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特征、农户认知与有机肥替代技术持续使用关系研究
2023-10-20姜立康
姜立康,赵 伟,周 霞
(山东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一、问题提出
我国化肥存在过量施用的现象,有机肥替代技术能够减少化肥使用量,进而缓解化肥施用过量导致的土壤板结、地力下降、环境面源污染等问题。《2020 年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指导意见》指出,当前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主要有“有机肥+配方肥”模式、“果菜-沼-畜”模式、水肥一体化等。有机肥替代技术能够将部分农业废弃物再利用,并且能减少化肥的施用量,促进循环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发展。
当前关于农户有机肥施用的研究较多,但是关于有机肥替代技术采纳或使用的研究较少。农户有机肥施用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受到个体特征、经营特征、市场约束、政策激励等因素的影响[1-4]。社会科学类关于有机肥替代技术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不同种植作物有机肥替代技术使用的影响因素研究。杨钰蓉等(2018)对茶叶种植户有机肥替代技术采纳意愿进行了探究,发现大多数茶叶种植户愿意采纳有机肥替代技术,且农户有机肥替代技术采纳意愿受到政策支持的影响[5];黄炎忠(2019)发现农户有机肥替代技术的采纳受到劳动力数量、农产品销售难易程度、有机肥补贴政策等方面的影响,这与当前学术界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研究基本保持一致[6];杜为研等(2021)对蔬菜种植户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支付意愿进行研究,发现有机肥替代技术带来的利润和技术指导对蔬菜种植户有机肥替代技术采纳具有显著影响[7]。经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当前关于有机肥替代技术持续使用的研究较少,仅有余威震(2019)探究了内在感知、外部环境与农户有机肥替代技术持续使用行为的关系,发现农户有机肥技术持续使用行为受到技术有效性感知、技术易用性感知和技术使用外部环境等变量的影响[8]。
改善土壤、保护耕地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所以有机肥替代技术的使用也应该是持续性行为,只有持续使用该技术,才能达到发展绿色农业的目的。因此,本文运用Probit 模型,从经营特征和农户认知两个角度,揭示影响农户有机肥替代技术持续使用行为的关键因素。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经营特征
根据李亚娟(2022)[9]等人对经营特征的定义,经营特征主要包括土地碎片化程度、种植规模、土地流转等。由于本文是对有机肥替代技术持续使用的研究,因此有机认证情况也是经营特征的一部分。土地碎片化程度主要是指单一农户在种植过程中经营多块互不相邻的土地,无法规模经营。已有研究表明,土地碎片化程度会影响平均土地的综合产出率,对农业生产规模报酬有负向影响[10]。岳梦(2021)等从心理、劳动强度、技术采纳成本等方面对土地细碎化影响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做了理论推理,发现土地细碎化程度越高可能会形成农户心理层面的破窗效应,阻碍了农户扩大规模,采纳新技术;同样,土地细碎化程度的增加可能会提高农户技术采纳的成本,如交通成本、生产资料运送时间的消耗等,进而影响农户对新技术的使用[10]。因此,本文认为土地碎片化程度对农户有机肥替代技术的持续使用有抑制作用。关于种植规模对农户施肥行为的影响,大部分学者认为种植规模越大,越容易产生规模经济,在规模经济作用下,农户更容易采纳新型农业生产技术,并且推广农业新技术越容易[11-12];同时,经营规模扩大能够提升农户的绿色生产认知,进而促进农户选择有机肥替代技术[13]。本文认为保护耕地措施只有使用一段时间后才有效果,并且种植规模越大的农户对耕地的保护意愿越强烈,接受新技术的可能性越高,因此,种植规模越大的农户越能够持续使用有机肥替代技术。早期研究认为,土地流转有助于将土地资源从低生产率农户手上转移至高生产率农户。随着土地地租下降,部分分散的地块变得不再具有经济生产能力,沦为边际土地[14]。现在流转土地年限一般在15年左右,在此期限内,土地的使用权归农户所有,考虑土地肥力等其他因素影响,农户也会用有机肥替代技术去改善土壤环境,因此,有流入土地的农户持续使用有机肥替代技术的概率越大。已有研究表明,有机认证能够提高消费者有机农产品购买意愿[15],进而促进有机农产品的销售,绝大多数有机农产品都用到了有机肥替代技术,有机农产品认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农户有机肥替代技术的使用以及持续使用。通过以上分析,本文提出相关假设。
H1:土地碎片化程度对农户有机肥替代技术持续使用有负向影响;
H2:种植规模对农户有机肥替代技术持续使用有正向影响;
H3:土地流转对农户有机肥替代技术持续使用有正向影响;
H4:有机认证对农户有机肥替代技术持续使用有正向影响。
(二)农户认知
