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神醒脑针刺法配合微络放血治疗顽固性失眠验案

2023-10-22冯琳雯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调神醒脑督脉

冯琳雯,陈 霞,李 澎△

(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2.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193)

顽固性失眠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长期慢性重症睡眠障碍,多由情绪因素产生,主要症状为睡眠时间和(或)睡眠质量的严重下降,此病病程绵延,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诱发情绪障碍、降低机体免疫力等[1]。西医治疗多选用镇静催眠药物,虽然见效快,但远期疗效差,且长期使用副作用较大,易产生耐药性和依赖性,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笔者的导师李澎主任,师承于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擅用针药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其运用调神醒脑针刺法配合微络放血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可观,现将其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验案举隅

1.1 案1 患者,男,39 岁,2022 年8 月20 日初诊。主诉:失眠1 年余。现病史:患者于1 年前因家庭原因吵架后出现失眠,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甚至彻夜难眠,每晚睡眠时间平均在3h,伴头晕,烦闷易怒,胸胁胀满,曾于当地医院行头部CT 等检查均未见异常,诊断为“失眠”,予镇静安眠药物及中成药治疗,疗效不佳,遂来我科就诊。刻下症:入睡困难,甚至彻夜难眠,伴头晕,心烦,易怒,口干口苦,纳尚可,小便黄,大便调,舌红苔黄,脉弦数。查体:神经系统检查未见阳性体征。西医诊断:失眠;中医诊断:不寐,证属肝火炽盛。治则:调神醒脑,清肝泻火。予针刺、微络放血治疗:(1)针刺处方:百会、神庭、印堂、水沟、承浆、膻中、中脘、关元、气海、及双侧神门、太阳、行间、太冲、涌泉。操作:针刺部位常规消毒,用0.25mm×40mm 的毫针针刺,于印堂向鼻根平刺;神庭向脑后方向平刺;水沟向鼻中隔方向斜刺,采用雀啄法,以眼球湿润为度;承浆向鼻根方向斜刺;余穴直刺。运用捻转和提插相结合的补泻手法,水沟、行间、太冲用泻法,余穴平补平泻,以得气为度,留针30min。(2)微络放血:医者用力推挤患者的中指指腹,找到指腹最早充盈的微小瘀络,医生双手彻底消毒后,佩戴一次性无菌手套,在点刺部位及周围用75%酒精常规消毒后,用8号注射针头迅速刺入淤络0.1 寸,立即出针,适当挤压出血,血色由暗红变淡红即可。微络放血1周1次。上述方法5d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 个疗程。治疗1 个疗程后,患者自述较前易入睡,情绪较前改善,但仍睡眠浅,易醒。治疗2个疗程后,头晕与心烦症状较前大为缓解。治疗3个疗程后,失眠症状基本消失,每晚可入睡5h 左右。随访1个月未复发。

