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背景下香港电力消费发展趋势研究

2023-10-19陈耕云

亚太经济 2023年4期
关键词:蓝图消费量双碳

陈耕云 林 珊

一、引言

2020 年9 月2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 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10月24日,中国政府网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意见明确了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工作原则;明确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五方面主要目标,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①。

香港作为国际化大城市,为保持和巩固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是最早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亚洲城市之一。从2000年至今,相继发布了相关的条例、计划、蓝图等②,为香港的节能降耗、零碳生活等做出安排。其中:2017 年发布的《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30+》,拟通过低碳运输,低碳消费措施,在2030 年将香港的碳排放总量降低至2005 年水平的26%~36%;2021 年发布的《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50》(下文简称《气候行动蓝图》)③,通过“净零发电”“节能绿建”“绿色运输”“全民减废”等措施,力争2035年前将香港的碳排放总量降至2005 年水平的50%,并于2050 年前实现碳中和。目前,香港约66%的碳排放来自发电,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寻找绿色和低碳的电力供应能源,以及降低或优化能源消费是其最主要的解决路径。《气候行动蓝图》显示,1997年香港已停止建设燃煤发电机组,并逐步淘汰现有的燃煤发电机组。香港特区政府在过去10年间投入470多亿港元推行各项减碳措施已初见成效:2014年,香港的碳排放量达到峰值水平;2020年,香港的碳排放总量比2005 年水平减少约20%;2020 年,“节能绿建”建筑物的用电量与2015 年水平相比下降4.7%(约占当年总用电量的5%)④;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占比已由2018 年的70%、9%和21%,优化为2020 年的62%、20%和17%⑤。香港特区政府还将在未来15~20 年间再投入2400亿港元,推动一系列节能减排工作。例如,在“净零发电”方面,中期目标是淘汰燃煤发电,发展可再生能源,长远目标是2050年前达至净零碳发电;在“节能绿建”方面,中期目标是2035年或之前商业楼宇用电量减15%至20%、住宅楼宇用电量减10%至15%,长远目标是2050年或之前商业楼宇用电量减30%至40%,住宅楼宇用电量减20%至30%⑥。由此可见,要在不到30 年的时间内实现“双碳”目标,对香港来说既充满挑战也带来新机遇。

本文以1990—2022年香港电力消费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为基础,预测了2023—2050年香港电力消费及分布状况。基于香港电力消费的特点与发展趋势,一方面,应进一步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能源合作,另一方面,应加大推进“节能绿建”的力度,以期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二、文献回顾

就影响电力消费的因素而言,张游国和高岩(2021)研究认为,经济发展水平与电力消费息息相关,而且产业结构、人口数量以及气温也是决定电力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其他文献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黄晨宏(2011)研究指出,电力需求与宏观经济和气候因素息息相关。其中经济发展决定了上海电力需求的主要趋势,气温因素决定了上海尖峰负荷变化的增量幅度,在上海经济进入以服务经济为主的发展阶段后,随着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其电力需求增长要远快于第二产业。汪斌等(2018)研究指出,实际中,资源环境的约束、经济结构的优化及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对电力消费量的需求皆有重要的影响,经济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将引发中国电力需求增长的深刻变化。并从对北京1985—2014年的实证研究中得出,影响北京电力需求增长的因素主要包括GDP增长、电力需求在总电力需求中的占比、相对与绝对GDP电耗强度、居民电耗强度及混合弹性系数、人口数量等,其中GDP增长及其单耗强度是影响电力需求增长的主要原因。闫宁(2019)主要根据北京市2000—2017年GDP、城镇化率、三次产业占比、全社会用电量等历史数据,研究了GDP、城镇化率、三次产业占比等3 个因素对于北京市全社会用电量的影响,并预测北京市2018—2030 年的全社会用电量。邱波等(2018)研究指出,典型发达国家随着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电力消费总量不断增加。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消费增速总体呈阶段性递减趋势,经济发展的电力需求弹性不断降低,经济增长与电力消费逐步实现脱钩。当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拉动作用与抑制作用趋于平衡,经济增长与电力需求也将逐步脱钩;此时影响居民用电量的主要因素是人口数量、城镇化率和居民人均收入。刘洪久等(2015)研究认为,影响苏州电力需求的因素有:人均GDP、产业结构比例、人口数量、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居民家用电器拥有量、城乡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城市化率、电力消费效率、气温变化等,但其中人均GDP 和第二产业结构比例则是影响最显著的两个因素。苏步芸等(2022)研究认为,中国的“双碳”目标正引起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其影响将渗透至产业、能源、电力等各个方面。中央于2019年先后印发实施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在“双区”驱动下,差异化产业发展策略和新基建的要求将对深圳未来用电特性产生深远影响。孔胜等(2010)以辽宁省2002年1月至2009年8月的月售电量为原始数据,利用Excel、SPSS13.0软件进行深入分析得出,2008 年下半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对电力行业产生冲击,导致月售电量出现下降。余潇潇等(2021)研究认为,“新基建”中5G基站、大数据中心、电动汽车等基础设施布点密集,能耗密度大,大规模发展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冲击大。

