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类评价视角下的高校智库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2023-10-23赵乘源

科学与管理 2023年5期
关键词:智库指标体系要素

赵乘源

(四川警察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

0 引言

党的十八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智库建设,智库建设逐步成为我国党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重要支撑[1],成为国家战略。高校智库依托高校人才密集、资源丰富、研究基础深厚等优势,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肩负重任。2015 年11 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25 家名单公布[2],2021 年3 月第二批新增5 家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因机构合并原因,两批共确定29 家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其中有8 家是高校智库[3],占比为27.6%。根据光明日报和南京大学联合推出的中国智库索引(CTTI),截至2021 年初,收录的智库已达835 家,其中高校智库471 家[4],占比为56.4%。根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发布的《全球智库报告2020》[5],中国智库有1 413家,数量居世界第二位,分项排名“2020最佳大学智库”上榜6家中国高校智库,分项排名“2020全球最佳新兴智库”上榜的19家中国智库中11 家为高校智库,占比为57.9%。可见,中国智库的数量已相当可观,影响力逐步提升,高校智库表现不俗,在我国新型智库建设中不可或缺。

智库评价事关智库建设导向,以良好的评价体系“以评促建”,以科学的评价助推高质量的智库建设是高校智库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专门针对高校智库的评价和实践处于探索阶段,还未形成被广泛认可、推广应用的高校智库评价体系,除了少数发展时间早、实力雄厚的顶尖高校智库之外,众多高校的智库建设尚在摸索,部分具有智库性质的高校研究机构还在智库化转型路上。潜力巨大的高校智库如何高质量发展对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十四五”时期智库建设的生力军,构建科学的高校智库评价体系对引导和促进高校智库发展至关重要。

1 研究综述

以中国知网作为数据源,以主题为“智库”并且题名包含“评价”进行精确检索,时间截至2021 年。对检出的290 篇研究文献进行分析,从发表时间来看,专门研究智库评价的第一篇论文发表于2010 年,其中2010年、2011 年、2013 年都仅有1 篇相关主题论文,2014 年起发文量开始上升,2016 年上升至46 篇,2019 年达到顶峰54 篇后每年稳定在40~50 篇(见图1)。可见,从2013 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以后,智库实践、理论以及评价受到广泛关注,发展提速。从作者来看(图2),以国家智库管理机构、研究机构、高校为主。可见,公立研究所、高校是智库评价研究的主力军。

图2 智库评价研究机构与发文数量分布

从国内现有研究成果看,2016—2017 年关于智库建设发展的困境以及对策研究、智库人员激励、智库与决策层的良性互动研究开始出现,智库研究从最初的建设阶段进入了思考、评价阶段。2017年2月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李刚发表《建立智库全层次全要素评价体系》一文[6],分析了智库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建立智库全层次、全要素的评价体系,提纲挈领地为智库评价指出了方向,此后围绕智库评价层次和要素的研究进一步展开。高校智库评价研究起步于2015 年,从2015—2021 年共有42 篇相关研究,成果数量较少(见图3)。从研究内容看,现有研究从高校智库评价机制研究[7]、智库影响力探索[8]、智库成果评价、智库人才考评体系、智库能力评价[9]等方面,从知识管理视角、投入产出视角[10]、智力资本视角[11]、第四代评估视角等角度[12],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构建高校智库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影响力测度的相关研究最多[13],呈现出以影响力作为主要视角的特点[9]。

图3 高校智库评价研究发文量年度趋势

现有高校智库评价研究既体现智库评价的一般特征,又探索高校智库的自身特点,在指标要素的析出、定量计算模型、定性分析方法和权重计算实践上都极具借鉴意义,同时也存在局限性。局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智库特色提得多、分析很少,指标体系中还没有专门的特色要素指标设计,对智库差异化发展关注不够;二是现有研究大都从外部第三方评价者视角展开,缺乏智库管理者视角的研究,开展智库机构内部自我评价回应外部关注的研究较少[14]。三是进行评价比较和排名的研究较多,从评价角度引导高校智库建设的研究较少。此外,智库评价缺乏统一的评价指标统计口径,导致数据无法复用,存在评价体系相互之间不可比较、公信力不足的问题。

