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模仿训练
2023-10-19胡涛 姜瑞
胡涛 姜瑞
摘 要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可以运用模仿,特别是反思性模仿,简化从“理解到表达”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可在主旨模仿训练中让学生仿“气”,即模仿优秀文章中的“浩然之气”;在思路模仿训练中引导学生仿“格”,让学生走向创新之路;在语言模仿训练中鼓励学生仿“法”,鉴赏美文,反复锤炼语言。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写作教学 模仿训练 立意 写作思路 锤炼语言
“模仿”,顾名思义就是“效仿,仿照”,它是学习方式之一,是人的一种本能的倾向。“模仿”分为一般模仿和反思性模仿。一般模仿指全盘复制被模仿对象,是一种机械刻板的行为模式;反思性模仿指创新性模仿,指主体有目的、有组织、有选择地模仿,体现了主体意识。
模仿训练简化了写作中从“理解到表达”的过程,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写作教学中的“模仿”强调的是反思性模仿——个体在写作过程中,通过对一定的优秀文章的章法结构、谋篇布局等仔细揣摩,吸收其精华,丰富自己的写作经验,并将其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以使写作能力获得实质性发展,为下一步的创作打基础。
而要想写好一篇文章,作者应弄清三个问题:首先,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其次,写一篇什么样式的文章?最后,用什么样的语言材料和技巧来写这篇文章?而这三个问题就涉及了文章的三个要素——主旨、思路、語言。从这三个要素出发,教师就可以展开写作教学中对应的模仿训练。
一、主旨模仿训练:仿“气”
主旨是一篇文章的核心要素,它明确了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这篇文章要抒发什么情感,表达什么志向,阐发什么道理。主旨作为文章的灵魂贯穿写作全程,作者在提笔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审题立意。只有明确了主旨,后续的选材、谋篇布局、锤炼语言等才能有依据。主旨不明确,文章便没有重点,文章质量随之大打折扣。
“情、志、理”是作文的三个核心要素。人们常说“人品决定文品”,作文可谓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和学习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要想写好一篇作文,就要先学会做人。万事万物都通情,万事万物也都通理。写作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能够洞察社会百态,深刻思考人生,有思想、有独立见解的人。因此,主旨训练中最重要的是“气”的培养。古人谓“文以气为主”,孟子也有“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之说。这里的“气”指的是人的一种内在的精神境界。这种“气”,“至大至刚”,“配义与道”,是一种体现道德修养的博大而崇高的凛然正气。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模仿优秀文章中的“浩然之气”。
有的学生在写作时,仅仅停留在对社会现象的表面陈述上,无法做一个“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思考者,写作视野拘泥于身边的琐事俗情,把自己困在以个人为中心的圈子里,或只注重辞藻堆砌,用一些缺乏真情实感的语句进行例证和阐述。部分学生写作则仅仅是为了获取分数和应付功课。这与写作育人的初衷相背离。这种没有“气”的文章是没有灵魂的,学生也可能会陷入精神的空虚与灵魂的漂泊。
高中时期的学生在口头和书面言语方面相比初中时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已经可以进行复杂的思考,能够提出比较有深度的问题,这时候教师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他们内部言语的发展提升上,指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综合,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逐步认识分析事物的本质,关注写作的社会价值,努力实现立意高远、志趣高雅。写作时,学生应“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摆脱低俗事物的纷扰,妙用鲜活、具有时代气息,且能反映社会热点与亮点的素材。
我国浩瀚的书海蕴藏着不尽的精神宝藏,是学生学习、成长真正的养分。学生可从中仿《庄子》至善至美之情操,仿屈原《离骚》报国为民之理想,仿艾青《我爱这土地》之家国情怀。
除此之外,在具体的主旨模仿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来命题、立意和选择文体。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发展优势和速度千差万别,如有的学生擅长形象思维,有的学生擅长理性思维。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在命题中既要突出文章主旨,又要体现出文体的特征,一旦选择了某种文体就当按文体要求来写作,同时围绕主旨正确选材以及谋篇布局。还需注意,主旨模仿教学应该贯穿高中三年写作教学始终。
二、思路模仿训练:仿“格”
