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途同归不同效:后疫情时代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的前因组态及绩效研究
2023-10-23蒲小彤王洪生张玉明
蒲小彤,王洪生,张玉明,郝 政
(1.山东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2.山东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7;3.韩国国立釜庆大学 技术经营大学院,韩国 釜山 48547)
0 引言
2020 年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席卷全球。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验着中国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小微企业主要分布在供应链产业链的中下游,且由于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弱以及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等原因,中小微企业可能面临更为严峻的“融资难”问题。虽然我国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较大,但许多中小微企业存在融资路径不明晰的问题,很难获得融资支持。更有甚者,因为不少中小微企业缺乏明确的战略发展规划,即使中小微企业获得融资支持,也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发展先机。这便导致中小微企业不知该如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融资方式以及不知该如何制定能够提升企业绩效的发展战略。因此,探索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的关键驱动因素以及关注中小微企业获得融资后的后续发展成为学术界的研究重点之一。
目前学者主要从政策指引[1],企业管理能力[2]以及企业主性质[3]等多方面提出影响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的因素。但由于不同因素对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的影响并不独立,不同因素之间可以通过排列组合产生不同组态影响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因此,本文借助“组态视角”展开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深入诠释后疫情时代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背后的机理[4]。本研究基于中小微企业动态演化角度,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借助TOE 模型梳理研究框架,从技术、组织和环境三方面确定影响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的前因变量,并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PSM)识别提高中小微企业绩效的驱动路径。本研究将试图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的条件组态有哪些?不同的条件组态能否产生同样的融资可得性?即“殊途同归”问题。(2)不同条件组态产生的融资可得性能否改善中小微企业绩效?即“殊途同效”问题。这不仅能够充分利用QCA 的分类优势并且相比于采用回归分析探究其行为、后果之间的关系,向前更进一步将前因变量也纳入研究范围,形成完整的“前因-行为-结果”关系研究[5]。本研究有助于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相关研究的视角,并加深对中小微企业绩效作用机制的了解,助力中小微企业响应政策号召实现现代化转型发展。
1 文献综述与研究框架
1.1 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的实践经验与研究进展
1.1.1 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早在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政府为了恢复经济,开始建立“地方政府提供法律支持-信用担保公司承担担保责任-中小微企业接受贷款帮助”的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6]。中国的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主要由政府支持、商业银行提供贷款、担保机构分担风险以及中小微企业获得融资四方面组成。其中政府的介入和干预在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的作用尤为重要[7]。政府能够对银行信贷等金融资源进行“行政保护”,将大量信贷资源向中小微企业倾斜[8],并通过进行政策干预,增加中小微企业从商业银行获得资金的可能性[9]。在面临公共卫生事件频发时,政府支持是引导中小微企业走出融资困境的重要力量。
1.1.2 中小微企业融资能力影响因素
目前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能力影响因素主要从宏观经济因素(经济发展程度、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以及信用体系建设程度等)、政策支持因素(税收优惠、政策补贴以及数字化转型等)以及微观主体因素(企业家特质、银企关系以及风险承担能力等)等方面开展一系列研究。在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发展的背景下,合理的减税政策是提高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的重要手段之一[10]。罗鹏飞等[11]在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下研究企业的债务融资结构,将政策支持因素和微观主体因素相结合,根据企业特性选择最适融资方式。同时,数字化转型在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约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越来越重视企业信息披露程度,从而减少因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融资风险[12]。Bharath 等[13]认为银企关系较为密切的中小微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企业贷款、更低的贷款利率以及更少的抵押品要求。但关系型贷款的利率不是一成不变的,与经济发展程度有关,当经济繁荣时中小微企业面临更高的贷款利率,当经济衰退时,贷款利率也随之降低[14]。除了宏观环境和政策因素外,企业主的性质也对中小微企业融资能力产生重要影响[15]。从研究中可以看出学者极少探究单一因素对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越来越关注多重因素对企业融资能力的共同作用。
