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种子田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浅析

2023-10-24李培丽

种子科技 2023年16期
关键词:栽种植株农户

李培丽

(高平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山西 晋城 048400)

玉米种植工作中,农户通过合理应用地膜覆盖技术,不仅改善了种植区域状况、强化环境空气交换,还提升了土壤中的热量,防止由于阳光长时间照射后出现水分蒸发情况,该技术在气温相差较大的区域中应用效果最佳[1]。但是要真正发挥该技术的作用,需要相关人员对其开展深层分析,了解地膜覆盖技术的重点、要点,通过合理应用该技术来改善目前生产效益。

1 玉米种子田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

1.1 玉米特点

玉米是国家三大重要谷物类型之一,果穗籽粒中存在75%碳水化合物、8.3%蛋白质、4.3%脂肪,与人体日常中需要的养分符合,因此大多数被直接加工成食物。玉米还可以用作精饲料,为牲畜生长发育提供充足养料。

玉米在进化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特征,其在生长发育阶段喜水分、阳光、高温环境[2]。专业人员对玉米生长全过程细致调查后发现,其在水分上的消耗量较大,由于植株体积较大,因此植株平均消耗水量为4 275 kg/hm2;玉米是高光效率、低光呼吸植物,根据研究发现,玉米在强光照射过程中,二氧化碳浓度0.3 mg,当温度达到30 ℃后,二氧化碳浓度在45~62 mg。由此可知,玉米在阳光充足条件下的生长效果良好;其对温度的要求与品种存在一定关系,早熟品种需要积温2 200 ℃、中熟品种需要积温600~2 700 ℃、晚熟品种需要积温3 000 ℃,育苗阶段适宜温度13 ℃、灌浆时期适宜温度22 ℃。

农户通过合理应用地膜覆盖技术,不仅可以满足玉米生长特点,还可以提高增温效果,实现合理控制土地水分蒸发情况,有效解决玉米生长发育时存在的低温、低热情况[3]。

1.2 选择地块

玉米植株适应能力较强,但对生长环境存在较高要求。土地肥沃程度、土壤营养质量等因素严重影响玉米质量、产量,并干扰其具备的抵抗力。因此使用地膜前,农户要科学挑选栽种地,确保土地平整度高、土壤质量优秀,避免选择存在倾斜、过度干燥以及被污染的地块。通过对栽种位置的科学选择,可以充分展现地膜覆盖技术的效用。

1.3 土地整理

要想合理应用地膜覆盖技术,栽种位置必须符合“墒、平整、松散、细碎、整齐、干净”的要求。“墒”是在玉米种植前,需要种植地底墒充足,土壤持水量在±65%。“平整”是土地在经过翻动整理之后处于平整状态。“松散”是种植区域中的土壤状态疏松,避免土层结构存在板结问题,并处于上虚下实的状态。“细碎”是栽种范围内不存在大土块,土壤呈现细面的状态。“整齐”是土地头部、边部、角部等相应位置中不存在漏耙问题。“干净”是栽种范围内不存在上茬植株根部、茎秆等。

进入春季后,种植地块如果在秋冬季节已经翻耕、浇灌完成,早春时期只需进行保墒。如果地块未施肥料,这时需开沟施撒肥料,之后开展保墒、播种工作。该过程中严格禁止出现早抢墒播种情况,防止由于少墒发生干粒问题,影响幼苗的整齐率。种植人员对土地情况精准检测后,可在秋季、春季翻耕土地时加入腐熟有机肥料50 t/hm2、过磷酸钙185 kg/hm2、尿素60 kg/hm2、硫酸锌20 kg/hm2作为基肥,通过机械翻动让其进入土壤中。播种前,农户要喷洒50%乙草胺1 700 g/hm2、50%禾耐斯乳油1 200 g/hm2去除杂草。该环节中,农户要在喷洒药剂的同时耙地,防止重复、遗漏的问题出现,及时去除土壤中的禾本科、阔叶类型杂草。如果土壤中水分含量相对较高时,可利用低灌、干播方式减少药剂用量,避免出现药害[4]。