2 两维度三要素高校智库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阐述

智库评价包含内部评价、外部评价两个维度。对于初创阶段的高校智库以及智库化转型进程中的研究平台,首要的是建立适应机构发展愿景的智库自我评价体系。高校智库最终要走向社会综合评价,自我评价体系需与第三方评价体系联结,现有较为成熟、被广泛认可的第三方评价体系是高校智库自我评价和管理的重要参考。

为促进智库发展,针对目前评价对智库差异化发展关注不够、指标体系中没有专门的特色要素指标设计、缺乏智库管理者视角的内部评价,以及从评价角度引导智库建设的研究较少等问题,构建“两维度三要素”评价模型。从内部评价、外部评价两个维度,通过核心要素、保障要素、特色要素三要素连接自上而下的外部评价和自下而上的内部评价,评价模型如图4 所示,通过三要素将第三方评价和智库内部管理连通、融合,达到以评促建的效果。核心要素体现智库根本特征,保障要素体现智库管理水平,特色要素体现智库差异化发展质量。

图4 两维度三要素评价模型

2.1 构建思路

为了更好地实施评价,吸收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15]指导思想“聚焦服务贡献”和“以评促建”等评价理念。梳理高校智库评价理论基础、归纳评价方法手段、整合指标,形成体现智库能力的高校智库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分类评价的实施模式,帮助高校具有智库性质的研究平台更快更好完成智库化转型,促进高校智库提升能力,更好地适应第三方评价。

本文所采用的分类评价视角和理论在高等教育评价和科技评价改革中已得到应用推广,2013 年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给出了针对不同评价对象进行分类评价的具体实施意见[16]。2018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强调在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的实施中必须坚持分类评价的原则[17]。按照分类评价相关理论,评价对象需进行多方面、多层次定位的分类界定,同类别评价对象的指标设计统一规范具有可比性[18]。因此,在智库评价实施以及进行智库比较时需要分类进行,对同类别智库采用统一标准。在评价实施中更加注重合理分类、科学比较、促进发展。

现有智库评价报告榜单也普遍采用分类模式呈现。国内外影响力较大且包含高校智库评价的智库评价报告有《全球智库报告》(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CTTI 智库报告》(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中国智库报告》(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中华智库影响力报告》(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中国智库综合评价AMI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21-22],将这五个报告作为提取评价指标以及分类依据的重要参考,进行详细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智库评价报告要素分析一览

通过对表1 中包含高校智库评价的五个较为权威智库评价报告分析,可以看出智库分类纷繁、榜单眼花缭乱。仔细阅读评价报告,可以发现《全球智库报告》《CTTI 智库报告》都是以专业领域为评价对象的主要分类标准。《全球智库报告》每次发布新版都会在更新记录里公布新增加的研究领域,《CTTI 智库报告》更是按照专业领域公布了智库PAI(智库成果P、智库活动A、媒体影响力I)分值和排名。《中国智库报告》分专业发布了影响力榜单。《中华智库影响力报告》不仅分专业发布了影响力榜单,还分专题议题发布了智库和学者榜单。《中国智库综合评价AMI报告》专门发布了高校智库按照研究领域的分类排名。可见,智库研究领域是智库分类的首要标准,在专业政策研究领域做出贡献体现智库的核心能力。智库专业领域分类标准可锚定CTTI数据库平台作为参考,CTTI 经过多年沉淀和动态更新,目前新系统将收录智库按照政策研究领域分为41 个大类,大类下设细分小类[4]。平台开放查询,系统功能和内容保持优化更新且每次更新均作详细说明,平台的专业性、严谨性和访问的开放性使得其适合选定为锚。仅按政策研究领域进行智库分类,按照坐标轴定位,就只有一个点,要清晰定位还需要第二个点,可通过再加入一项辅助分类标准来实现,例如司法政策领域智库加上智库开办单位性质,可描述为司法政策领域的高校智库,加入辅助分类标准后能够多角度开展比较,可以帮助智库找准所处位置、找到差距。

