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10-21李显贵
李显贵
摘 要: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与日新月异的技术创新,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领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挑战和机遇。然而,当前汽车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专业技能,更需要具备充分的职业素养和综合业务技能。因此,“1+X”证书制度得到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育的快速引用,通过融入职业技能培训的相关理念开展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学生围绕所学专业开展能力拓展学习,从而促进学生提升专业素养及思维认知。本文旨在探讨“1+X”证书制度为基础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汽车行业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新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专业人才 培养模式 “1+X”证书制度 对策
1 前言
高等教育机构不仅需要拥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一流的师资力量,而且需要出台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体系和培养模式,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和人才的追求。“1+X”证书制度够精准结合社会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地开展人才培养的教育,在“1+X”证书制度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之于传统的教育模式,该模式将培养传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专业人才,更加符合汽车行业和社会的需求,使学生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能力体系得到完整的建设。随着不断的实践与探索,相信“1+X”证书制度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得到不断的完善,为我国的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力量。
2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应用1+X证书制度的特点
“1+X”证书制度是一种新型的学校课程体系,它的基本理念是将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采用类别齐全、等级分明、有针对性的证书考试,以培养职业技能为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有效提升和培养,通过考试获得相應的职业技能证书。其总体目标是培养具有先进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双能型技术人才,是国家和地方职业技能标准的补充和拓展。具体来说,“1”为毕业证书,“X”为以就业为导向,在校期间根据职业风向判断自考自学的相关专业技能证书[1]。1+X证书制度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就业竞争和职业发展的前瞻性,以其专业技能为学生提升其综合能力,从而符合快节奏的社会职业发展竞争要求,使得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更为紧密和平稳。针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1+X”证书制度的教学理念下,首先,学生按照“1+X”的组织形式选择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证书技能进行学习与考试,而不是像传统教育体系中一样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说教,可以有效发挥主动性。其次,通过对多个证书的考试和项目实战,学生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的专业特长,并且可以快速掌握和适应不同汽车品牌的检测和维修工作。最后,通过参加不同等级的证书考试,可以形成一定的阶梯性、进阶性,从而达到技能提升的多方面效果[2]。可见,学生通过参加各类职业技能证书的取证,学习相关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技能和庞大的知识理论体系,以及专业的实操技术能力,有助于支撑其构建精益求精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知识技术能力体系,从而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这样一来,就能够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让学生体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素养需求,从而围绕专业进行考证计划,并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技术。。
3 “1+X”证书制度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的对策
3.1 强化证书培养,增强学生职业竞争力
学校应该重视证书培养,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个人兴趣,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证书考试培训计划和指导方案,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与时俱进地提升专业技能。因此,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强化证书培养,在“1+X”证书制度下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内容:首先,落实证书培养机制[3]。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学生的证书培养计划,并落实关键环节的落地实施,确保“1+X”证书制度下证书培养的有效推进。一方面,需要制定考试考纲和标准,按照一定的考试标准进行培训和指导。具体来说,可以根据车辆维修行业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考试题目,明确考试难度、范围和内容。另一方面则要做好考试培训工作,强化证书考试指导,培养学生在专业技能和知识方面的能力。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考试复习,包括系统的授课,提供充足的练习材料和考试模拟,并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其次,丰富证书种类和级别。在“1+X”证书制度下,应根据市场需求和专业能力要求适度丰富证书种类和级别。对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可以设置多个不同级别的证书,包括初级、中级和高级等。这将有助于学生逐步提高技能和知识水平,仿真实际工作中的晋升机制,并能满足不同阶段不同行业需求。同时,可以借鉴国外行业机构认证,将国内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的证书认证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从而进一步提高证书的认可度和知名度。然后,采用“1+X”模式,拓展证书种类和级别。采用“1+X”模式,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职业能力评估,拓展证书种类和级别[4]。在“1”个学位或职业教育学历证书的基础上,再根据具体专业领域和需求,选择适合的“X”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同时,应加强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考核,提高其技能水平和专业能力。一方面,宣传教育“1+X”证书制度,通过通过举办宣讲会、教育论坛、线上交流、社交媒体等方式,向广大学生和教师普及“1+X”证书制度的独特优势和实际意义。同时,还可以通过公开宣布获得证书的学生的信息,来鼓励和推动更多的学生参与证书培训和认证。另一方面,逐步落实“1+X”证书制度。在学生工作中,可以将“1+X”证书培训和认证纳入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并督促教育机构建立相关考核和评估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证书培训和认证。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引导企业和用人单位更多地考虑“1+X”证书制度下的学生,将获得的证书纳入到招聘和评估工作中。最后,开设在线证书考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可以考虑开发在线证书考试,采用现代化的测评手段和技术,加强证书考试的科技含量和适应性。线上考试还可以节约时间和空间成本,提高证书考试的效率和便利性。
3.2 加强实践技能与基础理论的融合
