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23-10-24袁晓春张文玲万秀娟郑军伟田朝辉
袁晓春,张文玲,万秀娟,郑军伟,田朝辉*
(1.河南省种业发展中心,河南 郑州 450046;2.郑州市蔬菜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15)
我国大豆自给率不足15%,压榨用大豆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大豆供给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1]。为提升大豆产能,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耕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缩株保密的复合种植技术,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增收一季大豆。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面积进一步扩大,由100 万hm2增加到约133 万hm2,示范区域进一步拓展,示范推广省份由16 个增加到了17 个,结合示范推广经验,为高标准高质量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提出以下建议。
1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存在的问题
1.1 品种
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必然产生玉米和大豆之间的争地、争光问题,需要选择一批搭配起来综合效益好、能和谐共处的玉米大豆适配品种。由于一些农户未接受过专业农业知识学习与先进技术培训,在大豆玉米复合种植中并未引用新型大豆品种,有些大豆种子结荚较少,并且生育周期短,抗旱能力也较差[2]。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粮食作物,其种子市场较为宽泛,但是很多农户未能选择优良玉米品种,进而降低了玉米产量。最为关键的是玉米大豆复合种植对于两个农作物之间的生长习性、成熟期有着一定要求,农户在选择品种时并未将玉米及大豆的生长异同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影响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效果。
1.2 机械化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条带分割、高低错位,对农机装备要求很高。新模式怎么选、怎么播种、怎么收获,而现在专用的喷药、收获等农机装备尚未完全发展成熟,不能完全满足农户种植需要,因此机械作业困难重重[3],而人工代替机械进行秋收还会增加农业成本。
1.3 除草
玉米是单子叶作物,大豆是双子叶作物,不能施用同一种除草剂,给大豆打的药洒在玉米上会导致玉米枯死,反之亦然。在玉米及大豆生长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杂草侵袭。如果田间杂草过于茂盛并且高度已经与大豆植株持平,甚至超过大豆,不仅会遮挡阳光,影响大豆植株的正常光合作用,还会与玉米及大豆争夺土壤中的养分,最终导致玉米及大豆植株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当前市场中尚未研发出适合大豆与玉米共用的除草剂。农户仅能采用人工除草或者物理隔离、喷洒不同农药的方式进行除草,不仅增加了人工成本,除草效果也不显著[4]。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的除草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1.4 采收期
适期收获能够保障农作物产量。但是很多农户在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进行秋收时,出现无法掌握秋收期,过早或过晚进行秋收的问题,进而影响玉米及大豆的最终产量及品质[5]。
2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培训一批懂农技农艺的农技推广队伍和懂大豆玉米种植、懂生产经营的新型农民
首先,农业部门应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农作物种植结构、病虫害发生规律等,积极改进和创新先进农业技术。只有不断优化技术,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最大化种植效益,提升农业经济水平[6]。农业主管部门应组建农业专业技术推广小组,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专业指导,促使农户认识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优势与价值。其次,农业主管部门应积极利用广播、电视、新媒体等信息传播媒介,向农户宣传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农业主管部门可以组织农民进行现场观摩、技术交流、专家指导等活动,以提升农户的种植技术水平。再次,农业主管部门还应制定多种惠农政策,提高农户的学习积极性与技术运用主动性,进而推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顺利开展。
2.2 选择适宜品种
品种选择是保障大豆及玉米茁壮生长以提高最终产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保障玉米不减产的情况下提升大豆种植效益。在品种选择上,应尽可能选择株型紧凑、抗倒抗病、中矮秆、竖叶型耐密植、宜机收的高产玉米品种。这样既能够保障玉米产量,同时也能够减少玉米对大豆植株的遮挡。应选用耐阴抗倒、中早熟、宜机收的高产大豆品种。
首先,农户应结合玉米及大豆的生长习性等进行品种选择。其中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呈现的特点为喜光,为短日照植物,整个生长周期对于温度的要求较高。而大豆喜暖,但是如果温度过高,将会影响大豆正常生长。其次,农户还应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地质条件等进行品种选择[7]。通常情况下,玉米可以选择迪卡653、京科999、登海605、天泰366、宁单19 号、龙生968、东单1607、金穗1203、先玉335 等;大豆可以选择郑1307、齐黄34、菏豆33 号、铁丰9 号、中黄30、铁豆62 等。