将政策研究领域作为智库首要分类标准,领域类别锚定CTTI 数据库平台,从五个智库评价报告分类中析出开办单位性质、所属行业、发展阶段、认定级别4个辅助分类标准,形成智库分类标准对照表,如表2 所示。参照该表,以首要分类标准即智库政策研究领域为纵轴,再依次将需要比较的辅助分类标准作为横轴,即可对智库进行多类别定位和排名,扫描智库发展状况。查阅该表还能帮助透过纷繁缭乱的智库榜单,从分类角度分析智库水平。通过分类评价,有利于智库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定位选择赛道,促进智库之间合理分工、有序竞争和合作、规范发展。

2.2 指标选取

采用比较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选取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智库评价机构评价报告、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要求、各省(市)公布的智库培优筛选条件,以及智库评价研究论文,梳理析出高校智库评价的各项指标。

采用比较研究法对以评价表方式呈现的五个评价报告的评价体系进行分析,指标体系、指标内容、数据平台、赋权方式如表1 所示。仔细阅读报告指标解释,以二级指标为主体进行对比,合并提法不同但含义相近的项目,得到二级指标14 个。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以文本方式呈现的智库建设要求、智库筛选条件以及智库评价研究论文进行分析。采用python文本分析法,将参考文献中的高校智库评价描述句子摘出,存入同一个文本文件中,利用分词技术识别并生成词云,如图5 所示。图中词的大小代表其出现频次,越大说明被越多的研究者认定为智库评价指标。人工读图并与评价报告析出的指标进行比对后,新增2 个评价指标。最终得到人员水平、学术成果、咨政成果、决策影响、学术影响、社会影响、舆论影响、国际影响、信息资源、政府资源、资金支持、管理体系、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行业发展、经济社会16 个二级指标,对二级指标进行归类收束为人才、成果、影响力、资源保障、组织保障、育人、服务7 个一级指标。

图5 高校智库评价指标词云展示

2.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在“两维度三要素评价模型”中,已完成“核心要素、保障要素、特色要素”组成的三要素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构建,还需将选定的评价指标进行科学组织,填入评价体系框架中。

对照评价模型将核心要素、保障要素、特色要素指标表进行预填以后,采用德尔菲法就指标体系构建进行意见咨询和调整。邀请公共政策、智库、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5 位专家,主要就指标预填依据是否充分、一级指标归属的要素类别是否合理、指标考察要点是否全面3 个方面问题开展咨询。专家独立完成并返回意见,第一轮专家意见汇总整理后将综合意见返回给每一位专家,再次征询意见,经过3轮专家意见调查,最终确定指标归属,确立评价指标体系,如表3所示。

表3 两维度三要素高校智库评价指标体系

“两维度三要素”智库评价体系在综合吸收五大智库报告、我国各级各类智库建设及筛选要求和现有高校智库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但与五大报告在体例结构、考评角度、引导建设上有较大不同。“两维度三要素”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校智库评价指标做了综合全面的分析和选取;在体例结构上对智库专家和智库管理者的考察并重、同等重视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考评更加注重对建设的引导;关注智库特色差异化发展,首次在评价体系中将“特色要素”单独列出,并建立高校智库特色要素指标体系。

在构建“两维度三要素”智库评价体系时切入智库管理者视角,从内部评价出发,以解决内、外部两个维度评价脱节的问题,旨在帮助智库有效开展内部评价。将对智库研究人员和智库管理人员的考核指标分别进行了归集,清晰了两类人员的责任。特别是“保障要素”的提出对内部评价维度尤为重要,使得智库管理者在内部评价中对所肩负的管理责任不可忽视,有效帮助智库机构开展内部评价。同时,指标来自外部评价的提取,能够高效回应外部评价。“两维度”的意义在于打通自下而上的内部评价与自上而下的外部评价之间的通道,通过“三要素”实现了这一目标。

2.3.1 核心要素指标阐释

邓支青[22]采用NVivo 质性分析工具对高校智库评价指标进行编码,提取出的二级节点指标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评价考察点。五个重要智库评价报告指标体系中同时具有的二级指标是智库评价最重要的指标,提取出来有7个:人员水平、学术成果、咨政成果、决策影响、学术影响、社会影响、舆论影响。可见,人是智库最重要的资源,成果产出和影响力是智库评价最核心的指标,所以将人才、成果、影响力归类为“核心要素指标”。在德尔菲法实施过程中,第一轮征询时五位专家一致通过这7个指标归属“核心要素指标”。

