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毛南族傩面具视觉元素应用设计研究

2023-10-24崔文卓刘萍

新楚文化 2023年14期
关键词:视觉元素设计研究

崔文卓 刘萍

【摘要】广西毛南族傩面具是毛南族传统的一种祭祀仪式活动,它作为一种特有的民俗艺术,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毛南族古老的巫傩文化,是由原始图腾崇拜演变而来,与壮族的傩仪、汉族的傩舞、侗族的傩戏等都有着密切联系。毛南族傩面具的制作和造型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地方色彩,在研究少数民族文化、民俗艺术、民族融合和民族民间美术艺术等方面极具价值。本文通过对毛南族傩面具进行视觉元素提取过程进行研究,并结合实际,探讨其独特而又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并就其在现代设计中进行推广的种种可行性进行大胆臆想。

【关键词】毛南族傩面具;视觉元素;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J5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14-0056-04

【基金项目】202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国家级项目《傩魂桂韵——广西毛南族傩面艺术推广实践研究》(国家级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2310595071)

一、中国傩面具的发展演变

傩面是伴生于“傩戏”的艺术形式,在远古时代,中华先民为了祈福、除害、避祸,通过戴上具有狰狞、威慑效果的面具,伴着口中发出“NuoNuo”的声音来祈求平安,这便是“傩”的最初来源。因为先民对生存的强烈需求,“傩”这项活动不断完善和发展,逐渐演变成为盛大的驱邪去疫的巫术祭祀活动。

商周时期巫术盛行,祭祀活动非常频繁,而祭祀时一般都要用到面具,除了人面、兽面之外用得最多的是饕餮形面具,同一时期的青铜器上也多用此纹样,形象多为弯角、圆目、尖牙、巨口,神态狞厉冷峻并具有牛、虎等多种动物复合的神兽特征。这就使得中国傩面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独特的审美格调——一种狞厉的美。自古以来,“傩”就被赋予了祈求平安、消除灾难的重要意义,而“傩仪”“傩祭”“傩舞”“傩戏”“傩坛”“傩堂”等“傩”的名字,更是将它们的精神传承下去,流传至今。

汉代前后,“傩”进入宫廷之中,逐渐成为统治者进行巫术、宗教活动的工具。“傩”不仅在宫廷中被使用,全国各地均有不同的傩文化,可分为天子之傩、国傩、乡傩等规格不同的傩仪。

“傩面”在傩发展的早期主要是兽面、神面、鬼面为主,大都狰狞恐怖,以达到威慑敌人与鬼怪的目的,在逐渐发展的历程当中,各个时代的人族英雄形象也逐渐被加入傩面的创作当中,成为新的傩面形象。傩面被细分为多种形态,包括神兽、鬼怪、英雄和众生等。恶神野兽类的傩面仍然保持着早期傩面狞厉威猛的审美特征,善神则有端庄秀美的面容,还有众生相的傩面一般都刻画得滑稽、和善。傩面形象的丰富使得傩面变得更加丰富和人性化,更受民众的欢迎和喜爱。

傩文化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几个不同的分区,包括北方萨满文化、中原傩文化、巴楚巫文化、百越巫文化、青藏佛文化和西域傩文化。这些分区几乎涵盖了中国各个地区和民族。各个文化圈的傩面具也因为各地文化、习俗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如青藏地区形象多以佛教人物为主,风格威严庄重;百越地区少数民族聚居,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神明,傩面形象也各不相同,种类繁多,如毛南族特有的万岁娘娘、灵娘、欧官等。但各个文化圈也不是独立发展的,也有相互间的交融与借鉴,他们共同组成了我国的傩面文化。

二、广西毛南族傩文化概述

毛南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宋朝周去非的《岭外代答》中曾有“茅滩”一词,算是毛南族在汉文史籍中与该族名称相关的最早记载。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统计,中国境内毛南族的人口数为124092人,毛南人大部分居住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环江县)上南、中南、下南乡一带。

“肥套”是毛南族的一种独特的傩戏文化,它源于三百多年前的毛南族肥套,融合了毛南族的口头文学、民间山歌、舞蹈、音乐、戏剧、傩面具雕刻等多种艺术形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傩戏文化,是毛南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毛南族文化的精髓所在。数百年来,历史的洪流不断推动着各种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发展和演变。它是毛南族民间神话传说、民俗传统及美学趣味等方面的具体体现。

毛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生活实践中,创造属于毛南族特有的民族文化艺术。主要的节日有农历五月的庙会节、清明节的“赶祖先圩”和元宵节的“放飞鸟”、分龙节、端午节等,在庆祝节日过程中凸显出的民俗特点一是祭祀祖先二则是开展对歌活动。毛南族的神话故事、传说及民间故事也相当丰富,真实地反映了毛南族人民的道德观、价值观和艺术修养。

三、毛南族傩面的艺术特点

广西毛南族傩面具造型是指用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各种造型手段和方法。它既是可以独立的,也可以是结合其他造型手段而形成的;既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结合多种造型手段而形成的。這些不同的造型手段,表达毛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展示了毛南族人民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情趣。从毛南族保存的百余年神像面具中,我们仍然可以窥见往昔艺术精湛绝妙的余韵,仍然可以感受到作为一种雕刻艺术,它与宗教相融时渗透着的永恒魅力。