1.1.3 中小微企业纾困政策
针对中小微企业纾困政策的研究已经从供给侧结构角度(地方金融、商业银行等)、影响周期角度(短期影响、长期影响)以及应对手段角度(减税降费、直接补贴等)等方面探究纾困政策对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的影响。其中多数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政府纾困基金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从而提升企业融资可得性,实现提升企业绩效的政策纾困目的[16]。吕怀立等[17]从金融政策竞争中性角度出发,认为我国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推出的金融政策能够有效减低融资成本,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解决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等弱势群体的融资压力。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也应当顺应市场的规律,平衡好“放”和“管”之间的关系,实现中小微企业融资扶持政策的精准供给[18]。
1.2 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模型构建
虽然部分研究已开始探讨企业融资可得性的驱动路径问题,但值得借鉴的影响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的驱动路径仍然较少。本文利用fsQCA方法,基于TOE框架[19],从技术、组织、环境三方面探究影响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的前因条件,将后疫情时代中国政府的政策纾困情境与中小微企业融资实践相结合,构建影响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的理论模型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理论模型框架
1.2.1 技术条件——数字化转型
2019 年最先提出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突出强调“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基于信贷市场理论模型,中小微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方案,能够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程度,增强数字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中小微企业信息披露程度,降低信息交易成本,提高外部融资可得性[20]。在现实的金融市场交易中,中小微企业难以获得外部融资的主要原因是信息披露程度较低,容易给金融机构带来交易风险。中小微企业可以利用数字科技实现信息互通,增强交易信息透明度,确保数字化转型在中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发挥有效作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具有长效性和可持续性。
1.2.2 组织条件——战略差异度和银企关系
战略差异度和银企关系分别代表企业内部战略选择和外部交易关系对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的影响。2012 年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 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12 年修订稿),强调上市公司需要完善战略性信息披露,执行差异化战略的企业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相应的也会面临更高的经营风险。因此,战略差异度高的企业在进行融资时往往面临更高的融资成本,较难获得外部融资[21-22]。2018 年时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提出“千方百计构建银企命运共同体”,保证企业获得充足资金支持。银企关系能够帮助银行获取中小微企业的日常交易信息,虽然不会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门槛,但可以利用信贷产品直接改善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条件,银企关系较为密切的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较强[23]。银行与企业频繁的业务往来要求企业提供相应信息,弥补中小微企业信息披露不足的情况,提高中小微企业获得外部融资的信贷可得性。
1.2.3 环境条件——营商环境和减税降费
2019 年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印发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指出营商环境的培育对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减缓中小微企业的交易风险,同时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改变我国中小微企业受困于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困境[24],对提高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具有正向影响作用[25]。2018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加大所得税的减免力度,改善以往减税政策密集但是企业获得感不强的问题,采取实质性减税措施,缓解企业所得税负担,提升企业内部融资能力,优化外部融资环境,提高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26]。