现有文献对电力需求预测研究也较为丰富。主要有:张游国和高岩(2021)采用灰色关联度、主成分分析以及多元回归模型等方法,对上海市历史用电量进行模拟预测,且发现分析模型有一定的预测精度。张鹏飞等(2022)利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网络模型分析法、对数平均迪氏指数等方法,量化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电力生产和消费导致的碳排放及社会经济因素对大湾区电力碳排放的影响。闫宁(2019)采用协整分析及情景分析方法,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进行研究。邱波等(2018)利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建立居民用电量需求方程进行研究。刘洪久等(2015)在比较了电力需求预测的经典预测方法、传统预测方法、现代预测方法后采用了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苏州电力需求进行了五年的预测。孔胜等(2010)利用比重法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及月间增长率模型等多维分析的组合预测模型,拟合了经济危机对辽宁省电力负荷的影响,也得到了较好的预测效果。黄晨宏(2011)则分别采用了平均值法、单耗推算法以及增长率法预测了2011—2012年上海市的电力需求。苏步芸等(2022)以能源弹性系数法和产值单耗法等为基础进行各行业增加值预测,一方面,依据历史发展规律;另一方面,结合“双碳”下经济发展目标、“双区”下产业发展方向等进行趋势外推,并引入不同的影响因素指标,利用计量经济工具寻找指标和影响因素之间的量化关系,即“双碳”“双区”下经济社会和电力发展之间的相关性,进而预测了深圳“十四五”及中远期全社会用电需求。余潇潇等(2021)在对“新基建”各类基础设施“十四五”期间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上,重点对5G基站、数据中心等“数字新基建”的能耗模型进行分析建模,量化分析“十四五”期间“新基建”对中国电力需求影响。

三、香港电力消费的特征与主要影响因素

(一)香港电力消费与分布特点

本文根据香港的用电量统计方法,其电力消费按照使用者类别分为住宅用电、商业用电、工业用电以及街灯用电四类进行统计分析。表1列出了1990—2022年香港电力消费及分布(按照使用者类别分)情况。

随着服务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除工业用电外,香港电力消费总量及各类电力消费在过去33年里大多数年份呈上升态势,不同时期变动幅度有一定差异。从表1可以看出香港电力消费的总体特征:消费总量上升,但行业差别较大。

香港电力消费整体呈上升态势。电力消费总量从1990年的23.83太瓦时增加到2022年的44.77太瓦时,其中,最高的2021 年为45.72 太瓦时,最低为1990 年的23.83 太瓦时,年均电力消费总量为38.10 太瓦时。从增长率看,33年间增长了87.82%,年平均增长率为1.99%,其间最高增长率为1998年的8.09%;2022年,受新冠疫情的严重影响则呈负增长。

商业电力消费增长居各类电力消费之首。从1990年的11.55太瓦时增加到2022年的28.99太瓦时;最高为2019 年的29.77 太瓦时,最低为1990 年,年均电力消费量为23.94 太瓦时。从增长率看,33 年间增长了150.99%,年平均增长率为2.92%。最高增长率为1993年的10.76%,最低为2020年的-5.71%。商业电力消费量占电力消费总量的比重由1990 年的48.46%增加到2022 年的64.75%,33 年间占比提高了16.29 个百分点;其中占比最高的2019年达66.44%,最低的是1990年的48.46%。