毛南族“肥套”祭仪中的“条套”祭祀舞蹈,主唱师公念唱到某神时,戴该神面具的师公便出场表演。整个仪式当中出场的“傩”共有三十多位,与之相匹配的面具就有三十多个。在毛南族的“傩”谱系里共有一百多位,在肥套仪式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有36位。面具有万岁娘娘(花王圣母)神面、花林仙官神面、瑶王神面、三娘神面、三界神面、三元神面、三光神面、蒙官神面、雷王神面等。这些神面由于神性不同、上色也有区别。万岁娘娘、花林仙宫,三娘为女性善神,其面具着白底色,腮边抹一层浅粉红色;瑶王为男性善,其面具着红色,三界、三元、三光等为男性神,其面具着上白色,蒙官、雷王为凶神,其面具着暗红色。雷王面具最为传神、眼珠凸鼓,额面突出、红面獠牙,凶神恶煞。

毛南族神灵主要可以分为文、武、善、凶四类,善良或凶恶基本可以在面具上表现出来。壮族、毛南族还愿祭仪所用面具,多为清乾隆年间的产物。就其工艺而言,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它的刀法精熟、细腻,大起大落,整个面具造型给人以极强的立体效果。每个面具都由优质木头雕刻而成,各代表一位神,在性别上有男女之分、表情上有善恶之别,性格上有急躁、娴静、端庄、诙谐、慈善之分。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地道的毛南族肥套,不会单独表演,而是穿插于毛南族报答“万岁娘娘”赐子之恩的“还愿”的傩祭中。在“肥套”活动中,毛南人借助“傩面”显示大自然不可抗拒的神力,同时承载着毛南人祈求生生不息,祈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毛南族傩面具在造型上,有着很强的民族特色。它是根据毛南族的特点而制作的,面具上的花纹是根据毛南族人民的生活习俗而产生的,这些图案也是在生活中的真实写照。它虽然是属于传统文化,但是在其造型上也有着很大的创新。毛南族傩面具除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之外,还体现了极强的创新性。它充分体现了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把毛南族人民的美好愿望和思想感情都融合在了面具上。它们不仅具有民族特色,同时也具有地方特色。这些面具不仅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毛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毛南族人民对美好事物和生活方式的追求。

四、毛南族傩面具推广设计现状

中国地大物博,傩面艺术分布很广,贵州、江西、广西都是傩面文化聚集地。知网搜索关键词“傩面具”共有817篇相关论文,可见国内关于傩面文化的研究是相对较多的。但是作为傩面文化当中的一个小分类,毛南族傩面文化研究并不如此乐观。

知网搜索“毛南族傩面”关键词,共有28篇相关论文。搜索书籍关键词“毛南族傩面”共有一本相关书籍。可见国内关于毛南族傩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全平台搜索“傩面文创”关键词,共有287件文创作品,搜索“毛南族傩面文创”,共有40件文创作品,仅占全部傩面作品的7%,且形式相对单一且贫乏,大都是平面类设计。可见国内关于毛南族傩面的相关研究和设计比较匮乏,大众了解度不够,非常不利于毛南族傩面文化的传播与推广。

实地调研情况显示,目前毛南族傩面具周边设计还处于未被开发领域,大多数设计均为高校毕业设计生、设计公司设计,很少进行大规模投产和销售,市场上仅有的傩面具文创设计也还处于初级开发阶段。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人们在文化消费方面不断增加,应对市场需求,显现出非常多不足之处。在傩面具推广中出现创新能力不足、产权意识薄弱、制作能力低下等。

毛南族傩面具作为毛南族文化瑰宝、民族智慧结晶,理应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作为新一代设计师,从IP品牌化设计、文创设计、NFT艺术设计等创新角度重新审视和探索毛南族傩面具,从设计角度探索传统工艺品类与普通大众生活的关联性,以现代设计理念贴合实际,达到设计创新与民间艺术传承的双重目的。

毛南族傩面艺术的传承发展情况并不乐观,全民信息数字化和城市化的到来对傩面这样的民俗艺术有很大冲击,但同时也是最好的机会,如何做好民俗艺术形式与信息数字化的衔接是关键点。要想帮助毛南族傩面文化进行有效推广,就要借助互联网社交平台的影响力。用潮流的傩面再设计抓住大众眼球,运用H5长图、动态海报、系列IP形象、NFT数字艺术联名等形式进行毛南族傩面文化进行简洁生动,但又严谨系统地宣传推广,扩大毛南族傩面的影响力,缓解其遇到的传承困境。

五、傩面具艺术元素提取

及推广应用形式分析

作为服务于普罗大众的民间艺术,毛南族傩面注定不会特别细致精巧,它的整体风格是偏向粗犷、质朴的,人物面部塑造简洁高效,特点鲜明。面具颜色鲜艳明亮,多用红、蓝、绿、黄等基础颜色。角色刻画遵循传统中式审美,女性角色大都脸色白净、凤眼红唇、长眉入鬓;男性角色剑眉星目、蓄须、不怒自威。

