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技术赋能城市社区发展治理的逻辑与推进
——基于C 市Y 社区的治理实践分析

2023-10-19顾兴树吕洪楼

三晋基层治理 2023年4期
关键词:居民数字社区

顾兴树,吕洪楼

(西南民族大学,成都 610041)

2022 年5 月,民政部、中央政法委等9 部委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服务智慧化、智能化水平〔1〕。这为数字技术赋能城市社区发展治理指明了方向。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基础单元与落地载体,社区治理的有效性充分彰显着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以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核心的数字技术为城市社区治理夯实了数据底座,推动城市社区治理结构、治理过程及治理结果发生深刻变革,促使城市社区由“治理”向“智理”转型,使得城市基层管理更为高效、城市运行更加智能。数字技术赋能城市社区发展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议题,对于提升政府治理效能、优化社区智慧治理方式,进而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城市社区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为了将数字技术融入社会运行新趋势并发挥其实践效能,有必要厘清数字技术在赋能城市社区发展治理过程中的运行逻辑,并结合具体的实践案例来进一步探索数字技术赋能城市社区发展治理的新路径。近年来,C 市Y 社区为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创建特色智慧文明社区的号召,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社区居民需求回应为核心,在充分结合社区自身工作实际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与创新新型智慧社区的特色发展模式,总结其实践经验,有助于进一步探索数字技术赋能城市社区发展治理的机制与路径,推动实现城市社区治理数字化转型目标。

一、数字技术赋能城市社区发展治理的内在逻辑

数字时代超越了“技术发展”的范畴,数字技术不再仅具备工具理性的角色,同时也推动传统的治理模式衍生出更多的重要场域与治理空间〔2〕。城市社区发展治理实践中数字技术的引入、运用与更新,需要在治理目标、治理过程及治理结果的行为导向下展开,不仅受到行动者主观判断的政策影响,同时亦受到治理结构及治理情景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体现出明确的能动性与规范性的对立统一。因此,明确数字技术与城市社区发展治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是分析数字技术赋能城市社区发展治理的重要前提。通过坚持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价值—制度—技术—社会的技术治理逻辑,为数字技术赋能城市社区发展治理提供更多的实践可能与效能空间(如图1 所示)。

图1 数字技术赋能城市社区发展治理的内在逻辑

(一)价值逻辑:以需求满足引领社区发展治理的行动方向

大数据时代,数字技术应用与城市社区治理的有机结合将成为未来城市社区发展治理的必然趋势,以数字技术赋能城市社区发展治理,不仅可以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与应急管理能力,促进城市社区治理更加科学化、精准化、智能化,同时也是符合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的现实需求。作为新时代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探索,数字技术赋能城市社区发展治理,必须要在坚持党的领导下,以城市发展为轴,以社区治理为基础,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核心价值,以此来实现城市发展与社区治理的良性互动、秩序与活力融合共生〔3〕。在这个过程中,社区居民作为城市社区发展治理的重要行动主体,居民需求能否得到有效满足则成为当前衡量城市社区发展治理效能水平的重要标志。传统的社区治理模式往往以政府行为作为主要的治理实践来源,而居民对社区治理参与不足的现状一直未得到有效改变,居民与社区之间利益联结不够导致居民个人利益与社区集体利益无法达成共识,究其根源在于社区居民的公共性不足,居民需求没能得到有效回应与满足〔4〕。数字化治理时代,数字技术由于具备超强的数据收集、文本分析与精准识别等能力,通过集成、共享、复合、开放式的智能化平台对信息数据的汇聚整合,促使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出现全方位赋能、整体性转变,使得社区居民可以通过智能化平台的使用及时有效传递个人需求。同时,管理部门也能通过大数据平台全方位观察社区居民的数据信息情况,实现政府与居民信息传递与需求回应的双向互动,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社区治理的运行效率。通过数字技术来实现社区居民需求的识别与开发,引导居民从个人私域走向公共领域,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变短期参与为持续参与,逐步增强居民对社区治理的集体认同感与公共性,使城市社区发展治理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二)制度逻辑:以结构变革释放社区发展治理的效能空间

