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文化与政工党建工作的深度融合研究

2023-10-24苟鲁红青岛双元水务有限公司

现代企业文化 2023年16期
关键词:政工融合文化

苟鲁红 青岛双元水务有限公司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高度认可性的行为规范、意识信念和价值观念,对员工具有引领作用,其渗透于企业的方方面面,与员工个人发展和企业发展都具有紧密联系。政工党建工作是企业凝聚核心力量、提升员工向心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举措,对于企业发展极其重要。而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为政工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政工党建工作又能够加快企业文化建设步伐,所以,二者的融合发展,对企业实现良性发展具有较大益处。

一、企业文化与政工党建工作的内涵

(一)企业文化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建设的企业文化以物质形态为基础彰显精神财富,而且企业在日常经营和工作中逐渐演化而来的企业文化具有展现自身特色的重要功能。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思想,并要充分体现出企业制度、道德素养和人文精神等内容。企业文化能够对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员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发展意识,并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通过员工行为可以体现出企业的物质形态和精神价值等内涵。

(二)企业政工党建工作

政工党建工作对强化企业指导思想、谋划建设布局、制定发展战略、明确发展目标等具有载体作用,同时企业借助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对员工思想进行正确的指引,使其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并促使员工形成契合企业发展战略的思想意识,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可以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而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使其有充足的力量去实现壮大发展,进而具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二、加强政工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融合的必要性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与政工党建工作都是极其重要的工作,企业文化可以强化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员工个人素质,为企业塑造良好的形象;政工党建工作注重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能够在企业内部形成凝聚力量、凝聚共识的强大力量,无论是企业文化还是政工党建工作对于推动企业发展和创新都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因此将二者进行深入融合很有必要。这种融合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还能够促进员工的整体素质提升,实现企业良性发展。

(一)企业文化为政工党建工作全面落实提供基础保障

政工党建工作由于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所以逐渐得到企业的重视,而且企业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环境中,必须加强政工党建工作建设。但是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作用下,个别企业的政工党建工作不善于扎根于生产经营实际而开展工作。从政工党建工作开展层面来看,由于其与业务部门沟通不及时、联系不紧密,从而未能掌握业务部门的实际经营状况,难以发挥出党支部的政治引领作用,进而影响了业务经营活动的高质量推进;从业务部门层面来看,由于工作重心一直在业务经营方面,所以影响了党建工作的开展进度。企业之所以会存在上述问题,主要是因为企业在开展业务经营活动和开展党建工作时,存在一定程度的“本位主义”,导致业务部门和党建部门无法建立紧密的沟通,影响了政工党建工作的有效落实,降低了企业发展质量。而为了增强业务部门和党建部门的联系,促进双方工作进行融合,就需要发挥企业文化的黏合作用,通过将企业文化渗透到各个部门中,让企业员工对党建工作内涵有全面的了解,也为实现党建部门与业务部门的紧密联系奠定基础。此外,通过渗透企业文化,还能让党建部门人员对业务部门需求有更深入的了解,便于党建工作进行落实,从而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二)政工党建工作为企业文化提高站位,加强创新提供指导

少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相对重视生产经营活动,而对政工党建工作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少,久而久之出现了党建工作和经营活动相脱离的状况,导致企业的思想政治建设情况徘徊不前。与此同时,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他们缺乏一定的危机感,工作思想和工作模式方面也存在站位不合理的问题,无法推动企业高速发展,而且构建的企业文化也不能满足员工发展需求,种种问题的存在严重降低了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动力。而政工党建工作以创新思维模式来创建丰富的工作内容,并将其逐渐渗透到企业文化中,创新企业文化内容,并进一步增强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和认同感,发挥出巨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力量。

