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海县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现状及对策

2023-10-24王兴福王红芬李永强马云珠王一惠

种子科技 2023年16期
关键词:通海县普查种质

王兴福,王红芬,李永强,马云珠,王一惠

(1.通海县种子管理站,云南 玉溪 652700;2.通海县经济作物工作站,云南 玉溪 652700)

农作物种质资源又称农作物遗传资源,通常是指选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农作物的栽培种、野生种和濒危稀有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以上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各种农作物遗传材料。主要类型包括古老的地方品种、育成的新品种(品系)、野生种、野生近缘种及创新种质、遗传材料等。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现代种业发展振兴的物质基础,也是开展新品种选育、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对我国种业发展和振兴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大力发展农业的背景下,提高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能够提升我国的粮食产量及国际竞争力,同时能促进我国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1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现状

1.1 基本概况

通海县位于云南省中南部,距昆明市137 km、玉溪市49 km,总面积721 km2,辖区共有9 个乡镇、街道(4 镇3 乡和2 个街道),常住人口31.17 万人,是云南省人口高密度区之一。该县地处云贵高原西南部,地势北西高、南东低,年均气温15.7 ℃,年日照时间2 273.8 h,耕地面积12 906.66 hm2,平均473.33 m2/人(按农业人口计算)。一般海拔高度为1 600~2 000 m,属亚热带半湿润高原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通海县相继列入“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县”“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云南省‘一县一业’蔬菜示范县”“蔬菜产业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2021 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28 860 hm2,主要包括蔬菜、花卉、粮食、油料、烤烟等作物,农业生态类型多样,农作物物种丰富,珍稀、古老种质资源较多。

1.2 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

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2020 年实施方案的通知》(农办种〔2020〕6 号)以及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三次云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的相关要求[1],2020 年9 月通海县农业农村局成立由种植业科、种子站、农技推广站、经济作物工作站等组成的行动领导小组,正式启动该县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征集古老、珍稀、特有、名优的作物地方品种资源和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共收集71 个上交至云南省农科院建立种质资源库,提交照片297 张。其中,种子类34 份,多年生和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28 份,块茎类蔬菜9 份。具体作物品种分为粮食作物13 个、油料1 个、经济作物1 个、蔬菜28 个、果树27 个、其他多年生作物1 个。同时提交玉溪市农科院47 份种质资源建立市级种质资源库,完成1956 年、1981 年、2014 年3 个时间节点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填报《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普查表》3 套、《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征集表》71 份。

据省级反馈,通海县已录入国库数据91 份,其中,粮食作物57 份、经济作物34 份。对普查和征集数据、信息进行系统整理,做到特有资源不缺项、重要资源不遗漏,信息采集详细,数据填报真实,样本特征具有典型性,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普查和收集工作。

1.3 重点品种介绍

通海芹菜:芹菜属伞形科植物,分水芹、旱芹2 种,通海芹菜属于旱芹。芹菜是一种高纤维食物,对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等都十分有益,并有辅助治疗作用,在当地种植历史悠久。此品种具有高产、优质、香气较浓、生育期短、抗逆性强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市场发展潜力较好。

高大菜山药:高大乡属于低海拔河谷地区,这里的气候环境非常适宜种植山药,至今已有100 多年的山药种植历史。因山药肉质细腻、色泽光亮、口感好而远近闻名。

五脑山臭药:又名臭参。杨广镇五脑山村属于高海拔山区、森林覆盖率较高,独特的自然条件为臭药生长提供了适宜环境,因其悠久的栽培和食用历史,深受消费者喜欢。

通海紫皮洋葱:主要种植于杨广镇,属秋播春收品种,是通海县“南菜北运”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紫皮洋葱色泽鲜艳,辛辣味浓,且上市时间较早,深受消费者喜爱,产品畅销国内多个省份,并出口周边国家,为洋葱种植户带来良好的经济收益。

通海苤蓝:粗纤维较少,维生素含量十分丰富,球茎脆嫩清香爽口,营养丰富。该品种抗病性及抗旱性较强,叶柄细长,生长一定叶丛后,短缩茎膨大,形状扁圆形,肉质、皮色绿白色。

通海蒜薹:具有清香、辛辣、浓郁的特点,形成了良好的知名度。蒜薹的营养价值丰富,富含糖类、粗纤维、胡萝卜素和各种维生素等。

花椰菜(疙瘩花):松花型花椰菜,因花球松散简称松花菜,俗称老品种疙瘩花。该品种叶形呈长椭圆形,叶色深绿,叶片上附有腊粉。因其梗青球白,甜脆可口,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属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中晚熟品种。

2 农作物种质资源存在的问题

2.1 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不够深入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通海县已发展成为以蔬菜、烤烟、花卉种植为主的高原特色农业格局,但种植品种更新换代速度快。在此次普查与征集工作中发现,通海县有些20 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优良蔬菜、粮食和水果老品种已经找不到了。通海县内种质资源普查及收集工作没有做到应统尽统,没有完全摸清县域内农作物资源底数,许多纯野生品质优良的地方特有农作物种质资源因交通、资金、收集时间等因素征集不够充分,严重影响了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2]。