随着社会结构日益复杂、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系、资深专业的治理队伍以及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治理水平愈发成为衡量城市社区发展治理效能的重要标志〔5〕。从本质属性来看,数字技术在应用到城市社区发展治理的实践过程中,需要从社区合作治理与社区治理结构重塑等层面出发,通过对社区治理的业务流程、条块部门的职责关系协同联动,以治理项目与社会活动将社区成员相互联结,形成内外交融互通的社会利益共同体。以数字技术嵌入城市社区发展治理推动制度结构重塑变革,并非仅是政府作为“元治理”角色的自身意愿,而是国家、社会、公众等多方主体利益交织碰撞的现实选择。因此,数字技术在赋能城市社区发展治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强调多元治理主体在构建专业化治理队伍过程中的作用发挥,同时也要理顺在城市社区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目标下的内部治理机制驱动与外部主体协同的多重制度逻辑交互所产生的治理行为的一致与冲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6〕。城市社区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不仅关系到国家宏观政策的具体落实,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因此,从顶层制度设计层面进行统一政策部署,通过数字技术嵌入结构性变革助推要素资源的系统优化,是改变服务效率不足、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现实选择,一方面促使社区组织的基本架构以及责权关系进行重新整合,打破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科层制的治理格局,构建起以信息共享为基础、高效运转为前提和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新型工作结构,推动治理结构实现治理效能之变;另一方面亦能促进部门间信息传递共享、不同主体特长发挥、达成合作共识,为创新城市社区数字化治理模式释放更为广阔的效能空间。

(三)技术逻辑:以工具创新夯实社区发展治理的数据基底

数字技术赋能城市社区发展治理实现技术与治理的互嵌,既是数字赋能彰显技术理性的逻辑体现,也是社区发展治理中行动主体网络化演进的价值所在〔7〕。数字技术作为支撑手段,通过嵌入治理理念、制度规范、流程机制等功能要素,充分发挥技术驱动的优势作用,提升城市社区发展治理的效能。同时,在制度赋权与技术赋能的双重作用下,数字技术可以凝聚政府以外的社会组织力量,政府、社会、居民等相关治理主体可以通过整合社区治理资源和共享治理数据做出诸如组织协同、智慧服务、功能整合的实践行动,增强社会力量的自我组织管理能力,从而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利益诉求。通过数字工具的创新应用,并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价值功能,以此来构建“数字支撑”的智能化治理平台,是夯实社区发展治理数据基底、实现数字化社区智能治理的重要抓手。另外,技术赋能城市社区发展治理,要充分认识到技术系统与治理系统的耦合关系,通过构建技术—治理双向互动的治理机制,提升社区智慧治理的科学化与智能化水平。因此,一方面,数字技术能够整合优化社区治理制度,为智慧治理创造基本物质条件,通过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嵌入到城市社区发展治理的实践,构建起以数据为基础、以互联网技术为工具、以算法为支撑的赋能体系,打造“数字支撑”的治理平台,使得传统的实体治理不断演化出更多的虚拟空间〔8〕。另一方面,数字技术赋能城市社区发展治理,能够给予治理场域中的行动主体在基于大数据客观分析的前提下作出合乎数字治理逻辑的行为,即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有效使用,能够更好地感知社会态势,对社区内的基本情况、变化趋势等形成更为清晰的认知,变传统的被动式经验管理为主动预警研判的精准施策,促进城市社区治理从“传统治理”向“智能治理”转型升级,有效提升城市社区发展治理的风险识别、预警与防范的能力。

(四)社会逻辑:以利益共识促进社区发展治理的多方参与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提升城市社区治理能力,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必然要求。城市社区发展治理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治理需求回应为目标,强调以发展满足人、以治理带动人,因而“社会共识”成为推动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合作治理的重要因素。城市社区发展治理参与主体众多,涉及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居民等多方力量,从功能目标上展现了当前社会提倡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设目标,但由于不同主体之间在利益诉求、价值观念、行动策略和方法目标上存在差异性,多方利益协调的难度也有所增加。而培育社会治理主体的集体共识可以最大程度协调多方利益、整合社会资源,激发多方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增强主体间的合作,实现社会治理的目标。数字技术赋能城市社区发展治理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多元主体形成治理共识,强化集体认同。一方面,在于数字技术提供了整体、开放式的智能化治理平台,突破了时间的掣肘和空间的限制,使得数据信息的沟通交流能在政府、社区居民之间共享流动,社区治理可以通过数字平台所赋予的虚拟空间实现从传统线下单向治理向线上线下联动治理转变。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由于其独特的运行规律与算法规则,在推动治理主体加强信息传递与沟通交流的同时,治理方式的不可篡改与自动执行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运行规则的公开透明,减少了主观治理的操作空间,增加了主体间的相对信任感。另外,受数字技术思维影响的社区居民将会主动通过数字化工具参与城市社区发展治理,并通过多元主体间平等讨论与协商共治以此来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与现实想法,寻求社会公共性的实现。

