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2023-10-24贾瑞婷
贾瑞婷
(吉林艺术学院 艺术教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是琴键最多、音域最宽、应用手指最多的乐器,也是众多乐器中训练效果直观、入门较快的乐器。它不仅是唯一一个能够同时演奏多个声部并同时进行双手演奏的乐器,也拥有极其复杂的乐谱。其独特的音色以及左右手兼顾的演奏形式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喜爱。目前越来越多的学龄前儿童涌入到钢琴学习的队伍中,人们对钢琴的学习热情逐年递增,但具体钢琴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不少问题。心理学是教师的必修科目,学习这门课程后,会在无形中改变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的表现。“原型”理论是心理学上的一个重要理论,“原型”理论不断应用在各学科教学中,但对钢琴专业的研究依然较少。笔者将针对心理学原型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论述。
一、原型理论概述
原型理论又称原型范畴理论。它源于心理学研究,是心理学家荣格在弗洛伊德的泛性欲主义上发展而来的概念。荣格在原型理论中提出,人在进化过程中大脑会产生一种普遍的“种族记忆”,当这些记忆被浓缩沉淀于人脑时,就形成了“原型”。原型存在于每个人的大脑中。
原型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现象,是心理显现的一种本能,属于一种框架形式,而不是某种事物的具体内容。原型不是对某种事物清晰的形象记忆,它作为某种事物种族中最典型的成员代表存在人脑中,是个人内心对世界细节个性化反应的先天倾向。每个人的潜意识中都存在原型,当我们的生活经验与潜在的形式接近时,原型就会被激发并作为一种框架结构在学习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后来荣格又将原型理论推广到艺术领域。
原型不是某种特定的内容形象,它是一种分级归类模式。在同一分类范围内,人脑对经验的总结概括会比其他特点更具核心代表性。如当我们想到宠物狗时,大脑中的原型框架就会被激发,呈现在我们脑海中的“狗”并不是某一特定品种的狗,而是作为一种概括模式储存在大脑中、具有“狗”的共性特点的形象。例如这个形象有光泽的毛发、灵活的四肢、向上翘起的尾巴等特征。而具体的狗又有很多品种,如贵宾犬、博美犬、金毛犬、拉布拉多犬,等等。这些品种狗都各有特点,每一品种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却都具有“狗”的共性特征,这些存在于大脑中具有共性特征的种族记忆就是“原型”。
二、原型理论与其在钢琴教学中的启发
原型理论开始渗入到各学科的教学中,也为各学科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了新方向。在钢琴教学中,尤其是入门阶段的琴童在面对复杂又繁多的弹奏内容时往往出现关注手型却忘了指法,弹对了指法又错了节奏的情况。若此时将原型理论思维加入教学环节中,这些内容将会更加容易被理解、易上手且有较强的规律性。学习效果往往更高效,且记忆储存时间长不易遗忘。因此,在教学环节中设置引导学生产生原型思维的课程环节尤为重要。
三、原型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一)钢琴教学音阶练习中的“听觉原型”
音阶是钢琴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以哈农为例,音阶的练习包括12 个自然大调、12 个和声小调以及12 个旋律小调。如果学生没有在大量的音阶练习教学中真正领悟其中的规律,那么调号越多越容易出错,越容易身心疲惫。那么如何在音阶练习中快速掌握弹奏内容,并有条不紊地弹奏下来,需要教师将原型理论思维渗入到音阶教学中。
对刚刚接触音阶的学生而言,指法和调号是练习的难点。要解决这两个难点问题不仅仅需要学生依靠每天大量练习产生的肌肉记忆,而更需要其挖掘听觉原型。在音阶学习过程中将听觉原型应用于每一课的练习中,是一种重要的训练方法。无论是自然大小调、和声还是旋律小调,这些不同性质的音阶都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形成的。正如教师上课时通常会向学生讲授:自然大调音阶是按照每个音之间“全全半全全全半”的关系进行排列。自然小调是按照每个音之间“全半全全半全全”的关系进行排列。和声小调是建立在自然小调的基础上将七级音升高半音,上行下行相同;旋律小调是上行将六级、七级的音分别升高半音,下行将已升高的六级、七级音还原。而入门阶段的学生在接收大篇幅的理论知识后大多不能较好地与实践相结合。那么就需要教师进一步地引导学生的反向思维,若将任意一个音作为某一调式调性音阶的开始并以该调式调性关系进行排列,就产生了相对性质的音阶。无论从哪一音开始,只要遵循其中一种规律,弹奏出的旋律是相同的,而不同之处在于以不同的音弹奏的音调不同。此时教师可以弹出几个调式相同、调性不同的音阶作为示范,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而我们听到的这种相同的旋律就是原型。
以自然大调为例,C 大调音阶的旋律为“哆唻咪发梭拉西哆西拉梭发咪唻哆”。任意一个音按照“全全半全全全半”这样的关系排列的音阶,弹奏出的旋律都可以唱作“哆唻咪发梭拉西哆西拉梭发咪唻哆”的C 大调音阶旋律。那么在自然大调中C 大调音阶就是其他自然大调式音阶的原型。在教授学生弹奏音阶时,可将C 大调音阶作为音阶学习的第一课。这一课练习的时间越久,接下来的学习便越容易。在长时间的反复练习中不仅能够有效解决指法问题,还能熟记它的旋律,为其他调式音阶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在熟练掌握原型音阶之后,学生弹奏其他自然大调音阶时对原型思维的应用也会更加自如。学习第二个自然大调音阶可以先接触较少调号的调式如G 大调或者F 大调。以F 大调为例,在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原型思维方法弹奏之前,学生内心的旋律通常是“发唆拉降西哆唻咪发咪唻哆降西拉梭发”。这种方法适用于调号较少的音阶,若应用在调号较多的音阶练习中会顾此失彼。所以在学习第二个调式音阶时引导学生独自找到其中的规律,并在练琴过程中运用规律,音阶的弹奏将会更加轻松自如。教师在引导时可多弹奏几个自然大调音阶,同时让学生唱以C 自然大调音阶,作为其他自然大调音阶的原型,这种方法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听觉能力。这一能力是在接触、运用原型之前需要培养锻炼的。若没有敏锐的听觉,这种方法产生的效果也会不尽人意。钢琴教学的每一节课看似独立,实则环环相扣。教师要在钢琴教学中充分引导学生,设置好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为下一步教学做充分准备,学生有了熟练的预备练习之后再驾驭接下来的难点内容也会更加游刃有余。
