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农产品物流”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

2023-10-24朱景焕王士龙陈碧刘玉雪

食品工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农产品物流

朱景焕,王士龙,陈碧,刘玉雪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来宾 546199)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流行业的运营模式和管理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智慧物流也逐渐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新型领域[1]。我国的智慧物流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智慧物流的兴起,不仅带来物流产业的进一步升级,而且对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也带来了严峻的考验,短时间内提供与行业需求相匹配的高质量人才,仍是一个亟需解决的供需矛盾[2]。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深入思考如何培养具有竞争力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物流人才,而物流人才培养的背后也离不开每一门专业课程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3]。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物流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产品物流”作为物流管理专业新增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该课程涵盖的知识面较广,教学内容紧跟智慧物流的时代发展需求,不仅包含物流管理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把射频识别(RFID)、自动分拣、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于农产品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这对我国农产品物流领域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作用[4]。然而,该课程的教学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方面,重理论轻实践;课程考核方面,形式单一;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教师水平层次不齐等问题,难以满足大数据背景下农产品物流领域高质量人才的培养需要。基于此,以农产品物流领域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为出发点,从大数据的视角对“农产品物流”课程进行改革与实践,以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

1 基于大数据时代“农产品物流”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1 “农产品物流”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

随着大数据、RFID、智能控制等先进技术逐渐渗透到农产品物流领域,我国逐步形成物流的智能化,智慧物流运输、智慧仓储、智慧物流包装等理念纷纷出现,京东、顺丰等企业甚至还引进无人配送等高端技术,物流运送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认为:物流行业可以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先进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进而提高我国物流行业运行的效率和物流服务的整体水平,并最终形成智慧物流行业发展新态势[5]。

1.2 “农产品物流”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与物流行业的深度融合,智慧物流成为时代发展的大趋势,物流行业对智慧物流相关人才的需求亦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智慧物流人才供给严重不足[6]。同时,智慧物流的快速发展也对我国智慧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带来新的要求和挑战。为培养与物流企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迫使高校对以往传统的“农产品物流”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实践,立足于学生就业和社会发展需要,探索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7],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大数据、RFID、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农产品物流领域的实际应用,真正实现我国农产品货畅其流,进而使农民利益达到最大化。

2 传统模式下“农产品物流”课程教学问题反思

“农产品物流”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选修课,该课程的授课任务是32个学时,学生完成学习即可获得2学分。该课程教学内容丰富,不仅涉及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农产品保鲜与养护、农产品运输与配送、农产品电子商务等专业知识,而且还涉及智慧物流技术,如大数据、物联网、自动分拣、智能控制等技术,实现农产品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的深度融合,对农产品物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然而,该课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可能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2.1 课程定位不合理

按照“农产品物流”的教学目标,该课程应该是一门应用型极强的课程,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课程教学模式也应该是理实一体化的。“农产品物流”作为物流管理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其理论知识涵盖面相对较广,跨学科专业术语颇多,学生普遍反馈智慧物流技术方面的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农产品供应链中的智能技术。一些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因基础设施、师资队伍等条件资源限制,实践应用课程的设计难度较大。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基本上以讲授法教学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下降,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较低,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同时,课程理论知识和案例较多,而课时仅有32个学时,时间安排与课程内容明显不匹配。若教师授课内容偏详细,则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若教师授课方式偏笼统,学生则普遍反馈理解不到位,实际应用能力甚为薄弱。因此,有必要对“农产品物流”课程进行改革与研究,以顺应时代发展需要[8]。

2.2 师生水平层次不齐

“农产品物流”涵盖知识面较广,课程内容不仅涉及物流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涵盖计算机领域的众多先进技术,可以说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前沿课程,也是为顺应大数据背景下智慧物流转型升级发展的时代潮流。一线教师作为教学改革的主体,其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物流管理专业的大部分老师并非来自物流相关专业,因此,物流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学科知识体系尚不能做到融会贯通。部分教师虽然是物流专业出身,但计算机相关知识相对比较匮乏,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进行讲解时仅限于点到为止,尚不能把农产品物流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等先进技术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大幅降低教学效果。此外,部分专业教师习惯于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方式单一,无法适应当代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氛围不够活跃,这对教师而言亦是重大挑战。学生层面,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是文科生,且生源地各不相同,每个学生对先进技术的敏感性和计算机基础水平层次不齐,这对“农产品物流”课程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并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是该门课程亟须解决的难题。

