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设计要点、思路及实施
——以“写故事,用笔剪影生活”设计为例
2023-10-21罗良建任小英马长俊
■罗良建,任小英,马长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设置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对课程内容也有了相应要求。为此,笔者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蓝本,确立了“写故事,用笔剪影生活”这一学习主题并进行实践,以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一、学习任务群设计的要点
(一)让学生在主题情境中感受小说文学魅力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学习起点不是教材,而是生活。有生活才会有文学创作。设计“写故事,用笔剪影生活”的主题情境,以参加校刊《六月》有奖征文活动为大情境任务。设计的要诀就是搭建生活与文学作品的桥梁,搭建阅读与表达的平台,在真实的主题情境中让学生掌握小说的文学特点,感受独具魅力的文学语言。
真实的情境包含两个方面,首先是生活的真实。生活的真实是指情境的创设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事,或是现实生活中确有需求。本设计首先考虑了学生真实的表达需求,设置“写故事,用笔剪影生活”主题情境,三个情境任务都是围绕学生真实的表达展开。其次是学习的真实。语文学习的真实是为了学习的需要,进而创设的场景式、虚拟性场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有着自身的学习内容及特质规律,需要凸显的是文学的价值,体现的是文学的内涵,获得的是文学的独特审美,因此,要引领学生感受小说的文学特点,感受独具魅力的文学语言。本设计任务二中,场景式的《朗读者》活动,通过分角色、合作朗读、经典段落表演读、话剧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涵泳语言,再通过评价促进了语言鉴赏力的提升;讨论环境描写带给自己的感受不同与什么有关系,就是引领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语言去领悟环境描写表达的密码,把握小说的文学特点。在大情境下,创设虚拟场景引领学生在语言世界中,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步步推进,语文学习在课堂里真实发生发展。
(二)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中学会创意表达
学习的本质在于改善人的认知结构或心智模式。结构化的学习是运用整合思维,将散点的知识与技能,在问题解决中加以综合运用,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核心在于从经典型的文学性文本中,学会像作者那样构思表达,具有像作者那样的心智模式。这样的学习设计,就要从“整合听说读写”的思路出发,引领学生读懂作者的“思维地图”,循着“地图”,鼓励学生在口头交流和书面创作中,运用多样的形式呈现作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引导学生成长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有创意的表达者。
本设计建立了阅读与习作表达的联动系统。在整合系统中形成了基于支架的习作策略,先预写再阅读,阅读后再迁移运用,个性化修改习作,每个学生至少修改了三次后再分享,真正实现了书面的创意表达。口头上的创意表达不同于严格意义上的“文学表达”,口头形式的讲述、评析、交流是“创意表达”,结合生活体验的表述、图文结合的创编、复述印象深刻的故事情节是“创意表达”,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向往和崇敬之情、用文学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运用细节描写等文学表现手法描述自己的故事也是“创意表达”。“创意表达”的形式丰富多样,不拘一格,有个性、有新意、不落俗套的自由率性表达都属于“创意表达”的范畴。设计中,建个“故事栏”和制作人物名片的活动引领了学生口头形式的创意表达。任务三将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整合在单元系统中,又将表达、交流、评价三个活动有机融合,整体发挥效能。
(三)让学生在过程性评价中提升核心素养
《课标》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学习提示”中指出,评价应围绕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性表现进行。终结性评价当然需要,但过程及评价更不可少。《课标》还指出,过程性评价重点考查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这就需要我们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过程中落实“教-学-评”的一体化,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中,依据各学段的学习内容和学业质量要求,广泛收集课堂关键表现、典型作业和阶段性测试等数据,实施符合教学要求的评价,不以单一的终结性评价作为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唯一方式。本设计先制订了各任务的评价要点,再在活动过程中嵌入评价,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二、学习任务群设计的思路
(一)确定学习主题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一共包含了《桥》《穷人》《金色的鱼钩》和“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几个部分的内容,确立以“写故事,用笔剪影生活”这一学习主题。从生活的角度来看,其顺应了学生表达生活感悟的需要。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素材、体验,可以通过本次活动来一次创作、梳理,感受文学的魅力。从学科的角度来看,契合了单元主题的要求。这一单元要求学生“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了解小说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作品,提高审美品位。“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思考。从学习的角度来看,立足于学生的读和写,让读和写有效整合在一起。这样的主题,学生阅读动机是明确的,需求是真实的。先写后读,先学后教。教了之后再修改,让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同步,体现了以“学”为中心。
(二)确立学习目标
根据对学情、教情等分析,确立了四个学习目标:一是能够感受小说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养成阅读小说的习惯。二是能在阅读中运用讲述、评析等方式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三是能了解小说的基本特点,能品味作品语言、欣赏艺术形象,提高审美品位。四是能运用联想与想象,尝试富有创意的表达。
(三)选择阅读文本