住宅电力消费增长居各类电力消费第二。从1990 年的5.29 太瓦时增加到2022 年的12.62 太瓦时;最高为2021 年的13.18 太瓦时,最低为1990 年的数据,年均电力消费量为9.82 太瓦时。从增长率看,33 年间增长了138.63%,年均增长率为2.76%,增长率最高的是1998年的13.33%,最低为2022年的-4.29%。住宅电力消费量占电力消费总量的比重由1990 年的22.19%增加到2022 年的28.19%,33 年间占比提高了6 个百分点;其中占比最高为2020年的29.40%,最低是1990年的22.19%。

街灯电力消费较为稳定且占比极小。33 年间,年消费量介于0.07~0.11 太瓦时之间,年均电力消费量为0.10 太瓦时,年均增长率为0.50%。街灯电力消费量占电力消费总量的比重由1990 年的0.29%减少到2022 年的0.18%,33年间占比下降了0.11个百分点。

工业电力消费基本呈逐年下降态势,波动幅度较小。从1990 年的6.93 太瓦时下降到2022 年的3.08 太瓦时,最高为1991 年的6.96 太瓦时,最低为2020 年的2.96 太瓦时,年均电力消费量为4.24 太瓦时;33 年间增长率为-55.54%,年均降幅为2.50%。工业电力消费量占电力消费总量的比重由1990 年的29.06%减少到2022年的6.88%,33年间占比下降了22.18个百分点;其中占比最高年份为1990年,最低的2019年占比仅6.71%。

(二)影响香港电力消费的主要因素

1.人口数量

从图1看,香港人口总量从1990年的575.20万人增加到2022年的733.32万人,其间人口数量增长波动较大,年增长率最高为1996年的3.05%,最低为2020年的-1.25%,33年间年均增长率为0.74%。一般而言,人口数量变化对电力消费尤其是服务类商业以及住宅电力消费的影响较为明显。

图1 1990—2022年香港本地人口总量及其年增长率变动

2.本地生产总值(GDP)

从图2 看,香港经济总量整体呈逐年攀升态势,本地生产总值由1990 年的5992.56 亿港元逐步增加到2022 年的28270.09 亿港元。33 年间,年增长率起伏较大,最高的1992 年达16.75%,最低的2020 年为-5.95%;年均增长率为1.05%。

图2 香港1990—2022年本地生产总值及其年增长率变动

3.三次产业结构

香港较早步入服务经济时代。图3显示,1990年,香港的第一产业已逐年式微,第一产业占GDP 的比重1990 年仅为0.29%,2022 年更低至0.08%;第二产业占比逐年下降,由1990 年的25.34%下降为2022 年的6.63%;2004 年后,第一、二产业合计产值占GDP 的比重少于10%;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在1990 年已达74.37%,到2022年更高达93.29%。因此,第三产业结构的变动是影响香港电力消费变化最为重要的因素。

图3 香港1990—2022年三次产业占比变化情况

4.高温天气天数⑦

香港地处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气温较高。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出现了较多的极端天气。极端天气包括酷热、寒冷、台风等,对香港而言,影响电力消费较大的是酷热天气,因此,香港气温因素仅考虑高温天气出现的天数情况。据统计,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香港的“高温天气”天数年平均达45天,中位数及众数均为每年37天。从图4看,香港高温天气天数基本上呈现阶段性盘升走势,对电力消费的影响不断加强。1990 年、1998 年、2007 年和2009 年相继创下37 天、46 天、48 天和58 天的新高;2014 年起,高温天气天数,一是创新高天数均维持在60 以上,二是创新高频率上升,9 年间有5 年突破前期高位;到2021年高温天气天数竟高达115天。

