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财务视角的国有企业资产优化重组策略探讨
2023-10-24青岛市崂山区财政局
朱 颖 青岛市崂山区财政局
引言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是指国有企业按照国家资产相关管理规定,推行资产的使用、配置、处理和监督等管理工作实施,组织、经营、协调国有资产的系列性活动。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和优化重组,能够有效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在此基础上,优化国有资产结构,提高国有企业资产价值,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一、国有企业资产优化重组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整合存在阻碍
企业资产优化重组,涉及多类财务整合问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部分企业财务整合期间,缺少全面财务风险预测,不同的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财务管理格局,其财务管理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内外环境也各有不同。其中,部分企业在优化重组的过程中欠缺对财务整合问题的思考,使得两个企业在优化重组期间,财务管理情况难以高效融合,两个企业由于财务管理差异也使得相关工作无法顺利开展。缺少财务整合和风险预测,将降低资产优化重组的整体质量,不仅会降低财务管理水平,还有可能引起严重的财务风险。
(二)重组过程缺少评估
当前,部分国有企业资产优化重组推进期间,缺少对发展战略的评估,未能够真正结合企业经营发展状况,全面分析企业资产重组的价值,进而使得资产优化重组中的各项细节性业务无法合理运用。并且,一些国有企业仍然受到行政性因素的影响,使得其优化重组过程将政绩考核作为主要因素,行政干预的影响下忽略资产评估的意义和价值,降低资产优化重组的重视度,甚至可能影响资产重组过程中评估的客观性和独立性。重组过程缺少有效评估,可能导致国有资产评估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难以为资产优化重组提供有力保障。
(三)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使得国有企业资产优化重组受到制约。其中,在资产优化重组期间,若政府对国有企业存在较大的调控,部分企业就会失去一定的主动权,使得其各项决策均在政府的监管甚至干预下进行。在此情况下,国有企业若是自身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就会导致其自我管理能力有限,国有企业资产优化重组缺少有效的行动依据,使其难以达到优化效果。
二、基于财务视角的国有企业资产优化重组目的
资产优化重组是指企业的资产拥有者和控制者,与企业的外部经济主体,根据企业内部的资产分布情况,对资产进行重新调整、组合和配置,或是重新配置企业资产上所设置的权利。资产优化重组的主要目的,在于优化配置企业资源,以获得重组主体的最大化效益,进而使企业在市场提高其竞争优势。资产优化重组,在财务视角下,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可以从不同角度、多种分类方式进行资产重组,包括股权转让、收购兼并、出售股权、资产剥离或资产置换等。在资产优化重组下,企业可对其内部的各类资产和生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和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市场竞争力。
基于财务视角的国有企业资产优化重组,能够有效控制企业的破产风险,提高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进而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社会形象,降低企业的资产成本,促进融资工作的高效推进,对于企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在经济发展转型的过程中,企业资产重组优化情况较为常见,为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国家推出多项优惠政策,资产优化重组过程可有效获得税收等优惠政策的支持。国有企业资产优化重组,在某种程度上,可有效为国有企业拓展其经营规模提供有利条件,提高企业的国有资源占有率,促使企业能够在获得更多市场份额的前提下,更充分地利用其现金流量,提高其整体盈利水平[1]。另外,在国有企业资产优化重组推行后,企业更具资金利用的优势,优化配置现金流量,使其具备更大的优势投资高收益项目,促进资源互补的实现,提高企业利润创造能力。
三、基于财务视角的国有企业资产优化重组策略
(一)明确资产优化重组目的及战略目标
