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族舞蹈的民族特性、美学价值与现代编创
2023-10-24吴欢
吴 欢
(上海歌舞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50)
我国民族文化具有内容丰富多元、地域特色鲜明的特点,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中国民族舞蹈艺术也具有独特的风格。在千百年发展历史中,民族舞蹈不断吸收民族文化的内涵,彰显出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体现出特殊的美学魅力,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民族舞蹈来自传统民间艺术,是各民族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具有较高辨识度的肢体语言,民族舞蹈通过律动和节奏的表达深刻表现了本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民族舞蹈流传在我国各个地区,深入影响着各族人民的生活,为人们带去持久的艺术熏陶,人们通过舞蹈可以表达对国家和自然的赞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祝愿,抒发对未来的热切期盼。
一、民族舞蹈的民族特性
民族特性是每个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生活方式、积淀的民族文化传统,其能够体现民族的精神风貌。
(一)民族舞蹈展现着地域民俗风情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国丰富多样的民族民间舞蹈有着无穷的魅力。千百年来,各个民族的人民都会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艺术娱乐活动,人们在劳作间隙自发创作了具有地域风格和民族风格的舞蹈,可见,舞蹈从生活中来。经过岁月的洗涤筛选,各个民族的代表性舞蹈逐渐具有了地方特色,表现了本民族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就是民族舞蹈的民族特征。56 个民族的舞蹈以汉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五大民族的舞蹈为代表,还有众多具有鲜明个性的民族舞蹈,如苗族、土家族、傣族的舞蹈,还有一些地域舞蹈如东北秧歌、胶州秧歌等,这些舞蹈都表现了所在地区的地域风情和所属民族的文化气质。各民族人民世世代代传承着他们所热爱的民族舞蹈,这些民族舞蹈就像一条条小溪流,汇聚成我国民族舞蹈的汪洋大海,形成中国民族舞蹈艺术体系,承载着鲜活的民族记忆。
在舞蹈艺术中,只有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色的舞蹈才是真正成熟的民族舞蹈。比如,维吾尔族舞蹈包含许多大跳、旋转、翻跟头、向上腾起等大幅度的肢体动作以及扭腰、摆臀、快速进、快速退等具有韵律感的肢体动作,表演者的面部表情也会跟随音乐的节奏、伴舞的旋律出现丰富的变化,呈现维吾尔民族舞蹈与众不同的风格。与之不同的是,来源于傣族的舞蹈——孔雀舞,其风格偏向细腻优雅,舞姿婀娜轻盈,体现出傣族儿女的独特风采。成熟的民族舞蹈无论流传到哪里,都会让人喜爱,因为其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民族舞蹈渗透着文化“基因密码”