1.4 挑选品种

品种会对玉米质量、产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应用地覆膜盖技术时,农户要挑选优秀种子品种,严格分析当地空气质量,实现高质量种植。正常情况下,农户在应用地膜覆盖技术时,要细致分析种子的生长周期,通过挑选中晚熟种子防止早衰,提高其对自然环境的抵抗力,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种植人员确定栽种类型后,剔除饱满程度较差、破损种子,之后开展晾晒、拌种、阴干处理等工作,提升种子生长阶段的抗逆性。例如,某地在玉米地膜覆盖种植的过程中,农户多会选择郑单958、华玉1 号类型,品种杂交率在96%、纯净度为96%、发芽率高于97%、含水率低于13%,农户在播种前,先将玉米种子放在阳光下晾晒3 d,之后进行发芽试验。该过程中,为避免玉米生长过程中出现黑粉病,可以利用0.2%多菌灵药剂拌种以及5 d 左右的堆闷,各项环节完成后开展播种工作。

1.5 种植时间

玉米种植应用地膜覆盖技术时,与传统方式存在一定差距,其可以将栽培时间提前16 d 左右。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果播种过早会出现籽粒破损问题,播种过晚会让地膜覆盖技术产生的效果大幅降低。农户要根据栽种区域情况合理控制植株数量,通常为45 000 株/hm2,如果种植区域土壤肥沃、通风效果等方面都较为优秀,可以在适宜的情况下应用宽窄行方式增加植株数量。需要特别关注的是,避免盲目增加密度,一旦种植区出现高密度情况,会对玉米授粉产生干扰,提高病虫害发生概率,降低最终产量。

春季播种玉米时,农户在密度科学、减少用膜、管控便捷原则下充分利用土地,采用大小垄的方式栽种,其中大行距离为80 cm、窄行为40 cm,农户可选用宽为100 cm 的地膜完成覆盖工作,对两行植株进行覆盖,之后两边分别压入10 cm。通过应用宽窄行播种方式,不仅能大幅提升田地中的透风性,还可以充分展现边行位置优势。

1.6 地膜覆盖

1.6.1 地膜选择

农户在挑选地膜材料时,优先考虑横纵拉力强、透明度高、不容易老化的材料。实际生产中,农户大多选择宽90~100 cm、厚0.008 mm 的乙烯无色透明材料。为降低地膜覆盖技术应用时产生的污染及保障来年栽种质量,可选择降解材料[5]。

1.6.2 覆膜时间

应用地膜覆盖技术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操作时间,充分发挥地膜覆盖的作用。科学利用地热能源满足玉米生长各阶段中对温度的需求,符合其发育需要的积温条件;为防止栽种过程中玉米幼苗受晚霜的影响,出苗时间可提前15 d 左右;能提高种子发芽率,为幼苗生长提供适宜墒情,土壤水分含量可以控制在65%。

1.6.3 覆盖方式

玉米覆膜播种过程中,农户可以科学选择先覆盖再播种或先播种再覆盖2 种方式。实际栽种时,农户根据当地情况科学挑选适宜的方式,保障足墒播种,撒施种子、肥料时间分开,确保工作质量。播种区域春雨时间较早时,为防止低温伤害选择先播种再覆膜,之后通过打孔的方式引苗,避免温度变化对幼苗造成负面影响。栽种时期较为干旱并且区域墒情较差时,要在足墒施肥完成后再开展覆膜。

1.7 揭膜时间

种植人员应用地膜覆盖技术栽种玉米时,去除塑料膜工作非常关键。使用地膜能保障栽种质量,但是为了让幼苗适应外部环境,通常在5 月揭除地膜。揭膜时间过早,会让幼苗在冷空气影响下降低成活率,但也不能延迟揭除地膜时间,时间过晚会增加植株对水分的需求,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发育。每年5 月是玉米拔节的重要时期,该阶段玉米快速生长,之后6—7 月的降水还会对其生长产生一定影响。因此要科学选择揭膜时间,增加玉米植株在雨季的水分吸收量,为后期发育奠定良好基础。

