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孩子的点灯人

2023-10-19普正才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3年9期
关键词:课外书写作文作文

普正才

走出师范学校大门,踏上乡村教师岗位,不知不觉已32个春秋。这些年,我潜心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教育教学工作,不忘初心,牢记教书育人的使命,在陪伴乡村孩子成长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累累硕果。

一路走来,我与小学语文教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有老师问我,你二十多年就教六年级语文,就上下册两本书,不觉得单调、乏味吗?我的回答是:“沒有呀!我觉得六年级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挑战性,让我不敢怠慢。”其实,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虽然教材很少变,但每年接手的学生不同。面对的学生不一样,面临的困难就不同,教法就要随之改变。

一直以来,我所教学的班级学生绝大部分都是彝族孩子,他们日常生活中说彝语,学语文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的课外阅读更是一张白纸——据了解,大部分学生家庭藏书为零。父母打工在外,是爷爷、奶奶隔辈抚养,管教和指导不足,学生课余基本不看书。

坚守乡村教学,我有一个很深的认识: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与城区的孩子有很多差异,其中有一点便是课外阅读少。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可能你是在很边远偏僻的地方工作的,可能你那个村庄和文化中心要相距数千公里,学校里也许会有许多欠缺,但是如果你那里有一个书籍的王国,你就有可能把工作提高到这样的教育学素养的水平,并且取得这样的成果,使之不次于在文化中心地区的工作。”每接手一个班,我都要带领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在阅读书籍的选择上,从不做统一规定,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主,自由阅读他们喜欢的故事书、童话、漫画等等。只要学生轻松愉快地进行阅读,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阅读摒弃急功近利,不下达任务,一般不写读后感等,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把阅读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书香浸润乡村孩子的童年。

现在的小学生零用钱并不缺乏,我适时推荐给学生一些适合阅读的好书,倡导他们节约零用钱,买一本课外书看。要求有条件的学生带一两本好书来,放在教室图书角的书架上,并不断充实、更换,与大家分享交流。安排学生定时到学校图书室借各方面的书,供全班同学阅读,创建书香班级。编书给学生看,把多年来积累的学生优秀作文和自由创作的文学作品,结集编成《优秀作文》《山花》等,装订成册给学生阅读交流。每年我都要买几本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如名著全套20册,《小学作文技巧》等给学生阅读。“润物细无声”地阅读指导,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养成阅读的习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一学期能阅读20多本课外书,全班人均看书在15本左右。阅读的积累,突破了彝族学生学语文的语言障碍,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我一直努力构建具有农村特点的作文教学,改变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从模仿到创作,日积月累,培养学生习作兴趣。我所教的学生不仅不怕写作文,还很喜欢写作文。鼓励学生阅读有字的书,阅读整本书,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艺术形象的真、善、美。因势利导,激励学生自由表达,进行文学创作,一些学生还爱上了创作。现已有18名学生的21篇作文、读后感、童话、散文、小说等作品在《楚雄教育》和县文学刊物《龙川江》上发表。其中,张晓燕同学的小说《暑假旅行记》字数达10343字。乡村少数民族小学生写的作品印成铅字,发表在刊物上,这是山区民族聚居区语文教学的一大突破。我的语文教学质量也逐年稳步提高,帮助大批学生走出大山,接受更好更高的教育。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扎根山区民族教育32年,实现了我的教育梦。“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我将坚守乡村教学,立德树人,做一名乡村孩子的点灯人,点亮一盏盏阅读之灯,梦想之灯,希望之灯,成为一名张桂梅式的好老师。

猜你喜欢

课外书写作文作文
爱看课外书的我
写作文的烦恼
课外书
用中医诊疗法写作文
写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写作文
写作文等
《新高考·数学版》调查问卷
有话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