鉴于以上分析,“技术-组织-环境”分析框架中所包含的5 个二级条件中,数字化转型、营商环境和减税降费都属于政策支持条件,而战略差异度和银企关系都属于企业经营决策条件。
2 数据构建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构建
2.1.1 数据收集
本文利用国泰安数据库作为基础数据源,研究对象选择2015—2021 年在A 股挂牌上市的企业,根据《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按照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中型、小型以及微型企业,并剔除ST 及*ST 的中小微企业,按照上述标准共筛选出共141 家中小微企业作为研究数据,选择2019 年中小微企业数据作为前因变量,同时因为融资可得性的影响具有滞后性,选择2020 年中小微企业数据作为结果变量,探究后疫情时代如何制定发展战略方能提高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
2.1.2 变量选择
(1)结果变量
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后疫情时代我国政府主要通过政策影响中小微企业的外源融资,提高外源融资可得性。外源融资是指中小微企业的内部资金不足以支持经营项目,企业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信贷融资,它直接影响中小微企业的未来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外源融资可得性的概念,借鉴赵冬梅[27]、昌忠泽等[28]对融资可得性的测量标准,用“股权融资与债务融资之和”表示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LOAR)。其中,2020 年负债增加额/期初总资产表示债务融资;2020 年(股本+资本公积)/期初总资产表示股权融资。
(2)条件变量
技术条件。数字化转型(DCG)的测量根据易露霞等[29]研究,总结归纳出关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词,对数字化转型关键词进行结构化分类,具体分类如图2 所示。通过Python 爬虫功能整理141 家中小微企业的年度报告,首先通过Adobe Acrobat DC 软件提取所有年报内容,其次利用文本分析的方法提取出78 个有关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词词频,最后将其进行对数化处理得到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数据。
组织条件。银企关系(BC)的测量通常是用中小微企业的短期借款与长期借款之和与总负债的比例表示中小微企业与银行交往的密切程度。一般情况下,中小微企业战略差异度与融资可得性呈负相关关系。本文参照宫兴国等[30]的指标构建方法测量战略差异度,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环境条件。营商环境(BE)指数来自于2019 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报告》。减税降费(TAXD)的测量参考张瑞琛等[31]学者,使用支付的税费与收到的税费返还之差与营业收入之比来衡量减税降费。同时,考虑到减税降费的内涵,对其指标取相反数,表示其实际意义。
2.1.3 变量校准
在fsQCA 中,每一个条件变量和结果变量(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都是独立的子集,通过计算变量隶属分数得到变量校准的基础。本文参考Fan D 等[32]和卢强等[33]学者的校准标准,用变量数据的0.05、0.5和0.95分位点表示完全隶属点、交叉点、完全不隶属点。各变量的校准结果详见表1。
表1 变量校准
2.2 定性比较分析
本文摒弃了过去基于“单一自变量影响因变量”的传统二元关系,改为使用以多因素视角为基础的定性比较方法(QCA),尝试采用多元变量的方式分析影响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的复杂作用机制。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揭示影响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的多重并发关系。数字化转型、战略差异度、银企关系、营商环境、减税降费等因素独立或两两交互影响融资可得性的研究不能揭示影响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的完整机制路径。与传统实证分析不同,QCA 认为变量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关系,不同因素组合构成的组态路径存在多重并发因果关系,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的差异化驱动路径。因此,QCA 方法更加适应探究多种因素对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的作用机制。
第二,识别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的不同因果路径,即殊途同归。例如,国家为了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现状提出不同纾困政策,不同前因变量的组合所带来的结果可能是相同的。因此,QCA 方法能够探究不同的组态对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的影响结果。
第三,识别中小微企业高融资可得性的必要条件(组态)。QCA 方法能够识别哪些单个因素是影响中小微企业高融资可得性的必要条件[34],或者识别哪些变量组合能够提高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相比于回归分析得出的实践启示,QCA 方法能够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出更加清晰、具体的政策建议。
3 数据分析与实证结果
3.1 单个条件的必要性分析
探究单一条件是否构成中小微企业高融资可得性的必要条件。在QCA 研究中,当结果变量发生时,某一单一变量始终存在,且单个变量的一致性大于0.9时,则该变量就称为必要条件[35]。从表2 中可以看出,所有单个变量的一致性水平都小于0.9[36],所以不存在影响中小微企业非高融资可得性和高融资可得性的必要条件,需要探究条件组态对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的影响。
表2 必要条件分析
3.2 条件组态的充分性分析