按语:该患者情志不畅,影响气机运行,使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不得正常发挥,从而致血运失常,魂无所居,故而失眠。结合舌脉分析辨为肝火炽盛证,治以调神醒脑,清肝泻火。脑为髓海,元神之府,《备急千金要方》言:“头者,人之元首,人神之所注”;《素问·脉要精微论》载:“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也”,均说明脑是人精神汇聚之处,主神志活动。督脉入络脑,同时支脉贯心,络肾,故针刺督脉腧穴,可调节人体心、脑、肾,使肾精上行于脑,令脑髓充养,神志安定。督脉又为诸阳之会,阳脉之海,总督一身阳气,是脏腑经脉重要的调控系统,故督脉通则经脉气血运行通畅,从而心神安宁,脑窍通畅。其中百会位于巅顶,所谓“从颠入络脑”,其深处为脑之所在,故针刺百会可调元神,通脑络。神庭为元神之所居,亦通脑和五脏气血,配合百会针刺,可通阳调神,主治脑神病变。印堂具有醒脑清头目、重镇安神之功。针刺水沟可醒脑开窍。诸穴配合共达通督健脑的效用,进而宁心安神,交通阴阳,调节睡眠。承浆、膻中、中脘、气海、关元皆为任脉穴,因任脉为“阴脉之海”,总调全身阴气和精血,针刺任脉穴可调畅气血。《奇经八脉考》云:“……循承浆,与手足阳明、督脉会。环唇上,至下交,复出分行,循面,系两目下之中央,至承泣而终”;《素问·骨空论》云:“督脉、任脉和诸阳皆起于头”,从循行角度看,任脉与督脉衔接,交会于脑,任督二脉与脑都有相关性,二经阴阳相济,配伍应用可使任督既济,阴阳平衡,脑通神安。再者,膻中为气之会,可宽胸理气,舒畅气机。中脘为胃募穴,八会穴之腑会,可建运中州,升清降浊,更调气机。关元为先天之气海,配合气海通调下焦之气。诸穴配合使上、中、下三焦气皆通,气机通畅则各脏腑功能得以正常发挥,使心有所养,神有所居。失眠病位在心,心通过神来调节人之寤寐,根据“五脏六腑之有疾者,皆取其原”的原则,取手少阴心经之原穴神门穴以安神。太阳穴为经外奇穴,具有通络醒脑的功效。行间为足厥阴肝经之荥穴,太冲为肝经原穴,二者合用具有清肝泻火,疏肝理气的功效。涌泉为足少阴肾经井穴,《灵枢·本输》言:“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其通任督二脉直达脑髓,针之可激发肾经经气,交通气血阴阳,开窍醒脑。本患者失眠1 年余,久病入络,通过微络放血不仅可以清火泄热,还可疏通体内瘀滞之气血,调节虚实,畅通气血经络,从而改善脏腑功能,平衡阴阳。

1.2 案2 患者,女,43 岁,2022 年10 月17 日初诊。主诉:失眠3 年余。现病史:患者于3 年前因过度劳累后出现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难以再入睡,甚则彻夜难眠的症状,凌晨2~3 点即醒,每日睡眠多维持在3~4h,自行服用佐匹克隆片效果欠佳,曾于当地医院行头颅CT 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遂来我院门诊就诊。刻下症:入睡困难,睡后易醒,伴精神疲倦,心烦多梦,手心潮热,纳尚可,二便调,舌质稍红,苔薄黄,脉细数。查体:神经系统检查未见阳性体征。西医诊断:失眠;中医诊断:不寐,证属阴虚火旺。治则:调神醒脑、滋阴降火。予针刺、微络放血治疗:(1)针刺处方:百会、神庭、印堂、水沟、承浆、中脘、关元、气海、及双侧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照海、涌泉。操作:针刺部位常规消毒,用0.25mm×40mm的毫针针刺,于印堂向鼻根平刺;神庭向脑后方向平刺;水沟向鼻中隔方向斜刺,采用雀啄法,以眼球湿润为度;承浆向鼻根方向斜刺;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成45°斜刺,余穴直刺。运用捻转和提插相结合的补泻手法,水沟、内关用泻法;足三里、三阴交、照海用补法,余穴平补平泻,以得气为度,留针30min。(2)微络放血:医者用力推挤患者的中指指腹,找到指腹最早充盈的微小瘀络,医生双手彻底消毒后,佩戴一次性无菌手套,在点刺部位及周围用75%酒精常规消毒后,用8号注射针头迅速刺入淤络0.1 寸,立即出针,适当挤压出血,血色由暗红变淡红即可。微络放血1周1次。上述方法5d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 个疗程。治疗1 个疗程后,患者自诉精神好转,入睡困难症状较前改善。治疗2 个疗程后,心烦多梦症状较前缓解,每晚睡眠时间可达5~6h;治疗3个疗程后,失眠症状基本消失,可安睡整晚,随访1个月未复发。