(三)企业文化和党建工作的内在逻辑决定了二者的融合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深层管理机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引导员工在个人成长和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发展观。新时代,企业文化和政工党建工作拥有相同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具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效果,具体体现在:一是人物融合。二者都坚持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将财和物看作一个整体,并对其形成共同的认识。二是刚柔并济。在管理过程中,柔性管理可以发挥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刚性管理则可以为员工树立统一的目标,并要求他们步伐一致,朝着目标不断努力[1]。三是情景相融。从宏观角度来看,管理系统需要每个人在竞争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并在企业文化和党建工作协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新的价值体系,有效协调各种人际关系,促使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功效性”和“社会功效性”结合到一起,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革新的大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随之发生改变,不仅凸显出竞争的正面作用,也体现出竞争的反面作用。部分员工在这种大环境中,逐渐失去团队合作意识和敬业精神,甚至个别人出现了“混日子”的想法,严重影响了整体的和谐性。面对这种情况,企业必须加强思想引领,培养员工爱岗敬业的精神,使其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但是,部分领导人员总是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认为党建工作并不重要,殊不知,思想政治工作需要长期开展才能发挥引领作用和辐射作用,这是经济工作难以产生的效果,是任何工作都无法取代的。思想政治工作虽然不能一次性取得显著效果,但是经过长期的熏陶和培养,必定会焕发新的精神活力。因此,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和政工党建工作的深度融合,使其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力量。

三、政工党建工作现状

政工党建工作作为企业内部的一项重要组织活动,着眼于强化党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培养,以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而企业文化则贯穿于企业的方方面面,影响员工价值观、行为规范以及组织氛围。两者的深度融合将有助于形成一种更加有活力、有凝聚力的内部管理格局。但是由于当前政工党建工作在实际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党员思想教育不经常、与实际工作联系不紧密、工作方法较为落后等等,难以使政工党建工作的作用最大化,进而也会影响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碍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通过深入分析政工党建工作现状,其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政工党建工作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

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变化之下不断调整发展方向,从而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平时的工作状态和日常经营模式。为了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企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生产经营方面,导致政工党建工作与实际情况联系不够紧密,对企业中存在的浮躁情绪和思想等未进行及时引导,使某些工作人员出现了消极情绪和懈怠思想。

(二)党员思想教育不经常

某些基层党组织在召开组织会议和下发文件的时候,并未将文件精神和最新的政策传递出去,工作总是停留在表面,存在应付检查的现象[2]。虽然有的时候工作也很到位,但是也存在对党员教育不经常的不良状况,在企业文化方面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教育氛围,从而导致某些党员存在行为懒散、服务意识较弱、责任心不强、法纪观念淡薄等问题。

(三)对政工党建工作重视不足

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政工党建工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政工党建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挖掘员工潜力、提升员工工作效能,为企业发展积累强大力量。但是由于目前企业对政工党建工作重视不足,未能体现政工党建工作具有的一岗双责职能,弱化了政工党建工作的效能。

(四)工作方法有待改进

企业在开展政工党建工作的时候采用的方式方法较为落实,先进性不足,使得某些人员逐渐萌生出负面情绪。此外,少数企业认为在政工党建工作教育模式之下,员工完全听从工作安排,思想较为固化,缺乏灵活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员工进行创新,创造更多经济利益,进而阻碍企业长远发展。

四、企业文化与政工党建工作深度融合路径

由于企业在开展政工党建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使其难以与企业文化实现真正的融合,因此,应该针对政工党建工作现状进行深入分析, 并通过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创新工作管理模式、构建完善保障机制、加强青年员工的教育培养等路径来促进二者实现深入融合,进而为企业凝聚强大的力量,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的挑战,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