表3 为驱动中小微企业高融资可得性的组态结果。与必要条件不同,组态分析揭示多个条件构成不同组态引起同一结果的充分性。条件组态的充分性由一致性水平衡量,一致性水平的阈值可以设定为0.7[37],0.75[38],0.8[39-40]等,本文参照郝政等的研究[38],将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的一致性阈值设为0.75。频数的阈值与样本量有关,本文选择141 个中小微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属于中小样本,将频数阈值设置为1。可以看出,无论是单个组态还是总体组态的一致性水平均高于最低可接受范围0.75,表示条件组态满足充分性条件。
表3 中小微企业高融资可得性组态分析
组态S1(DCG×~BE)为科技驱动型路径。表示中小微企业处于营商环境较差的城市时,采取数字化转型策略更易获得外部融资,此时将构成中小微企业高融资可得性的充分条件组态。这一组态反映的是当中小微企业地处营商环境较差的城市,营商环境较差容易加剧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导致银行错误评估中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从而加剧中小微企业获得外源融资的难度[41]。在此情境下,中小微企业可以采取数字化转型战略,即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增强中小微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程度,减缓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提高中小微企业获得外部融资的可能。因此我们将该条件组态命名为“科技驱动型”,这意味着中小微企业采取数字化转型等科技手段时,能够有效破除营商环境等外部环境条件对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的制约。
组态S2(DS×~TAXD)为战略驱动型路径。表示中小微企业战略差异度高并且减税降费政策影响不足时,中小微企业更易获得外部融资。这一组态反映的是当中小微企业不满足国家减税降费的政策要求,或者当减税降费政策对中小微企业产生的影响较小时,中小微企业可以采取战略差异度战略,通过采取与行业竞争者不同的战略方式,提高中小微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同时提升中小微企业获得外部融资的意愿,从而获得高融资可得性。在该条件组态下,当战略差异度存在,减税降费不存在时,其他条件对于中小微企业高融资可得性而言无关紧要,因此将该条件组态命名为“战略驱动型”。这意味着,中小微企业的组织能力对战略差异性的关注能够有效破除环境、技术等客观条件对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的制约。
组态S3a(DCG×BC)和S3b(BE×BC)为关系驱动型路径。表示中小微企业与银行关系较为密切时,更加容易获得外部融资。S3a 条件组态反映的是当中小微企业与银行关系较为亲密时能够减少因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道德风险和信用风险,在此基础上发展数字化转型能够增强中小微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合作关系,实践证明采取数字化转型的线上经营企业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S3b 条件组态反映的是当中小微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关系较为密切时,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进一步增强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合作粘性,起到“1+1>2”的效果。因此将该条件组态命名为“关系驱动型”,意味着当中小微企业与银行存在良好的合作关系时,数字化转型等科技手段和营商环境等政策扶持手段能够起到“锦上添花”的妙用,进一步提高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
组态S4(~DCG×BE)为环境驱动型路径。表示中小微企业处于营商环境优秀的城市时即使不发展数字化转型等科技战略仍能够获得高融资可得性。这一组态反映的是中小微企业在缺乏科学技术手段支持的前提下,通过改善营商环境实现高融资可得性。在该条件组态下,优秀的营商环境能够提高中小微企业经营能力,并相应提升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银行在对中小微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时,能够减少信用风险,从而提高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因为中小微企业在营商环境良好的同时,信息不对称程度也相应降低,不采取数字化转型等科技手段也能够获得银行发放的贷款。因此将该组态命名为“环境驱动型”,这意味着中小微企业在营商环境良好时,能够破除科技所带来的禁锢。
组态S5(TAXD×BE)为政策驱动型路径。表示中小微企业对减税降费政策适应度强并且营商环境好,此时将构成中小微企业的高融资可得性组态。不同于组态S4,组态S5 的中小微企业更符合减税降费政策要求,并且企业所处城市的营商环境较好,这意味着此类融资可得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外部政策环境影响的,而非企业内部组织战略要求或科技创新手段。已有研究证明减税降费政策和营商环境政策是中小微企业获得外部融资的重要推动因素。减税降费能够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赋税成本,改善中小微企业经营状况,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良好背书。减费降税的同时还能够加强营商环境的优化,起到“1+1>2”的效果。因此将该组态命名为“政策驱动型”,当中小微企业同时满足减税降费政策和营商环境政策时,能够获得高融资可得性,证明顺应政策发展的重要性。该组态的一致性为0.78,唯一覆盖度为0.09,原始覆盖度为0.69,说明69%的中小微企业案例仅能被这条路径所解释。相比于其他路径,政策驱动型路径在中小微企业中占比最大,意味着中小微企业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将纾困政策放在首位。
3.3 稳健性检验
在QCA 研究中,稳健性检验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参照韦彬等[42]的研究方法,通过调整一致性阈值,观察组态结果的变化进行稳健性检验。当一致性阈值提高时,形成的新组态条件是原组态条件的子集。因此,本文将一致性阈值从0.7 提高到0.75。结果表明(受篇幅所限,过程数据不再展示,留存备索),当一致性阈值提高后,总体解的一致性从0.91 降低到0.82,但总体解的覆盖度保持不变。对比0.75 和0.7 一致性阈值水平下的条件组态结果发现,新的组态是表3 中组态的子集,由此可以证明本文研究结论的稳健性。