核心要素指标是智库之所以成为智库的根本条件和基本特征。核心要素也是智库内部管理考核智库人员和成果产出的要点,聚焦人才、成果、影响力三个方面,五个重要智库评价报告指标体系中这7个二级指标全部纳入,并在影响力一级指标下增加“国际影响”二级指标。虽然五个重要智库评价报告指标体系中仅有三个包含“国际影响”指标,但智库影响力指标相关研究较多、分析已较为全面,且根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升我国新型智库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要求,将“国际影响”加入核心要素指标的“影响力”一级指标中。

核心要素指标是智库评价指标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智库应结合发展目标、人员情况、研究基础等因素,设定合理的细分量化指标,包括智库专家每年的高水平学术论文数量、学术影响的分档认定;咨政报告数量、咨政报告水平的分档认定;社会影响的分档认定;舆论影响的分档认定等。结合机构实际情况,邀请领域专家(包括利益相关者)对各级指标进行评分,选用科学的方法模型为各个细分指标项目制定合理的量化赋值和计分考核办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权重确定可采用主观赋权方法,通过专家调查法或问卷调查法征求评价指标权重的建议,或采用客观赋权方法,用因子分析法[12]或层次分析法计算确定指标权重[11],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合理的核心要素评价方案,对智库人才、成果、影响力核心指标进行合理考核,使评价在优化高校智库人才、资源及政策配置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引领智库向既定目标发展。

核心要素指标中的成果,特别是二级指标中的学术成果和学术影响是高校非常熟悉的学术评价指标,但智库成果与学术成果同源却又不完全相同,智库成果更注重成果转化、应用,高校智库在借鉴、沿用现有成熟的学术评价指标体系时,须切换到智库视角,要特别注意避免陷入学术评价路径依赖。咨政成果和决策影响的认定在学界仍存在争议,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智库可从成果角度将批示、内参、研究报告应用及转载报道、实践转化等,甚至电话以及口头评价情况,如实记录决策部门的反馈,做到应记尽记,并分层次进行评价赋值,逐步形成较为全面的智库咨政成果和决策影响的统一认识。

核心要素指标中特别需要关注的是高校智库的专兼职研究人员,已有研究表明高校智库的研究人员由教师兼职情况非常普遍,研究调查的161 家高校智库中,6%没有专职研究人员,11%没有专职行政人员[23]。人才聚集本是高校的优势,但存在校内兼职研究人员的人事关系和成果归属等问题需要探索解决。人员归属问题与智库机构独立性问题成为制约智库发展的两个卡脖子问题,往往因此被挡在智库认定之外。业界学者关注到此问题,并提出智库边界的柔性化,包括人员边界和机构边界的柔性化,为广大发展中的高校智库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撑和发展支持[24],帮助智库在发展初期不再囿于人员归属和机构独立性问题,增强自我认同感,专注于智库服务的目标,专注于价值创造。业界和社会接受一定程度的柔性化认定,更加聚焦智库功能作用发挥,能够为智库发展注入信心,创造更加包容、友好的发展环境。

2.3.2 保障要素指标阐释

保障要素指标聚焦智库管理,核心要素指标通常由智库管理者用于考核智库专家,而保障要素指标借鉴组织管理理论,将智库管理者的能力和智库管理水平纳入智库评价指标体系,形成全方位管理和评价闭环。从五个重要智库评价报告指标体系析出的二级指标中选取保障要素指标并按照管理要素进行组织,形成高校智库评价保障要素指标体系。

对智库内部管理来说,保障要素主要指组织内部的建设,智库组织要重视顶层设计,保障智库发展所需资源和资金,实现扁平化管理,并关注组织文化建设,以保证智库凝聚共识、高效运转。高校智库可选取组织绩效评价模型进行智库绩效评价,以智库开展决策咨询情况、对社会的实际贡献为导向,对智库的投入产出进行测量分析,以提高智库成果的应用转化率。

