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乐跑:体育课堂耐久跑教学创新策略
2023-10-24高靖程
高靖程
【摘 要】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事业的进一步深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逐渐成为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一项任务,而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高。小学阶段,学生耐久跑的能力各不相同,很多学生会因此而产生较为强烈的抵触心理。对此,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加以适当的创新,以趣味方式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使之能够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碍。文章将立足于这一背景,对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耐久跑教学的趣味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体育教学 耐久跑 趣味教学
耐久跑项目是学生在小学中高年级必须要接触的一项体育运动。该项运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其身体机能,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学生对于耐久跑都会产生强烈的抵触甚至是畏惧心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原有的教学方法加以适当的创新、调整,以趣味教学法来激发学生耐久跑的动力,逐步提高其耐久跑的能力。
一、趣味方式在耐久跑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小学是学生成长发展的起始阶段,也是最重要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并逐步提高其身体素质,为其成长发展奠定基础。在这一前提下,耐久跑训练活动开展的意义便逐渐实现,通过耐久跑训练,学生自身的身体机能、身心素养都可得到有效的增强。但耐久跑对学生所提出的身体要求比较严格,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具有较高的难度。因此,教师需要借助趣味教学法,来消除学生对这一项目的抵触心理,使之能够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感受到耐久跑的快乐,并逐渐养成习惯,爱上这项运动。
二、趣味方式在耐久跑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降低学生对耐久跑的畏惧心理
在与学生日常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体育教师一定要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切不可在学生面前树立过于严肃的形象,导致学生对教师存有一定的惧怕情绪。教学之余,教师要多与学生互动,在生活上关心学生,与学生保持沟通,给予学生足够的真诚与尊重,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爱护。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愿意放下心中的戒备时,自然就会主动靠近教师,积极地跟随教师的指导开展学习活动,以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耐久跑訓练的趣味性。
教师要侧重于锻炼学生的意志力,降低学生的畏难心理。在多种多样的体育运动中,耐久跑一直都是小学阶段学生比较抗拒的一项运动。但作为教师,却不能因此而放弃这项运动,而是要通过多样性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耐久跑中能够提高自己的信心,锻炼自己的意志力,逐渐感受到耐久跑的趣味性,提高自身的意志品质。
(二)应用多样途径进行耐久跑教学
结合以往的教学案例分析来看,进入到小学高年级后,体育教师大多会把耐久跑项目设定为教学的必修环节,甚至很多教师会在课堂上强制性地要求学生进行耐久跑训练,试图通过长期性的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耐力。但客观来说,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基础阶段,超负荷的耐久跑不仅无法提高其能力,甚至会使之产生身体负担,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所以在新课改的教学环境下,教师需要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将耐久跑与趣味教学方法相互整合,以多样性的手段,逐步提高学生的耐久跑动力。并且对于耐久跑的强度,教师也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如可将长跑训练与短跑训练相结合,让学生在跑步时跟随教师的口令,及时调整自己的跑步方式,以此达到耐久跑的训练目的。再如,在教学时,教师还可穿插一些趣味性的游戏小环节,在学生完成一个路段的耐久跑之后,需要进行一个简短的小游戏,游戏通关后可由下一名学生进行接力。除此之外,教师也要落实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学生初步接触耐久跑时,不宜设定过长的跑步路径而伤害到学生的身体健康,而是需要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变化,逐步延长路径。在短期目标一步步实现的状态下,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融合先进技术进行耐久跑教学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耐久跑都是一项十分困难的运动。在耐久跑中,学生的体力会逐渐下降,烦躁心理也会因为身体的不适而逐渐产生。很多学生表示自己在耐久跑的过程中经常会产生怎么还不到达终点、还有多久到达终点的想法,身体的向前进、向前跑只是教师命令下的强行移动,甚至很多学生会把耐久跑看作是一种磨难。因此在日常训练中,教师需要融入一些比较先进、具有创新性的技术,利用这些技术提高耐久跑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
