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机制的效果评价

2023-10-20叶永椿余亮

科学咨询 2023年15期
关键词:教职工公共卫生防控

叶永椿,余亮

(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临床医学教研室,安徽黄山 245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民众对高等教育的关注度提高,使得各高校的建筑规模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不断得到提高。然而,高校规模扩大使得教职工不仅在人数上逐年攀升,而且人员来源尤其是学生的来源更为广泛,导致高校容易出现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2]。高校因人口密集、居住集中等特点,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频发区。相关数据显示,全国共有70%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校园中。因此,加强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机制建设,提高师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及处理能力,成为高校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我国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为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3-4]。高校一旦发生此类事件,不仅影响教学环境,而且影响师生的健康。因此,高校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有利于保障校园安全[5-6]。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笔者回顾性分析某高校落实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机制工作前后2年内的相关工作记录和上报材料,对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具体方法进行总结,并对实施前后的相关成果进行比较。笔者在教职工中随机抽取10名相关工作人员,在三年制大专一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50名学生。其中,工作落实前后,10名相关工作人员均未发生岗位变动,男性7名,女性3名,均为本科学历,平均年龄(38.25±10.46)岁。笔者对工作落实前后校园内的50名学生进行防控工作满意度调查,男性27名,女性23名,平均年龄(18.25±0.66)岁。

(二)方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机制工作落实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主要依赖总务处相关工作人员开展,没有独立的公共卫生管理机构,学校将重点放在日常管理制度的建立上。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工作人员会立即向上级部门进行汇报,然后等上级部门来处理。师生的危机防范意识薄弱,防范能力较差。学校缺乏常规具体的健康知识宣教安排计划,缺乏科学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演练活动。

1.重视工作人员、教职工以及学生的健康教育

引起高校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因素较多,仅凭借一个部门或相关工作人员无法做到有效的预防和处理。因此,减少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在于全员重视、全员参与,从而有效避免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高校要通过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来提高工作人员、教职工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高校在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机制工作后,不仅要借助宣传手册、宣传画、黑板报、宣传长廊等常规的线下教育方式对师生开展教育,而且要做好校园相关硬件设施设备的定期检修工作,组织演练演习,结合学校过往所出现的具体问题和情况制订预防措施,组织专家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护知识。同时,高校还顺应时代潮流,通过官网首页、微博、微信、QQ空间等教职工以及学生喜闻乐见的社交平台,通过漫画、图片、视频、小短剧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线上教育。高校对辅导员提出了额外的要求,要求他们每日、每周、每月和每季度在班级微信群中进行常规公共卫生防范工作的提醒、检查和反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及时处理、及时反馈,尽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班主任应该主动承担责任,配合线下主题班会的形式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让广大学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掌握更加专业的应对措施。

2.建立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保障机制

高校专门对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进行人员、办公场地、经费支出、设备管理等多个方面的预算管理。高校定期或突击检查应急保障工作的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思、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同时,高校鼓励各部门进行积极的联合演练,不断提高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工作协调能力和配合程度。同时,高校还邀请学生志愿者加入到日常的应急培训中,然后在班级中进行展示,从而提升师生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水平。

3.严格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工作

高校积极加强与当地卫生管理部门的合作,重视相关季节性、流入性的传染病信息,提前做好相关联合预防以及检测工作,提升应急水平。高校做好教职工以及学生的定期体检工作,重点关注常见传染病项目的异常情况,发现问题时,及时对相关人员进行隔离、处理和治疗。辅导员做好学生异常情况的登记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此外,相关人员积极做好高校传染病数据的动态分析,通过对相关传染病的监控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奠定更加可靠的数据基础。

4.详细且周全地完成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

高校成立由固定领导组成的应急处置小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以便于针对不同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专人负责处理并分配任务。高校做好设备和经费的预算工作,并由专人进行管理。此外,高校还制定了详细的应对防范和处理流程,确保在出现意外时,相关人员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应对。

(三)观察及评价指标

笔者比较了工作落实前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对10名工作人员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防控知识的问卷调查,并对校园内的50名学生进行防控工作满意度调查。其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防控知识包括防控概念、防控意义、日常手段、应激处理等5个类别20个小项目。每个项目按照0~5分的满意程度进行评分,满分100分,由10名工作人员进行闭卷问答,时间控制在10min内。得分越高,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防控知识的掌握程度越高。笔者随机在校园中挑选50名学生进行突发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防控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措施、效果、影响以及普及程度等,满分100分。其中,90分以上为满意,80~90分为一般,8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为“满意”和“一般”的学生的例数之和占总例数的百分比。

(四)统计学处理

笔者将所有数据均录入到Microsoft 2016版的Office Excel软件中进行保存,并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n或%表示,并进行χ2检验。若频数小于5,笔者则采用Fish对数据精确概率检验,均以P<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机制实施前后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机制实施前1年内,某高校共上报22例突发事件,其中涉及公共卫生领域的事件有6例,占比27.27%(6/22)。机制实施后1年内,学校共上报17例突发事件,其中涉及公共卫生领域的事件0例。机制实施前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Fish精确概率检验=0.027)。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机制实施前后工作人员知识水平的比较

机制实施后,10名工作人员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防控知识评分达到(96.58±2.11)分,显著高于实施前的(80.21±10.4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847,P=0.001)。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机制实施前后学生满意度的比较

机制实施后,学生的防控工作满意度为94.00%,显著高于实施前的80.00%。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机制实施前后学生满意度的比较见表1。

表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机制实施前后学生满意度的比较(n,%)

三、讨论

高校作为一个人员较多、院系构成多样的特殊单位,不仅要维护日常的教学秩序,而且要确保各类行政职能部门的正常工作。公共卫生在高校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做好防控工作、建立防控机制不仅是高校确保防控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而且是高校保障教职工和学生身心健康的关键。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是高校保障校园安全、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7]。笔者发现在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机制之前,部分高校在开展工作时仍较为被动。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高校都是采取“先发生再处理”的手段,即依赖学生或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主动向学校报告,然后学校再安排相应的部门进行处理。以往的措施存在以下弊端:1.不仅信息较为滞后,而且扰乱了校园的秩序,甚至会影响全体师生的正常工作和学习。2.高校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够重视,无法做到经验总结和反馈,存在一定的“懒政”行为。因此,笔者认为高校应从两个方面去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8]。

第一,高校要做好“防”,这不是单纯的被动防守,而是全员动员主动去预防。高校可以为全校教职工开展丰富多样、内容新颖的线上健康教育和线下健康教育,不断提高高校各个部门、各个院系和各个班级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程度。高校可以通过宣传和指导,确保全校教职工和学生能够绷紧安全的弦,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一旦发现异常,能够正确、及时地处置和上报[9-10]。高校在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机制后,工作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的认知水平显著提高,说明此类防控机制对保障校园安全具有一定的作用。

第二,高校要做好“控”,高校职工和学生的流动性较大,流动区域较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多与传染病和食品卫生相关,一旦发生此类事件,若高校无法做好控制工作,事件的危害性将会进一步扩大,还可能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甚至出现舆情[11]。因此,在防控工作中,高校除了要制订积极有效的应对方案,还要给师生传授灵活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方法[12]。在本研究中,该校通过日常监测、制定预案等方式来不断提高教职工和学生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因此,该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率由实施前的27.27%显著降低为0,而且学生对此类防控机制的满意度达到了100.00%。

综上所述,高校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机制,不仅能显著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认知水平,而且能够有效提高高校学生对防控工作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教职工公共卫生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用先进文化引领教职工思政教育创新
浅谈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