图4 1990—2022年香港高温天气天数统计

5.《气候行动蓝图》等措施效应

为了与国家落实《巴黎协定》的“双碳”行动承诺一致,2017年1月,香港出台了《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30+》,提出香港社会在落实“双碳”行动承诺需采取的计划、行动,以及2030 年将香港的碳强度由2015年的水平降低65%至70%的目标。2021年10月,香港进一步出台了《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50》,以“净零发电”“节能绿建”“绿色运输”“全民减废”四大减碳策略,提出“2035年碳排放总量与2005年相比下降50%,2050年实现碳中和”等新目标,以期更圆满完成国家的“双碳”目标。为此,香港特区政府在过去10年已拨款470多亿港元,推行各项减碳措施,未来还会继续投入约2400亿港元,推动一系列节能绿建工作。如,推行“强制性能源效益标签计划”,涵盖空调机、电视机等8 类电器产品,每年约可节约9.3 亿千瓦时电,减少约65万吨碳排放;实施“上网电价计划”,市民和非政府机构可以在其处所安装太阳能光伏或风力发电系统,以较一般电费高的水平,向电力公司售卖所生产的可再生能源;推出“采电学社计划”,为学校和社会福利机构免费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推出“绿色校园2.0——智能悭电计划”和“绿色社福机构计划”,为其处所进行能源审核并安装节能装置等,预计该计划实施每年可节省约4500 万千瓦时电,相当于减少约3.2 万吨碳排放;等等。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对香港电力消费及分布状况已经产生明显的影响,我们将这些积极影响称为蓝图效应。当蓝图效应对电力消费的影响为负时,表明《气候行动蓝图》的实施产生正面作用,使电力消费科学下降。

6.新冠疫情的影响

自世界卫生组织于2020年1月30日宣布新冠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起,至2023年5月5日宣布新冠疫情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3年多时间里,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巨大。对于一个高度开放的国际化城市,这场疫情同样对香港社会、经济及个人行为等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新冠疫情期间社会、组织及个人等已产生的各种新的行为方式、新的业态、新的消费方式与消费习惯,如线上会议、线上教学、电子商务、互联网医疗、共享经济等。这些新业态及新消费方式在后疫情时代仍会产生长期影响,也必然对电力消费产生相应作用。

四、香港电力消费及分布的计量建模与结果检验

为了进一步探讨上述因素对香港电力消费及分布的影响程度,本文在上述分析基础上选取香港1990—2022年间的各类用电量、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人口数量以及高温天气天数等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并考虑自2017年以来的蓝图效应影响以及2020以来的新冠疫情影响。由于香港已进入现代服务经济时代,因此,产业结构的变量仅选取第三产业占比。由于街灯在电力消费总量中占比极低,因此,后续分析不再考虑这一部分。

1.变量相关性描述

各影响因素与各类电力消费量的简单相关可以看出变量选择的合理性,结果见表2。从简单相关来看:(1)各类电力消费与产业结构以及人口总量高度相关,各相关系数绝对值均高达0.94以上,与GDP增速、高温天气相关系数绝对值也在0.5以上;(2)香港电力消费总量与总人口数、第三产业占比及高温天气天数正相关,与GDP增速负相关;(3)工业电力消费量与GDP增速正相关,与第三产业占比、人口数量及高温天气天数负相关;(4)商业、住宅电力消费量与人口数量、第三产业占比及高温天气天数正相关,与GDP增速负相关。这说明,就气温及香港的经济结构看,气温升高将增加电力消费总量、商业及住宅电力消费量;而高温天气对工业生产活动会有负的影响,这与酷热天气下往往减少一定的生产活动有关。

表2 各类电力消费量与主要因素相关矩阵

2.变量平稳性检验

在建立实证模型之前,考虑到时间序列数据建模可能存在的伪回归问题,应先检验各类电力消费量、人口总量、产业结构、经济增速以及高温天气天数序列的平稳性,其中,人口总量取对数进行检验(人口总量取对数不改变其性质和关系,且易于消除异方差问题),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 可以看出,各类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速、第三产业占比及人口数量等均为平稳的时间序列,而高温天气天数是趋势平稳序列。