各民族舞蹈携带着本地文化的“基因密码”,复刻着各个民族的文化记忆,包括农耕或者游牧的生活方式,婚丧嫁娶的民俗风情,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文化传统,以及千百年来的历史发展脉络等,这使得民族舞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较为常见的是,各民族人民通过跳世代流传的舞蹈来表达原始信仰,比如彝族闻名世界的“火把节”彰显了当地人对火的崇敬,“火把节”是彝族人民通过舞蹈进行庆贺,表达对火神的重视的节日。藏族人民对宗教文化和祭祀礼仪的重视,对大自然的敬畏,也体现在藏族的舞蹈中。蒙古族人自古以来崇拜天地山川和雄鹰图腾,于是,其舞蹈浑厚、豪迈,具有鲜明的力量感,其部分舞蹈逐渐由民间艺术发展成现代舞台艺术,表现为那达慕盛会上的歌舞。朝鲜族舞蹈有很多即兴动作,他们长于表现潇洒、欢快的情绪,其伴奏音乐旋律优美、节奏多变。总之,民族舞蹈渗透着鲜明的文化“基因密码”。
由于生活环境和民族文化的差异,不同民族的舞蹈会因为“基因密码”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个性,民族舞蹈的特征也会呈现出较大差别。例如,蒙古草原孕育的舞蹈偏向于自由奔放、欢快洒脱,而受西域文化影响的维吾尔族舞蹈的肢体动作细节较丰富,节奏轻快、情绪愉悦,比如,舞者颈部、手腕的舞姿变化极为丰富,身体运动形态比较多样,结合轻快的音乐,能给人带来一种活泼轻快的感觉。在古代,维吾尔族人常常在山区迁徙、打猎,因此,他们擅长把打猎时的进攻动作创作成舞蹈,体现驰骋四方、狩猎野物的豪情。又如,湘西地区的苗族和土家族人民能歌善舞,他们擅长跳花鼓子、欢聚摆手、八宝铜铃等传统舞蹈,这些舞蹈的肢体语言具有鲜明的本地文化特色,包括摇动胯骨、屈下膝盖、弯下腰身、围绕摆手等动作。
二、民族舞蹈的美学价值
民族舞蹈韵律优美、形式多样、文化意蕴深刻,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舞蹈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作的,民族舞蹈的美学价值蕴藏在民族舞蹈独特的审美体系中。
(一)“虚实相生”的美学品格
中国舞蹈在上千年的流变过程中形成了“虚实相生”的美学品格。“‘虚’、‘空’是‘相生’的契机,‘虚空即气’(张载),气聚生万物,气即生命。虚空使生命之气流荡通透,灵气往来,化育着生命的节奏韵律,其化育过程体现着‘宇’、‘宙’——空间和时间的作用过程,即宇宙之运化。”[1]而“虚”“实”结合的美感体现在中国各民族舞蹈之中,其以汉族舞蹈为典型代表。汉族舞蹈非常注重手、指、眼、颈、腰的运用,表现出的身体语言以及“圆、曲、拧、倾”的审美规范比较含蓄、内敛。例如,流传于江南的扇子舞是诞生于华东地区的汉族民间舞蹈,其舞蹈动作充满唯美和飘逸的韵味,旨在表达受江南文化熏陶的女子所具有的诗书气息和含蓄内敛的性格。江南伞舞主要表现了江苏和安徽地区的女子的柔美与清纯,舞蹈节奏舒缓,是为“虚”,而伞则体现了纯情少女在江南细雨的环境中的生活,是为“实”,两者的结合传达出传统民族舞蹈侧重神韵、情调的美学风格。当代新民间舞蹈的创作和编排即是在民族民间舞中融入现代舞元素,借鉴西方舞蹈激情澎湃的风格和头、臂、躯干、大腿、小腿等部位的大幅度动作,在尊重和保存民族文化根基的前提下,利用西方舞和现代舞的动作处理方式和表现手法,以华夏舞蹈之“实”结合西方舞蹈之“虚”,增强舞蹈的美感,为表达作品的核心内涵服务。
(二)相辅相成的形体美感
民族舞蹈通过形体动作体现灵巧、妩媚、迷人等风格,让欣赏者体味人类共有的形体艺术之美。舞蹈美学最重要的内涵之一是形体美,如头、颈、臂、肩、胸、臀、腿、足的肢体语言运用。在民族舞蹈中,与女性相比,男性的身体更为健壮有力,具有臂膀宽大、腰部粗壮的特点,所以,男性的舞蹈常常表现出勇武、豪迈的雄姿。女性具有小巧的四肢、婉转的曲线,男性与女性的形体美相辅相成,共同构成高度和谐统一的形体艺术。
音乐的韵律与舞者的形体表演相配合可以更好地体现舞蹈美感。一个优秀的民族舞蹈作品需要音乐和舞蹈的完美搭配,每个地域、每个民族都有不同风格的音乐,能带给观众全然不同的审美观感,例如,当音乐动感强烈时,肢体语言变换很快,可以让观众感到兴奋;而当音乐呈现出舒缓的风格,舞蹈演员也要细腻轻柔地表演,把舞蹈动作和自身的情感融合在一起,才能使舞蹈表演艺术的特色更加鲜明。