二、C 市Y 社区数字技术赋能城市社区发展治理的实践探索

C 市Y 社区成立于2005 年,位于C 市J 区X街道,辖区面积约为3.6 平方千米,居民院落有11个,现有居民14789 户,常住人口3.3 万余人,居民年龄结构丰富,属于典型的全龄友好型社区。Y 社区内资源种类众多,有多家商业街区、中小学幼儿园,涵盖多家主题公园,文旅资源丰富,同时紧靠C 市游客集散中心,交通枢纽功能显著。2023 年 Y 社区被司法部、民政部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近年来,Y 社区始终将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当成首要课题,打造数字化赋能、融合创新的数字社区,推动数字技术与民生实事、经济建设融合发展,不断以数字技术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在智慧党建、民主参与、社会服务以及特色文化创新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区治理模式。

(一)创新党建引领机制,促进社区居民参与

社区治理是在特定的空间场域内协调多方主体的利益关系,以此构建动态稳定的关系网络的过程。社区治理从本质属性上决定了多元主体参与的重要性,通过发挥多元主体的治理合力,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的内生动力,以此实现社区治理有效、民主有序与和谐稳定。因此,为充分满足社区居民诉求,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Y 社区结合社区实际探索出一套党建引领下多元主体参与赋能社区治理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推动社区治理精细化、精准化发展。一是完善社区党组织体系建设。Y 社区全面推行党建引领“微网实格”治理新模式,在社区党委下设12 个二级党支部,同时在所属街区、小区单元等区域设置10 个居民党小组,初步形成“党建引领+社区牵头+院落党小组骨干带头+居民普遍参与”的治理模式,将党的领导贯穿社区治理全过程。同时,Y 社区还专门成立以各院落党员、楼栋长为主要成员的社区志愿服务队,并通过微信公众号上的睦邻志愿者积分系统、一月一议等形式多样的居民议事活动来精准对接志愿服务需求,不断提升志愿服务成效。二是创新“智慧党建”模式,提升便民服务水平。Y 社区创建了党建引领、经济生态、平安法治、公共服务的“四站四平台”智慧服务体系,专门设立电子“三务”公开栏,及时更新社区内的党务、居务、财务等相关事项。同时,每年召开民主评议工作会,报告年度社区的工作情况,自觉接受广大群众监督。三是完善社区场景营造,激发居民参与热情。Y 社区为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打造了1800 余平方米融合法治小剧场、社区法律之家、社区记忆馆等项目载体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并由党员牵头、群众共同参与,开展各类红色艺术文化课程、红色宣讲等类型丰富的社区活动。这种“党建+服务+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模式,极大地增强了社区居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二)聚焦需求精细管理,打造智慧服务平台