3.电力消费影响因素多元回归模型

根据上述变量平稳性检验结果,特别地,本文在方程中考虑气候蓝图的影响,同时考虑2020年开始的新冠疫情冲击的影响,建立如下多元回归模型:

Elec=α+β1lnPop+β2GDP_r+β3GDP_3p+β4Lantu+β5Yiqing+β6Day_hot+ε

被解释变量Elec为电力消费量,分别是电力消费总量Elec_total、商业电力消费量Elec_commer、住宅电力消费量Elec_house、工业电力消费量Elec_indus。

解释变量:lnPop为人口总量的对数;GDP_r为GDP 增速;GDP_3p为第三产业占比;Lantu代表蓝图效应,2017 年之后Lantu= 1,其余年份为0;Yiqing代表新冠疫情冲击,2020—2022 年取1,其余年份为0;Day_hot为高温天气天数;t为时间趋势。考虑到上述平稳性检验表明GDP 增速、对数人口总量的数据生成过程有滞后效应,因而模型使用Newey-West稳健估计。表4列出了电力消费的多元回归模型估计结果。

表4 香港电力消费对其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

表4 的估计结果显示印证了前一部分的理论分析。首先,人口总量对电力消费总量以及商业、住宅电力消费量存在显著的正效应;对工业电力消费量影响为负,但不显著。其次,第三产业占比对电力消费总量和商业电力消费量的影响为正。就系数估计值而言,第三产业占比对两者的影响系数远远大于住宅以及工业电力消费量的系数绝对值,这也凸显了香港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发展特点。再次,各类电力消费均存在非常显著的蓝图效应以及新冠疫情效应(除工业电力消费量外)。前者对电力消费总量、商业以及住宅电力消费量的影响为负,存在显著负相关效应,证实《气候行动蓝图》相关措施的实施对节能有一定的效果;后者对电力消费总量及商业电力消费量的影响为负,对住宅电力消费量为正,说明新冠疫情以来,商业活动减少,居民居家办公活动增加,产生了相应的电力消费结果。最后,高温天气天数对电力消费总量、住宅及工业电力消费量的影响显著,证实了高温气候对电力消费的影响。

具体来看,表4列(1)表明,人口总量每增加1%、第三产业占比每增加1个百分点、GDP增速每减少1个百分点,电力消费总量分别平均增加0.0477太瓦时和0.4710太瓦时、0.2866太瓦时;《气候行动蓝图》及新冠疫情的影响使其平均减少了1.2599 和1.6255 太瓦时;高温天气每增加1 天使得电力消耗总量平均增加0.0132太瓦时。列(2)显示,人口总量、GDP增速、第三产业占比的单位变动,会使其分别平均增加0.1901太瓦时、0.0527、0.4738太瓦时;蓝图效应和新冠疫情效应则使其平均减少1.1630太瓦时和2.0331太瓦时。

4.稳健性检查

考虑到历年香港人口数量增长状况,为了使实证结果更加稳健,以人均电力消费量(Elec_p,分别为人均电力消费总量Elec_total_p、人均商业电力消费量Elec_commer_p、人均住宅电力消费量Elec_house_p、人均工业电力消费量Elec_indus_p)作为被解释变量再次进行了多元回归估计,结果见表5。

表5 香港人均电力消费量对其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

比较表4与表5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被解释变量的改变对回归结果的影响不大,除了人口数量的影响发生变化,其余结果十分接近,这表明本文构建的多元回归模型的结果是较为稳健的。

再者,从表4回归模型的拟合情况来看,可决系数R2和调整的可决系数R2都非常高,特别是调整的可决系数均在0.98以上,表明本文电力消费需求模型拟合效果非常好,在上述各个变量的相关性较为稳定的情况下,是非常适合进行预测的。

五、香港电力消费的发展趋势预测

在前述电力消费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础上,设定各影响因素的变化程度后,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对2023—2050年香港电力消费进行预测。