三、现代民族舞蹈编创对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进入到当代,传统民族舞蹈如何演化为新型民族舞蹈?这需要当代编创者的传承与创新。著名舞蹈教育学者孙天路十分强调不同的民族舞蹈语言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价值,“正如音乐的乐句、乐段一样,舞蹈语言也是通过动作和动机的变化、发展、组织形成舞蹈的句子、段落,以此展示某种特定的风格魅力,或表达某种特定的情感、情绪,或表现某种特定的理念。”[2]舞蹈语言的编创效果决定了舞蹈品质的高低。
首先,舞蹈编创者要懂得正确选用民族音乐。要选择与编舞风格相近的舞曲,用合适的音乐节奏来表现舞蹈的风格,才能创作优秀的民族舞蹈作品。根据学者于平的研究,中国民族舞蹈的教学体系是在传承本民族舞蹈的基础之上,吸收国外科学的舞蹈规范建构起的现代舞蹈体系,“当代中国民族舞蹈之主体——‘中国古典舞’的建构,一是从20世纪50 年代的舞者训练体系走向20 世纪80 年代的舞剧语言体系,其先后以崔承喜、李正一为领军人物;二是从戏曲舞蹈的移植走向汉唐舞蹈的重塑,其代表人物为孙颖和高金荣。”[3]因此,编创新的民族舞蹈,既要使之有传统舞蹈的美学价值,又要使之符合当下中国人的审美情趣,这样的作品才能获得广泛的流传。
其次,编创者要有独立的审美观念。民族舞蹈中的形体动作要体现肢体律动的审美韵味和审美意象,编创者必须注重舞蹈潜在的韵律美感。在创作新型民族舞蹈时,只有表现特定的民族文化内涵,能带给观众愉悦感,才能产生寓教于乐的作用。在大部分民族舞蹈作品的编创中,对动态美的处理方式非常重要,动态舞蹈可以表现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和情感,让观众深刻感悟各民族舞蹈艺术与众不同的美感,最大限度地提升舞蹈的生命力与感染力,这需要舞蹈编导深入感受生活,剖析各个民族舞蹈诞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凸显各地人民的人文观念。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舞蹈的风格、特征,进一步挖掘人们内心的良好品质,以情动人,更好地用舞蹈来表现人性美。
例如,笔者创编的双人舞《只为途中与你相见》,表现了藏族汉子经历的一段突破世俗观念且有情有义、渐行渐远的凄美爱情故事,突出了藏族儿女对自由的不懈追求和对爱情的深刻思考。编导思想为“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在创编舞蹈情节时,笔者将人物情感和舞台符号元素贯通起来,使观众的心灵与舞蹈艺术作品相融合,形成视觉上的震撼,使观众融入整体美感之中,感受心灵美和人性美。
每一个编舞者都要学习掌握各个民族舞蹈的特色,深入体会民族舞蹈蕴含的文化内涵,熟悉各民族舞蹈的创作规律,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积淀,才能够活学活用,把学习到的知识融入到新编创的舞蹈动作中,使观众深刻领悟舞蹈所表现的内涵。如果没有民族文化的基础,编创出来的舞蹈艺术作品就会显得空洞。
四、余论
民族舞蹈体现出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即民族特征,并且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编创者要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熟知民族舞蹈的肢体动作特点、民族音乐的独特风情,掌握扎实的舞蹈创作基础理论,并通过对演员眼神、肢体动作的刻画,配合音乐、化妆、服装等塑造舞蹈形象,展现民族舞蹈艺术作品的美学价值。民族舞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当代民族舞蹈创作离不开对传统民间舞蹈的继承和借鉴,我们要不断学习传统民族舞蹈的精华,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推动我国民族舞蹈艺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