2.3 课程考核形式相对比较单一

基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农产品物流”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其中:形成性考核占比30%,主要包括学生课堂考勤、课堂讨论、作业等;终结性考核占总比70%,主要以课程论文的形式进行。期末成绩按式(1)计算。

式中:平时成绩=课堂考勤×20%+课堂讨论×20%+作业×60%。

这种考核方式简单易操作,虽然兼顾平时成绩,但是占比较低,容易导致学生对过程性考核的忽视。形成性考核占比虽然较高,但仅以课程论文的形式考核,尚不能体现学生的实训实战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导致学生的专业素养能力薄弱,无法胜任现有物流企业的人才需求。随着大数据、网联网、区块链等先进技术与农产品物流领域的深度融合,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极易造成理论与实践“两张皮”、课程教学缺乏实用性。因此,有必要重新修订该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充分体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应用能力,进而培养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应用型人才。

3 深化大数据背景下“农产品物流”课程教学改革

3.1 重塑课程定位及重组教学内容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和智能控制等先进技术在农产品物流领域的普及与应用,物流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难题[9]。为培养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应加强对“农产品物流”课程的高度重视,课程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应设立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必修课。考虑该课程的内容涉及面较广,授课任务可安排为48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践16学时,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实践实战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可根据学情分析,适当调整该课程的授课内容,如仓储、配送、运输等物流专业理论知识相对简单,且学生均在大三前已完成学习和考核,教师可借助案例简单串讲,避免重复教学[10]。根据“农产品物流”课程的教学目标,可针对物联网和大数据等计算机领域的知识进行详细讲解,重点突出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农产品物流领域的实际应用。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领头羊,其专业知识的熟练程度和授课过程的掌控能力,均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为更好地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要对所授课程的知识熟练掌握,并能融会贯通、灵活应用[11]。“农产品物流”作为一门前沿课程,是管理科学与计算机科学在物流领域的综合应用,以培养“互联网+”和智能化时代具有综合素质的高端复合型管理人才。为提升教学效果,教师亟须及时更新和储备新知识,摒弃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要懂物流知识,更要学习新技术,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12]。对非物流专业出身的老师而言,应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力度,继续发扬“传帮带”精神,培养更多精通物流相关领域知识的优秀教师。除此之外,基于学情分析的基础之上,教师应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和兴趣点,遵循教学发展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向学生解惑授业[13]。针对计算机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可以利用业余时间集中指导,或者课前推送一些通俗易懂、难度适宜的微视频和相关知识,要求同学课下提前深入查询资料,课堂上结合所学知识讨论和作答,教师全程参与指导。只有师生共同努力,化被动为主动,“农产品物流”课程的改革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3.3 构建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考核体系

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途径,而课程教学效果是否显著,则取决于考核方式的合理性。否则,很难体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农产品物流”课程的考核主要以期末终结性考核为主,平时成绩为辅的形式进行,该考核方式存在一定片面性。而且,不管是平时成绩还是期末终结性成绩,均以文字呈现,无法真实体现学生的实践实战能力。“农产品物流”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前沿课程,体现的是现代先进信息技术在农产品物流领域的实际应用,而非物流管理传统基础理论知识的单纯掌握。因此,亟须修订传统的考核方式,构建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考核体系,以考促学、按需培养、立足于就业,避免学生“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境地[14]。平时成绩方面,除了考勤和作业之外,应加入实践活动环节,重点考察学生对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在农产品物流管理各个环节中的实际应用能力,如通过大数据收集、清洗、提取、挖掘和整理后,如何快速而又准确地做决策分析和应急方案储备等,这是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教师应全程参与,并在实践活动结束之后及时给予指导,以保障教学效果;在终结性考核方面,教师应针对农产品物流管理的各个重要环节设置不同的项目,可借助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由学生随机抽取其中的一个项目进行现场操作,以检验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15]。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大数据背景下“农产品物流”课程的教学改革成为时代潮流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大数据、RFID、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在农产品物流领域的实际应用为出发点,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高端复合型管理人才为导向,对传统的“农产品物流”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研究,积极探索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进而为我国农产品的流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撑和保障[16]。

猜你喜欢

农产品物流农产品物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发展问题研究
发展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模式研究
“互联网+”农产品物流业的大数据策略研究
双向流通模式在农产品物流模式中的构建及运行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