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视角下“食品分析”课程思政教育的改革初探

2023-10-19曹慧徐斐郝丽玲吴秀秀阴凤琴

食品工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食品分析食品思政

曹慧,徐斐,郝丽玲,吴秀秀,阴凤琴

上海理工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093)

“食品分析”是食品专业学生的核心基础课程,也是培养“工程型、创新性、国际化”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1]。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食品中各种组分、添加剂及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和原理,进而监控食品在加工和保藏中可能发生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生物化学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食品色、香、味、质构、营养和安全的影响。然而,在“食品分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对学生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很少涉及对其健全人格的培养,且普遍存在思政教育和课程基础知识互不相通、教师对课程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亟待提升,以及缺乏对课程中思政教育的有效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等问题[2-3]。基于此,从新时代“课程思政”视角下分析“食品分析”在思政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并从教学方案优化、师资培养及评价机制入手,探讨思政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互通互融的协同育人途径,以期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并为食品专业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

1 新时代视角下“食品分析”课程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析

1.1 课程思政教育和理论教育互不相融

食品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一般在相关企业、科研机构、监督检验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从事食品研发、质量安全控制及安全评价等方面的工作。不仅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各种检测技术和仪器对食品中的各种成分进行分析,还需要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诚信、富有责任感和明确作为食品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但目前在“食品分析”的授课中更注重对专业知识的讲解,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往往不到位或覆盖面不够[4],这些不足造成“食品分析”理论教育与思政教育相互隔离的“孤岛效应”。

1.2 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亟待提升

在“食品分析”的讲授过程中,要求教师能从食品样品中蛋白质、脂类、糖类、有毒有害物质及添加剂检测等内容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充分展现课程中的家国情怀、理想信念、绿色发展和科学精神[5]。但由于教师自身育德能力不足,常常将思政内容生硬地楔入课程中。如在讲授食品添加剂检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一般详尽讲述食品中甜味剂、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方法,以及因为食品添加剂的滥用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但公众对食品添加剂存在很多误解,往往谈添加剂色变。如果在讲课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食品添加剂的正确添加,不仅能赋予食品色、香、味等特征,且对人体是安全的,可以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而不会以讹传讹。因而,如何提升教师在的育德意识和德育能力,改变思政教育中的“单声道”“一言堂”等教学方法,是“食品分析”思政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3 对思政教育缺乏有效的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

在“食品分析”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一考定成绩”的方法,主要侧重于对食品中各种组分、添加剂和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法和原理的考查,评价标准单一,不能体现思政元素的教育成果。而且评价的主体主要是教师,没有形成教师、学生、督导、企业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模式。在考核内容中,也未将学生对化学分析应有的严谨态度、创新精神和诚信品质等纳入其中,从而不能体现评价的人文性和多元性[6-7]。因而,如何在“食品分析”课程评价中引入课程思政评价及其改进机制也是新时代食品专业人才培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2 新时代视角下“食品分析”课程思政的改革初探

2.1 通过思政挖掘和校企共商,协同优化课程思政和理论知识互通互融的教学方案

在“食品分析”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思政教育往往孤立于理论教学环节,造成理论教育与思政教育的互不相通。因而,在“食品分析”的教学方案中融入环环相扣的化学分析理论及思政教育环节,对培养兼具扎实化学基础和健全人格的食品专业人才尤为重要[8]。可以从专业层面上制定课程思政教育的总目标,主要包括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兼具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深厚的化学知识储备、具备良好团队协作精神及能正确思辨化学分析中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等。进一步将“食品分析”的主要理论内容分为绪论、样品的采集与预处理、食品中主要组分测定及感官评定、食品中添加剂测定和食品中有害物质测定五大模块。并邀请校内外专家共同深入挖掘这些内容中的核心价值观、国际视野、家国情怀、科学故事、科技前沿及工匠精神等相关思政元素的“触点”(见表1),从而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拓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及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在此基础上,将挖掘出的思政教育理念全面融入到“食品分析”教学方案、课程大纲、教案、课堂过程和考核等培养方案的各个环节,实现思政教育的全覆盖,并推动课程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同向前行和相得益彰。

