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

2023-10-24张蒙蒙

种子科技 2023年16期
关键词:红蜘蛛纹枯病病菌

张蒙蒙

(射阳县兴桥镇农业农村局,江苏 盐城 224311)

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我国小麦的种植范围广泛,保证小麦的产量和质量能够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对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在小麦种植中应利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并且加强病虫草害防控,为确保小麦高产和稳产奠定基础。

1 小麦栽培技术

1.1 小麦播种之前的准备工作

1.1.1 种子选择和处理

在小麦播种之前要选择优质的小麦品种。当前市场上的小麦品种较多,结合当地的种植条件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小麦品种,才能保证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如果当地的气候比较干燥或者水资源不足,要选择抗旱能力强的小麦品种,同时应了解小麦品种的抗病虫害能力。

小麦种子选择完成之后要晾晒处理,播种前2~3 d 晾晒即可,能够灭杀种子表面的病菌,提高种子发芽率。此外,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能够防治病虫害,可以选择15%福美双或者立克秀悬浮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能降低纹枯病和根腐病的发生概率,保证小麦的产量和质量[1]。

1.1.2 科学选地和整地

土壤对小麦种植的影响非常大,是确保小麦栽培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基础。应选择适合的种植地区,最好选择地势平坦、通风和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块,如果是片状壤土能促进小麦的生长。在选地完成之后要做好整地工作,应坚持以下整地原则。采取深松或者深耕方式,提高土壤的松软度和保水保肥能力,为小麦营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提高其抗干旱能力。在翻耕土壤过程中选择农作物或者秸秆等有机肥料施入土壤中,目的是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还能提高土壤的孔隙率和通透性,为小麦健康生长营造良好的土壤环境。翻耕土壤过程中要控制好翻耕深度,如果选择畜犁方式翻耕,深度控制在13~16 cm;如果选择机犁方式翻耕,深度控制在20~22 cm,不宜超过25 cm。并且应该保证田间的持水量控制在40%~60%。在土壤深耕之后,结合土壤的湿度条件耙地,目的是提高土壤疏松度,增强土壤抗旱保墒能力。因为在我国有些小麦种植地区,经过旋耕之后的土壤表层比较疏松,若不及时有效镇压,会导致播种太深,从而影响出苗率,也不利于小麦分蘖,影响幼苗正常生长。此外,为了确保土壤肥力充足,在播种之前应施足底肥,提高土壤肥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满足小麦生长过程中的养分需求。通常情况下,可以选择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料,用量为15 000 kg/hm2,搭配施用尿素750 kg/hm2、磷酸二铵450 kg/hm2、硫酸钾225 kg/hm2、硫酸锌30 kg/hm2。

1.2 科学选择播种时间

我国小麦种植范围比较广泛,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应结合当地实际种植情况科学确定小麦播种时间。如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可以选择10 月中下旬播种;黄淮海地区,选择10 月上旬播种;我国东北地区播种时间在9 月底至10 月上旬。为了提高小麦的出苗率,应结合土壤肥力确定播种量,在肥力水平中上等种植地区,小麦播种量控制在300 万粒/hm2;在肥力水平较低的小麦种植地区,播种量控制在224 万粒/hm2。利用机械播种能够提高小麦播种效率,减少劳动力投入。在播种之前要重视设备的调试工作,有效控制小麦的播种深度和播种量。通常情况下,播种深度为3~5 cm[2]。

1.3 田间管理

1.3.1 查苗和补苗

小麦播种之后的田间管理工作非常关键,观察小麦的出苗情况,一旦发现缺苗严重,应及时补苗。有些区域小麦苗密度较大,可以选择这些地区的小麦苗进行移栽,带土移栽能够提高成活率。如果缺苗比较严重,选择同一个小麦品种进行催芽处理之后补种,保证小麦的苗全和苗齐。