农户的行为决策会受其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及其所处环境的影响,农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是农户实行绿色生产时所需要考虑的环境背景,相关的知识储备与责任意识可以促进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决策[16]。根据王泮蘅等(2022)[17]、程鹏飞等(2021)[18]的设计,农户认知主要包含成本收益认知、生态功能感知、社会福祉认知等因素。由于有机肥替代技术具有较强的外部效应,使用有机肥替代技术是一种责任,因此,本文认为农户认知包含有机肥替代技术的责任认知、社会作用认知、农产品健康认知以及生态作用认知四个方面。责任认知是指农户认为在农业生产中使用有机肥替代技术是一种社会责任,环境行为理论认为个体的责任意识对环境行为有较大的驱动作用。有机肥替代技术持续使用是一种环境保护行为,当农户认识到使用有机肥替代技术是一种责任时,使用这种技术可能会产生自豪感,不使用这种技术可能会产生内疚感。所以当农户将使用有机肥替代技术看作是一种责任时,会促进其持续使用有机肥替代技术[1]。有机肥替代技术的使用能够减少化肥的施用量,缓解过量施用化肥导致的地下水污染等问题,能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具有较大的社会作用;有机肥替代技术种植出来的农产品基本没有使用化肥,纯天然、无污染,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机肥替代技术的持续使用对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养分容量、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调节土壤酸碱度、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等都具有良好的作用,能够带来正外部性。假如农户能够认知到有机肥替代技术能够实现如此多的价值,在使用该技术时农户可能会产生自豪感与满足感,进而持续使用有机肥替代技术。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相关假设。
H5:有机肥替代技术责任认知对农户有机肥替代技术持续使用有正向影响;
H6:有机肥替代技术社会作用认知对农户有机肥替代技术持续使用有正向影响;
H7:农产品健康认知对农户有机肥替代技术持续使用有正向影响;
H8:有机肥替代技术生态作用认知对农户有机肥替代技术持续使用有正向影响。
三、数据来源与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课题组2020—2021 年在山东省的实地调研数据,发放问卷共计900 份,回收问卷850 份。根据缺失值等筛出无效问卷,得到有效问卷823份,有效率96.8%,样本涵盖山东省16 个地市。由于有机肥替代技术适用于瓜果和蔬菜的种植,山东省瓜果主要以苹果为主,所以本文的农户特指苹果和蔬菜种植户。
(二)模型构建
有机肥替代技术持续使用行为严格上是连续变量,参考余威震等人[8]的做法,将有机肥替代技术简化为二元选择问题,即“近三年是否持续使用有机肥替代技术”。本文需要检验经营特征、农户认知对有机肥替代技术持续使用的影响,因此采用二元Probit 模型把农户有机肥替代技术持续使用行为作为模型因变量。为了更进一步验证经营特征、农户认知对有机肥替代技术持续使用的影响,本文又采取了分样本回归的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二元Probit模型设定如下:
其中:Y*是被解释变量,即农户有机肥替代技术持续使用行为;α*为常数项;A*i、B*l、C*j分别表示农户经营特征、农户认知、控制变量;α*i、b*l、c*j为待估计参数;μ*为随机扰动项,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三)变量设定
1.因变量
本文探讨的因变量为农户有机肥替代技术持续使用行为,根据上文分析和已有研究[8],因变量定义为近三年是否一直使用有机肥替代技术。
2.核心变量
本文主要探究经营特征和农户认知对有机肥替代技术持续使用的影响,根据理论分析与已有研究,农户的经营特征包括土地碎片化程度、种植规模、土地流转情况和有机认证情况;农户认知主要包括责任认知、有机农产品对人体健康作用的认知、有机肥替代技术对农村社会进步作用的认知和有机肥替代技术生态作用的认知。
3.控制变量
根据已有研究[19],个体特征、有机肥替代示范村、参与培训情况等因素也会影响到农户有机肥替代技术持续使用,因此将其作为控制变量加入到模型中。
具体变量定义与描述见表1所列。
表1 变量定义与赋值
续表1
(四)描述性统计分析
从表1 可以看出,持续使用有机肥替代技术的均值为0.18,说明有机肥替代技术持续使用率较低;土地碎片化程度均值为2.88,说明调研样本的经营土地碎片化比较严重;有流转土地的农户占比为24%,大多数农户还是以种植自家土地为主;仅有10%的农户进行了有机农产品认证,说明当前我国有机农产品认证水平较低;农户认知的均值都保持在4 左右,说明被调研农户关于有机肥替代技术都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控制变量中参加有机肥替代技术培训的均值为0.15,说明大多数农户还未参加过有机肥替代技术培训。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实证结果
首先,利用方差膨胀因子(VIF)对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进行了检验,VIF的平均值为1.62,小于2,且各变量的VIF值均小于3,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其次,根据“Prob>chi2”等指标,可以判断Probit模型有效。具体回归结果见表2所列。
表2 实证结果
续表2
(二)经营特征结果分析
