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2023-10-24罗爱玲

种子科技 2023年16期
关键词:玉米螟可湿性植株

罗爱玲

(南皮县农业农村局,河北 沧州 061500)

玉米栽培新技术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理论指导农民种植玉米的技术,利用新技术栽培玉米可以减少病虫害发生和不良天气对玉米产量造成的影响。在新技术指导下种植玉米能够提高产量,实现高产高效生产目标。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到农作物总面积及总产量的60%以上,因此玉米病虫害防治问题在整个玉米种植中尤为重要。为保障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提升玉米种植经济效益,玉米病虫害防治是必要环节。

1 玉米栽培新技术

1.1 选地与选种

选择土壤肥沃、通风向阳的地块栽培玉米。玉米生长过程中,要保证土壤内有充足的氧气,避免出现缺氧情况,否则会导致玉米生长缓慢,降低其产量和质量。同时保证土壤表面没有太多杂草,便于收获。需要注意的是,在种植玉米时不要选择排水差、地势低洼的地块,这样容易积水,进而导致种子腐烂、死亡,影响种植效益。选种是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其直接关系到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需要选择质量较好、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成熟度较高的种子作为种用玉米种子。要想确保种子质量好、产量高,应选择饱满且均匀一致的种子。

1.2 种子处理

在玉米播种前,种植人员需要处理玉米种子,以确保玉米能够顺利出苗。通过处理种子可以提高种子活力及对病虫害的抵抗力,为后期丰产奠定良好基础。玉米种子处理主要包括以下2 个方面。一是晒种。晒种可以增加种子活性,使玉米苗能够更快地生长,为后期播种奠定基础。二是拌种。在玉米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拌种处理,一般使用三氯异氰尿酸、强氯精等药物拌种,能够有效预防地下害虫。此外,可以直接使用包衣种子。包衣种子的优点是抗虫、抗病、增产效果明显,缺点是会对玉米苗造成伤害,不利于玉米生长。因此,在包衣前需要充分考虑、谨慎选择包衣种子[1]。

1.3 播种

在玉米播种前,要保证土地能够达到相关要求,然后进行整地、施肥、播种等操作。在干旱地区整地,要求土壤含水量需达到20%~30%,将粉碎后的秸秆与化肥混合作为基肥。播种前处理玉米种子,需将种子放入温水中浸泡5~6 min 后捞出晾干再播种。如果在种植过程中土壤水分含量较低,玉米种子很难发芽。在播种过程中遇到不良天气,如低温和干旱等情况时,需要进行镇压处理。镇压能将土壤中的空气压出,保证土壤中氧气充足,使玉米种子正常发芽。目前我国玉米播种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农民在种植中应用广泛。此外,播种后要定期检查土壤情况,如果土壤中存在杂草要及时拔除,以保证土壤质量,提高整体出苗率,及时灌溉,为玉米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1.4 田间管理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田间管理是关键环节之一,种植人员必须认真对待。由于玉米出苗后长势较快,需要及时施肥,如因土壤贫瘠无法保证玉米正常生长,可根据情况选择人工辅助施肥或机械施肥的方式。在幼苗长至4 片叶时间苗,3~4 片叶时定苗。另外,对于虫害严重的地块可喷施杀虫剂防治害虫。如果区域内玉米种植密度较大,可以采用间苗的方式保证玉米正常生长。一般情况下,可在拔节期追肥,肥料选择氮肥。当玉米生长到抽雄期时,可在玉米侧枝上喷洒液体肥料与尿素混合溶液促进其营养生长。例如在玉米抽雄期间喷洒磷酸二氢钾溶液,可以促进养分的吸收和转化,使玉米植株生长旺盛。需要注意的是,在施肥时尽量避免将化肥喷洒在茎或叶上,由于肥料中含有大量的氨元素,会损害玉米植株。为了保证玉米植株正常生长,可以喷洒农药控制生长速度,以及预防杂草和害虫。通常在3~5 叶期进行1 次中耕除草;在玉米苗封垄前喷洒1 次杀虫剂;播种后在播种沟内用杀虫剂与除草剂混合喷洒;玉米大喇叭口期将除草剂喷洒至植株顶部,或采用人工拔除杂草等方法有效防治病虫害。