按语:本案患者失眠日久,阴液耗损,阴不制阳,虚火独亢于上而成阴虚阳浮之势,使得神不安宁,再加上久病迁延不愈,病由气入血,故而失眠,正如《景岳全书》言:“真阴精血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治疗当调神醒脑,滋阴降火。百会位于头顶正中,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因此具有通督益髓的功效。《针灸大成》载:“神庭主惊悸不得安寐”,其具有宁神醒脑之功。印堂为治失眠之经验要穴,针之可醒脑调神。水沟为督脉与手足阳明之会,其内应龈交,龈交穴为督、任、足阳明之会,任脉统诸阴之血,故针刺水沟穴可看作一针取两穴,任督二脉,一阴一阳,统人体经络之阴阳,具有调节阴阳,宁神醒脑之功。任脉起于胞中,行于腹部正中,与手足三阴及阴维脉交会,可调节全身阴经气血,故选用承浆、中脘、关元、气海等任脉穴,以调节人体阴气,使阴能敛阳,气机通畅。心藏神,主神明,“心包为心之外卫,神明出入之窍”,故取手少阴心经之原穴神门和络穴内关,二穴配合针刺可调节心经气血,气血旺则心神安宁。根据辨证取穴原则,阴虚火旺为虚火,多属精亏血少,又因肾阴与肾阳为一身阴阳之根本,故选三阴交、太溪、照海、涌泉。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可生化气血,配伍三阴交可增加气血生化之源,健脾和胃,滋阴养血,气血充则髓海得养,元神得安。照海属足少阴肾经,八脉交会穴,通阴跷脉,跷脉具司目之开合的功能,故针补照海可使“阴气盛则瞑目”。太溪为肾经原穴,可滋阴填精,清热宁心。涌泉为肾经井穴,肾经经气由此始发,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针刺涌泉穴,通过其本身及经络与系统的联络作用,可达到滋阴降火,调神醒脑之效。该患者失眠3年余,久病入络,在中指瘀络处放血,可疏通头部及经络之气血,使恶血与邪气出,从而阴平阳秘,失眠可愈。

2 讨论

失眠在中医学属“不寐”“目不瞑”“不得眠”范畴,其发生与心、脑、神有关,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提出:“人之神明,原在心与脑两处,神明之功用,原心与脑相辅相成”,心神与脑神协调共济,调节人之寤寐。《灵枢·大惑论》载:“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表明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调。董氏认为“久病入络”、“久病必瘀”,凡病经数次针治而未见改善者,定有瘀血阻滞气机[2]。《临证指南医案》言:“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顽固性失眠经久不愈,经脉血液长期瘀滞,无法灌注气血于脏腑,致脏腑功能受损,影响气血津液的运行和气机的升降,久则血溢经脉,加重血液瘀滞,新血不得生,则心神失养,神不内守,阳不入阴,致失眠反复不愈。清代《医方辨难大成》载:“气血之乱,皆能令人寐之失度也”,清代王清任提出:“夜睡梦多是瘀血”,由此可见,瘀血既是病理因素,亦是长久失眠的结果。因此,对于顽固性失眠患者,重在调神醒脑,并配合微络放血,使恶血及邪气出,以调畅气血,平衡阴阳,恢复脏腑功能,从而神安能寐。

微络放血是在董氏奇穴的掌诊和应象理论的基础上,以取象比类为原则,在手掌包括指腹、指间关节、掌指关节等处找到与疾病相应的微络,对其进行刺血的方法。依前所述,人的睡眠情况与心、脑、神密切相关。脑为元神之府,心藏神,神不安则不寐。心为君之官,而心包代君受邪,故治疗亦可从心包入手,手中指为手厥阴心包经循行所过,左常波依据董氏奇穴掌诊和应象理论,将手掌视为一个人,中指对应人的头颈部,并认为“有病必有象,有象必有应,有应必有验”[3],失眠的患者中指指腹多有细微瘀络,故在此处刺络放血可疏通经络,活血泄热、调畅气血、平衡阴阳,如此则神魂安卧。

上述案例以调神醒脑为基本治法,以针刺和放血相结合,发挥协同作用,使患者瘀滞除,气血畅,脑窍通,神志安,阴阳平衡,故失眠可愈。此方法操作简单,避免了药物的成瘾性、依赖性等副作用,且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调神醒脑督脉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针刺配合调神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观察调神针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
龙氏手法结合头颈部督脉电针治疗落枕的临床观察
从督脉论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理论探讨
邹伟运用调神针刺法结合针刺运动疗法治疗痉挛性斜颈验案
Evalu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Xingnao Kaiqiao"Acupuncture Based on Brunnstrom Staging on Upper Limb and Hand Motor Function in the Recovery Period after Stroke
冬季养生五大关键词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