古人作文讲究“意格俱佳”,“意”就是上文所说的主旨,“格”就是章法,亦称“思路”。从内来看,思路是文章内在的写作思维流程,有横向思维、纵向思维、辩证思维、发散思维和点面思维等;从外而言,思路体现为外在的篇章结构,有横列式结构、纵贯式结构、对照式结构、扇面式结构和子母式结构等。文章结构虽然丰富多样,但也有法可循、有格可依。教师要掌握好一些常见的基本结构样式,通过剖析典范文章,引导学生借鉴别人安排文章结构的成功经验,即仿其“格”,然后根据自己的写作需要变“格”,从而形成自己的章法风格,走向创新之路。
教师可将仿“格”训练安排在多节作文课,让学生每上一节作文课就掌握一种写作结构。一般而言,学生在高一学年就要完成“理清思路,谋篇布局”的基础训练,以便在后期的写作训练中灵活变通。以下是对部分基本结构的举例。
1.对照式结构
对照式结构对应辩证的写作思维,可以应用于不同的文体,一般由相对的两大板块构成,如理论和事实对照、正面与反面对照等。韩愈的《师说》就是典型的对照式结构(如图1所示)。
2.扇面式结构
扇面式结构适用于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是发散思维的体现。学生在运用这种结构写作时,首先要选好一个思维的触发点,然后从这个点引出不同的主旨。高尔基的《时钟》、纪伯伦的《内心的告诫》就是典型的扇面式结构。在《内心的告诫》这篇文章中,纪伯伦在每段开头都以“我的心告诫我,教会我……”为触发点,然后把教会的内容像一条线一样贯穿起来,其结构从整体来看就像一把扇子。
在写作教学的仿“格”训练中,教师可以典型的篇章为例,引导学生去模仿作者思考问题的思路,把握他们的写作思维流程,并在典例示范的过程中教会学生把握不同文体的要素。长期的仿“格”训练可以有效地拓宽学生的写作视野,同时避免学生在寫作过程中杂乱无章。除了在课上安排结构训练,教师也要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训练题目,让学生按要求来拟写写作提纲。比如,教师可给学生一篇文章,让其分析这篇文章的思路,并画出结构图,再自拟一个题目,根据自拟的题目构思一篇文章,拟写提纲。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除了组织基本的结构训练,引导学生巧妙设计开篇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就不同文体来举例示范,教给学生不同的开篇方法。如在记叙文写作中,学生可开门见山,直接交代人物、时间,描写场面、景物、肖像,或者采用设置悬念、烘托映衬、比喻、托物起兴等开篇法;在议论文写作中,学生可采用直接引论、设问引论、对比、排比等开篇引论法。针对每种开篇法,教师可进行专门训练,让学生以教师的命题为话题,自拟题目,并运用不同的开篇法写不同的开头。
经过上述训练,学生在构思行文、谋篇布局时便可根据自己的喜好与熟练度进行综合变式,自成风格,“下笔如有神”。
三、语言模仿训练:仿“法”
很多学生在写作中普遍存在“词汇缺乏症”“语言贫血”现象,这使得他们写出的文章枯燥无味、寡淡苍白。语言是一种表情达意的工具,而语言能力的提升建立在大量阅读和不断积累的基础上。语文教科书由一篇篇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组成,里面有大量的精彩段落和精美词汇值得学生积累、借鉴。除积累和阅读之外,语言的锤炼也有法可循。语言的训练当和主旨训练一样贯穿高中写作教学的全过程。
在高一学年,语言训练的重点应在词语、句子、句群的锤炼上。其中,词语训练要着重于形容词、动词、副词等的训练。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词语,让其用这些限定的词语来写一段话。而对于句子锤炼,教师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很多,如仿句、改写句子、变换句式、按修辞格写句子等。在句群锤炼方面,教师可选用名家名篇中的精彩句群供学生仿写。句群仿写要注重语言的节奏感和句群的整体韵律。
在高二学年的语言训练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巧用修辞手法,注重对比、排比、比喻的综合应用。教师可鼓励学生在文章中恰当地运用一些四字短语,使所写的句子更富有韵律和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除此之外,教师可引导学生在一些抒情、描写、记叙的文字里引用名言名句,或者将古诗词中的意境自然而然地化入文中,为我所用,以使文章富有诗情画意,清丽脱俗,增强可读性和感染力。
经过高中前两年的语言模仿训练,高三学生的表情达意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提升,也都积累了一定量的古诗词。在此基础上,高三学年的语言训练应该注重综合训练。教师可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古文仿写训练,让学生尝试写文言文。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可发展其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除此之外,在高三学年,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一篇完整的美文进行临摹,学习、借鉴其语言技巧,体会它在语言运用方面的特点,感受作者在句式选择和修辞格选择上的别具匠心,并借鉴其语言技巧写一篇相似的文章。
总的来说,模仿是自外而内的吸收,写作是自内而外的表达。前期的模仿可为学生打下写作基础,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创造条件。从模仿到自己写作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只有经历了这个过程,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