高校智库在图书及数据库资源方面优势显著。高校图书馆丰富、持续更新的资源为智库提供了资源保障,高校图书馆已陆续开展智库信息服务,以参考咨询和定题服务为基础为智库提供决策参考。高校智库应加强与图书馆的合作,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平台和人才共同建设智库特色数据库,进行成果的存储和传播,共同开展面向智库的咨询服务,开拓咨询业务。政府资源包括智库获取和对接政策需求的能力、传递咨政报告的渠道、与政府间的人员交流渠道等,是智库咨政的起点和成果报送的终点,在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过程中至关重要,是高校智库需重点关注和提升的保障要素。

高校智库的独立性问题在智库边界柔性化理论下得以缓解,高校智库应在独立管理的基础上处理好与学校以及校内院系之间的关系,管理好专职团队与校内兼职研究人员,兼顾组织管理架构的稳定性与团队的灵活性、动态性。智库管理者在做好资源和组织保障的同时,建立保障要素指标考核机制,帮助智库实现良好的内部管理、高效运行,从容对接外部考评要求。

2.3.3 特色要素指标阐释

智库评价指标的选取除了外部提取的要素,反映智库个体发展的特色要素同样十分重要,是推动智库强化特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由于现有指标体系中还未形成专门的特色要素指标设计,本研究从五个重要智库评价报告指标体系析出的二级指标中选取反映智库特色的指标,并提炼现有研究中提到的智库特色,结合高校智库特点进行分析,形成高校智库评价特色要素指标体系。智库建设和评价的差异化,主要落脚在特色要素上。教育是智库的源头和基础[25],高校智库区别于其他类型智库的特色要素指标必定有“育人指标”。高校智库在发挥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同时,研判未来与学校相关的行业和区域发展方向,进而推进学科布局[26],将决策研究成果应用到学科研究的内容、观点与体系中,推动科研更加深入细致,推进应用型教学与行业的紧密结合。

高校智库的育人功能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教学内容和课程资源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以及提供实习实践岗位等方面,发挥智库紧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优势,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水平,发挥高校智库在学校规划、人才培养、行业发展等方面的战略研究、政策建言等作用[27]。高校智库的服务功能则主要体现为行业发展提供人员培训、制定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行业相关发明专利、科普工作等为行业发展做出的实际贡献[28],以及智库直接参与的地方经济社会服务项目或政府交办项目等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情况。

表3 中的特色要素指标是在高校智库这个分类下的评价指标,在实施高校智库评价时适用。政策领域或行业可以借鉴高校智库特色要素指标构建自己分类的特色要素指标,若将某个高校智库放在其政策领域分类或者研究行业分类中进行评价时,则使用该政策领域或行业的特色要素指标进行评价。在“两维度三要素”评价指标体系中,智库分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特色要素的不同,对某个高校智库按照多个分类实施评价时,核心要素和保障要素只需计算一次,特色要素则可根据多个分类分别计算。若某指标在多个分类的特色要素指标中出现,说明是重要的特色优势指标。特色要素指标不断吸收、丰富,最终才能形成一个完善、通用的指标体系。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及智库建设目标设计高校智库评价特色要素指标、在实践中提取智库的特色要素、吸收领域和行业特色指标,不断丰富特色要素指标体系,赋予科学的评价权重,对高校智库特色化发展、差异化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智库评价指标主要来源于对智库特征的提取,智库特征来源于智库实践,而智库实践是动态变化的,反映外界对智库的需求和要求。所以,高校智库评价指标体系应根据目标达成情况和管理需求及时调整、不断完善,是总体框架稳定、细节不断调整的动态评价体系[29]。

2.4 从评价看高校智库发展路径

运用两维度三要素指标体系,智库化转型中的高校研究平台和建设初期的智库首先应对照“核心要素”对组织现有人才、成果、影响力进行测度,聚焦成果及应用情况,摸清组织是否具备智库基本条件;其次是对标“保障要素”进行自查,提升智库资源和组织保障能力;在智库建设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提炼“特色要素”,选择好分类赛道。以评促建,切实提升能力,成为各方面实力完备的成熟智库。

