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频道赛事报道融合的三条路径
2023-10-23毛晶晶
□ 毛晶晶
在电视开机率下滑、顶级赛事版权费高昂、新媒体的冲击等多重压力下,传统电视体育频道都在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寻找新的动能。这其中,依托于广电集团的融媒体布局和频道自身的融媒体矩阵,地面体育频道也在纷纷打破传统理念,重新调整组织架构,拓宽自身宣传渠道,丰富产品传播形态,以此提升传播效果,扩大自身影响力。在体育赛事报道中,在融媒视角下,地面体育频道可以借助要素、空间和“Z世代”团队的有效融合,提高报道质量,扩大影响力。
一、要素融合,提升传播力
体育赛事报道大抵围绕赛程赛制、赛况赛果、明星运动员、赛事场馆及相关工作人员和运动器材等。这些要素构成了地面体育频道在体育赛事报道中的重要内容及素材来源。现如今,融媒体视角下,地面体育频道可以在做好体育赛事大屏小屏联动的基础上,借助抖音、快手、微博、视频号、公众号等众多渠道,完成图片、文稿、短视频等报道的投放。而包括大小屏直播在内的多样态多形态的报道也是地面体育频道在体育赛事报道中需要合理统筹,科学融合的要素。
2022年7月,贵州台江县台盘乡台盘村的一场乡村篮球赛,因其热烈的氛围而迅速走红网络,火爆出圈。由于场地在农村、比赛由村民组织、参赛者以村民为主,甚至奖品都是黄牛、香猪等地方农产品,网友亲切地称其为“村BA”。随着赛事本身在全网迅速走红,在对“村BA”的报道中,贵州广播电视台官方新闻客户端对姚明的独家专访火遍全网、贵州台“百姓关注”制作的《村BA的位置到底有多难抢?大爷直接叫人送晚饭来现场吃,只为抢到一个最佳观赛位!》在快手、抖音、微信视频号、今日头条的传播量超过了1608万,[1]人民日报客户端等比赛现场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过亿。[2]在后续推出的贵州“村超”乡村足球联赛中,哪怕是小组赛,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华社、新华网的直播间都异常火爆,引发了广泛的关注。此外,在对福建“村BA”的报道中,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网、澎湃新闻,以及福建本地等诸多媒体对赛事进行网络同步直播及报道,也收获了关注。快手官方数据显示,该赛事直播间累计观看人数达1.2亿,总播放量达2.44亿次,最高有125万人同时在线观看。[3]笔者研究发现,无论是从体育赛事报道的内容要素出发,抑或是从传播渠道和形态的要素出发,不同媒体都在各自传播渠道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很好地提升了传播力,为地面体育频道在体育赛事报道中的要素融合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二、空间融合,提升引导力
布尔迪厄在《体育社会学计划》一文中提出了构建体育社会空间的研究课题,并以足球为例指出,“体育空间”是一个包含运动员、观众、赞助商和媒体等主体在内的、内部存在竞争关系的情境网。[4]笔者发现,在体育赛事报道中,媒介既可以从上述“体育空间”的构成要素为切入,也可以从其子空间进行切入,更可以跳出原有单一“体育空间”,实现同一体育活动多“体育空间”的联动,还可以跳出原有“体育空间”,注入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丰富传播效果,提升引导力。
2023年端午前后,央视体育频道先后完成了《中华龙舟大赛在江苏盐城重启》《运动过端午 玄武湖竞舟逐浪》《2023中华龙舟大赛江苏盐城站收桨》等多篇报道。央视新闻频道先后完成了《龙舟激桨 江苏常熟沙家浜龙舟赛:飞桨逐浪奋楫争先》《奋楫中国 端午安康龙舟激桨 江苏宜兴龙舟“村赛”火热 村民奋楫齐上阵》《端午假期龙舟竞渡 江苏金坛弘扬传承传统文化 感受浓厚节日氛围》《江苏淮安飞桨逐浪 古运河上端午赛龙舟》《江苏苏州金鸡湖端午龙舟赛开赛 66支队伍水上角逐》等龙舟赛的密集报道。通过打破单一赛事的“体育空间”,实现多场龙舟赛、多个“体育空间”的密集报道,从而有效强化了端午赛龙舟的节日氛围,有力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承和发展。
