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汽车维修类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2023-10-24李金文
李金文
摘 要:近年来,我国汽车数量飞速增长,带动汽车维修领域的发展。汽车制造领域技术飞速发展,对汽车维修也提出新的高要求。高职院校是培养汽车维修类专业人才的主阵地,教师及相关负责人应注重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根据汽修行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探索人才专业能力培养路径。鉴于此,本文对高职院校汽车维修类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路径的探索与实践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对高职院校强化汽车维修类专业人才能力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其次,本文对汽修行业对人才专业能力的需求进行分析。最后,本文对高职院校汽车维修类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路径进行讨论,以期为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职院校 汽车维修类专业人才 专业能力 培养路径 实践
1 前言
职业教育中,高职院校扮演重要角色。高职院校承担持续为社会输送技能型、应用型、高技型人才的责任。我国高度重视高职院校,高职院校自身也快速发展。在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的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已舍弃单一的能力培养模式,转而培养有素养、有能力、有思想、有专业技能的综合性人才。汽修类专业是高职院校重要学科之一,由于汽车制造相关技术发展、汽车数量增加,高职院校需紧跟时代发展,探索与实践汽车维修类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路径,持续为汽车领域输送兼具技术、创新能力、高素养的优秀人才。
2 高职院校强化汽车维修类专业人才能力的必要性
20世纪90年代,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市场缺乏大量技能型人才。在此背景下,我国创设高职院校。短期内,高职院校为市场输送大量专业的技能型人才。然而,社会飞速发展,高职院校育人模式、制度等存在问题,导致所培养人才难以长远发展,所学技能也不能满足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需要,也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伴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收入增加,汽车已逐步从奢侈品成为大众生活的必需品。现阶段,汽车数量增多,汽车领域的维修、保养也随之发展,也衍生出大量汽车维修类岗位。在高职院校中,汽车维修类专业已成为热门专业,汽车领域的飞速发展也对汽车类专业的技能学习提出高要求,加之社会以创新创造为发展目标,导致高职院校传统育人模式下所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必须着眼于社会发展,培养汽车维修类专业人才的能力。
除此之外,我国高职院校虽为社会建设、经济发展提供技能型人才,但由于创立时间较短,办学能力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从整体角度看,我国高校院存在基础教育薄弱等问题。分析大众对高职院校的印象,可以看出,社会普遍存在“学习不好才能上高职”的固有印象,这也代表社会对高职院校的不信任、不理解,固有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路径创新。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必须解决教育模式、育人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逐步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技术型人才[1]。
3 汽修行业对人才专业能力的需求分析
3.1 更新基础知识
汽车技术飞速发展,结构也产生表达变化,汽修基础知识体系也随之更新,高职院校应着眼于行业领域发展,更新基础知识。轻量化是汽车行业发展的目标之一,使用新结构与材料科减轻汽车重量。目前,汽车已不再应用钢铁作为主要材料,而是选用铝合金、碳纤维等材料,以上材料与钢铁有较大差异。因此,必须更新汽车材料的相关知识。在汽车构造方面,可變气门技术、高压共轨技术等技术以代替原有技术,发动机及各个子系统均发生较大改变。因此,高职院校需更新汽车构造相关知识,确保学生所学技能与新汽车相匹配。电子设备数量增加新款汽车的标志,汽车的控制方向已向电子控制方式发展。底盘电控、发动机电控等广泛应用于汽车中。在汽车维修方面,高职院校需强化电子基础知识,深入讲解控制系统及工作原理,确保所学知识符合社会发展。除此之外,计算机技术也被应用于汽车制造中。发动机电脑、变速箱电脑可进一步强化对汽车的控制。在汽车维修方面,计算机知识也成为重要内容。高职院校需重视讲述计算机知识,确保学生所学知识能满足发展需求[2]。
3.2 提高核心技能
首先,教师应重视培养检测设备使用能力。维修前,工作人员需应用检测设备检测故障。目前,市场上常用的检测设备有示波器、解码器,应用检测设备可自动获取汽车诊断系统故障码,可推断出汽车故障方向。同时依据波形图、故障码可快速佐证故障。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培养学生使用检测设备的能力。其次,学校应提高学生维修能力、故障诊断能力。汽车电气化程度加深,故障形式也多为电气故障。由于电气故障具有抽象性,工作人员必须应用设备排查故障。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及教师因采取案例讲解、实战演练等方式锻炼学生故障诊断能力、维修能力。最后,学校需提高汽车保养能力。汽车保养领域缺乏大量人才,该类岗位薪资较高,高职院校可大力培养汽车保养方面的人才。汽车保养需工作人员秉承认真负责的态度,细致、耐心地展开工作。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汽车保养发面人才的培养,着眼于汽车保养发展,拟定课程内容,提升保养技能[3]。