1.5 玉米收获及种植地管理

玉米成熟后及时采收,通常采收时间在10 月上旬至中旬,选择晴朗天气采收,人工采收时注意不能折断玉米茎秆。采收后要及时清理玉米地杂草、秸秆,可以改善玉米种植环境,有效提高玉米产量,采取以下方式。一是翻压中耕除草。为使下一季玉米苗尽快生长并避免草害、病虫为害等,需要对土壤进行中耕除草操作,除草深度为5~7 cm。一般在每年的10 月中旬至11 月上旬对玉米地进行翻耕,在翻耕时需要将杂草和秸秆一起翻入地下,翻耕1~2 次。二是施肥。在每年的10 月下旬至11 月上旬对玉米种植地进行施肥。在施肥过程中需要注意氮肥用量,尤其是对于早熟品种,可以适当增加氮肥。另外,适当增加磷肥和钾肥并添加适量的锌肥,可以促进玉米果实成熟和果实糖分含量增加。为了避免玉米早衰和出现倒伏,后期需要注意施肥量及次数[2]。

2 玉米栽培常见病虫害

2.1 大、小斑病

玉米大、小斑病是玉米种植中常见病害,不仅会影响玉米产量,还会降低玉米品质。玉米大、小斑病是由真菌引起,主要表现为玉米叶片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褐色小病斑,病斑上有黑色霉层。根据症状判断发病原因之后进行针对性防治。在发病初期选择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喷洒,根据发病情况及天气情况选择喷施次数。

2.2 苗枯病

玉米苗枯病主要为害玉米幼苗,常发生于出苗后7 d 左右,可通过播种前种子包衣或出苗后及时用药剂防治。在玉米播种前,用种衣剂或杀菌剂拌种可以有效防止或减轻苗枯病的发生及为害。玉米出苗后,在田间发现病株或植株根部有病斑时,要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可选择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等药剂喷施,或选择50%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喷雾,或选择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 000 倍液浇施,防治效果较好。

2.3 纹枯病

纹枯病在我国玉米种植区普遍发生,主要为害玉米植株茎基部。发病初期茎基部膨大、畸形,呈不规则条状凹陷。后期茎基部膨大,畸形情况会更加严重。纹枯病一般发生在玉米生长中、后期,也可以直接侵害玉米叶片,严重影响玉米植株的光合作用。纹枯病以农业防治为主,结合药剂防治。农业防治可采取合理密植、加强水肥管理等措施;药剂防治选择在发病初期喷洒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 倍液。

2.4 玉米螟

玉米螟是玉米种植中常见虫害之一。玉米螟主要为害玉米穗部,咬断嫩穗轴或茎秆,使养分向根部运输受阻。幼虫在玉米心叶内蛀食,蛀孔一般在植株中部或心叶处,多呈半椭圆形。幼虫长成后通常会分散为害,致使田间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枯心苗。此外,由于玉米螟常常集中在穗部啃食,导致穗部籽粒不饱满、发硬变空,降低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防治玉米螟应注意以下4 点。一是选择辛硫磷乳油、水胺硫磷乳油喷洒防治。二是喷洒辛硫磷乳油的同时,加入一定比例的敌百虫或毒死蜱等。三是将玉米穗带出田外,在田埂、地头设置毒饵诱杀成虫。四是设置黑光灯诱杀幼虫。

2.5 黏虫

黏虫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对玉米为害较大,在我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大面积的黏虫为害事件。黏虫在我国分布范围较广,主要以幼虫蛀食叶片、嫩茎和未展开的心叶。黏虫对玉米的为害主要表现在取食玉米叶片;咬食玉米雄穗和花丝;钻蛀玉米茎秆,造成枯心或空秆;钻蛀玉米穗轴,造成籽粒干瘪。可以采用以下防治措施:清除田边地头杂草,降低田间幼虫密度;在幼虫3 龄前及时开展化学防治。可选用2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50%辛硫磷乳油或40%乙酰甲胺磷乳油1 000 倍液喷雾;生物防治选择用白僵菌封垛。

2.6 蚜虫

蚜虫是玉米生长中的常见害虫之一,主要吸食植株汁液,使叶片卷缩变形、生长迟缓,降低光合作用,进而降低玉米产量。蚜虫的种类较多,主要有桃蚜、豆蚜和玉米蚜等。防治方法:种植抗虫品种;对种子进行处理,选择50~100 g/L 的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包衣种子;选择生物防治方式,释放天敌;选择物理防治方式,如黄板诱杀蚜虫。