需求是行为的内在动力,社区治理需要坚持以满足社区居民需求为核心。需求导向能够在需求被满足的过程中创造公共利益,增强社区居民的公共性,引导社区居民实现主动参与、持续参与。同时,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极大地提高居民需求识别的精准度,从而将有限的资源集中提供到居民切实需要的服务中,提高社区治理的效能。为有效满足社区居民的利益诉求,提高社区治理便民服务的效率,Y 社区创新“线上线下”运行模式,构建了“知跃进•享服务•跃便民”智慧治理体系,推进智慧服务的全方位覆盖,不仅极大地方便了社区居民日常服务需求,也提升了社区智慧化与精细化的治理效能。一是加强智慧场景的营造。Y 社区以微信公众号为载体,以居民住所为中心,打造社区数字地图云导览,集中展示了社区的文化、商业、教育、医疗等分类资源,社区居民可以通过线上智慧地图了解社区详情,实现5~10~15 分钟内完成自身服务需求的快速定位,极大地提升了社区业务办理、居民日常需求服务的效率。同时,Y 社区还积极打造社区“全龄全时全智慧”特色便民服务机制,通过线上智能化服务终端接入,营造云游、云购、云服务等智慧新型场景,为居民提供出行、办事、娱乐、生活等各方面的服务需求。二是打造智慧便民服务中心。Y 社区为营造社区人文服务与智慧学习氛围,借助党群服务中心的学习功能,打造具有地震预警、数字阅读、社区科普等多功能集合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另外,Y 社区还开设友谊食堂,并通过线上平台为社区内不同居民提供送餐到家服务,累计线下服务达3500 人次,居家送餐服务达1200 多人次。三是健全社区智慧安全监控。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安全也成为城市社区实现良序善治的重要基础。在社区治安管理方面,Y 社区增设物联感知、人脸识别、高空坠物抓拍等智能化设备,并通过物业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管理监控,及时有效的掌握并维护Y 社区的社会治安情况。在数据信息的保护方面,Y 社区在通过实地调研和综合市民需求意见的基础上,完善了技术治理安全手册,并与技术开发商签订保密协议,极大地保障了社区居民数据、隐私不被泄露。

(三)统筹资源要素配置,融合社会资本支持

社区治理的和谐有序离不开对社会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而社会资本作为发挥社区治理效能的关键要素,由于其具备敏锐的市场反应能力,在识别社区发展需求、推动社区治理精准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区要积极统筹社区内包括社会、人才、文化、经济、生态等优势资源,推动社区内部资源与外界资源相联结,充分发挥了社会资本的增值赋能作用。Y 社区基于社区内部现实情况及优势资源积极开展与外界社会资本的有机合作,促进了社会资源的融合升级,不仅加深了居民之间合作信任的关系,同时也推动社区治理实现新发展。一是聚焦居民需求,创新多元服务。Y 社区为满足辖区内居民的多样化发展诉求,积极拓展社区内部资源,与社区外的社会组织展开有效合作。如在关爱老人方面,Y 社区联合企业及社会组织积极开展牙齿护理、名医看病、义诊义剪等各类便民服务,同时还联合融媒体中心定期开展声乐、摄影、朗诵课程,以多样化的文化娱乐活动来丰富老人的精神世界。又如在服务儿童方面,Y 社区积极与辖区内企业、学校、医院等相关单位合作,定期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开展早教类、运动类、文化类、生存类等活动。二是创新融资渠道,多种方式引入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参与社区建设与发展是当前数字化时代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来看,社会资本可以通过“改造+运营+物业”的方式提供物业服务和增值服务,也可通过业主或实施主体以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选择养老、托育、家政、便民等专业服务企业,来提供专业服务或配套设施。Y 社区充分研判自身具备的社会资源,在充分考虑社区居民需求的前提下,积极通过社区资金项目征集的方式,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运行,并不断简化审批流程、加强监督监管,在保障社区项目稳定可靠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了社区服务发展的效益质量。三是激发院落微治理,共建宜居家园。Y社区建立和完善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产权单位、物业服务企业等共同参与机制,主动链接规划设计行业社会资源,聘请专业规划师团队对社区内部环境给予专业合规性指导。同时,以“共创箱体、共谱社规、共学花蔬、共护生长、共享果实”的“五共模式”开展了诸如“邻里长廊”“微花园打造”等一系列促进社区整体共融、提升院落整体美化的治理行动,有效推动了全龄友好型社区的深层建设。

三、数字技术赋能城市社区发展治理的推进路径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对数据、信息的功能化与具象化整合,推动传统的科层制度逐步实现系统化与规范化运作,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社区发展治理的效能空间与发展韧性。分析Y 社区在运用数字技术赋能城市社区发展治理的实践经验,可以发现推动城市社区发展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必须要在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的基础上,紧密围绕市民发展的核心诉求,通过数字技术与场景营造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宜居、更智慧、更包容的美好生活需求〔9〕,具体而言,应在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一)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构建高效协同组织体系

