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应用戏剧为策略的高校社团的活动创新与应用价值
2023-10-24赵蕊
赵 蕊
(1.上海戏剧学院 戏剧文学系,上海 200400;2.长春人文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此之谓“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导向,“立德树人”价值观引领着学生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在网络新媒体、自媒体等文化的冲击下,新时代大学生作为思想最为活跃、个性最鲜明、需求最多元的群体,其思想观念受互联网影响明显,传统说教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很难适应他们的实际学习需要。同时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受社会思想的影响较大,如何让大学生具有积极心态、激发其创造力和表达力,使其具有爱国主义情怀,保持文化自信,并建立同理心与社会责任感并重的工作方法便成为了当下大学生活动的组织重点。
戏剧在诞生之初便以讨论人类在社会活动中的一系列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为内容,通过仪式庆典、教化教育和娱乐活动进行情境化的表演和展示,力图通过典型的戏剧事件引起人们思考和讨论,达到共情和教化的效果。一些戏剧从业者或教育家发现,如果针对特定的人群,让其有目的地参与创作戏剧,或在戏剧中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而影响故事主人公的走向和结局,对参与者来说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远比说教和展示要深入人心,所以“应用戏剧”便应运而生。应用戏剧(Applied Theatre)是戏剧活动在特定人群中的各种各样的实践形式的总称。“它为所有致力于用戏剧的力量改变人类生活的人找到联系和纽带。”应用戏剧中的“这些表演实践不属于主流戏剧表演”“它们通常是在不被定义为剧院建筑的空间中演出,参与者可能精通或不精通戏剧艺术,而观众则对演出涉及的问题具有既得利益。”应用戏剧旨在通过戏剧的叙事性、在场性等特点向特定人群以表演、互动等方式开展教育、社交活动,它不同于传统戏剧呈现的舞台演出艺术高度,应用戏剧更侧重以戏剧性活动使参与者建立一种社交活动或艺术教育活动,实现人格的培养、思想的表达和心理的疏导。应用戏剧现阶段被有意识地当成一种工具并应用在教育领域、心理疗愈或社群活动中,服务人群从学生到成人、从弱势群体到一般群体。应用方法有“论坛剧场”“一人一故事剧场”等方式。本文将以应用戏剧为社团活动方法的实践案例来探讨高校大学生情感教育的三重维度。
一、基于道德价值观导向的“论坛剧场”
论坛剧场(Forum Theatre)起源于20 世纪60 年代,由巴西戏剧大师奥古斯托波瓦Augusto Boal 创造,成为被压迫者剧场(Theatre Of The Oppressed)中的一种戏剧形式。通常论坛戏剧的演出内容以群体关注的社会议题为主,以较为完整的戏剧为内容,首先对故事议题展开演绎,当演绎到角色的两难境地时鼓励观众参与剧中的讨论,它将传统的口述辩论变为舞台戏剧行动,要求观众介入舞台,以具体的行动改变剧中主角的困境,形成一种新的观演关系,创造出各种对话和连接的可能性。结束后,观众之间的距离感也消失了,大家成为一个社群,有助于培养社会凝聚力。论坛剧场强调参与者利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关注个体和群体在社会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冲突,并通过假装扮演的形式,找出症结、舒缓压力、化解矛盾,减少社会冲突。
“论坛剧场”不是一种让别人看的戏剧,而是“自己去做”的戏剧,它充分发挥戏剧的仪式、教育作用,要求观众与演员合二为一。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担当、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极具紧迫性,当代大学生处在一个信息碎片化、媒体高度发达的社会,每一个人的价值观与道德准则都在随着媒体的导向而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精致利己主义、金钱至上、无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的行为比比皆是,在自媒体的引导下许多议题都能产生多元的观点,引发强烈的探讨,所以培养明辨是非、自觉自强、有政治觉悟、有担当有责任、有素质、有本领的青年是当代“时代新人”,也是当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首要目标。论坛剧场能够利用这种互动的形式,切入大学生感兴趣且在价值观上有分歧的议题进行演绎,最后用即兴表演和讨论辩论的互动形式寓教于乐,利用角色扮演和入戏共情等戏剧原理,让学生感受站在不同立场中人们的判断导向有何不同。以长春某高校社团心灵旅团的论坛剧场《都是多巴胺惹的祸》为例,他们以当下“穿衣自由”“代际问题”“男女平等”等热点话题进行创作,设定了一个在生活、学业和恋爱中遇到许多矛盾和困惑的女大学生形象,希望观众能给予这一主人公更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试图让观众走上台前去感受主人公面临的困境。许多观众在看后表示对剧中的主人公处境感同身受,自己在生活中也有相似的境遇,这部剧给观众带来很多启发,使观众未来在生活中面对两难矛盾时有更多的积极解决办法。
二、基于心理健康成长的“一人一故事剧场”