2.3 播种
在播种环节,种植户可以选择使用机械播种与施肥同步进行的方式开展播种作业。既能够简化作业流程,提高作业效率,也能够保障播种的精准度与科学性。种植户可以选择使用专门的机械按照合适的比例进行大豆及玉米播种。在复合种植区域内,种植户可以选择大豆及玉米综合播种机械进行播种。
首先,在播种过程中,需要保障播种机械运作速度的均匀性。通常情况下,播种机械的移动速度应保持在5 km/h,气压类型的播种机械的移动速度应保持在8 km/h。在播种机械作业过程中,农户应避免突然调整方向,影响播种效果。其次,在播种机械所存放的种子及化肥不超过1/3 的情况下,种植户应及时补充化肥及种子,避免出现漏播。再次,在播种中应避免玉米及大豆之间的距离过宽,玉米的窄行控制在45 cm,行距控制在35 cm。
2.4 清除杂草
农户应结合所种植的玉米及大豆品种的生长习性、实际情况等选择适宜的除草药剂清除杂草,以最大限度保障除草效果。
首先,在起垄后覆盖地膜之前,农户可以选择使用95%丙甲草胺乳油750~1 200 mL/hm2,并兑水675~900 kg,均匀喷洒至田间。丙甲草胺乳油对于玉米及大豆植株而言都相对安全,可以通用。其次,如果田间的阔叶型杂草较多,农户可以在玉米及大豆出苗前全地喷洒草铵膦。在药剂喷洒过程中,需要注重地面湿度。喷洒时间可以控制在每天7:00~9:00、16:00~19:00,保证田间土壤湿润,除草药剂能发挥药效。
2.5 病虫害防治
首先,幼苗时期是病虫害的高发期。由于处于幼苗时期的玉米及大豆植株的抗病能力较差,较为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如果在幼苗时期出现病虫害不及时治理,会影响后续玉米及大豆的生长质量。大豆幼苗期容易发生根腐病、夜蛾等;玉米幼苗期容易发生茎基腐病、二点委夜蛾等病虫害。针对上述病虫害情况,农户应择优对玉米及大豆幼苗损害较低的化学药剂进行治理。在大豆分枝至开花前,可以选择喷洒烯效唑化学药剂。农户可以在玉米7~10 叶期喷洒胺鲜·乙烯利化学药剂,提高玉米植株的抗倒伏与防御病虫害的能力。其次,生长中期是指玉米及大豆植株已经生长至结穗期或结荚期。该时期的病虫害防治重点是保障玉米穗及大豆结荚不受侵害。生长中期的大豆较为容易患染叶斑病、病毒病、蚜虫等病虫害。玉米则较为容易患染锈病、褐斑病、玉米螟等病虫害。对此,农户可以选择施用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等防治。此外,农户还应积极应用绿色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害虫捕杀灯、棉铃虫等玉米和大豆害虫的天敌防治。再次,生长后期是指大豆鼓粒时期以及玉米颗粒成熟时期,该阶段的田间管理目标为防止早衰、保障产量。这一时期大豆容易患染叶斑病、食心虫,玉米易患染锈病、夜蛾,农户可以采用叶面施肥的方式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根据农作物的具体长势向叶面喷洒尿素、磷酸二氢钾等,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提高产量和质量。
2.6 收获
秋收是决定玉米大豆产量的重要环节,适期收获能够有效减少玉米及大豆的产量损失,提高农户经济效益。对此,农户应结合种植的玉米大豆品种、实际成熟度、当地气候条件等影响因素,确定玉米和大豆的秋收期限,并合理选择机械开展秋收作业,避免过早或者过晚秋收,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及整体品质。大豆适宜收获期是在黄熟期至完熟期,此时大豆叶片脱落80%以上,豆荚和籽粒均呈现出原有品种的色泽,籽粒含水率下降到15%~25%,茎秆含水率为45%~55%,豆粒归圆,植株变成黄褐色,茎和荚变成黄色,用手摇动植株会发出清脆响声。大豆收获作业应选择早、晚露水消退时间段进行,避免产生“泥花脸”;避开中午高温时段,减少收获炸荚损失。
玉米适宜收获期在完熟期,此时玉米植株的中、下部叶片变黄,基部叶片干枯,果穗变黄,苞叶干枯呈黄白色且松散,籽粒脱水变硬乳线消失,微干缩凹陷,籽粒基部(胚下端)出现黑帽层,并呈现出品种固有的色泽。采用果穗收获,玉米籽粒含水率一般为25%~35%;采用籽粒直收方式,玉米籽粒含水率一般为15%~25%。种植户可以根据玉米和大豆的种植顺序与成熟度制定收获方式,分别为先收获大豆后收获玉米、先收获玉米后收获大豆、玉米大豆同步收获3 种方式。同时还应该根据种植模式、垄距垄宽、种植面积等选择适宜的机械进行秋收。
首先,先收获大豆后收获玉米模式适用于早熟大豆以及晚熟玉米这一种植模式。在秋收作业过程中,农户应选择适宜宽窄幅度的大豆收获机械进行秋收。等待玉米成熟后,农户可以选择使用2 行玉米秋收器械或者常规的玉米秋收机械进行玉米收获作业。在大豆秋收机械选择上,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大豆种植宽度以及与相邻玉米之间的宽度,尽可能做到不漏收大豆、不碾压玉米秸秆。玉米秋收机械应选择幅宽在大豆垄宽40 cm 以上、整体机械外部轮廓在相邻玉米带宽20 cm 以上的机械,最大限度上降低农作物收获损失率。在大豆秋收完成后,玉米秋收机械的选择范围更大,既可以选择2 行玉米收获机械,也可以选择当地常规的玉米收获机器。其次,先收获玉米后收获大豆模式适用于玉米先成熟于大豆的情况。在秋收作业过程中,根据玉米种植行数、与大豆之间的行间距等选择玉米秋收机器,尽可能选择2 行玉米收获机器,能够避免碾压或者损伤大豆植株,导致农作物收获损失。玉米收获轮胎机器外部边缘应距离大豆植株15 cm 左右。待玉米收获完毕,大豆收获机器就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可以根据实际大豆种植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大豆收获机械,提高收获作业效率与质量。再次,大豆与玉米同时进行秋收模式需要农户科学、合理地选择玉米品种及大豆品种。尽可能选择生长周期及成熟期大致相同的玉米及大豆品种。与此同时,还要保障种植期大致相同,以便同步秋收大豆及玉米。该秋收模式对于玉米和大豆的秋收顺序,以及收获机器的轮廓、尺寸等没有过高要求。
3 结束语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有效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丰富了农作物种植类型,增加了农作物产量,对于提升农户经济效益、推动当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对此,农业主管部门及种植户应深入分析并正视当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保障玉米及大豆植株茁壮生长,提高玉米及大豆最终产量及品质,提升种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