以数字赋能城市社区发展治理,推进基层社区治理实现数字化变革,需要充分构建起党建引领的城市社区发展治理体系,积极探索创新党建引领、多元互动的城市社区治理新格局。通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多元主体协商机制构建,使得治理主体间的相互矛盾得到有效调处、内部关系进一步和谐,为提升城市社区整体治理水平,构建高效协同的组织体系创造良性空间。

首先,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是高效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根本保障和题中应有之义。一方面,完善党建引领的纵横联动协同机制。要运用“找党员、建组织、优机制、抓服务、植文化”五步工作法,推动党的组织体系向居民小区延伸。同时,在加强城市基层党组织纵向联动、区域党组织横向互动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机制,加强党群干群互动,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提升党建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与社会凝聚作用。另一方面,创新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要积极推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的有序建设,有效破解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相互分离的局面,以此提升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实效。同时,要以大数据平台为支撑,对街道、社区内部进行系统化机构改革,打破内部信息传递壁垒,实现部门职责的纵向分工、横向协同,有效提高社区治理效能。

其次,建立利益协调的多元主体合作机制。城市社区发展治理最终是为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目标,因而,多方参与主体达成利益共识进而产生合作共治的行为,是有序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目标实现的内在要求。一方面,要培育多元主体参与协同治理的责任意识。多元协同共治的治理机制不仅要在数字化智能平台所彰显的技术理性来实现主体间的合作治理,还要从价值理性上通过寻求政府、市场、社区、居民等治理主体间的利益共识来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共同价值作为社区发展治理的行动目标。另一方面,要完善多元主体协商共治的体制机制。要以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议事会为沟通联结点,在社会协同、群众参与和基层治理相结合的制度化渠道基础上,以多主体参与协商的前端决策、中端执行、末端评价的全方位闭环管理模式,推动政府主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居民自主协商,进而凝聚治理共识,汇聚治理合力,激发治理动能。

(二)注重社区智慧赋能,健全技术治理规范体系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正在推动传统的治理模式发生深刻的变革,数字技术嵌入城市社区发展治理的全过程以实现数字技术对城市社区发展治理的赋权增能,是当前优化政府治理流程,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水平以及满足市民多样化发展诉求的必然选择。而在此过程中,通过科学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和数字技术安全风险防范治理规范去调解社会关系、引导社会行为,成为了当前数字化治理时代所必须遵循的行动准则。

首先,要打造城市社区智能化治理平台。加强城市基层治理的数字资源中心的建设,构建数字政府、城市大脑等服务平台,是实现城市社区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一方面,要以智能化设备、物联网技术为依托,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整合公共服务资源,推动社区政务服务、社会治安、民主监督等各项线下服务向线上转变。另一方面,要加强数字治理资源整合共享,加快部门间信息统筹协调,打破城市社区合作治理间的数据壁垒,构建“城市运行一网通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公共服务一网通享、社会诉求一键回应”的城市社区智能运营平台,促进城市社区治理实现由精细化管理向智能化治理转变,推动数字技术与城市社区发展治理实现深度融合。

其次,健全数字治理运行规范管理体系。数字技术在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效能的同时,也带来了技术滥用、隐私泄露等风险,增加了城市社区发展治理的技术复杂性。为此,需要针对数字技术所带来的衍生风险加强技术治理的全周期规范管理体系建设。一方面,要加强数字治理规范的顶层制度设计,强化不同主体参与数字治理的法律规制,形成系统完备、衔接高效、规范有序的政策规划体系。如政府作为数字治理的重要力量,在知识、资源、人力配置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加强政府部门对数字治理的行为监督与规范,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机制,对于充分发挥政府在数字治理中的主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城市社区数字治理需要推动治理体系的全功能集成、全网络融合、全周期管理和全要素连接,将技术架构、接入组件、界面交互进行规范,提升智能化平台的监控管理与精准研判能力,做到对社会风险的及早识别、及早控制、及早解决,防止数字技术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三)坚持用户需求导向,完善精准精细服务体系