3.3 强化软技能
软技能是指影响个人职业发展的通用能力,包含管理能力、人机交往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谈判能力、职业道德规范等。汽车维修领域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软技能的重要性逐步凸显出来,高职院校应重视学生软技能培养。现阶段,汽车维修行业的服务性质占比较大,汽车维修人员不仅要具备责任心,还要具备工匠精神。此外,汽车领域革新速度较快,已毕业的学生难以及时获取有效信息,如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就可主动搜索、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也能满足职业发展需要。沟通能力是汽车维修行业工作人员不可缺少的重要能力,工作中,工作人员需与车主、同事、领导进行沟通,如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就可减少工作压力,提高维修与保养工作的质效。故障排查、汽车养护等诸多工作需团队共同进行,工作人员需具备领导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已保障工作效率。总之,高职院校应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软技能,推动学生长远发展。
3.4 提升扩展技能
共享汽车、网约车飞速发展,汽车维修、汽车租赁等方面的人才需求量较大。二手车成交额逐年增加,汽车鉴定方面的人才需求量也有所增加。此外,个性化已成为车主的追求,汽车美容也随之发展。由此可见,高职院校需以汽车维修基础知识、技能为基础,适当扩展汽车坚定、美容方面的技能。汽车数量增加,汽车保险行业也随之发展,而汽车理赔、鉴定的工作人员较少。可扩展定损方面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个性化发展。
由于汽车价格昂贵,大部分家庭会深入了解汽车性能、结构等方面知识,并进行横向对比,再确定需要购买的车辆。相关岗位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能掌握一定的营销知识,还要深入了解汽车结构、技术等内容。因此,高职院校还可就汽车营销展开教学。
4 高职院校汽车维修类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路径
4.1 确定人才培养定位
高职院校应调查汽车维修领域的发展情况、大中小型企业的用人需求及相关院校毕业生实际发展情况,深入分析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层次,了解汽车维修领域各岗位的需求数量及发展情况,以此为基础制定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设计维修课程。在人才培养定位方面,高职院校应以培养维修技能、技术服务与管理为主要育人目标。同时,将与岗位相匹配的职业能力作为贯穿学生学习的主线,明确不同年级学生所需学习的知识、能力。教师还应锻炼学生搜索资料、自学技能的能力,用实践项目或小组合作等方式锻炼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4]。
在维修专业培养层次方面,高校可划分为中级工、高级工和技师。对于中级工,学校应综合培养汽车维护、地盘维修、电池维修等技能,培养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等软技能;对于高级工,学校可培养故障诊断、故障排除等重要工作,并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技师,学校也以售后企业用人需求为标准,着手培养综合故障检修能力。
4.2 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应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基础,结合市场调研结构,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最终目标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可依据汽修企业工作流程,开发实践课程。课程可分为主要工作内容、代表性工作内容、对应的学习内容。比如,将汽车维护看做主要工作内容,相对应的代表性工作内容是定期与不定期的维护工作,学生所需学习的内容包含传动系统、转向系统、空调系统等诸多系统的调整、紧固、检查。比如,在讲述底盘检修时,企业的主要工作内容汽车底盘检修,代表性工作内容是转动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和行驶系统的检修,教师所讲述的内容包含检查驱动桥、变速器、离合器;检查与更换制动液、鼓式刹车片等。高职院校汽车维修类专业课程需包含维修基础知识、文化课程、核心技能课程、扩展技能课程和实习课程。学校还需根据中级工、高级工和技师的培养需求,适当增减课程,培养适配度较高的课程[5]。
4.3 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机制
首先,学校和企业应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学校、企业应共同创建合作小组,推进校企合作,保障合作质效。同时,保持良好沟通,帮助企业及时了解人才培养实际情况。企业还可为学校提供实习岗位,允许学生顶岗实习,真正了解岗位需求和钢业发展。其次,重视定岗实习,构建科学的实习制度。学校、企业应完善实习制度,以制度为依据强化实习管理。学校也可聘请行业内技术专业,指导学生发展、技能学习。最后,以创新创业为目标,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建设实训基地,并为学生提供实训所需的资源,真正锻炼学生能力。此外,学校还可设立专项奖学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相关活动,帮助学生增加职业认同感,锻炼学生创新思维。
