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检校工作的五个原则
2023-12-10曲文亮
□ 曲文亮
真实、客观、准确是新闻报道的根本遵循。如果说真实、客观主要由记者实现,那么,准确无疑需要检校人员助力达成。检校人员的工作能力、水平直接影响最后把关的检校工作质量和媒体公信力的实现。此外,各级各类新闻奖的评选,都会把差错作为重要参考评价项,不少参评作品因差错而憾失奖项。
怎样做才能达到准确呢?笔者从事编辑、检校工作十几年,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归纳出检校工作的五个原则,即政治导向正确、真实、规范、注重社会效益和树立整体意识,以期对提高检校工作质量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政治导向正确
宣传思想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在“必须姓党”这个原则问题上,要时刻做到头脑清醒、立场坚定、行动自觉。
要做到政治方向正确,检校人员在审稿时须突出重点、不留死角。所谓突出重点,即要在稿件题材、作者等方面增强敏感,特别注意党和国家领导人姓名及排序、党史军史国史、国际关系、民族宗教、边疆问题、涉台问题等题材,注意党报专副刊的来稿。所谓不留死角,即尽力找出现象描述背后的错误观点或思想,以免忽视细节而留下大隐患、大问题。某些稿件结论是正确的,但原因阐述存在政治问题。譬如,一篇道德建设方面的稿件,批判道德沦丧现象时,否定了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1]
笔者检校过一篇涉少数民族的稿件《阳曲县: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文中有“提升了各民族群众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其中“提升了各民族群众的归属感”的表述不准确,难道之前少数民族群众没有归属感或归属感不强吗?显然,原文表述不妥,笔者删去了“归属感”,整句改成“提升了各民族群众的幸福感”。
涉港、澳、台的稿件也是出错“重灾区”。在检校此类稿件时应注意,香港、澳门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台湾”与“祖国大陆(或‘大陆’)”为对应概念,“香港、澳门”与“内地”为对应概念,不可混淆。不能称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可说“英国对香港实行殖民统治”;不能说中国对香港“收回主权”及“主权回归”“主权交接”,应说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二、真实
新闻的生命是真实。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经得起核实,这个要求看上去很简单,但在实际工作中就显得很复杂。复杂的原因在于,任何新闻报道都是经过选择的。这种选择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新闻工作者必须从每时每刻变化着的世界中选择有限的事件公开传播;二是对选中的每一个事件还得再选择其中的部分事实公开传播,这里有个主次、轻重、缓急的选择。在这样的选择过程中,必定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价值取向。[2]于是,同一事件,不同媒体报道出来可能会大相径庭,但谁都会宣称自己的新闻是唯一真实的。这就要求检校人员审稿时,如果对稿件的要素——人名、地名、时间、数量、人物关系、事件逻辑等存疑,就要及时联系记者核实。
要守住稿件真实底线必须辨伪。个别记者在网上剽窃他人文字,这就要求检校人员有火眼金睛,找出判断稿件真伪的线索和依据,及时与记者核实情况,或上网搜索,将有抄袭嫌疑的稿件和其他见报稿件或同类稿件比对,避免剽窃稿件见报。
另外,检校人员日常要涉猎各类专业知识,尽量牢记于心,工作中遇到相关知识便会信手拈来。比如,检校两会的稿件,要对两会的专门术语熟稔于心,比如权利、权力,职权、职责,出席、列席、旁听,议案、提案,等等。中央或省、市级党委、政府的一些贯彻精神的提法往往会因时因事发生变化,检校人员要及时更新自身知识储备,特别注意这类内容的时效性。
三、规范
规范是指所检校的稿件须契合约定俗成的规范,涵盖新闻出版行业规范、语言文字规范、标点符号规范等。检校工作的基本职能就是规范上述方面,检校人员要熟悉牢记规范,以规范意识审稿。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各级国家机关单位名称易出错。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其中“和”字不能少,两部门的地方各级单位名称中也都有“和”。又如一些计量单位,一定要注意其符号的字母大小写,如频率的单位名称为“赫兹”,其符号为“Hz”,“z”必须为小写字母;容量计量单位“毫升”的符号可写作“mL”或“ml”,“m”必须为小写字母,“l”大小写均可;质量单位“千克(公斤)”的单位符号为“kg”,均为小写字母;表示酸碱度的“pH值”,“p”须为小写字母,“H”须为大写字母。[3]凡此种种,要求检校人员在平时生活、工作中注意积累,养成正确的使用习惯。
规范性还包括另外一种情况,即类似词语,音形相似,但意思迥异,检校时一定要注意区分,注重平时字词的积累储备。如,胜地-圣地,“这里山清水秀,林木茂密,堪称旅游圣地。”该句中“圣地”显然是“胜地”之误。“圣地”指宗教徒称与教主生平事迹有重大关系的地方,如:耶路撒冷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个宗教的圣地;也指有重大历史意义和作用的地方,如:延安是革命圣地。而“胜地”是泛指风景优美的地方。可以这样理解:圣地可能是胜地,而胜地未必是圣地,即“胜地”比“圣地”的范围更为宽泛一些。本来意思差别明显的两个词,因音形相似而屡被误用,且这种差错隐藏之深,常令检校人员防不胜防。
四、注重社会效益
新闻宣传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这是由新闻舆论的意识形态性质所决定的。今天的新闻事业,每日每时都在迅速、全面地反映着社会各领域的状况,这就比哲学、艺术等意识形态更直接、强烈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因此,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重要内容的新闻舆论,由于其鲜明的党性和舆论导向性,决定其根本任务是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是其最本质的特征。我国的新闻媒体,以社会效益为重,兼顾经济效益。[4]当两者发生冲突时,毫无疑问要舍弃经济效益而保证社会效益。
笔者在值夜班检校版面时,曾看到一块涉及某房地产企业获得某项荣誉的专版,是按广告版面刊发的。但在不久前,笔者曾检校过一篇该企业某个地产项目因越证、无证等违建行为被相关部门处罚的稿件。相隔不多日,这样的“打脸”版面能否刊发?于是笔者逐级请示,值班总编辑果断停发了该专版。
五、树立整体意识
稿件是个整体,检校人员审稿时要从整体的角度评判稿件。鲁迅先生在整体评价稿件方面能力突出,我们可以借鉴其三方面的经验:第一,审稿时着眼于稿件整体,发掘对稿件整体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判断稿件价值,若稿件核心价值突出,其他方面即使弱一些,也应认可稿件的价值;第二,审稿时分析稿件所处的环境,从稿件与环境结合形成的整体出发审稿;第三,构成稿件的要素很多,各要素都有独立的要求和评判标准,任一要素都要以整体为中心,否则就是削弱稿件价值的负面要素。[5]借鉴鲁迅先生的经验,检校人员在审稿时,要立足稿件整体评判各要素,以是否利于整体效应的提升判断稿件中各要素的功效大小。这有别于单纯检校对错,是对检校人员提出的更高要求。检校人员既要深入稿件挑差错,又要适时跳出稿件,宏观地判断稿件的新闻价值、导向及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
在信息海量、思想多元的新媒体时代,检校人员须从以上五个方面着手,时刻紧绷政治导向之弦,常积累总结关键提法、语言词汇及语法常识,不断扩大文字和词汇量,多读书、读好书,充实自身知识储备,才能在浩繁的文本中明辨是非、去伪存真,做好“把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