企业应遵从以人为本的理念来开展政工党建工作。第一,企业应将员工需求放在重要位置,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状态、生活状态、精神状态,从员工角度出发,才能充分调动员工在工作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为提升工作质量而不断努力、奋斗,进而为顺利实施政工党建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也为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奠定坚实基础。第二,企业要结合员工的实际工作不断调整员工薪资待遇,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企业的关心和重视。企业通过调整薪资待遇的方式,能够让员工感受到极大的认同感、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发自内心地感谢领导、感谢企业,愿意为企业有序开展政工党建工作、推动企业发展贡献力量。第三,企业要加强文化建设和精神建设。企业在进行精神建设时,要对员工的生活、工作、思想等进行全方面的了解,通过政工党建工作挖掘其内在潜力,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强化员工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其在工作中展现出超强的奋斗精神[3]。此外,企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开展的政工党建工作有助于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良好工作风气,不仅为实现政工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创造有利条件,而且还能积聚企业各方力量,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增强企业文化软实力,使其获得更多的市场竞争力。此外,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还要将创新精神融入其中,将其作为构建企业文化的奠基石,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二)加大创新管理力度,创新工作管理模式

企业要想促使企业文化和政工党建工作实现深度融合,就应该树立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采取创新工作模式,增强创新管理力度。第一,通过创新文化宣传活动的方式,将政工党建工作理念融入实践工作中。企业相关人员要加强探索力度,寻找二者融合的契合点,以全新的工作模式来提升宣传教育力度,将企业文化和党建工作融合的思想渗透到员工脑海中,使其入脑入心。第二,企业要做到与时俱进,学会利用网络时代的先进技术和网络平台来扩大宣传渠道和宣传范围,使企业文化和政工党建相融合的思想宣传效果更具实效性。第三,企业要积极构建文化宣传平台,并设计多个模块来宣传企业文化和政工党建工作,同时从网络中搜集各方面的宣传教育资料,将其进行整合,使宣传教育内容更加丰富。企业员工通过文化宣传平台可以学习到更多党建内容,了解更多企业文化精髓。第四,企业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拓展政工党建工作范围和工作渠道,并以二者融合理念为基础策划宣传活动,使宣传活动更有内涵、更有意义,以此达到更好的宣传目的。

(三)构建完善的保障机制

之所以要促进企业文化和政工党建工作的深度融合,是因为二者都具有全员性和过程性。但是在实现二者融合的过程中需要将各项人力资源、物资资源等进行有效的整合,这样才能为实现二者深度融合奠定基础保障,而要实现资源整合就必须构建完善的保障机制。第一,对企业管理资源进行整合,制定科学规划,明确各部门管理责任并对工作内容进行细化,促进各部门协调发展,保证可以高质量、高速度完成各项任务。第二,引入并培养更多人才,构建一流团队[4]。企业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培养,使员工能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全面提升员工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为推动企业文化和政工党建工作融合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确保此项工作可以得到有效落实。第三,构建奖惩机制。企业要对原有的奖惩机制进行完善,采取物质和精神奖励并用的模式来提升激励效果,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在落实党建工作之后能够正确引导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四)加强青年员工的教育培养,重视青年干部健康成长

企业通过构建企业文化,加强青年员工的教育培训,凝聚全体员工的力量,充分发挥企业的人才优势。党支部为了加强青年人才的培养,成立了后备人才库,并积极培养榜样人物,以便发挥榜样模范作用。第一,党支部以服务标兵、创新能手、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为模范典型,通过电子大屏幕、墙面、网络等渠道对优秀模范进行宣传,强化模范人物的引领作用[5]。第二,党支部设立“创业示范岗”“先锋示范岗”,将争先创优和求真务实、敢于担当、团结合作的企业文化进行紧密结合,开展了以积极拓展员工党性、学习党性精神和党性光辉为主题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充分挖掘了先进员工、劳动模范、优秀党员等先进代表的伟大事迹,同时通过发挥企业文化的引领作用,在党支部内部形成了积极向上、爱岗敬业、争先创优的学习热潮。

五、结语

综上所述,政工党建工作以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都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推动力量,将二者进行深度融合不仅对员工个人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对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具有推动作用,由此可见,将二者进行融合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基于此,企业必须积极探索有效路径,秉持与时俱进的思想,促进企业文化和政工党建工作实现深度融合,以满足企业发展之需。

猜你喜欢

政工融合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政工学刊》2021年优秀通讯员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如何加强企业政工队伍建设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对国企政工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