城市社区发展治理水平提升不仅需要依靠治理手段、治理工具与治理流程的智能化创新,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治理理念,满足居民发展诉求才是城市社区发展治理的根本立足点。以数字技术赋能城市社区发展治理,通过技术手段与社区治理的共生互嵌,拓宽了基层治理的流程边界,能够精准回应居民诉求、及时高效提供智慧服务,为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精准供给和社区治理的效能提升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首先,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的全过程数字治理,优化流程管理的制度空间。数字技术应用于城市社区发展治理本质在于基于用户或需求视角重塑社会治理价值理念,通过多元主体价值目标的整合建构,凝聚形成符合行为导向的内在治理准则,以此引导社会主体更好参与社会治理。以需求为导向推动城市社区发展治理可以联结不同利益主体的需求共同点,并通过协商共议避免利益趋向的短期主义。因而,在价值选择上要以公共利益作为实践行动的基本准则,在充分凝聚不同治理主体利益诉求的基础之上,正视并处理好城市社区条块部门之间的利益分歧。要在组织架构上秉持城市社区治理人民本位与用户价值导向的统一,在治理流程上清晰界定部门职责定位,在评价体系上坚持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考核,通过协商沟通、利益协同达成认知共识,努力构建党、政、企、社、民多方协同发展的数字生态合作圈。

其次,强化居民需求的有效识别与回应的公共服务机制保障。数字技术对社区居民及社会成员行为数据的高效采集、精准定位、分析决策,为社区居民需求满足的针对性和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公共性创造更多现实可能。因而,推动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精准化精细化,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对社区居民需求进行动态分析与精准识别,并根据智能平台整合的居民需求信息形成系统化专业化的需求服务标签。同时,要推进公共服务线上线下相融合,通过智能化设施的建设推广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宣传,尽可能广泛地覆盖不同层次的受众群体对于智慧治理和智能化服务享有的可及性。在社区治理中,可以建立以“目标指引+模式引导+路径推荐+指标测度”为核心的服务机制,并在社区居民需求服务满足过程中结合社区发展重点和不同主体类型,构建以社区服务、文化、环境、空间和产业为基础的五大类11 小类的社区治理标签〔10〕,提升社区公共服务、政务服务、便民服务、志愿服务等服务供给的质量水平。

(四)优化基层权责关系,夯实资源要素保障体系

在数字技术赋能城市社区发展治理的过程中,要通过组织结构重塑优化基层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和资源配置流程,以规范化的制度渠道构建起重心下移的支撑保障体系,最终为城市社区发展治理效能提升夯实制度、组织、人才、资金保障。

首先,要构建赋权增能的组织架构,优化基层权责关系。组织结构的调整是适应数字化时代治理流程变化的必然要求。一方面,要深化街道职能转变和社区减负增能改革,撤销清理社区不合理事项,逐步规范城市社区治理相关部门之间涉及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综合执法监管等职责的分工体系,建立社区工作执行权责清单评价体系,明确社区工作的基本职能。特别是社区居委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从行政权责上归属于街道党委和办事处领导,兼具“自治性”和“行政性”的双重属性〔11〕,在承担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志愿服务等公共事务管理的同时,也要注重组织居民自治、回应民众诉求的能力提升。另一方面,要在加快转变社会治理发展方式、构建城市现代治理体系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存在技术弱势的数字治理主体进行能力培养,以科学可持续发展引领城市社区有效治理,以社区居民反馈评价机制倒逼相关部门认真履职,打通基层公共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其次,要强化基层资源要素保障,推动要素资源下沉城市社区。数字技术赋能城市社区发展治理的过程中,无论是前端数据的采集开发,还是数据资源的整合完善都需要技术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投入。一方面,社区的智慧化运行与维护需要长期大量的资金支持,为此需要建立保障与激励并行的社区专项经费制度,在加大政府公共预算与财政投入的同时,积极推动社会资本融入社区智慧治理的建设与发展,补足基层社区数字治理的资金短板。另一方面,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也是推动城市社区发展治理的重要基础,要不断深化社区用人制度改革。可以通过科学规范的人才培养标准,加强社区工作者现代化能力素养培育的全过程管理,不断提升社区工作者的数字治理能力。同时,要丰富和统筹社区工作者队伍,把社区党员、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成员以及其他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统筹管理,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的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切实提升服务群众水平和社区治理实效。

猜你喜欢

居民数字社区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1/4居民睡眠“不及格”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