1.8 田间管理

1.8.1 除草

播种工作完成后,一旦出现降雨天气,农户要第一时间处理土壤板结问题。如果玉米田在覆膜前未施用除草药剂,出现杂草大量生长的情况,农户可借助中耕器具清除杂草,将地膜内部的杂草去除,提升地表温度,提高土壤透气性,提升保墒效果。农户根据土地板结情况、杂草数量进行中耕,要在头水前完成中耕2~3 次,人工除草2 次。需要注意的是,中耕时操作人员需保障土地平整、松散、细碎,以促进玉米植株健康生长。

1.8.2 定苗

玉米出苗后,应科学合理地规划作物密度,为高质量种植工作奠定良好基础。玉米定苗一般在幼苗长出2~3 片叶时进行。栽种过程中如果植株密度较大,其在生长过程中会发生水分、养分争夺以及互相遮光等情况,限制植物光合作用,使秸秆过于纤细或出现空秆问题;如果密度较小时,无法充分利用栽种位置水分、光照、养分等,导致单位面积中的光合物减少,很难达到预期的产量。例如,农户种植郑单958 时,由于该类型植株的叶子紧密,适合密植栽种,在其2~3 片叶时开展定苗工作,可以通过拔起生长密集位置的幼苗,栽种到缺苗、密度较小的区域中,保障栽种均匀。

1.8.3 蹲苗打杈

农户对玉米植株管理过程中,要时刻坚持“蹲黑、蹲肥、蹲湿”原则,在适合时间去除分蘖,防止消耗大量养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避免摇晃植株,影响其根部生长以及整体的生长状态。

1.9 病虫害防治

1.9.1 粗缩病

防治玉米粗缩病时,农户要严格遵守“治虫防病”原则,减少病菌散播载体数量,控制灰飞虱害虫总量。播种前,农户可应用20%高巧完成种子包衣;科学调整种子播撒时间,以避开灰飞虱高发期与玉米扬花期;在田地周边位置喷洒呲虫啉预防病害。

1.9.2 黑穗病

黑穗病通过土壤传播,正常情况下,病毒在土壤中可生存3 年。防治黑穗病最为重要的是选择抵抗力强的种子品种,之后与药剂拌种、改善栽种管控工作等措施结合,以此减少田地中的病菌数量。通常选择抗病毒能力强的品种,利用12.5%烯醇、20%克福悬浮剂作为种衣剂完成拌种。

1.9.3 玉米螟

玉米螟又称钻心虫,1 年可繁殖2 代。第1 代6—7 月中旬;第2 代8 月中旬前。农户防治第1 代钻心虫时,可在叶心内施用5%玉螟净颗粒;防治第2 代钻心虫时,选择1 500 倍液玉螟净灌入雌穗中。

1.9.4 地下害虫

常见地下害虫有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等,均于植株幼苗期为害。播种前,农户可在蛴螬数量较多的位置使用辛硫磷乳油与水混合后拌种,同时在土地中施撒5%辛硫磷颗粒灭杀地下害虫。

2 玉米种子田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

2.1 模式创新

应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时,农业部门要加强推广宣传工作,并不断创新当前宣传方式,加大技术服务部门的建设力度,派专业人员完成工作,规范农户应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标准。相关部门要强化对技术推广人员考核工作,让其精准指导农户,最大范围保障服务品质。

2.2 政府扶持

为推广应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农业部门应制订相应的扶持政策,之后与种植人员协作建立试验田,由高专业水准人员指导,让群众全面了解该技术的优势,加快该技术普及速度。技术普及过程中还要保障其他配套技术服务质量,例如测土配方肥、水肥管控等,实现产量大幅提升,让种植户充分认识到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优势,弥补目前的不足。

3 结束语

玉米种植中通过应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不仅可以提前播种时间,还能改善土地墒情。文章通过细致分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作用、要点、技术推广等内容,了解当前玉米种植中农户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完善自身不足,正确选择栽种区域、科学挑选品种、合理控制密度,进而充分展现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价值,实现国家种植业的持久发展。

猜你喜欢

栽种植株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北方落叶果树最佳栽种时间及栽植技术要点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凭空”栽种的绿色宠儿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栽种了一个长在心尖尖上的花园
番茄‘7728’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松花菜花药培养再生植株
非洲菊花托的体细胞胚发生及植株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