1.3.2 水肥管理

一是返青期。如果小麦种植地区土壤墒情差,在入冬之前要做好灌溉工作,及时浇灌返青水,并且配合施入肥料,选择尿素即可。要结合麦苗的生长情况和土壤墒情控制灌溉量,如果土壤墒情较好,并且麦田水肥供给充足,可以延缓灌水时间。在沙壤土种植地区,浇返青水的同时要配合施用高氮复合肥。二是扬花期。在进入抽穗期之后,小麦的生长态势良好,进入到扬花期后,逐渐由营养生长转变为生殖生长,种植户必须高度关注该时期的田间管理工作,需要采取以下2 个方面的管理措施。一方面,科学灌溉。扬花期小麦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约占总需水量40%,发现温度升高之后要及时浇水,否则会影响小麦的授粉率和结实率。一般情况下,在小麦扬花10 d 后浇水。另一方面,施肥管理。可选择尿素、硫酸钾和磷酸一铵60 kg/hm2。针对肥力较差的田块,采取少量多施的施肥原则,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三是灌浆期。小麦籽粒形成的关键时期是灌浆期,此时也是干物质积累的关键时期,温度应控制在21 ℃,超过25 ℃会使田间蒸腾能力增强,造成干物质的积累不足,导致小麦减产。为此,种植户必须抓住浇水和施肥的关键时期,发现麦田干旱之后要及时浇水,合理控制麦田的温度和湿度。小麦进入灌浆后期,根部的吸收能力下降,叶片会出现发黄的现象,做好该时期的营养补充工作,防止小麦早衰。可以适当补充肥料,选择磷酸二氢钾3 000 g/hm2和尿素7 500 g/hm2,兑水750 kg/hm2之后均匀喷洒小麦叶片部位,可降低小麦的倒伏率。

1.3.3 科学除草

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其产量和质量会受到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其中杂草会直接和小麦争夺养分和水分。为此,应该及时清理小麦田间的杂草,可以选择除草剂来抑制杂草的生长,但是要选择适合的除草剂,严格控制好除草剂施用量,及时关注天气变化情况,一旦出现降雨天气,不能用药剂除草。针对荠菜和猪秧秧等杂草的防治,可以选择75%苯磺隆27 g/hm2兑水225 kg/hm2,均匀喷雾防治。田间出现混生草之后,可以选择20%氟氯比氧乙酸675 mL/hm2兑水750 kg/hm2之后均匀喷雾防治。如果出现多生的恶性杂草,可以选择20%使它隆乳油450 mL/hm2兑水675 kg/hm2喷洒防治,能够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在药剂喷洒的过程中,要控制好药物的用量和兑水量,保证药物喷洒均匀,才能真正提高草害防控效果。

1.3.4 镇压工作

在小麦越冬之前,要做好麦田的镇压工作,目的是促进小麦幼苗顺利越冬,同时能够提高来年小麦的抗病虫害能力。针对晚播的小麦品种,要控制好镇压的力度,避免小麦出现损伤。需要注意的是,封冻之后的土壤不需要镇压,否则会影响春麦苗的生长。在小麦的起身拔节阶段,要做好冻害预防工作,应密切关注该时期的天气变化情况,一旦出现0 ℃以下的天气,要及时灌溉,否则会导致小麦出现冻害。如果出现冻害之后,应及时追肥和浇水,使受冻的小麦幼苗尽快恢复生长,避免出现大幅度减产情况。还可以给小麦喷洒植物细胞膜稳态剂,更好地促进小麦分蘖,让小麦多成穗,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冻害影响。

1.3.5 后期管理

小麦后期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麦穗质量,主要阶段为孕穗期至成熟期,可以增强小麦叶片的功能,提高小麦质量。在小麦后期管理过程中,应促进叶片上营养物质的传输和积累,防止出现小麦晚熟的现象。小麦生长的后期阶段温度升高,气候干燥,对水分的需求较大,要结合土壤墒情做好孕穗期和扬花期灌溉工作。一旦小麦生长时期遇到高温天气,要做好降温工作,否则会影响小麦成穗[3]。

2 小麦主要的病虫害防治

小麦在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多种类型的病虫害,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主要病害有纹枯病、赤霉病、锈病;主要虫害有小麦红蜘蛛,应分析主要病虫害的病症表现及为害,科学应用防治方式。

2.1 小麦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又称小麦立枯病,在我国各个小麦生产地区都有分布,发病之后小麦症状明显,会造成小麦烂芽、穗部枯萎和倒伏,甚至会造成小麦植株死亡。该病害对小麦的叶鞘和茎秆部位为害较大,如果氮肥施入过多,发生小麦纹枯病的概率会明显提高。小麦纹枯病是一种土传真菌性病害。病菌可以通过菌丝越冬或越夏。温度为16~20 ℃、相对湿度为85%~95%条件下,小麦容易感染发病。小麦纹枯病防治措施:播种前药剂处理种子,可选用12.5%硅噻菌胺悬浮剂、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及时清理小麦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科学控制播种密度,在小麦出苗之后,才能有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在小麦分蘖期,在田间病株率达5%时应及时用药喷洒防治,分蘖期在12 月中上旬左右,可以选择40%氧化乐果11 250 mL/hm2+12.5%烯唑醇13 500 g/hm2兑水喷雾防治,或者选择20%三唑酮22 500 mL/hm2+40%氧化乐果18 000 mL/hm2兑水喷雾防治。