(一)相关假设条件

1.GDP增速设定

参考香港《2022 年经济发展及2023 年经济展望》中对“2024—2027 年”经济增速的预期,将未来GDP增速设定为3.7%⑧。

2.第三产业占比假定

由于香港经济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香港特区政府不断推出第三产业发展的新举措(如:设立家族办公室、虚拟资产交易平台业务的展开、促进科技产业发展、推进文艺创业产业发展等),未来有可能继续提高第三产业的占比。因此,本文一是按照第三产业占比逐年提高0.05 个百分点,至2050 年提高1.4 个百分点进行预测;二是采用近五年第三产业占比的平均值进行预测。

3.人口总量估算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公布的“按性别及人口推算的年中人口数”进行预测,2023—2050年间人口预估数呈抛物线走势,其中2023—2040年间明显呈逐年上升态势,到2046年前后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4.其他设定

预测中的高温天气天数设定为1990—2022年间的均值天数,同时考虑气候蓝图效应及新冠疫情影响。

(二)2023—2050年香港电力消费及分布的预测

在上述各影响因素的设定条件下,利用表4 的估计结果对2023—2050 年香港的电力消费及分布进行了预测(表6),并据此预测数据计算电力消费的占比(表7)。

表6 2023—2050年香港电力消费及分布的预测数据 单位:太瓦时

表7 2023—2050年香港电力消费及分布预测数据的占比情况 单位:%

从表6 的预测数据可知,香港电力消费将延续之前用电趋势。首先,无论第三产业占比采用五年均值还是逐年递增方式,除工业电力消费量逐步降低外,其他电力消费量均呈现出上升的态势。其次,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三产业占比的五年均值与逐年递增方式所预测的电力消费总量及分布数据逐渐产生差异,2024 年前,前者的预测数据大于后者,但2024年后,前者的预测数据逐渐小于后者。这也说明,香港特区政府在发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逐年提高第三产业占比的过程中,也需关注对电力消费需求产生的影响。最后,第三产业占比按五年均值方式的预测中,2030年、2035年及2050年电力消费总量分别为:46.28太瓦时、47.59太瓦时以及50.02 太瓦时;商业及住宅电力消费量2030 年分别为30.96 太瓦时、13.21 太瓦时,2035 年分别为32.25 太瓦时、13.66 太瓦时,2050 年分别为35.13 太瓦时、14.46 太瓦时;工业电力消费量则从2025 年的2.44太瓦时下降为2050 年的0.32 太瓦时。据此预测数据计算出2023—2050 年各电力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电力消费总量0.40%,商业与住宅电力消费量0.69%和0.49%,工业电力消费量-7.76%。由此可见,在电力消费未来发展的上升趋势中起主力作用的是商业及住宅电力消费。

如表7 所示,商业及住宅电力消费量的占比逐年提高,以第三产业占比采用五年均值推算结果看,二者占比2023 年分别为65.59%及28.26%,2050 年分别达70.23%和28.90%;二者占比2050 年较2023 年分别提高了4.64个百分点和0.64个百分点;工业电力消费量的占比则是逐年减少,从2023年的5.91%下降至2050年的0.64%,下降了5.27 个百分点。以第三产业占比采用逐年提高0.05 个百分点推算结果看,二者占比2023 年分别为65.57%及28.26%,2050 年分别达70.60%和28.81%;二者占比2050 年较2023 年分别提高了5.03 个百分点和0.55 个百分点;工业电力消费量的占比逐年下降,从2023 年的5.92%下降至2050 年的0.37%,下降了5.55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第三产业占比不论是采用五年均值推算,还是以逐年提高0.05个百分点推算,至2050年,商业及住宅的电力消费基本占据了香港未来电力消费的全部。因此,香港“节能绿建”的着力点应围绕在商业及住宅的电力消费方面,尤其是商业的电力消费方面。

与此同时,本文还对以人均电力消费为被解释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按照上述设定条件进行了预测。对比预测结果,二者差异基本在1%之内;人均电力消费模型测算的电力消费总量在2046 年后趋于小幅度减少,这应该与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公布的人口推算数据在2046年后出现下降趋势有关,但香港未来电力消费总量及商业、住宅电力消费量依然呈现增长态势。

