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增长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2023-10-19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18期
关键词:低体体重增加过度

陆 巍

(徐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江苏 徐州 221000)

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营养代谢不均衡现象十分普遍,尤其是超重人群增多明显,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孕前、孕期保健及安全愈发重视[1]。目前我国孕前超重女性的人数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同时存在孕妇孕期容易营养过剩的情况,可对其自身、胎儿造成不良影响[2]。本研究选择2021 年11 月至2022 年10 月在徐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分娩的360 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探讨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增长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1 月至2022 年10 月在徐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分娩的360 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其孕周为29 ~42 周,平均孕周(35.59±2.38)周。根据孕前体重指数分为低体重组(体重指数<18.5 kg/m2)97 例、标准组(体重指数为18.5 ~24.0 kg/m2)130例、超重和肥胖组(体重指数>24.0 kg/m2)133 例;根据孕期体重增加情况分为孕期体重增加不足组102例、孕期体重增加标准组128 例及孕期体重增加过度组130 例。纳入标准:(1)初次单胎妊娠者;(2)具备正常听说读写的能力,可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3)依从性高者;(4)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次研究的开展。排除标准:(1)多胎妊娠者;(2)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3)自身免疫功能异常者;(4)临床资料缺失者;(5)拒绝参与本次研究者。

1.2 分组标准

由专业人员测量孕前体重、身高以及分娩前体重,并做好详细记录。根据体重指数= 体重(kg)/〔身高(m)2〕计算孕妇的孕前及分娩前体重指数,然后再算出孕妇妊娠期体质量增加情况。由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协助产妇做好各项产前检查,同时跟踪至分娩,为其建立围生期保健档案,并实施饮食干预、心理干预等。体重指数:孕妇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测量身高(精确到0.1 cm)、体重(精确到0.1 kg),测量2 次,取平均值。根据孕前体重指数分组,即体重指数<18.5 kg/m2为低体重组、体重指数为18.5 ~24.0 kg/m2为标准组、体重指数>24.0 kg/m2为超重和肥胖组。孕期体重增加:由产科护士测量孕妇的孕前体重,测量次数为2 次,取平均值。参考《中国妇女妊娠期体重监测与评价》[3]中的体重增加标准明确各个体重区间孕妇的理想增重范围,即消瘦孕妇增重11.0 ~16.0 kg,标准体重孕妇增重8.0 ~14.0 kg,超重孕妇增重7.0 ~11.0 kg,肥胖孕妇增重5.0 ~9.0 kg。

1.3 观察指标

比较各组的妊娠期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产后出血)以及不良妊娠结局(早产、巨大儿、剖宫产、新生儿窒息)。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孕前体重指数组孕妇及其新生儿体重的比较

低体重组、超重和肥胖组的孕前体重、分娩体重、孕期增加体重及新生儿体重与标准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不同孕前体重指数组孕妇及其新生儿体重的比较(kg,± s)

例数 孕前体重 分娩体重 孕期增加体重 新组别 生儿体重低体重组 97 48.53±7.11 62.38±7.48 17.65±3.01 3.12±0.35标准组 130 55.70±8.34 68.59±7.28 15.92±3.13 3.28±0.39超重和肥胖组 133 65.14±8.58 79.19±8.53 13.86±3.17 3.72±0.41 t 值/P 值(低体重组与标准组) 6.817/0.000 6.284/0.000 4.187/0.000 3.193/0.002 t 值/P 值(超重和肥胖组与标准组) 9.045/0.000 10.829/0.000 5.302/0.000 8.914/0.000

2.2 不同孕期体重增加组孕妇及其新生儿体重的比较

孕期体重增加不足组、孕期体重增加过度组的孕前体重、分娩体重、孕期增加体重及新生儿体重与孕期体重增加标准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不同孕期体重增加组孕妇及其新生儿体重的比较(kg,± s)

表2 不同孕期体重增加组孕妇及其新生儿体重的比较(kg,± s)

组别 例数 孕前体重 分娩体重 孕期增加体重 新生儿体重孕期体重增加不足组 102 51.69±2.85 63.19±3.53 11.97±4.25 3.08±0.36孕期体重增加标准组 128 53.42±2.93 66.82±3.95 14.68±3.80 3.35±0.37孕期体重增加过度组 130 56.35±3.47 71.28±4.78 17.28±4.32 3.21±0.41 t 值/P 值(孕期体重增加不足组与孕期体重增加标准组) 4.503/0.000 7.255/0.000 5.097/0.000 5.564/0.000 t 值/P 值(孕期体重增加过度组与孕期体重增加标准组) 7.323/0.000 8.163/0.000 5.130/0.000 2.878/0.004

2.3 不同孕前体重指数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的比较

与标准组相比,超重和肥胖组的各项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P<0.05)。低体重组、超重和肥胖组的各项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与标准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不同孕前体重指数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的比较[例(%)]

