疗组A:男18例,女12例;年龄18~65岁,平均(46.267±11.617)岁。治疗组B:男17例, 女13例;年龄18~65岁,平均(45.000±12.410)岁。治疗组C:男21例,女9例;年龄18~65岁,平均(46.067±10.948)岁。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18~63岁,平均(46.633±12.832)岁。经卡方检验,4组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年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与年龄、住院时间均无交互作用。见表1。

表1 4组患者基本信息对比 (例,

1.2 诊断标准参考《中国痔病诊疗指南(2020)》[2]相关诊断标准。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年龄18~65岁;③既往无肛门直肠部位手术史及相关疾病病史;④患者沟通表达无障碍,能配合作出疼痛评价;⑤患者同意在试验过程中不同时使用其他有可能干扰本试验的治疗;⑥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能够按计划完成治疗,且签署知情同意,配合本研究。排除标准:①急诊手术者;②对此类药物有过敏史或过敏体质者,既往有精神病史、慢性疼痛史、药物滥用史者;③有结核、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者;④术前有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或严重贫血、营养不良者;⑤有腰麻禁忌证者;⑥患有前列腺增生或肿瘤、尿路梗阻等泌尿系统疾病者;⑦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4 治疗方法治疗组A:吴茱萸热熨法联合红外线照射[3]。取吴茱萸(由广东省东莞国药集团药材有限公司生产)80 g,粗盐(由山东滨州购入)150 g,装入自制布袋中,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制成中药热奄包备用。用微波炉中火加热 3~4 min至吴茱萸呈咖啡色,外壳略张开,发出芳香药气,使其温度达到50~60 ℃备用。将其敷于患者腹部,每次热敷30 min。同时对神阙、关元、气海、天枢、中脘、下脘穴重点热熨。注意事项:药包加热时平放于微波炉内,加热后及时取出,勿加热过度,以防影响疗效。操作时注意防止烫伤,热敷温度以患者可接受程度为宜,并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烫伤,如有烫伤立即停止,局部外涂湿润烧伤膏。术后当天间隔30 min后使用红外线治疗仪(恒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型号:TDP-L3,波长780~3000 nm,功率<230 W)照射神阙穴[4],术后照射伤口。具体操作如下:护理人员于照射前将仪器预热10 min,保持创面与灯头距离为10 cm,15 min/次。照射时询问患者是否耐受,若患者感到灼热,则增大距离,预防烫伤。若患者出现不适,立即停止照射并告知护理人员。治疗组B:吴茱萸热熨法,操作同上。治疗组C:红外线照射疗法,操作同上。对照组:采用热敷法。暖水袋灌入热水热敷下腹部,同时对神阙、关元、气海、天枢、中脘、下脘穴处重点热敷,操作前测量暖水袋温度不超过70 ℃,以患者可接受为宜;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用干燥清洁毛巾包裹暖水袋放置于下腹部,时间30 min。操作时注意防止烫伤。

1.5 观察指标①疼痛评估:采用VAS评分法评估4组患者手术当天及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治疗前及治疗后30 min肛门疼痛。②术后首次排便评估:监测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排尿时间。 ③焦虑评估:采用SAS量表评估手术当天治疗前及治疗后30 min焦虑。

1.6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韩济生院士[5]推荐的疼痛计算大法,疼痛减轻程度=(治疗前分值-治疗后分值)/治疗前分值×100%。基本缓解:疼痛减轻程度>75%;显效:疼痛减轻程度51%~75%;有效:疼痛减轻程度25%~50%;无效:疼痛减轻程度<25%。

2 结果

2.1 脱落情况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无脱落及失访情况。

2.2 疗效手术当天治疗组A基本缓解11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29/30)。治疗组B基本缓解8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7%(26/30)。治疗组C基本缓解6例,显效5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0%(24/30)。对照组基本缓解1例,显效3例,有效1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6.7%(20/30)。经卡方检验,4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VAS评分4组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治疗后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4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分,

2.4 首次排便及排尿情况4组术后首次排便排尿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术后首次排便及排尿均早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4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及排尿时间比较

2.5 焦虑改善情况治疗前,4组焦虑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焦虑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4。

表4 4组患者手术当天治疗前后焦虑评分比较 (分,

2.6 安全性评价治疗过程中,治疗组B中一患者自行将热奄包加热后外敷左下肢,查体发现左下肢外敷处可见水疱,遂予以美宝湿润烧伤膏外涂,好转出院。余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未发生烫伤等安全事故及过敏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产生,一方面,肛周齿状线以下神经分布以脊神经为主,对疼痛极为敏感。其次,手术过程中直接损伤组织和神经,组织损伤后产生组胺、神经肽(如P物质)前列腺素、白细胞三烯等炎症介质以及5-羟色胺、缓激肽等致痛因子。同时,术后开放性创面易受粪便、换药等刺激,使内括约肌痉挛,肛管静息压升高,加重肛门局部缺血缺氧,从而形成疼痛-内括约肌痉挛-疼痛加重的恶性循环,使疼痛感更剧烈持久。持续剧烈疼痛不仅影响创面愈合,甚至有诱发呼吸、泌尿、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风险[6,7]。

中药热熨法[8]基于中医辨证论治及整体观念,与经络学说密切相关。由于经络是营卫气血运行的通路,内属脏腑,外络肢节,上下内外沟通,以行气血。中药热熨法主要作用部位为皮肤,属于经络学中的皮部,与脏腑相通。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石部·食盐》中提出以药入盐,以盐走血,以盐入肾的论述。故临床上常将粗盐作为传热物进行热熨治疗[9]。吴茱萸热熨法[4,10]是将吴茱萸及粗盐混合均匀加热后进行热熨。水分子受热后从盐分子里蒸发出来,蒸发出来的水分子带出微量的钠离子,伴随吴茱萸的芳香辛散的药性,在热量的作用下,导入病灶,可疏通脏腑经脉,缓解术后疼痛调节胃肠功能。陈洋等[11]基于谱-效相关分析方法发现吴茱萸次碱、吴茱萸碱等可能为吴茱萸镇痛作用的主要成分。同时,吴茱萸次碱的镇痛作用最强[12,13]。刘雪珂等[12]研究发现,吴茱萸的镇痛作用可能是与感觉神经元中TRPV1的激活和随后的脱敏作用有关,抗抑郁作用可能通过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磷酸化的肌原蛋白相关激酶B(pTrkB)的表达,从而调节海马单胺受体和BDNF-TrkB信号传导。张文动[14]研究发现,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可以激活在HEK293 细胞上表达的TRPV1,通过TRPV1缓解神经损伤和炎症引起机械痛敏程度。

红外线照射机体表面时,通过特定的电磁波谱增强所照射细胞中的分子运动、促进某些酶(如环磷酸鸟苷蛋白激酶)的活性,加快机体局部新陈代谢并促进伤口恢复[9]。电磁波传导使人体内原子、分子等的不规则运动产生热量加速局部伤口的热效应及机体的血液循环,促进细胞恢复及再生,增强机体免疫、缓解疼痛,与中医理论中活血止痛、去瘀生新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药热奄包及红外线照射均可缓解混合痔术后疼痛,且两者联合疗效最佳,可为临床缓解混合痔术后疼痛做参考。

猜你喜欢

吴茱萸红外线混合
混合宅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与紫外线
一起来学习“混合运算”
红外线触摸屏的专利技术综述
大花吴茱萸果实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UPLC-Q-TOF-MS法分析吴茱萸化学成分
油水混合
红外线遥控电风扇
混合所有制
吴茱萸敷腹治疗婴幼儿腹泻及护理6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