2.2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创新人才不足

通海县开展全国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征集工作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由于征集人员队伍不够完善,特别是近年来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工作重心都以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为主,同时相对年长且对当地农作物野生近缘种熟悉的农技人员已离开农业技术推广岗位,年轻的农技人员对县域内农作物资源不熟悉且缺乏相应专业知识,无法真正投入到品种资源调查工作中去。

2.3 地方特有种质资源消失风险加剧

近年来,随着通海县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等,还有些地方老品种农作物因不能适应气候环境变化和品种抗逆性不强而萎缩衰退,使大量地方农作物野生近缘品种迅速消失[3]。主要表现为:一是当地农作物种质资源生存空间大量缩减。70—80 年代,粮食、油料、烤烟及部分蔬菜、绿肥等农作物种质资源均衡分布于全县。后因市场经济发展,农作物种植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1998 年当地实施烤烟“双控”政策以来,政府大力引导农户种植经济作物,加之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大量使用,农作物生存空间遭到严重破坏,致使当地很多优秀的农作物种质资源逐渐减少或消失。二是农作物种质资源数量明显下降。随着我国县域经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原因,导致当地农业环境污染严重,种质资源数量下降明显。据通海县志和农业志记载,全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有近380 余份,全国1956 年、1981 年、2020 年3 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数量分别为120、189、71 份,农作物种质资源数量下滑速度较快,令人担忧。

2.4 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

由于普查项目下达时间晚,有些种质资源错过了种子采集时间,图片资料收集不全,质量不高,不能很好地反映采集点全景、整株样本、典型特征等情况。因年代久远,1956 年和1981 年的普查表资料收集困难,比如主要种植作物品种尤其是蔬菜、水果作物无法查阅到具体品种名称、面积、产量等信息。目前现行的种业统计工作和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行动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种植业、种业等行业统计工作中,只有统计大类品种,没有统计具体品种的面积、产量等。由于基层普查人员对种质资源鉴别能力不足,部分作物的种名难以对应到拉丁文分类,其普查指导工作也有待加强。

2.5 种质资源保护力度不够

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不全、保存保护乏力、普查资料归档保存不规范、共享机制不畅[4]。目前为止,我国已进行2 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通海县因历史条件、技术措施、普查时间间隔较长、农作物种质资源种类少等因素,以及查阅通海县县档案馆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县志、农业区划志、农牧志等大量资料,没有找到通海县已入国库的种质资源相关资料。总体收集不够齐全,尚未查清本区域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家底,保存保护乏力,导致很多优良的地方品种濒临灭绝甚至消失。

3 对策与建议

1)提高全民对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思想认识,努力做好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农作物种质资源是推进种业振兴行动、现代种业发展壮大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粮食安全和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5]。应对濒临灭绝的野生种质资源、古老的地方品种、野生近缘种进行抢救性调查、收集和保护,深化农作物种质资源基础性研究,确保农作物种质资源能安全、科学、有效地保存起来,实现资源可持续,并共享利用。只有提高全民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思想认识,引导全民共同参与才能更好地做好种质资源保护工作。通海县生态类型多样,种质资源丰富,应为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有效保护作出贡献。

2)不断完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基础保障,加大对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宣传力度,提高种质资源保护意识[6]。涉及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相对健全,如《农业法》《种子法》《环保法》及《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等。在有关规定基础上,制定本地县域《农业环境保护办法》等行政规章。同时,运用好国家、省、县法律法规及规定是保护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有力武器,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积极开展科普教育和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现有媒体资源,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提高社会参与度。

3)继续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以及保护工作,全面摸清本区域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底。采取多种种质资源保护措施,比如文字、图像、电子保护等,落实珍贵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责任,责任落实到村、组、户,促进珍稀农作物种质的合理保护和利用。通过开展区域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保护工作,特别是加大对一些品种优良、商品性好、经济效益高的特有资源与地方特色品种收集力度,比如对花椰菜(疙瘩花)、紫皮洋葱、五脑山臭药、通海蒜薹、通海苤蓝、高大菜山药、三月萝卜等地方特色品种进行收集、整理、保护,确保本地区特色种质资源不丧失。

4)完善种业创新技术体系,推动种质资源有效利用。按照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要求,继续收集具有通海本区域地方特色的老品种寄送到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等相关保存单位,进行科学保护并通过实验鉴定其品质性状,补充国家种质资源保存库,向育种科研单位或企业提供优异基因的育种资源。通过繁殖、提纯、复壮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为种业振兴提供农作物种质资源基础[7]。

5)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相关人才队伍建设。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提高普查工作人员素质能力,强化人员保障,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及管理工作经费投入。

4 结束语

通海县种质资源保存保护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保护行动起步晚、基础差、种质资源虽然丰富但分散,还有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缺乏工作经费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保护具有地方特色农作物品种工作的顺利进行。下一步,通海县农业农村部门要全力克服困难,继续加大对本区域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搜集、保护地方特色品种的力度,为本地选育更多优良品种,发挥其基础性作用,促进现代种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通海县普查种质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频振灯诱杀技术在通海县蔬菜害虫防控中的运用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物流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亚麻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
微耕机在通海县应用中的阻碍因素及解决措施
关于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的思考
贵州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核心种质库构建
红锥种质早期生长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