2.4 不同孕期体重增加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的比较

孕期体重增加不足组、孕期体重增加过度组的各项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各项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与孕期体重增加标准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不同孕期体重增加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的比较[例(%)]

3 讨论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及出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体力劳动、户外运动等明显减少,使得多数育龄妇女都会出现孕前肥胖、孕期体重快速增长的情况[4]。相关研究指出,孕前肥胖及孕期体重增长过多与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可严重影响妊娠结局;与孕前体重正常和孕期体重增加适度的孕产妇相比,孕前肥胖及孕期体重增长过多的孕产妇其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更高[5-6]。有研究表明,孕前肥胖及妊娠期体重过度增加与妊娠期并发症、妊娠结局密切相关。控制好孕前、孕期体重的增加是目前孕妇及医务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本研究显示,低体重组、超重和肥胖组的孕前体重、分娩体重、孕期增加体重及新生儿体重与标准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分析上述数据可知,孕妇孕前体重若较低,其新生儿的体重相对较低;孕妇孕前若超重、肥胖,其新生儿的体重相对较高。这一结果与冯银宏等[7]的研究结论一致(该研究的结果显示,低体重组、标准组与超重和肥胖组的分娩体重及新生儿体重比较,P<0.05)。现阶段,有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认为,孕前体重会影响到新生儿体重,若孕妇孕前体重低于正常水平,则低体重儿的发生率较高,若是孕妇孕前体重高于正常水平,则巨大儿的发生率较高[8-9]。本研究显示,孕期体重增加不足组、孕期体重增加过度组的孕前体重、分娩体重、孕期增加体重及新生儿体重与孕期体重增加标准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有研究指出,孕妇的体质量过大或肥胖,更容易发生内分泌失调、代谢紊乱,促使大量炎症因子、过氧化物被释放,进而引起血管收缩及血小板聚集,导致孕妇出现高血压。研究表明,孕前体重指数大于24.0 kg/m2及孕期体重增加过度是引起妊娠期高血压的主要因素[10]。当孕妇妊娠期体重过度增加时,其体内多存在组织间液潴留、皮下组织水肿的情况。妊娠期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功能障碍是导致孕妇出现水钠潴留的因素之一,而这一系统的平衡失调与妊娠期高血压存在一定的联系。血脂代谢功能障碍可引起脂肪细胞异常,其是引起妊娠期高血压的因素之一。另外,脂肪的增多会引起雌激素大量释放,并通过肾素- 血管紧张素的重吸收引起水钠的潴留,最后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大量研究指出,孕前体重指数超标、肥胖以及孕期体重增加过度均会造成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11-12]。肥胖孕妇体内脂肪酸代谢功能的异常可造成胰岛素抵抗,影响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显著增加孕妇出现妊娠期糖尿病的概率[13]。从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孕前超重、肥胖及孕期体重增加过度的孕妇其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有研究指出,肥胖孕妇的体内堆积大量的脂肪,肌肉松弛,免疫力及子宫收缩功能通常较差,故其产程通常较长,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较高。本研究显示,孕期体重增加不足组、孕期体重增加过度组的各项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各项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与孕期体重增加标准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有研究指出,肥胖会增加孕妇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使得其临床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升高[14]。胎膜早破与炎症水平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而妊娠进程是引起炎症反应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孕妇的体重指数与炎症反应呈正相关,即体重指数越高,炎症水平就越高,而其出现胎膜早破的风险也会相应升高[15]。孕前超重、肥胖及孕期体重增加过度会使大量的葡萄糖及脂肪酸随血液进入胎盘,使得胎儿在宫内发育过程中生长过快,导致胎儿的脂肪大量增加,进而可增加巨大儿的发生率。通过本次研究可知,孕妇妊娠期体重增长与胎儿的体重密切相关,孕期体重增加过度可造成巨大儿发生率的升高。妊娠期控制好体重,有利于减少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获得满意的分娩结局。通过本研究可知,孕前肥胖、孕期体重增加过度可引起多种妊娠期并发症,从而对妊娠结局产生不利影响。孕前合理控制体重,根据孕前体重指数对孕妇的饮食及体重实施科学有效的干预,可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综上所述,孕前肥胖、孕期体重增加过度均可导致妊娠期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及不良妊娠结局(早产、巨大儿、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临床上应加强孕妇的营养干预和体重管理,合理控制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增加情况。

猜你喜欢

低体体重增加过度
戒烟后体重增加问题新机制
首发抑郁症住院患者低体质量率及其影响因素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经络干预对早低体质量儿神经发育的影响
青海省大学生BMI与体质健康的关系研究①
过度减肥导致闭经?
家属参与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的影响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社会版(十一)
过度加班,咋就停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