经营特征因素中土地碎片化的影响不显著,与H1 相悖。流入土地情况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有机肥替代技术持续使用行为,说明有流入土地的农户要比没有流入土地农户更容易持续使用有机肥替代技术,验证了H2。有机肥技术使用属于一种耕地保护行为,当前农户流转土地年限大部分在15 年以上,流转合同及合同年限会对地权稳定性形成隐性约束[20],稳定的地权会提高农户的耕地保护行为,进而促进农户持续使用有机肥替代技术。种植规模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有机肥替代技术持续使用,说明种植规模越大,农户持续使用有机肥替代技术的概率越大,验证了H3。与以往部分学者的研究相符,在成规模的农场中更容易推广新技术,同时规模越大的农户越在意农地的肥效,越可能使用有机肥替代技术来保护土壤以保证自己的收益。有机农产品认证情况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有机肥替代技术持续使用行为,说明进行了有机认证的农户要比没有进行有机认证的农户持续使用有机肥替代技术概率大,验证了H4。可能的原因是,当前有机农产品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机农产品认证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有机认证能够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和购买意愿,一定程度上缓解消费者的逆向选择问题,保证有机农产品的销售,进而促进农户使用有机肥替代技术。
(三)农户认知结果分析
农户认知中,责任认知与社会作用认知对农户有机肥替代技术持续使用并没有显著影响,没有验证H5和H6。农产品健康认知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有机肥替代技术持续使用行为,验证了H7。可能的原因是,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与其他农产品相比,消费者会更倾向于有机农产品,当农户意识到用有机肥替代技术种植出的有机农产品有更大价值后,无论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收益,还是自己食用,都会种植有机农产品,使用有机肥替代技术。生态认知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有机肥替代技术持续使用行为,验证了H8。可能的原因是,有机肥替代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污染和改善土壤环境,同时,已有研究表明有机肥替代化肥能够提高农户的收入[21],有机肥替代技术具有保护环境和提高收入双重效应,当农户意识到有机肥替代技术的生态作用时,就会提高农户有机肥替代技术持续使用的概率。
(四)控制变量结果分析
参加有机肥替代技术培训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有机肥替代技术持续使用,这与前人研究相符。性别正向影响农户有机肥替代技术持续使用行为,说明男性的有机肥替代技术持续使用概率更大。身体状况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有机肥替代技术持续使用行为,说明农户身体越健康,持续使用有机肥替代技术的概率越大。在本文研究中加入合作社负向影响农户有机肥替代技术持续使用行为,并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这与前人研究相悖。以往研究表明,参加合作社对家庭农场标准化生产遵从行为和标准化生产程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能够提高社员家庭农场的生产技术效率[22-23],参加合作社农户的有机肥替代技术持续使用的概率理应大于不参加合作社的农户,但是本文却得到了相反的结论。可能的原因是,本文研究对象为蔬菜和苹果种植户,不同于粮食种植户,参加合作社能够享受机耕机播机收的外包服务,参加合作社确实能够提高种植户的技术使用效率,但是有些农户可能对合作社存在一定戒备心理,影响了他们对新技术的采用,加入合作社究竟是否能够提高农户新技术的使用,还需继续探究。劳动力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有机肥替代技术持续使用行为,家庭劳动力越多,农户有机肥替代技术持续使用的概率越大。
(五)稳健性检验
为进一步确定各因素对农户有机肥替代技术持续使用的影响,本文采取分样本回归的方法,将样本按性别特征区分,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发现,除男性种植规模、男性社会作用认知以及女性有机肥替代技术的生态认知对有机肥替代技术持续使用的影响外,其他核心变量对农户有机肥替代技术持续使用的影响和显著性与上文回归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说明了模型的稳健性。
表3 分样本回归稳健性检验结果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利用山东省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分析了经营特征、农户认知对有机肥替代技术持续使用的影响,并通过分样本回归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第一,当前农户有机肥替代技术持续使用率较低,碎片化经营程度较为严重,较少农户进行了有机农产品认证;第二,土地流转情况、种植规模、有机农产品认证能够促进农户有机肥替代技术持续使用;第三,对有机农产品健康认知和对有机肥替代技术生态作用认知能够促进农户持续使用有机肥替代技术;第四,有机肥替代技术培训、身体状况对农户持续使用有机肥替代技术有显著正向影响,加入合作社显著负向影响农户有机肥替代技术持续使用行为。
(二)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鼓励有条件的农户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进行规模化、连片经营。
第二,通过技术下乡、农业技术指导员下基层、大学生返乡等方式,将有机肥替代技术方案和流程定期进行讲解,让农户有问题可寻、有规程可依,同时还要大力宣传和介绍有机肥替代技术的益处。
第三,试点有机认证补贴政策。有机认证补贴能够提高农户有机农产品种植的积极性[24],从而促进农户持续使用有机肥替代技术。当前有机认证费用较高,可以对进行无公害认证的种植业生产主体,按照证书认证品种进行补贴,降低农户有机认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