4 进一步分析:不同组态对绩效的影响
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可以得知中小微企业高融资可得性的驱动路径一共有6 条,可以总结归类为五大类,证明条件变量的不同组合能够得到相同的结果,即证明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的“殊途同归”假说。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不同驱动路径是否对企业绩效产生相同的影响,由此验证“殊途同效”假说。这一问题对于解决中小微企业间为何存在发展差异,以及对如何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提供实践启示。同时,还有助于解决目前现有文献中有关融资可得性和企业绩效之间关系不一致问题。
在验证“殊途同效”假说的过程中,由于中小微企业未实施高融资可得性的企业绩效数据无法获得,存在反事实问题。本文采取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将未实施高融资可得性组态的案例作为对照组的来源,构造出与“实验组”案例相似的“控制组”案例,进行反事实分析。同时,本文属于小样本研究,各条件组态所包含的案例数量较少,采取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能够减少小样本偏误所造成的误差。
4.1 计算中小微企业实施高融资可得性的倾向得分
本文采取logit 回归模型计算中小微企业实施各类型高融资可得性的倾向得分,分别以中小微企业是否实施科技驱动型、战略驱动型、关系驱动型、环境驱动型和政策驱动型作为被解释变量,以企业特征、管理层特征与经营状况等属性作为解释变量[43],具体包括:(1)企业规模(SIZE):将中小微企业年末资产总值进行对数化处理;(2)企业年龄(AGE):将中小微企业自成立之日起至今年限时长进行对数化处理;(3)董事长与总经理二职合一(DUAL):若中小微企业的董事长同时兼任总经理则定性为1,若董事长和总经理各司其职则定性为0;(4)总资产成长率(TA-GR):用总资产差分的自然对数衡量;(5)市场竞争力(MCP):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6)内部积累水平(PROFITS):未分配利润/总资产;(7)抵御风险能力(RESIST):(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衡量;(8)无形资产(INTAN):无形资产/总资产;(9)资本结构(LEV):总负债/总资产;(10)流动资产(LIQUI):流动资产/总资产。本文以科技驱动型、战略驱动型、关系驱动型、环境驱动型和政策驱动型分别作为被解释变量的Logit 回归结果,受篇幅所限,不再赘述。
4.2 样本匹配结果
本文基于一配一原则的最近邻匹配方法对五种高融资可得性案例进行样本匹配,以下以关系驱动型高融资可得性为例汇报匹配效果。从图3(a)和图3(b)展示的倾向得分匹配前后关系驱动型(实验组)与控制组的核密度函数对比图显示,在实行匹配前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案例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匹配后数据得到明显改善,两组案例数据的差异检验均不再显著。已经无法从企业特征、管理层特征与经营状况等方面分辨企业是否实施关系驱动型融资可得性。简而言之,在实施基于一配一原则的最近邻匹配方法后,两组案例企业的差别仅在于是否实施高融资可得性驱动组态,符合倾向得分匹配(PSM)的要求。同时,为了验证本文研究的稳健性,采取半径匹配方法(0.000 1)验证匹配结果,匹配结果符合要求,受篇幅所限,不再赘述。
图3 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核密度函数对比
4.3 不同类型高融资可得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
因为融资可得性对于中小微企业绩效的影响具有时滞性,因此本文采取(t+1 年)总资产收益率(ROA)来衡量企业绩效(2021 年企业财务数据),通过一配一比例的最近邻匹配法对平均效应值(ATT)进行分析,同时将半径匹配(0.000 1)的估计结果作为稳健性检验。表4 为不同类型高融资可得性对企业绩效的结果分析。
表4 不同类型高融资可得性对企业绩效影响分析(PSM)
科技驱动型企业在实施高融资可得性后,其企业绩效高于控制组企业绩效,但结果不显著(ATT=0.04,P>0.10)。上述结果表明:仅依靠科技驱动的高融资可得性不能帮助企业显著改善经营绩效。可能由于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可能受地区数字基础设施的发展驱动,中小微企业所处地区金融科技发展程度越高,中小微企业越容易采取数字化转型的方式提高融资可得性。但是中小微企业内部尚未形成相应的管理模式,导致无法将数字化转型与中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有机结合。同时,营商环境较差能够增加中小微企业的生产成本,削弱中小微企业的绩效增幅,导致科技驱动型融资可得性对中小微企业绩效产生促进作用却并不显著。
战略驱动型企业在实施高融资可得性后,其企业绩效有所提高但并不显著(ATT=0.04,P>0.10)。上述结果表明:当中小微企业采取差异性战略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绩效,但与此同时,战略差异度越大的企业面临的风险也越高,容易增加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削弱中小微企业绩效提升幅度。同时,战略驱动型企业不符合减税降费的标准,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限制融资可得性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
关系驱动型企业在实施高融资可得性后,其企业绩效显著降低(ATT=-0.45,P<0.10)。上述结果表明:基于银企关系的融资可得性并不能帮助中小微企业显著改善经营特效,反而可能导致企业绩效下降。原因在于,关系驱动型通过拉动银企关系增添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但同时银企关系能够抑制企业创新发展,进而降低企业绩效。一方面,中小微企业与银行建立银企关系后,关系银行可能向中小微企业索取更高的贷款利率,增加中小微企业经营成本,降低企业绩效。另一方面,银企关系可能引起委托代理问题,影响中小微企业投资决策,从而抑制企业创新发展,降低企业绩效。