小调音阶与自然大调的教学同理,自然小调、和声小调、旋律小调可以先从自然小调开始。教学顺序与自然大调相同,先了解自然小调中各音之间的关系为“全半全全半全全”。以任意一音开始按照这种关系排列的音阶都是自然小调。自然小调的教学可以先从没有调号的a 小调开始。在熟练弹奏a 小调音阶以后引导学生发现自然小调的听觉原型即“拉西哆唻咪发梭拉梭发咪唻哆西拉”。以a 小调为听觉原型学习其他自然小调音阶。
和声小调和旋律小调可以在熟练掌握自然小调原型听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这样把音阶的学习分成自然大调、自然小调、和声小调、旋律小调的顺序进行教学,学生往往记得更牢。在练习调号较多的音阶时,如有调号的遗漏大脑就会立刻有所察觉并及时改正。弹奏过程中学生获得的成就感更高,对钢琴的兴趣更加浓厚。
(二)钢琴教学哈农练习中“指法原型”
钢琴的学习过程中哈农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哈农的教学更重视练习手的支撑、放松、声音的颗粒性等基本功。与练习曲相比,哈农的旋律更加机械化,正是由于这种机械化的弹奏才使得手指能更容易、更快地产生肌肉记忆,学生能将一部分注意力转移到手上来。早日背谱没有识谱的压力,大脑对身体变化的感知也更加敏感。眼睛的关注点可以放在手上,关注抬指下键的动作要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哈农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更好更快地完成练习,才能在熟悉的机械练习中多关注手和身体的放松并合理安排各手指力度弹出均匀的音色。哈农的教学可以尽早引导学生背谱,在接触哈农的第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指法原型规律。
翻开哈农的曲谱会发现,谱面排列规律性较强,上行与下行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形成的。从谱面上看,上行中每一小节音符的排列呈相同形状向上位移,下行中每小节音符呈相同形状向下位移。以第一课为例,其指法规律为上行右手,按照指法为“12345432”;上行左手按照指法为“54321234”;下行右手按照指法为“54321234”;下行左手按照指法“12345432”。其中每小节中第一个音与第二个音是隔一个琴键的三度关系,其他音按照一个手指对应一个琴键的二度关系依次进行弹奏。教师可先做示范弹奏的同时,引导学生感受三度旋律音程与二度旋律音程的听觉变化。那么这里的上行与下行中,每小节相同的指法就是这条练习中的指法原型,三度与二度旋律音程是听觉原型。
掌握这两个原型规律后背谱便不再困难。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手上来,用眼睛观察掌关节的支撑,观察手腕是否晃动,感受整个手甚至整个人的身体是否放松。这些观察是在一首需要依靠眼睛和大脑配合完成识谱的陌生曲子不能够实现的。在哈农的机械化练习中将手的放松与发力、下键与支撑养成良好习惯,才能保证在练习其他类别曲目时有正确的弹奏姿势、弹奏出悦耳的音色。
(三)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原型思维
钢琴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识谱能力较弱,即使在进行一些机械性练习时,大脑也容易将全部注意力都放在识谱上,所以很难察觉其中的规律。这时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某种技能并不难,如何通过已掌握的技能进行举一反三,如何能让学生在遇到下一难点内容时通过所学技巧解决问题很重要。高效的学习方法往往需要可以正向或反向思考的、灵活的大脑。这不仅仅需要学生在学习中有积极的自发性,更需要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循循善诱,在钢琴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面对有难度的弹奏内容时寻找其他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常常会发现学生在面对一个难点内容时反反复复地弹奏、反反复复地出错却始终不肯停下来。此时正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怎么做的好时机。当学生初次接触某一难点内容的练习时,会在同一个难点小节上重复出错。遇到这种情况时若直接让学生停下来通常很难,即使学生的手停了下来大脑却还沉浸在“我再来一遍一定能弹对”的想法中。面对这种情况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试错,随后安抚学生,使其情绪稳定下来,再思考出错的原因,最后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哈农为例,当学到11—20 课时难度突然加大,这对前十课的弹奏没有过多的周折原型理论运用、每一条练习又有一定速度的学生更容易出现上述情况。面对这种情况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哈农第一课的学习顺序,将相同的方法运用到新练习中,先解决原型小节,将这一小节的指法原型与听觉原型熟练掌握,再进行整条练习的弹奏。教师每次引导学生回顾原型理论的实际操作并将相同的方法应用到不同练习中都是一次强化。增加了原型理论的运用经验,增加了学生独立运用这一理论解决问题的机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是这个道理。
四、结语
心理学是每一位教师都要学习研究的一门必修课。有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作支撑,教师的课上内容往往更加丰富、环环相扣,将钢琴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分布到学习的每一节课中,使每一个重点以及难点的学习都有所准备,使学生在接受重点难点的练习内容时更加轻松。原型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只是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可以充分利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化繁为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