针对不同强度的耐久跑,在训练中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播放不同的音乐,如在要求学生快速跑时,可以播放一些比较动感的音乐;在要求学生匀速跑时,可播放一些比较悠扬的音乐。而对于音乐的选择,教师可适当参考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主动推荐一些音乐,以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力。同时,在耐久跑中融入音乐,也可辅助学生适当地调节呼吸节奏、运动节奏,消除自身所产生的疲劳感、疲惫感,从而提高运动的效果,并达到预期的训练目标。
除此之外,在完成耐久跑训练后,教师也可借助信息技术,及时记录学生的耐久跑成绩,并生成相应的电子档案。一段时间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成绩变化,适当地为学生提供一些小奖品,以此提高跑步的趣味性。也可为学生设立具体的目标,让学生可以在目标的带动下,主动跑步,提高自身的能力。
(四)融入创新理念开展耐久跑教学
竞争是激发学生动力的重要因素。在趣味耐久跑教学中,适当引入竞争机制,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首先,教师需要在班级内营造良好的耐久跑训练氛围,以氛围带动学生的情绪,从而激发整个班级的动力。如在耐久跑训练中,教师可融入一些竞争小环节,将学生划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进行接龙比赛,以此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同时,也可使之在竞争的推动下,产生一定的奋进意识与集体意识,逐步爱上耐久跑。在具体的耐久跑中,教师可以让学生3人或5人组成一组,划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学生站成一路纵队,沿着跑道慢慢向前跑。第1队的学生先跑,绕圈一周后,第2队学生的学生接上第1队学生的尾部。第1队学生跑完两圈后可下场,由第3队的学生接上第2队学生的尾部进行跑步。在多次变化下,完成整个接龙跑步。通过这一方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得到增强。在跑步过程中,如果团队内有学生产生放弃想法或者因为客观因素而逐渐掉队,同组学生可为其提供帮助。最后一组学生如若能够全部完成耐久跑训练,则可得到一些小奖励,这些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耐力及意志力。
其次,教师要合理利用校园内的一些体育设施,在耐久跑训练中合理地设计一些小障碍,以此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消除学生的训练压力。在小学体育场上,学校通常会为学生准备一些体育设施,虽然这些体育设施大多是固定的,但是教师却能够将其融入耐久跑训练中,作为障碍物。在耐久跑中,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两路纵队,要求学生以一个个固定设施为关键点,连成一个大圆圈。然后在跑步中按照自己的想法尝试性地跨越这些障碍物。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在枯燥、无味的耐久跑中,这些小障碍就如同一个个挑战的小关卡,跨越了一个关卡后,他们会更有动力冲向下一个关卡,也有助于其潜能的进一步开发。
最后,在耐久跑中,可充分利用相关条件。必要时,可融入越野跑的相关要素,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跑步动力。如教师可以借助学校内的花坛、走廊、台阶等扩大学生耐久跑的范围,带领学生开展越野跑活动。相比于在操场上一圈又一圈枯燥、无味的跑步,学生会更喜欢这种转换情境的耐久跑方式,从而有效地缓解自身的压力。教师还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公园或儿童乐园开展相关活动,充分利用外界的自然条件,以满足学生的身心需求。如此,在耐久跑的过程中,学生会看到不同的景色,自身的压力也能得到缓解,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自身的耐力及体育核心素养。
(五)利用不对等原理进行教学活动
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各不相同,如果教师采取一刀切式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开展耐久跑训练活动,很容易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发展状态,甚至会造成无法补救的身体损伤。耐久跑活动的开展本质在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身心素养,教师切不可违背这一原理,造成本末倒置的情况。因此,在正式開展耐久跑训练活动之前,教师需要基于不对等原理,调查学生的身体基本情况,根据学生的状态判断其是否适合参与耐久跑训练活动。例如,对于一些有生理疾病的学生,教师则需要为其安排其他的体育运动,不可强行要求其参与这一活动;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可适当地缩短耐久跑的长度或者降低耐久跑的标准,防止学生由于压力过大而产生生理问题或心理问题。对于普通学生,教师也可适当地调整耐久跑的起跑线,以不同的起跑线、相同的终点线,有效激发学生的动力。如此一来,处于前面的学生会为了不被超越而努力奔跑,处于后面的学生会为了追赶前面的同学而奋力前进。借助巧妙的趣味竞技手段,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真正地体会到耐久跑的本质,从而强化了自身的身心素养。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开展耐久跑训练活动,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要重点推进该项教学活动。但在具体的教学指导中,教师也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不能强行要求学生进行训练,防止造成本末倒置的情况,而是要尽量贴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趣味教学法引入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能够坚持耐久跑,并逐步提高自身的能力,强化体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杰.在小学体育课堂耐久跑教学中趣味方式的有效运用[J].田径,2021(9).
[2]肖航.小学体育课堂中如何开展耐久跑教学[J].中华少年,2017(22).
[3]沈晓明.趣味方式在小学体育课堂耐久跑教学中的运用[J].长江丛刊,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