2.2 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又称小麦穗病,在小麦苗期至穗期会造成小麦苗腐、茎基腐、秆腐、穗腐,在山东各个主要的小麦种植地区都有出现,严重影响小麦的健康生长。该病害的病菌通过菌丝体的方式在病残体或者种子内越冬,在来年春季气候条件适合时会释放大量的子囊孢子,借助风雨或者气流传播。在多雨环境下,病菌会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之后迅速扩散,尤其在小麦抽穗期到扬花后期病菌易扩散。在小麦进入乳熟期之后,病菌通常不再入侵。防治小麦赤霉病,应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及时清理小麦田间积水,保证排灌条件畅通;将秸秆彻底粉碎之后再还田,在土壤中添加适量的腐熟剂,加快秸秆的腐熟速度,控制病原菌的数量;合理施用钾肥,严格控制好基肥用量,科学施入返青、拔节肥料。为了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可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小麦抽穗期至扬花期一旦遇到连续降水或者多雾天气,要及时用药剂喷雾防治,防止病情扩散。遇到持续高温天气,在小麦花期不降水也要做好防控工作,可以选择25%氰烯菊酯悬浮剂1 500~3 000 mL/hm2,经过稀释之后均匀喷雾穗部。如果在喷药之后的3~6 h 内遇到降水天气要及时补喷[4]。

2.3 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又称黄疸病,是小麦种植中常见的病害之一。按照病症表现分为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和温度有直接关系,温度太高或太低都不适合侵染发生,适合病菌入侵温度为9~16 ℃。叶锈病病菌适温范围广泛,病菌在感染的麦苗上越夏,秋季小麦播种出苗之后入侵并且越冬,春季是为害盛期,温度达到15~22 ℃适合病菌入侵。秆锈病病菌对夏季高温有一定的耐受能力,能够在发病麦苗上繁殖越夏,在温度18~25 ℃环境下适合病菌入侵。小麦锈病防治措施:通过中耕能够打破土壤板结,增强土壤透气性,促进小麦根部生长;选择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严格控制好氮肥和磷肥用量;如果小麦田地中的锈病达到防治标准,要及时用药防治,可以选择25%环丙唑乳油用量为9 000 mL/hm2兑水11 250 kg/hm2均匀喷雾防治,每间隔8~10 d 用药1 次,连续喷洒2~3 次,防治效果较好。

2.4 小麦红蜘蛛

小麦红蜘蛛是小麦生长过程中的主要害虫之一,类型包括麦圆蜘蛛和麦长腿蜘蛛。小麦红蜘蛛主要靠吸食小麦叶片汁液,从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部蔓延。小麦红蜘蛛有假死性和群集性特点。在小麦收获完成之后要做好土壤处理工作,采取深耕措施灭杀土壤中小麦红蜘蛛的卵和成虫,能够减少害虫数量。药剂防治选择1.5%阿维菌素乳油300 mL/hm2或者40%毒死蜱乳油1 500 mL/hm2兑水750 kg/hm2之后均匀喷雾。需要注意的是,要严格控制好喷雾时间,选择在晴好天气,最好在10:00~15:00 防治,该时期红蜘蛛会在叶片上活动,防治效果显著。为防止红蜘蛛出现耐药性,要定期轮换使用药剂[5]。

3 结束语

科学应用小麦栽培技术能够保证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提高种植户经济收入。小麦生长过程中会受病虫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为此种植人员应关注小麦不同生长时期常见的病虫害,分析其发病症状和规律,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推动我国小麦产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红蜘蛛纹枯病病菌
栗红蜘蛛的发生危害及其防治
玉米红蜘蛛防治建议
小病菌影响鸦片战争
240g/L螺螨酯悬浮剂防治柑桔红蜘蛛试验效果简报
杜鹃红蜘蛛的防治
头状茎点霉病菌的新寄主高粱及病菌的检疫鉴定(内文第98~101页)图版
油茶炭疽病菌拮抗木霉菌的分离与筛选
病菌来了 快穿好防菌衣
四川水稻品种对纹枯病抗性的评价
小麦纹枯病大田防治药剂筛选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