□ 2023年,端午节期间,由江苏省文明办和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及南京市文明办联合主办的特别项目“我们的节日·端午”在线上线下多平台呈现。整个项目涵盖全媒体直播、线下游园活动、龙舟赛、荔枝云集带货等多种形式,通过“媒体+体育+文化+旅游+电商”的充分融合,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融合全媒体要素,将民俗文化与传统节日相结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凸显“我们的节日,人民的节日”的活动主题
2023年,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多家单位,共同推出了“我们的节日·端午”全媒体直播特别项目。该项目创新推出了“12+5+4+3”的大小屏联动全媒体直播方案:12小时线下游园会、5小时荔枝云集直播带货、4小时全媒体直播特别节目和3小时龙舟赛直播。活动通过全媒体直播、文化市集、龙舟赛事等多种形态,将媒体、体育、文化、电商等元素充分融合。据不完全统计,6月22日上午8:00-12:00城市频道、体育休闲频道、荔枝新闻客户端等平台推出的全媒体直播特别节目在各平台累计触达人次达到670万,玄武湖主会场的线下活动吸引了3万多人次前来打卡体验,在线上线下都取得了较好成效。值得注意的是,在该项目的线上直播过程中,运用最新的卫星直播技术和5G连线技术,打破时空局限,设置了南京玄武湖、苏州金鸡湖、徐州大龙湖、湖南汨罗、广东车陂、美国纽约等多个连线报道点,联动线下游园、龙舟赛活动,全方位报道全省、全国乃至全球各地“天涯共此时,一起过端午”的盛况,带给观众更广阔的视野。
三、“Z世代”团队融合,提升生产力
宏观理念上不断加快媒体融合步伐,报道实务中始终强调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效媒体,在组织架构和队伍建设中,大众传媒也在不断推进团队的融合。地面体育频道同样如此。新闻报道、赛事转播、专题制作等团队逐渐形成岗位属性的融合报道特点和优势,并在大型体育赛事报道中形成有效合力,进一步提升了地面体育频道在体育赛事报道尤其是大赛中的报道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大运会前后,围绕“体育”与“Z世代”的探讨,也给我国体育融媒体传播生态提出了全新的思考。笔者认为,借助优秀的创意表达,依托新技术发展,充分利用“Z世代”融媒体生产团队,为“Z世代”用户讲述“Z世代”体育故事,将成为眼下体育融媒体传播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年7月,成都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万众期待中拉开大幕。为了做好本届赛事报道,呈现大学生运动员的风采,江苏体育休闲频道前后方联动,后方演播室直播开闭幕式,前方团队兵分三路,全方位触及赛会的报道要素。值得注意的是,大运会期间,江苏体育休闲频道的前方报道团队由三部分组成,涵盖了赛事公共信号制作、新闻报道、专题制作。考虑到大运会重点呈现大学生运动员的体育风貌、受众也更加偏向年轻群体,江苏体育休闲频道的前方报道团队配置了更多年轻力量,旨在以“Z世代”的融媒体报道力量,讲述大运会“Z世代”的故事,传递给“Z世代”的用户,最终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伴随着大众传媒步入快速转型期,地面体育频道也在不断探索全新的发展路径。受众垂直领域的细分并不断向用户转型的现状,推动地面体育频道不断强化集团背景下融媒体传播的矩阵化和融媒体报道的多样化。此外,在体育赛事报道中,地面体育频道可以尝试要素融合,通过多形态、多渠道投放,提升自身的传播力,通过空间融合,有效提升引导力,提升报道效果,并通过团队融合,关注“Z世代”体育融媒体传播,有效提升大型体育赛事报道期间的生产力,提高报道质量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