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阳还五汤黄芪不同配比组方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康复作用

2023-10-25盛宝军汤乐庆先伟钟慧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9期
关键词:补阳黄芪缺血性

盛宝军,汤乐,庆先伟,钟慧

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中医院 安徽滁州 239500

缺血性卒中,又称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大脑中动脉及其侧支循环发生相应血管的闭塞,并由此产生脑部缺血、缺氧,致使供应区域脑功能和神经损害症状的临床常见疾病[1],具有高致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的特点[2]。临床中,患者多会表现为头晕、肢体麻木、步态不稳以及大小便失禁等症状,若没有及时给予诊疗干预,任由患者的病情发展,其机体的肌力会不断减退,语言系统和运动功能系统都会受到极大影响,严重者会导致偏瘫,甚至死亡[3-4]。因此,恢复期的康复治疗需提早实施,积极有效恢复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可尽快提升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5]。目前,临床可选择的治疗方式较多,但基于安全性、治疗操作的便捷性以及有效性方面考虑,中医药作为祖国医学的瑰宝,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日益增多,且疗效肯定[6]。补阳还五汤是目前中医临床采用益气活血法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代表方,出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广泛用于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恢复期等治疗[7]。然而,现代医家应用配伍剂量不一,笔者在原方的基础上,着重在黄芪的用量上大大增加。本文主要开展了补阳还五汤黄芪不同配比组方对缺血性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临床研究,寻求补阳还五汤中黄芪的最佳配比剂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入选2020 年2 月至2022 年2 月在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中医院内科住院部的96 例发病2 周~6 月以内的恢复期缺血性卒中患者为观察对象并纳入本组研究。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接受我院诊断治疗的96 名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样本数各48 例。其中,对照组中,男、女分别占29 例和19 例,年龄平均(58.92±3.36)岁;观察组中,男、女分别占31 例和17 例,年龄平均(60.11±3.42)岁。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资料完整,且资料统计学结果显示差异较小(P>0.05)。经确认,已获准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中医院伦理委员会研究批准和支持。患者及家属享有知情权,且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1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医康复临床实践指南·脑卒中》中有关缺血性卒中临床诊断标准[8],且疾病分期属于恢复期;②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等),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③脑CT 或磁共振成像(MRI) 显示有责任梗死病灶;④既往病史明确的患者;⑤患者或家属知情并同意进入临床观察。

1.2 排除标准 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腔隙性脑梗死;②严重肝、肾、造血功能异常者;③精神状态异常或有精神病史者;④临床资料严重缺失者;⑤治疗期间病情持续加重或出现严重并发症致病情恶化者。

2 方法

均给予基础治疗与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补阳还五汤低剂量的黄芪配比,黄芪选择常规剂量30g。观察组则加大黄芪剂量至120g 进行治疗,具体组成为:黄芪120g、葛根、赤芍、地龙、川芎各10g,当归15g,牛膝20g,丹参30g。上述诸药,1 剂/d,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4 周为1 个疗程,共服用3 个疗程。

3 观察指标

3.1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以治疗前的状态为对照,患者的NIHSS 评分降低幅度高于90% 以上;显效:46%<NIHSS 评 分 降 低<90%,46%<FMA 评 分 提 高<90%;有效:18%<NIHSS 评分降低<45%,18%<FMA评分提高<45%;无效:以治疗前的状态为对照,无任何病情改变或进一步加重恶化。[9]

3.2 NIHSS 评分表、FMA 评定量表、BI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定,量表分值为0 ~42 分。分值与伤情呈正比,即分值越高,损伤越严重[10]。采用肢体功能简化Fugl-Meyer(FMA)评定量表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量表总分为100 分。分值与伤情呈反比,即分值越高,障碍越小[11]。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Barthel index(BI)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进行评定,量表总分为100 分。量表中设计的评分项目主要包括食、穿、洗漱等多个方面。评定为低于40 分者,表示其生活不能自理;评定为41 ~60 分者,表示其对他人存在中度依赖;评定为61 ~99 分者,表示其对他人存在轻度依赖;满分者,表示生活完全不依赖他人,可实现自理[12]。

3.3 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水平、炎症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学分析仪与酶联免疫检测方法分别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水平、炎症指标包含血清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

3.4 中医证候评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3]分别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分型,并根据症状程度进行赋分,无症状0 分、轻度1 分、中度3 分、重度4 分进行赋分,症状越重则分值越高。

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独立样本使用t、χ2检验,采用双向95%有效区间检验作为检测标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两组患者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82.98%(χ2=8.716),数据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和肢体功能障碍评分比较

以对照组为参考组,在神经功能缺损方面,观察组治疗后的评分更低(t=6.181),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FMA)高于对照组(t=2.918),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和肢体功能障碍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和肢体功能障碍评分比较(±s)

注:同组治疗前后的数据相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NIHSS FMA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8 20.51±4.37 10.64±2.03a 66.91±5.14 95.24±8.84a对照组 48 19.83±5.02 13.78±2.86a 68.35±5.08 90.13±8.21a t - 0.705 6.181 1.373 2.918 P - 0.483 0.001 0.173 0.004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BI)高于对照组(t=2.792),数据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注:b 表示同组治疗前后的数据相比较,其统计结果为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8 63.87±6.53 92.71±9.15b对照组 48 62.29±6.62 87.54±8.89b t - 1.171 2.792 P - 0.245 0.006