加强实践技能与基础理论的融合是“1+X”证书制度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之一。在教学课程设计、实验和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模式、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以及学科建设等方面开展相关工作,可以更好地促进实践技能与基础理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相互渗透,为培养具有实践技能与基础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人才提供坚实支撑。首先,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创新。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的训练相结合。教法升级应注重采用“PTCA”四位一体教学策略,多维度的进行立体计算机应用教学,促进学生对计算机技能的掌握,从而围绕专业进行考证工作[5]。同时,开设跨学科课程、实践教学等项目,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开展课程实验、生活实践、以及实习等多种形式来实现“1+X”证书制度下的考证培养式教学。其次,建立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实验室可以为学生提供更真实、更全面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下提高实践技能,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实习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空间,让学生在实际的汽车维修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技能、认识到实践技能的重要性和知道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再次,建立专业实践模式。通过在学习中增加实践环节、进一步拓宽实践渠道,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实践。例如,让学生与企业合作共同完成一些小型的汽车检测与维修项目。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开展该项目的阶段性计划设计,从而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时间取得职业技能资格,为递进式的发展奠定基础。然后,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注重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拓展教学方法、完善教育技术,注重个人素质的提高,使教师的教学能力符合1+X证书制度为基础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例如:支持教师科研和实践活动。学校应充分支持教师参与相关的科研和实践活动,包括业界交流、软件开发项目、创新科技项目等,从而充分满足培训目标中对于“实战型人才”的要求。除此之外,还需要优化教学管理机制。学校应为教师提供完善的教学场地、设备和信息资源,并加强教学管理和督导,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与科研活动,提高教学绩效。最后,学科建设促进。通过整合学科板块与资源、完善学科建设机制等方式,推进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学科建設,为学生提供更完善的理论教育和技术培训,并促进实践技能与基础理论的深度融合。
3.3 建立行业合作机制,提高吸纳毕业生的机会
学校应该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行业的企业、协会等建立行业合作机制,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以培养合格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人才。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获得行业最新技术,为学生提供最新的技术指导和实践经验,从而符合“1+X”证书制度要求。学校还需加大就业服务力度,为学生提供就业推荐、简历撰写等服务,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首先,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学校和企业应该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派遣教师到企业参观、学生实习就业、课程推广等方式,构建校企合作机制[6]。根据“1+X”证书制度要求,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并轨教学机会,以50%的知识理论教学和50%的实践帮助学生积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知识技能,实现毕业就有能力获得相关专业技能证书的教育目标,其次,推广专业评估制度[7]。建立专业评估制度,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全面评估和认证,这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为企业提供更高效的招聘渠道,从而促进“1+X”证书制度的落实。然后,分析企业反馈。学校通过对学生岗位实习情况的反馈进行研究,了解学生在职场中的表现和表现状况,并根据情况进行充实和完善“1+X”证书制度下的教育培养方案。最后,建立校友会机制。通过互动促进和资源共享的策略,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平台,同时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人才资源。例如:可以建立工作分享平台和考证分享平台,通过分享平台为参与“1+X”证书制度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的学生提供指引。
3.4 建立健全评价体系,促进教学的长期开展
在“1+X”证书制度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课程开展的教学评价方法也要进行改进,教师需要解决单一的评价问题,从多角度,多元化制定评价指标[8]。教师通过对全方位覆盖的评价指标,进行科学分析,就可以清楚教学开展的质量,从而促进教学的改进[9]。例如:针对于“1+X”证书制度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开展情况,教师可以将“1+X”证书制度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的开展效果设计为总指标的40%;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设计为总指标的15%;学生的学习取证情况设计为总指标的30%;以及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设置为总指标的15%,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全方位的对“1+X”证书制度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通过评价结果对其建设发展进行完善和改进,还可以避免单一评价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从而有效提升教学开展的实际质量。针对于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建设,必须关注的是,整个评价的开展,也需要设计综合性的评价方法。因此,教师可以采用目标比较法和问卷调查法同时进行,通过与前期制定的目标进行比较,对于超出计划完成的部分和未达到计划的部分进行分析,找出制约“1+X”证书制度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开展的问题,并结合问卷调查结果,优化“1+X”证书制度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4 结束语
“1+X”证书制度是根据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所提出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在实现专业教育的过程中,通过拓展学习,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随着“1+X”证书制度的不断深化与推广,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校、职业学校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木专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本文研究成果将为国内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提供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强.“1+X”证书制度下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三教”存在问题研究[J].时代汽车,2021(02):61-62.
[2]彭桂枝,范祖庆,张启森.1+X证书制度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时代汽车,2021(01):64-65.
[3]杨平.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高职院校“1+X”制度为视角[J].无线互联科技,2020,17(22):136-137.
[4]张玲.分析高职汽车专业学生汽车维修思维的培养方式[J].学术职业教育,2019,07:93-94.
[5]叶国骏,何细鹏,金碧辉.高职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策略探析—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J].汽车教育,2021,01:173-175.
[6]尹爱勇,顾薇,吴彬.“1+X”证书制度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汽车维护与修理,2019(22).
[7]陈柳.浅析“1+X”证书制度下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师为例[J].时代汽车,2020(08).
[8]张伟远,傅璇卿.基于资历框架的终身教育体系:澳大利亚的模式[J].职教论坛,2014(13):67.
[9]张峤,仲玥.应用型本科高校引入“双证书”制度的必要性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7,26(06):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