一人一故事剧场诞生于20 世纪70 年代,英文全称“Playback Theatre”,也可称为回溯戏剧。它是一种结合了即兴表演、心理剧、舞台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即兴表演艺术形式。美国即兴剧团的演员强纳生·福克斯(Jonathan Fox)在“口述历史”和“心理剧”的基础之上创造出一人一故事剧场的雏形,即由主持人负责整场观众与表演者的即兴互动,在主持人的引导下,观众说出自己的故事,可以是口述者的过去、当下或未来,也可以简单表达或深刻阐述,最终在主持人的规定范式下由演员实时即兴表演出来,表演的范式通常有“大合唱”“流动塑形”“一对对”“自由演绎”等短、中、长形式,通过这种在场的、真实的、实时的演绎让每一个人独特的故事立体生动地呈现出来,这便是一人一故事剧场产生的心灵连接和心理疗愈的核心。
一人一故事剧场与舞台剧的观看感受不同,一人一故事剧场更多的是唤起观众个人的生活经验或情绪记忆,达到情感宣泄和情感共鸣的目的。而传统的舞台剧是表演技艺或舞台视觉审美的表达,是一人一故事剧场在教育和疗愈领域中明显有别于其他教育方法的原因。传统的教育侧重开发左脑,更加注重培养理性和逻辑思维,而以戏剧等艺术形式开展的教育是一种感性的教育,一种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戏剧演出的即时性和在场性使观众和演员仿佛在经历一堂有智慧的生命课程,参与者并不知道自己在接受某种教导,但在主持人的引领下观众从左脑切换至右脑,将潜意识和感性意识嵌入其中,故事彼此流动,在一人一故事剧场中将此潜意识对话称为“连接故事的红线”。
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应用一人一故事剧场进行心理健康活动有两个侧重点,分别是青春回忆和理想展望。青春回忆是指回顾大学生在儿时或青少年时期经历的最难忘、最重要的时刻或事件,在回忆中重新面对青春时期的快乐、积极、伤痛、纠结、遗憾等多种可以进行宣泄抒发的情绪,鼓励观众尽可能地倾诉青春时期的记忆,重新面对、重建自我。理想展望是指对未来的人生理想进行规划和展望,这一技巧主要激励学生在面对未来的理想或人生规划的不确定性时要有积极面对、勇于探索和奋斗不息的精神,让他们重新变得自信、勇敢、积极。长春某高校社团“心灵旅团”曾面向全校学生组织了一次《青春》主题的一人一故事剧场,演员是高校戏剧表演专业大学生,观众为高校大学生,本主题以大学生均有的共同经验“青春故事”为“红线”,试图通过“关联—对比—反转—转化”这四种模式编织出大学生当下或曾经面临的情感共鸣,通过相互关联的故事进行情感投射与潜意识的连接。每一位演员根据其他人的表演默契配合或互相提醒,力求呈现出故事的本质或者在剧中呈现出有力量、有希望或有疗愈性的语言。在表演结束时向观众致意,演员在舞台上转向故事分享者,并投以饱含诚恳和敬意的目光。观众从中得知表演结束,演员与观众获得情感联系,并将表演焦点回归观众。这时戏剧的仪式性元素使人们的深层潜意识被召唤,可以通过故事自发生长,让大学生重新面对过去与未来,帮助大学生获得认同和自我实现感,找回自尊和荣耀。
三、基于思政教育的“沉浸式戏剧活动”
目前,年轻人的各种文化活动中都被贴上了“沉浸式”的标签,例如沉浸式戏剧、沉浸式画展、沉浸式剧本杀等等。尤其是一些陈列历史的纪念馆,红色场馆等,将沉浸式演绎与遗迹故居结为一体,为前来游览的观众上演了一出红色戏剧教育课,所以当下很多高校为了让大学生更加寓教于乐,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便将思政课堂延伸到许多红色博物馆中。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与科研机构,承载着传播、展示历史文化和艺术的功能,以戏剧活动作为载体,在博物馆等空间进行现场演绎并与观众近距离地互动交流,让观众产生沉浸式的情感体验。当下博物馆戏剧在红色旅游教育基地、文化历史展览馆和历史博物馆中不断上演,掀起了一批以中国著名历史人物和红色故事为题材的创作风潮,例如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的互动教育剧《四行仓库保卫战》、镇江市醋文化博物馆的《坛中酿山河》、上海市蔡元培故居的《蔡元培》以及吉林省博物院的沉浸式互动体验剧《破晓》。
“感官的体验不一定等同于精神收获,必须把感官的接触过程变为一段心理的经历过程”。体验性革命历史追求的不仅仅是刺激感官的一般体验,而且是能够让观众深刻领悟革命精神和文化内核的高峰体验。将表演与体验融合,是获得高峰体验的一种重要方式。尤其在以革命历史和红色故事为主题的陈列馆或旅游基地时,文化精神的内涵是博物馆的核心所在,无论是以实景打造、科技辅助还是沉浸体验,其目的都是“讲好中国故事”,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戏剧有着与生俱来的仪式感,在呈现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时,仪式感会让人们有一种“转化”感。同时戏剧作为一种近身性的艺术,编创者不希望这是一个拥有“沉浸体验”“互动”标签噱头的表演,而是真正能够起到“深度体验”的作用——即依托这部作品建立起围绕故事主题的交流和沟通,观众在此基础上成为一个新的社群,基于博物馆戏剧产生“社群意识”,让“戏剧开始回到社群本身,重新介入社群内聚力建设和社群间的交流”。
四、结语
应用戏剧的理论根基源于教育界经验主义和进步主义的教育哲学观,从杜威的“从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到“知”与“行”紧密相连、知从行来,利用“角色扮演”“移情共情”“在场近身”等优势,将生活中的素材搬入舞台,让素人体验不同人生角色,在此基础上整合戏剧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建设,开展高校戏剧化的社团活动、学生活动和课程思政,增强教育的感染力、趣味性、亲和力,用情景化、故事化、沉浸式和体验式的方式文化育人,以戏剧化活动带动高校德育美育的创新,使大学生不再接受枯燥的说教和学习,翻转教育过程,提高教育有效性,实现全面育人,培养新时代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