环境驱动型企业在实施高融资可得性后,其企业绩效有所提高但并不显著(ATT=0.01,P>0.10)。上述结果表明:由营商环境驱动的高融资可得性不能帮助中小微企业显著提升企业绩效。原因在于,营商环境虽然能够影响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但更多的是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优化企业间的资源配置,改善中小微企业投融资行为,进而提升中小微企业绩效。因此,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优化企业业绩表现,但不能对企业经营发展起决定性影响。
政策驱动型企业在实施高融资可得性后,其企业绩效有所提高但并不显著(ATT=0.03,P>0.10)。上述结果表明:由营商环境与减费降税政策共同驱动的高融资可得性不能帮助中小微企业显著提升企业绩效。原因可能在于,减费降税政策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中的管理型交易成本,增加企业利润。但同时减费降税政策能够促进强势企业的研发创新,中小微企业却因其弱势性不存在“技术溢出效应”,限制政策驱动型融资可得性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
5 研究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2015—2021 年中国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中筛选出141 家中小微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基于TOE 理论框架确定影响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的关键因素,运用fsQCA 方法探讨技术、组织、环境对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的组态效应,并采取PSM 方法检验不同类型驱动的高融资可得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得到主要结论如下:
(1)中小微企业高融资可得性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单一条件不能构成中小微企业高融资可得性的必要条件。根据必要性分析结果可知,所有前因条件的一致性水平均低于0.9,不存在影响中小微企业高融资可得性的必要条件。上述结果表明,中小微企业高融资可得性是技术、组织以及环境等多重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2)中小微企业高融资可得性存在“殊途同归”效应。中小微企业高融资可得性的组态有6 类,具体可以归纳为5 种模式。一是科技驱动型,即数字化转型是影响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的重要因素,构成企业融资可得性的核心条件,可单独作为解释结果产生的充分条件。二是战略驱动型,即战略差异度是影响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的重要因素,构成企业融资可得性的核心条件,可单独作为解释结果产生的充分条件。三是关系驱动型,即融资可得性不仅需要银企关系提供良好支撑,还需要与数字化转型或营商环境共同配合,通过内外协同的方式实现高融资可得性。四是环境驱动型,即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需要良好的营商环境做支撑。五是政策驱动型,即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不仅需要减费降税发挥核心作用,还需要良好的营商环境发挥补充性作用,由此构成中小微企业高融资可得性的组态条件。
(3)中小微企业高融资可得性不存在“殊途同效”效应。不同类型融资可得性对中小微企业绩效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科技驱动型、战略驱动型、环境驱动型以及政策驱动型并未对中小微企业绩效产生显著影响。关系驱动型能够通过增加经营成本、抑制创新发展等对中小微企业绩效产生显著抑制作用。上述结论表明,虽然影响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的驱动模式存在多种类型,但对于中小微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5.2 研究启示
(1)加快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科技基础设施是支撑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科技支撑,数字化转型是中小微企业提高融资可得性的核心条件。对于政府而言,加快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为打造数字化强国提供支撑,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对于社会而言,引导中小微企业利用科技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转型,能够提高行业竞争力,保持社会长期安全稳定。对于企业而言,借助科技基础设施实施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融资可得性,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2)重视企业战略管理能力。现有研究表示,并非采取数字化转型均能提升中小微企业绩效。因此,中小微企业不能盲目进行数字化转型,应该采取与之适配的战略管理能力。中小微企业可以采取多方位发展战略,避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在采取高战略差异度的同时,注意控制经营风险,从而在提升融资可得性的前提下提升企业绩效。
(3)培养企业政策敏感能力。中小微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普遍存在“不敢转”“不会转”的问题,因此,紧跟国家政策步伐能够有效缓解上述难题。一方面,现有研究表明,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减费降税政策能够提升企业融资可得性。另一方面,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减费降税政策虽然不能显著提升企业绩效,但也能够对企业绩效起到促进作用。中小微企业可以合理利用政策红利,协同推进自身发展。
(4)注意银企关系密切程度。良好的银企关系能够显著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条件,但过于密切的银企关系也会制约中小微企业的发展,降低中小微企业绩效。因此,中小微企业在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时,需要注意银企关系的密切程度,切莫贪图一时的融资便利,抑制中小微企业的长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