根据与教材的关联,学习主题的任务单元有遵循、调适、创生三种建构方式,本单元采用调适的建构方式。以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五年级下册《跳水》为基础,另外将《炮手》选入本单元。
(四)设计情境任务
“写故事,用笔剪影生活”学习主题的关键词是“写故事”和“剪影生活”。故事是生活的比喻,从生活中选材创编故事;阅读是写故事的基础,从阅读中探寻写作密码,修改故事,“文章不厌百回改”,改好故事,用笔剪影生活。围绕“写故事,用笔剪影生活”学习主题,设计了三个前后连贯的情境任务,分别为:故事是生活的比喻、阅读是写故事的基础、故事展示台,建构了学习任务统领下的任务单元。
(五)梳理评价要求
学习任务一的评价要求是:①从生活和阅读中整理故事,以故事名建立“故事栏”。②根据小说的情节,画出情节曲线图,分析情节跌宕的作用。③选取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制作出人物名片,能分析人物形象。④结合生活见闻创作一个故事,故事完整。
学习任务二的评价要求是:①阅读选文,利用表格、思维导图等方式探究情节制造的方法,用习得的方法修改故事情节,让情节更吸引人。②阅读短文,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比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修改故事的环境描写。
学习任务三的评价要求是:①对自己写作的故事进行整体修改,判断自己写的故事是否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情节是否吸引人,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语言是否贴切。②分享自己的故事,语速适中,表达清晰。③评价同学的故事,从人物、情节、环境描写三个角度评价,提出修改意见。④说服老师同学支持自己,理由清楚、具体,对对方反应能恰当应对。
三、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实施
(一)任务一:故事是生活的比喻
1.活动一:建个“故事栏”
首先,自主阅读《“诺曼底号”遇难记》《跳水》,说说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了解小说的基本特点。其次,借助预习单,阅读本单元三篇小说,结合平时阅读的小说,整理出故事名,创建自己的“故事栏”。再次,小组交流,结合“故事栏”中的小说,说说对“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这句话的理解。最后,交流身边发生的故事,拟个故事名添加进“故事栏”。
2.活动二:画一幅情节曲线图
第一,选取其中一篇小说画出情节曲线图。第二,小组交流,结合情节曲线图说说小说情节是如何设置的、有什么作用。第三,探究质疑,为了让情节更吸引人,说说其中的某个情节还可以怎样设计。
3.活动三:做一张人物名片
第一,选择喜欢的人物形象制作“人物名片”,内容包括人物的姓名、性别、年龄、出自作品、招牌动作、经典语录、主要情节、人物简评等方面。第二,交流人物名片,说说这些人物形象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第三,交流总结,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我们可以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感受人物形象,也可以通过情节、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形象。
4.活动四:创编一个故事
发布《六月》校刊向六年级征稿的消息,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创编故事”参与投稿的热情,展示征稿标准作为作前指导,学生自主完成习作初稿。
(二)任务二:阅读是写故事的基础
1.活动一:探究如何制造情节冲突,修改故事
(1)无巧不成书
第一,出示《桥》《穷人》《金色的鱼钩》故事情节曲线图,根据情节曲线简单说说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第二,说说这三篇小说中,哪一篇小说的情节更吸引人。梳理学生发言,一起探究《桥》的情节冲突。第三,质疑:对于《桥》的故事情节,你有疑问的地方吗? 把你的疑问填入表格中,全班交流。第四,交流总结:为什么不在开头点明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呢? 为什么偏偏揪出来的就是他的儿子呢? ……学生的疑问大多指向小说情节的矛盾处。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如果我们读懂《桥》是怎样塑造老支书这个人物形象的,那么就能读懂作者设置矛盾的深意。第五,讨论交流:第15 自然段的“揪”和第20 自然段的“推”是否矛盾? 为什么? 第六,通过对情节的质疑、释疑,体会小说里人物形象越来鲜明。用这样的方法阅读《金色的鱼钩》,完成质疑的情节、释疑的依据和老班长的人物形象认识等内容。第七,讨论: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前言中说,“偶然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要想文思不竭,只要研究偶然就行了”,结合这句话说说《桥》《金色的鱼钩》在情节制造上有什么共性。
“无巧不成书”,巧合让故事悬念迭起、波澜老成。在偶然事件中寻找有意义的事件的来写,就可以创作出有思想、有趣味的优秀文学作品了。
(2)巧设悬念,扣人心弦
第一,阅读《炮手》,说说小说讲了一件什么事,再分角色读一读。第二,勾画文中人物神态变化的句子,说说每一次神态变化让自己想到了什么。第三,悬念是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巧设悬念,推动故事向前发展,使得全文波澜迭起、扣人心弦。阅读《穷人》,看作者在哪些地方设置了悬念,在文中批注。第四,交流讨论。第五,总结:全文以桑娜的内心矛盾为主线,围绕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这件事,前后设置了两个悬念,即渔夫是否平安回家,渔夫回家后能否同意收养孩子,两个悬念交替展开,逐步消除,从而推动故事向前发展,使得全文波澜迭起、扣人心弦。第六,开展《朗读者》活动,本期主题为“穷人”,要求:①朗读内容8-27 自然段;②运用分角色朗读、合作朗读、经典段落表演读、话剧表演等形式,朗读前围绕主题“穷人”设计一段开场白。③用十分制方式小组长现场评价打分。
(3)修改故事
运用方法,修改习作。依据征稿标准和任务二习作评价标准,教师先指导存在典型问题的习作个例进行修改,接着让学生依标自主修改,然后小组内依标互评互改,尝试完成习作的第二次修改。
2.活动二:探秘环境描写的作用,修改故事
(1)群文对比,求同存异
第一,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桥》和《穷人》两篇文章,用关键词概括带给自己的感受,并完成表1 和表2。
表1 用关键词概括《桥》的环境描写表
表2 用关键词概括《穷人》的环境描写表
第二,让学生讨论:①从环境描写分布的段落不同,自己能分析出《桥》和《穷人》两篇文章环境描写的不同作用吗?②环境描写带给自己的不同感受与什么有关系?
(2)修改故事
出示修改自评单和互评单,从环境描写角度进行第三次修改。
(三)任务三:故事展示台
1.活动一:我讲你评
讲自己写的故事,录制成视频传至班级平台,同学为自己最喜欢的三个故事投票。再选择一个故事,在留言区留言提出修改建议。
2.活动二:请你支持我
第一,根据前期班级平台评选情况,组织学生开展“请你支持我”的活动,说服老师、同学支持自己写的故事入选《六月》。
第二,邀请校刊《六月》主编到现场,评选出征文入选名单,颁发入选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