国有企业资产优化重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最基础问题即为企业重组目的、战略发展目标和长远规划。若是国有企业在资产优化重组过程中,仅关注短期目标,停留在眼前的利益上,将难以实现显著的长期资源配置效果和转型发展效果,使得资产优化重组失去其根本意义。所以,国有企业在资产优化重组前,必须首先明确工作开展目的,深入分析企业战略发展目标,考虑重组带来的利益和风险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将预估情况上报至管理层,经过决策后,将其上报到主管部门决策,并针对此制定长期性规划。此外,国有企业资产优化重组过程中,还需契合国家的战略发展方向,确保资产优化重组与国家发展方向一致,淘汰转型中不符合发展要求的老旧资产,整合重组现有资源。
(二)深化改革国有企业资产优化重组体制
深化改革体制,是基于财务视角下,国有企业资产优化重组的前提和基础条件,只有在严格明确的法规政策、制度体制下,约束国有企业资产优化重组的各项条件,才能为国有企业资产优化重组提供保障,促进国有企业发展,发挥国有企业资产优化重组的优势,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创新。对此,首先应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分析国有企业经营发展现状,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与之相对应的国有企业资产优化重组体制。其次,应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支持体制的深化改革,发挥重组机制体制的重要作用。此外,国有资产的优化重组,还应当制定严格明确的股权结构、监察体系和企业发展模式等,有效提高国有企业资产优化重组质量和效率。通过深化改革国有企业资产优化重组体制,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提升国有企业资产优化重组水平,发挥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科学制定财务管理整合过渡方案
国有企业资产优化重组过程中,为了保证重组后财务管理的质量与效率,企业应制定科学的财务管理整合过渡方案。过渡方案应结合企业对自身财务管理特点的分析,找准财务风险控制目标和对策,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稳定和措施的有效实施。确保重组后,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快速融合,避免各行其道,为企业创造更大的财务价值。由于重组后可能会产生新的治理结构、新的规章制度和法人主体,因而应当在制度建设中明确企业的财权关系,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审批权限制度、绩效考核制度、风控制度等,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做好制度保障和外部约束,保证财务组织的有序工作[2]。涉及兼并、收购的资产重组,企业应平等对待被合并方,在考核指标、薪资待遇等方面的财务管理内容应公平一致,确保同工同酬,只有得到员工的认可和支持,才能形成资产优化重组后的利益共同体,促进企业发展进步。
(四)完善资产风险预测和评估
国有企业资产优化重组过程中,要想保证该过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就必须重视风险预测和评估工作,根据企业所处区域,因地制宜,分析自身情况,判断其是否具备高效的资源运作机制和充足的资源,分析预测企业在重组优化后不同资源的运作模式能否保持协调一致。国有企业资产优化重组过程中,应制定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方案和策略,结合企业战略发展目标,保证资产优化重组方案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以此帮助企业规避财务风险问题。企业通过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风险规避管理,并在资产优化重组期间,加强风险识别判断,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3]。另外,在国有企业资产优化重组过程中,还应当加强资产价值评估。当前,我国不少企业在资产评估时,采用收益现值法、重置成本法和现行市价法等方法,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在此过程中,要考虑哪种评估方法可以全面反映出资产的价值,并根据评估单位的资产情况、发展潜力和盈亏情况等,进行摸底分析,由专业的咨询结构,论证分析结果的可行性,作为后续财务决策的参考依据。同时,还需要考虑企业目前的实际经营情况和优化重组后的整合问题,科学选择评估方法,保证评估结果的精准性,保障国有企业资产优化重组的安全。为进一步降低资产优化重组风险,企业应当加强重组涉税管理,规范重组期间的涉税业务,合理运用相关政策,保证企业的合理合法经营,规避在资产优化重组中的所得税涉税问题。
(五)通过多种手段化解企业债务包袱