表1 “食品分析”课程思政内容的挖掘和举措

2.2 通过“传帮带+多方培训”,增强专业教师的思政能力

在“食品分析”的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教师,共建“专业教师+思政教师”的“老中青”教学团队,推动课程思政经验的“传帮带”,并提升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在组建的教学团队中运用新上岗教师培训、师德培训等多种措施,定期组织老师对教学方式等进行深入交流,促使专业教师能通过案例教学、研讨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自然渗入辩证科学思维、创新精神、职业素养、健全人格及家国情怀等德育元素,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

在介绍“食品分析”课程的发展史时,可以从课程背后的人文故事入手,通过对化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贝格曼、法拉第、布朗、黄鸣龙等案例的讲述,以及对我国近代化学的发展情况和与发达国家差距的讲述,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使命感和爱国精神。

在讲解食品中的蛋白质检测时,介绍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原理,向学生讲述三鹿奶粉事件和阜阳奶粉事件,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分析凯氏定氮法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通过开展的案例教学法能让学生知道三聚氰胺等非法添加物在奶粉中的添加给婴幼儿的身体造成严重危害,使学生在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时,能引以为戒,并具备食品人应有的诚信品质和职业操守。通过研讨教学法进一步让学生能运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认识到任何一种检测方法均有其局限性,必须通过不断创新去提高方法的检测性能。

在讲解食品中危害物(如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的检测技术时,首先列举国内外因为各种危害物导致的重大安全事件,如印度博帕尔甲基氰酸酯泄漏事件、日本水俣湾汞污染事件等,以此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责任担当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进一步介绍针对这些危害物的常规检测技术和检测仪器,包括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气/液质联用及原子吸收等,同时让学生们认识到这些分析仪器虽然检测精度很高,但价格昂贵,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并不适合现场快速检测,因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是目前食品分析检测领域的热点之一。国内外很多科研团队围绕核酸适配体、酶及印迹聚合物等生物分子和纳米材料,开发一系列新型快速检测技术。但在食品危害物快速检测中仍然有很多瓶颈问题,如检测方法在产业化过程中的稳定性和灵敏性。通过上述介绍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还能培养学生对化学分析的科研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

2.3 通过多方协同构建全员、全方位和全过程的评价和改进机制

由于长期以来唯数量化的评价导向,对专业课程的评价侧重于采用“一考定成绩”的方法,评价标准过于单一,不能体现思政教育的成果。因而,要改变“食品分析”固有的自我评价改进机制,有必要优化其考核评价方案,并建立相应的改进机制。首先,在评价的主体上,需引入食品化学分析行业或相关企业专家,构建“学生评教-督导评议-学校评价-企业反馈”的全员评价体系;在评价方法和内容上,可逐步将客观量化评价与主观效度检验结合起来,合理规定理论课程/思政评价的占比,并将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精神和诚信品质均纳入过程考核、实验/实践考核及期末考核的评价体系中,体现评价的全过程和多元性。如在过程考核中,要求学生围绕特定食品中的化学危害物,通过查阅最新文献资料,设计各类新型生物传感器,以课程论文或PPT讲述等形式纳入平时成绩,并以此开拓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验/实践考核中,要求学生熟练运用常规的检测方法和检测仪器对食品中的主要组分、食品添加剂和化学危害物进行检测,并一起分享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科研的严谨细致的态度和诚信品格。在期末考核中增加思政内容,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和诚信人格。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委托食品分析相关企事业单位全面评估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并根据各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对课程的教学方案、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全方位修订,同时更新课程思政在教学内容中的融入点。进一步定期进行内部自查和外部审查,反馈指导专业培养体系的持续改进。

3 结语

具备扎实分析化学基础和健全人格的食品专业人才是实现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因而,探索新时代课程思政视角下“食品分析”课程教学的改革思路,并总结出3条途径:一是通过“思政覆盖和校企共商”在课程教学方案中有机融入思政教育环节,实现思政教育的全覆盖;二是建立“老中青”教学团队,通过“传帮带+多方培训”提升专业教师的思政和育德能力;三是针对课程的过程考核、实验/实践考核及期末考核环节,建立全员、全方位和全过程的评价和反馈机制,以指导教学方案的持续改进。通过课程改革的初步探索,以期为食品产业培养“精质量检验、善安全管理、通品质控制”,并具有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合作竞争意识、科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食品分析食品思政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食品造假必严惩
高职《食品分析》教学内容的重构与优化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