毛南族傩面主要由头冠和面部两部分组成,头冠是区分各个“傩神”的依据,能够体现其身份、职责、特长等重要信息。在所有“傩神”中毛南族人最尊敬和推崇的便是“万岁娘娘”,她是掌管婚姻和生育的女神,传说她住在花山之上,管理山上的百花,人死之后会回归花山,重新变成花朵,等到万岁娘娘赐花下界,才能再次转世为人。肥套仪式的一个作用就是举行“求花还愿”的仪式,为了报答万岁娘送子之恩,这是毛南族人一生中最重要、普遍的祭祀活动,很多角色的头冠上都装饰有鲜花,也与此有关。

除了“傩神”之外,毛南族还有动植物崇拜,这一点在傩面上也有体现。拿其中比较重要的 “花林仙官”举例,她的头冠上就装饰有“树叶纹”“禾穗纹”还有“云雷纹”“太阳纹”等体现对自然力量崇拜的纹样。总之头冠部分格外繁复,包含了很多重要信息。面部都比较写实和简洁,运用“白描”的手法进行创作,着重刻画其性格、年龄等特征。因此在毛南族傩面具艺术推广设计应用当中,首先根据其面具特点,进行视觉元素的提取。

花林仙官人物面部的雕刻手法采用的是“线描式”,五官起伏较小,整体比较清秀平和,内外轮廓明显,整体风格比较偏向写实。与中国其他传统神灵形象相似,人物的耳垂都十分夸张,眼睛刻画得炯炯有神,很有威慑力。通过对花林仙官视觉元素的提取并在矢量图设计软件中进行了数字化处理,形成丰富简洁、流行的装饰效果,而这种接近1:1的形象还原的目的是想保留对毛南族傩面具的形象传承。提取毛南族傩面具的视觉元素并进行应用也是此次项目的研究重点,如何通过毛南族傩面视觉元素应用在品牌形象、文创产品、H5、包装设计甚至是NFT视觉艺术,这些都是留给设计师的一个难题。

真正在推广毛南族傩文化遗产过程当中,就视觉形象呈现出的效果上而言,设计师都应从创意、生产、营销等多方面进行思考,从而挖掘其民族特性,傩文化民俗,并与现代设计理念融合,通过其傩面形象、制作工艺、各类民俗特色活动等因素开展系列化设计。尝试将毛南族特有的民族风情与地域文化结合,开发和设计推广以及生产营销,结合现代数字化设计、新科技力量,借助网络,运用大数据分析、AR/VR等科技手段,有效地促进傩文化视觉形象的推广,从而吸引更多观众欣赏、购买并传播。

六、结语

以广西毛南族傩面具与“毛南族肥套”作为研究切入点,将传统的毛南族傩面进行艺术化设计,并将传统的毛南族傩面非遗艺术向“数字化”转化。目的是想通过新穎的研究视角,寻找毛南族傩面文化的再创造性,以更易被年轻人接纳的方式宣传毛南族傩面文化,拓宽了对广西毛南族傩面文化的研究维度以及对其宣传维度。设计作品通过对广西毛南族傩面具视觉元素的提取并应用为毛南族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带来新的视野,以毛南族傩面文化的艺术设计特点以及制作工艺特征,为传统民族民间非遗文化载体建立系统文创品牌的传播形式。傩面具视觉设计再应用是对于保护、传承发展少数民族非遗文化打开创新思路和传播途径,为保存少数民族文化提供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注释:

①毛南族傩面是什么.2022-05-18.https://www.gugong.net/wenhua/38021.html

参考文献:

[1]宾泉.环江毛南族木雕傩面形象创作及演变[J].雕塑,2020(02):72-73.

[2]罗悦萌.传统傩面造型在当代梳篦外形上的研究与应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0,2(06):126-127.

[3]韦岚玥.毛南族傩面具视觉元素在博物馆文创设计中的应用[D].昆明:云南大学.2021.

[4]吕洁,吕惠玲.毛南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源的保护[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10):300-301.

[5]延保全.中国傩面文化审美特征略论[J].民族艺术.1996(02):17.

[6]蒙国荣.广西环江毛南族“肥套”(傩愿戏)[J].中华艺术论丛.2009(00):305-313.

[7]陈家友.塑在面具上的艺术,融在人神间的文化——桂东南“跳傀僮”的文化价值及艺术特征[J].艺术百家.2010,26(S1):46-48.

作者简介:

崔文卓(2001.12-),女,山东滨州人,本科在读,学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刘萍(1979.3-),通讯作者,女,广西桂林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猜你喜欢

视觉元素设计研究
论电视新闻节目中视觉元素的形态及作用
品牌包装设计的视觉要素建构探析
探析“苏式”景观设计师养成
办公大楼环境景观设计
现代展示场景设计中视觉元素的应用研究
营房数字化系统文物保护模块的设计与研究
能力本位视角下的高职课程体系设计研究
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校园中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基于绿色设计理念下的包装设计研究
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函数的教学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