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炎症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炎症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表5。

表4 两组患者治疗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注:c 表示同组治疗前后的数据相比较,其统计结果为P<0.05

组别 例数 全血高切粘度/mPa·s-1 全血低切粘度/mPa·s-1 血浆粘度/mPa·s-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8 7.49±1.29c 5.64±1.54c 13.27±3.01c 9.43±1.76c 2.54±0.62c 1.62±0.12c对照组 48 7.64±1.12c 6.13±1.19c 13.38±2.91 10.45±2.09c 2.46±0.89c 1.94±0.29c t - 0.062 3.634 0.595 2.250 0.195 4.754 P - 0.574 0.000 0.631 0.041 0.139 0.000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比较(±s)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比较(±s)

注:d 表示同组治疗前后的数据相比较,其统计结果为P<0.05

组别 例数 hs-CRP/mg·L-1 IL-6/ng·L-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8 16.96±3.01d 6.64±1.19d 167.54±7.62d 124.32±5.01d对照组 48 16.89±2.92 7.94±1.29d 166.78±7.89d 130.24±4.79d t-1.295 4.250 0.175 6.463 P-0.431 0.001 0.099 0.001

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半身不遂、语言晦涩、头晕目眩、口舌歪斜及感觉减退)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及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比较(±s)

表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比较(±s)

组别 例数 半身不遂 语言晦涩 头晕目眩 口舌歪斜 感觉减退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8 2.09±0.39 1.11±0.26 1.97±0.40 0.70±0.15 1.86±0.47 0.83±0.16 2.05±0.28 1.11±0.22 1.86±0.47 0.83±0.16对照组 48 2.17±0.36 1.33±0.38 1.93±0.37 1.01±0.36 1.91±0.54 1.23±0.21 2.12±0.31 1.61±0.33 1.91±0.54 1.23±0.21 t - 6.362 3.001 0.415 4.628 4.256 8.625 5.055 6.925 5.052 4.025 P - 0.528 0.003 0.568 0.000 0.985 0.000 0.925 0.000 0.685 0.000

讨 论

缺血性卒中是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病,致病因素复杂,主要是由于局部脑组织区域出现血液供应障碍所致,在影像学检查中的表现为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临床上多表现为神经功能缺失,若病情未能及时得以控制,很容易导致偏瘫[14-15]。祖国医学认为,缺血性卒中卒中属于“中风病”“薄厥”“偏枯”的范畴,其病位在脑,由于脏腑虚损、功能失调,病邪长久羁留,耗伤正气,其后遗症属本虚标实,气虚是本病之本,血瘀乃本病发生发展的核心,也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理变化之一[16]。益气活血法则是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根本途径和重要方法,可通过补元气、行血脉以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17]。有研究指出,发病后2 周至6 个月以内是神经功能恢复的最佳时间段,也就是说有效开展脑梗死恢复期的治疗,使神经功能得到恢复,是当前及未来研究的重中之重。仅采取西医治疗虽能挽救生命,但机体脏腑失于调理,且由于近些年来对于中医的重视,缺血性脑卒中在中医学治疗领域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8-19]。因此,对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在疏经通络之外,还需对患者脏腑功能失调的症状进行调理,做到标本兼治,配合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康复训练方式,可共同促进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康复,从而提升生活质量。故本研究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加大黄芪用量,以使气旺以血行无碍,使瘀血散、脉络通而诸症除[20]。方中黄芪可以益元气、壮脾胃、补益五脏之虚;葛根专入阳明,通行经络;赤芍、丹参益气化瘀;川芎活血祛瘀、行气开郁,改善脑组织缺血状态;当归可活血化瘀,降低纤维蛋白原;牛膝、地龙通络除痹,预防血管痉挛,保护血管内壁。方剂诸药配比还可通过祛瘀通络以治疗标,达到补气而不瘀滞,活血而不压正。诸药合用,相辅相成,可达到标本兼治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21],黄芪中的黄芪甲苷、黄芪多糖均能减轻神经元凋亡,减轻脑缺血后炎症反应,同时减轻脑组织损伤,保护神经功能。同时,黄芪具有着双向调节[22]的作用。临床实践中表明,大剂量应用黄芪,达到30g 以上则能降低血压,而小剂量应用如10 ~15g 则可升高血压。此外,高剂量黄芪还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增强全身营养状态[23]。

根据本研究过程中的数据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高,血液流变学指标、炎症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同期明显下降,中医症候积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补阳还五汤中高剂量黄芪的配比对神经功能缺损和肢体功能障碍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有显著的康复疗效,使患者最大限度地减轻障碍和改善功能,预防并发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该研究结论充分表明,在缺血性卒中恢复期的治疗中,黄芪含量为120g 的补阳还五汤疗效最为显著,可为本方选择最佳配比组方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补阳黄芪缺血性
Huangqi decoction (黄芪汤) attenuates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 via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s in 5/6 nephrectomy mice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黄芪是个宝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研究进展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