高校智库还应积极申报各类智库认证。目前智库评价报告筛选来源智库一般有三种途径:征集申报、网络搜索、从智库索引库调取。征集申报要求高校智库关注各类智库报告的征集通知,并及时申报;网络搜索要求高校智库建设门户网站或数据库平台,并加强网络宣传;从智库索引库调取则首先需要被智库索引平台收录。被我国目前最权威的“中国智库索引(CTTI)”收录是高校智库在国内获得第三方认可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扩大知名度以及被检索的重要途径。从2020年CTTI来源智库增补启事(时间最近的一次增补通知)中可见入选尤其注重智库是否实际运行,并具有良好的政策研究咨询能力与成果[30],要求的量化指标是入选硬性条件,都已包含在两维度三要素指标体系中。高校智库应对照入选条件进行内部梳理并形成申报材料,在CTTI新一轮来源智库增补启事发出后积极申报,争取尽早被收录。智库获得第三方认可的另一个途径是获评省级以上重点智库。各类高端、重点智库的评选严格控制质量标准,目前数量均较少,含金量足,既体现在荣誉和名气上,更体现在发展扶持上。高校智库应积极申报各层次重点智库,争取更好的发展空间[20]。

3 讨论与展望

构建具有公信力、可操作性强、符合高校特色的高校智库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研究构建的两维度三要素高校智库评价指标体系,在实施评价时分类推进,帮助我国高校智库顺利开展智库建设工作,积极探索高校智库发展的新增长点和更多可能性,也为其他类型智库建设与评价提供借鉴。

高校智库在智库特色要素评价体系建设中大有可为。现有智库评价研究对“重视特色发展”形成了共识,但研究不深入、尚未形成特色要素的评价指标体系,原因主要在于不同智库具有不同特色,不能用整齐划一的指标进行评价,很难形成通用的指标体系。智库特色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大量智库有意识地进行探索,并主动公开观测点和计算方法,不断总结提炼特色指标,共同推动智库特色要素指标体系建设。而高校智库特色要素在差异化的同时拥有较多共性,且相互之间比较容易沟通,是探索建设智库特色要素评价体系的理想样本。

高校智库评价应成为智库评价标准化建设的倡导者、行动者和示范者:一是高校系统交流渠道畅通,交流频率高、成本低;二是高校智库数量多,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样本量;三是高校智库与智库服务的行业联系紧密,通过行业与行业智库产生交集,能够产生较好的溢出效应。2021年5月发布的《人文社会科学智库评价指标体系》(GB/T 40106—2021)[31]由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起草,对智库评价的名词和概念进行了定义和说明,是智库评价标准化建设的先行探索。智库评价标准化建设需要实践,需要实证分析。对全国智库进行全面的调查和数据收集耗时长、成本高、效率低,而高校系统数据填报采集制度完善、渠道畅通,收集成本低、效率高。高校智库可由经验丰富的智库牵头,进行数据采集、汇总和分析,主动公布智库建设发展情况和各类指标,以内部评价回应外部关注,促进智库之间的交流合作,逐步完善智库评价指标内涵解释、统一同类指标统计口径,为实现数据复用,以公开化、透明化推动智库评价指标标准化建设,为智库质量体系建设打下基础。

评价是为了促进智库发展,而不是为发展设限。高校智库在以评促建、完善内部管理的同时要防止为了迎合外部指标而限制智库发展的“被指标治理”现象[32]。在分类评价视角下审视自身的发展路径是否导向智库目标,经常审视智库内部评价和管理制度,接收新理念和新方法,充分发挥高校优势,更好地研究和解决问题。智库评价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还需要在实证中进一步细化指标体系、改进专家评分体系、优化运算模型,特别是要关注第四范式、数据密集型方法的应用,以及采用机器学习动态追踪、更新数据和指标体系,采集高校智库数据进行评价分析,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为自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的同时也为我国智库评价提供新的实践案例,丰富新时代中国特色智库学。

猜你喜欢

智库指标体系要素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微智库
微智库
也谈做人的要素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