企业可通过将债权转化为股权的方式,解决当前企业由于扩大生产出现的负债、银行不良信贷等问题。例如,国有企业可将对银行的债务转化为银行股权,也就是将其管理权通过股权形式让渡一部分给银行。通过这种股权转化的方式,能够有效解决国有企业现存的负债问题,不仅能够防止国有企业的负债率进一步恶化,还能够有效优化企业资产结构,通过银行相关部门更专业的资产管理下,使得银行内部的专业工作人员成为企业该股权的管理者和拥有者,凭借其对市场和经济体制的敏锐度,为国有企业资金优化重组提供更多优异方法。
(六)丰富多元化资产重组形式
国有企业应根据其发展阶段,通过更多元化的形式完成资产重组工作。除了通过证券市场的兼并、收购、买壳方式外,还可加强利用企业自身的技术、管理、品牌、市场营销等优势,对其他相关合适企业进行不同形式的重组活动。部分地区由上市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对其他企业进行资产重组,以此形成或发展新的企业集团,这种方法对于部分企业可根据其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适当借鉴。同时,国有企业还应当加强对企业资产优化重组过程中障碍的清除,多参与跨行业、跨地区、快所有制的重组活动,尤其在全国市场范围内,乃至于国际市场范围内的优势企业,更是要打破限制,进一步优化重组资产。
(七)重视资产重组中增量盘活存量
国有企业资产优化重组,是对构成资本运作的各要素进行优化重组,因此若是在资产优化重组中,仅将关注点放在已有存量资产重组上,将难以实现预期效益。所以,国有企业资产重组,应当加强思考如何通过增量的投入盘活现有的存量,并加强对市场手段的研究。企业资产重组中,增量投入不仅在于资本增量,还包括技术增量、管理增量等,为确保这三个增量的有效投入,各部门及相关机构单位应当协调配合,将企业资产优化重组与资产运营、企业债务重组、产业结构调整等相结合,为企业资产优化重组创造良好环境。
(八)加强对国有资产使用的审计与监督
通过以监督机制保障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安全性是国有资产的外部监督关键。对此,政府作为出资人可以通过审计部门或者聘请专业资质的中介机构,以专项审计或者专项稽核等方式审计国有企业的经营情况,达到外部监督和监管的效果。一方面,外部审计机构独立性更强,在对企业审计评价的过程中,更具专业性,其过程更为科学客观。另一方面,外部审计机构可以加强分析相关单位的经营报表情况,深入研究其内部的管理问题,并不会干预单位内部的经营管理,确保相关企业的经营独立性,在不影响其正常经营发展的情况下,实现高效的资产优化重组。
(九)提高资产优化重组市场化水平
部分国有企业在经营发展中易受政府政策影响,国有企业资产优化重组的市场化水平较低,使得国有企业发展受到一定阻碍。为推进国有企业资产优化重组,政府应尽量减少对市场的干预,提高资产优化重组市场化水平。对此,可加强推进企业在市场化方式下的战略性重组,加速企业间同质业务的整合,优化国有企业内部的经济结构布局,使其有计划、有条理地经营,把握民生重点领域,加快新兴领域的建设和发展,深化产业链生态圈战略合作,进而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功能。在资产优化重组的过程中,积极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强市场引领性科技攻关,加强科技产出、科技转化和科技领域等,打造畅通循环型产业链,优化产业布局,实现战略资源一体化,为国有企业资产优化重组创造坚实基础,推动其向市场化发展。首先,国有企业应提高资产优化重组市场化的重视度,根据多元化的社会市场环境,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提高国有企业资产优化重组的水平,促进企业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其次,当前国有企业资产优化重组过程中,受到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影响,工作过程中会存在一些不良甚至不法现象,若是企业缺少对市场价值的重视,更多依靠政府的控制和干预,将导致企业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对此,国有企业资产优化重组的过程中,应当加强监察和监管机制的完善,最大程度地保障资产优化重组的有序性和公正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资产优化重组,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其更好地顺应社会的发展。为了保证企业资产优化重组的效果,应当针对现存不足加以分析和改进,通过深化改革国有企业资产优化重组体制、科学制定财务管理整合过渡方案、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资产风险预测和评估、通过多种手段化解企业债务包袱、丰富多元化资产重组形式等方式,解决国有企业资产优化重组弊端,完善国有企业资产优化重组过程,提高其优化重组水平,不断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效果,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率和利润率,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