六、结论与建议

(一)基本结论

1.在“双碳”背景下,影响香港电力消费的主要因素有人口数量、经济增速、产业结构尤其是第三产业占比以及气温因素,这些因素与电力消费的相关性很高,相关度大于0.5;电力消费及分布均存在非常显著的蓝图效应,影响系数较大;新冠疫情对电力消费也有影响。

2.对2023—2050 年香港电力消费及分布进行预测的结果表明:在人口数量、GDP 增速、第三产业占比、高温天气、气候蓝图及新冠疫情的综合影响下,如果香港的现有经济模式与消费服务模式不变,香港电力消费总量、商业及住宅电力消费量的未来发展趋势呈不断增长态势。而且,未来推动香港电力消费量上升的主要因素是商业及住宅方面的电力消费。

(二)政策建议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社会电气化水平的快速迭代更新,香港电力消费呈逐年增长态势。要保障和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稳健高质量发展,满足绿色电力消费需求特别是商业及住宅电力消费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早日实现“双碳”目标,香港应加大实施节能降耗与绿色能源的步伐。

1.加大“节能绿建”实施的力度与有效性

一是继续推进香港的《建筑物能源效益条例》《建筑物能源效益守则》以及“能源效益标签计划”的实施,加大对旧建筑物节能改造力度,提高新建筑物的节能设计要求。二是加大力度推进节能减排行动的参与主体。充分发动香港发展商、公共事业、金融机构等界别的机构参与香港环保署提出的“4T”伙伴活动⑨,不断为香港的绿色发展增加新动力。

2.加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绿色能源的合作力度

一是遵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在粤港澳大湾区合作框架下,落实“飞地经济”发展,由广东省协调大湾区城市提供“飞地”用于建设电厂为香港供电。二是协调粤港澳大湾区相关城市及南方电网对香港的输电网络布局,进一步推进清洁低碳、安全可靠、智能高效、开放共享的区域能源体系协同发展规划实施。

3.进一步优化绿色能源的竞争优势

一是积极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国内双向交流的“超级联络人”优势。大力推动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等绿色金融产品规模快速增长,拓宽绿色产业和绿色项目融资渠道。深化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广州碳交所)与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的合作,积极探索碳金融领域的合作项目。二是努力克服香港地理环境的限制,进一步推进香港“采电学社计划”等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因地制宜,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拓展香港地区“净零发电”来源。

注释:

①参见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布,中国政府网,https://www.gov.cn/xinwen/2021-10/25/content_5644687.htm。

②例如:《香港清新空气蓝图》《香港资源循环蓝图2013—2022》《香港都市节能蓝图2015—2025+》《香港生物多样性策略及行动计划2016—2021》《香港迈向可持续发展城市之路:环境报告2012—2017》《香港电动车普及化路线图》《香港清新空气蓝图2035》《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30+》《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50》等。

③后文提到的《气候行动蓝图》影响、效应等,均以《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50》内容为准。

④香港特区政府于2012年实施了《建筑物能源效率条例》,并为建筑业主和物业公司提供了专门的能效方面的财政补贴,鼓励建筑改造。即要求新建和改建的建筑物必须遵从基本能效标准,安装相关节能装置。

⑤见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22,2020。

⑥均以2005年用电量为基数。

⑦“高温天气”天数本文指香港天文台“特殊天气现象统计资料”中“酷热天气日数”与“热夜日数”合计数。其中“酷热天气”为日最高温度≥33摄氏度,“热夜天气”为日最低温度≥28摄氏度。

⑧参见香港《2022 年经济概况及2023 年展望》第32 页。https:// www.hkeconomy.gov.hk/tc/pdf/er_c_22q4.pdf.访问时间:2023-04-10。

⑨香港环保署提出的“4T”伙伴活动即减碳目标(Target)、制定时间表(Time-line)、开放透明原则(Transparency)、共同参与(Together),目前已有60个来自发展商、公共事业、金融机构等界别的机构参与。

猜你喜欢

蓝图消费量双碳
蓝图
五年蓝图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我们的健康新蓝图
2015年全球废钢消费量同比下降
绘好国家级健康新蓝图
2014年国际橡胶消费量增加6.7%
N2015083 中国铜铝消费量料在未来十年达到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