4.4 共同创建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可大型汽车维修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建培养模式。比如,学校与企业建立订单培养模式,学校可根据用人单位需求设立“订单”课程,根据学生水平确定课程内容。课程结束后,学校可制定考核方式,企业可根据学生表现、考核结果选择学生。比如,整合企业、学校的资源,为学生模拟真实的就业环境,锻炼学生技能水平。比如,使用“技能培养+顶岗实习”的模式全方面培养人才。学生入学后优先学习基础知识、理论内容、技能,最后一学年,学生进入汽车维修企业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激发学生潜能,使所学内容均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总之,通过学校与企业共建人才培养的模式,提高技能水平,满足学生就业及发展需求。
4.5 加強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众所周知,汽车维修类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必须参与到实际项目中,才能锻炼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可在校内、校外分别建设实训基地。第一,学校可以中级工、高级工和技师所需学习的主要内容搭建实训车间,比如,为中级工搭建汽车底盘简单故障检修、汽车空调简单故障检修等车间;为高级工搭建汽车高压系统疑难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电气与空调疑难故障诊断与排除车间。总之,为不同技能人才搭建实训车间有利于锻炼学生实操能力,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高职院校应与企业保持沟通,并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搭建实习基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建设校外实训基地需注意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学校或企业应为学生提供基本生活条件,满足学生生活需求。另一方面,企业应安排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学校应安排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师共同组成实训教师队伍,全程指导学生实训。
4.6 擅用导向教学模式
导向教学模式是指以解决任务为目标,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深度思考问题,尝试独立解决问题。导向教学模式中,教师可灵活应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方法,也可利用云平台、微课等多种技术与资源,进一步提高课堂互动性,以提高导向教学模式的授课效率。除此之外,高职院校教师也可使用数字化教学设备实现交互式、体验式教学。交互式、体验式教学不仅创新教学结构,革新传统课堂授课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还赋予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汽车维修课堂的主体,也使课堂教学更灵活。该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在内容创新方面,信息技术与网络可带来大量资源,有利于提高教学内容的质量,使学生学习最新知识与理论。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应用信息技术分析学生课堂表现,掌握学生学习成果,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科学评价,已保障教学模式的先进性、有效性。
5 结论
总而言之,汽车领域已向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原材料、技术等也随着革新,汽车维修也随之发展。由于汽车维修领域缺乏大量人才,高职院校应变革明确人才培养定位、育人模式、优化育人机制,为社会培养兼具专业技能、软技能、高素养的复合型人才。高校管理者应意识到强化汽车维修类专业人才能力的必要性,明确不断变化与发展的汽车维修领域的用人需求,积极探索与实践高职院校汽车维修类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路径,从而培养出满足学生发展、符合企业需求、推动行业及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包瑞明,马延.政府参与解决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一头热”问题的方法及路径研究[J].时代汽车,2022(4):84-85.
[2]巫尚荣,牟林,杨青.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汽车类人才培养质量诊断与改进——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J].装备制造技术,2022(2):5-6.
[3]李俊杰,张志翔,刘嘉.技能大赛对师生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以高职汽车技术赛项为例[J].科技资讯,2022,20(22):5-6.
[4]李涛.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师“双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汽车知识,2022(003):022-023.
[5]李涛,朱亮亮,王文革,等.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师“双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时代汽车,2022(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