3 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

3.1 农业防治

玉米生长过程中病虫害防治需从农业技术着手,农业技术包括调整种植密度、改善生长环境等。通过改善种植环境和调控田间管理等方式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通常情况下,种植过程中利用科学、合理的施肥和灌溉技术可有效控制病虫害。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做好轮作工作,采用水旱轮作或旱地轮作的方式种植玉米,这样可降低土壤中病虫害数量并提高土壤肥力。种植过程中可应用机械处理、化学处理等方法有效减少病虫数量,降低玉米植株感染病虫害风险,主要从以下4 个方面着手。一是合理控制播种时间,确保玉米种植后能够在合适的时间内出苗,避免因播种时间不合理导致玉米种植后幼苗出现倒伏现象,进一步降低植株遭受病虫害的风险。二是做好整地工作,应用秸秆还田技术、深松施肥技术等措施改良土壤,确保土壤内含有充足的养分,满足玉米生长需求。三是做好间苗工作,确保每个植株都能够得到充足的养分供应,从而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合理控制种植密度,可以防止玉米植株受过多因素影响而倒伏。四是在病虫害发生区域,可采用轮作、套种等方法控制病虫害,例如利用烟茬、麦茬等作为重要轮作种植模式[3]。

3.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主要是利用物理技术抑制病虫害的发生,例如利用黑光灯来诱杀害虫等。在农业生产中,常见的物理防治手段是人工释放赤眼蜂,这种方法虽然会对害虫的种群结构产生一定影响,但是相对于化学农药来说,对环境的污染较小,也不会因频繁使用化学农药而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在虫害发生初期,可以利用黑光灯、性激素等诱杀害虫,在农作物生长中后期可以利用蚜虫、玉米螟成虫的趋光性诱杀。在玉米生长期内及时摘除病叶有利于防治病虫害,为玉米植株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植株抗病虫害能力。耕作时及时清理田间杂草,破坏病虫害生长环境。

3.3 化学防治

在玉米种植期间,可以选择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防治病虫害要重视综合管理技术的应用,有效降低病虫害对玉米造成的影响。例如在种植玉米时合理安排播种时间,尽量避免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出现大规模病虫害的侵害。定期观察田间玉米植株生长情况,病虫害初期选择喷洒农药防治,为农作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发生病虫害,要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避免影响玉米植株健康生长。在使用化学药剂过程中,要按照说明书上的方法和剂量使用,不能超量使用,以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影响玉米品质。

3.4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是指利用自然界中有益的生物,以其自身的生理结构、繁殖方式以及代谢产物等方式对病虫害进行控制。生物防治对于促进农业发展、提高玉米种植效益、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包括以下3 个方面。一是利用害虫天敌,如瓢虫、草蛉、蜘蛛等防治玉米螟。二是利用病原微生物,如白僵菌防治玉米大斑病等。白僵菌是一种芽孢杆菌,主要存在于土壤中,在土壤中可以存活8 年左右,能够破坏玉米等植物中鳞翅目幼虫的皮肤和肌肉,并使其死亡。白僵菌在田间的存活时间与温度、湿度、降水量以及栽培方式等有一定关系。应用白僵菌防治玉米大斑病时,具体操作是将白僵菌细菌加入农药中进行喷施,可以达到控制病情的效果。三是利用性诱技术、细菌毒素等防治玉米螟,能有效降低虫源。

4 结束语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需要不断研究应用玉米栽培新技术。新技术具有全面性、先进性、科学性等特点,能够提升玉米产量和质量,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玉米栽培新技术也具有易操作性、简便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在实际种植过程中,采用玉米栽培新技术能够减少病虫害的影响。因此,相关人员要积极推广应用玉米栽培新技术,不断提升玉米种植水平。

猜你喜欢

玉米螟可湿性植株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二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
10%嘧草醚可湿性粉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番茄‘7728’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临河地区玉米螟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松花菜花药培养再生植株
非洲菊花托的体细胞胚发生及植株再生
10%苄嘧磺隆·异丙草胺可湿性粉剂对水稻抛秧田杂草的防除作用
浅谈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意义及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