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稳定渔业生产 建设“蓝色粮仓”
2023-10-19石云海潘新环
□文/石云海 潘新环
近年来,秦皇岛市充分发挥职能整合优势,按照国家、省、市有关工作要求,牢固树立“大食物观”思想,“以海为田”,积极推进渔业基础设施升级改造,优化水产养殖布局,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紧抓渔业安全生产,加强渔港整治提升,稳定渔业生产和供应,积极构筑全市“蓝色粮仓”。
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初步完成
制定了《河北省秦皇岛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自然保护区、休闲娱乐功能区等禁养区海水养殖全部退出,全市浅海养殖面积控制在45万亩以内,秦皇岛市开发区、山海关区、海港区、北戴河区浅海养殖已全部完成退养。结合全市特色优势养殖水产品,打造海湾扇贝、海参、鲆鲽鱼等规模养殖示范区3 个,依托“昌黎扇贝”地理标志保护区域,打造了浅海扇贝养殖示范区10万亩;依托昌黎县集中连片池塘养殖区,打造海参养殖示范区3 万亩;依托北戴河新区启民、宏发等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打造鲆鲽鱼养殖示范区15万平方米。
绿色健康养殖稳步推进
积极推进养殖基础设施升级改造项目建设,2019年以来,争取上级财政补助资金4000余万元,实施水产养殖基础设施升级改造项目16个,建设了昌黎扇贝种质资源场项目,对昌黎县集中连片工厂化养殖区尾水进行了综合治理。建立海参、螃蟹生态混养综合利用新模式基地1 个、减量用药及病害监测基地4 个,建立大菱鲆配合饲料养殖模式推广基地1 个。支持水产原良种场引进水产新品种3 个,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1个,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9个。
休闲渔业加快发展
在全国率先出台《秦皇岛市休闲渔业船舶和休闲渔业平台管理办法》,填补了法律法规的空白。建设了海东青和沙雕2处海上休闲渔业平台,北戴河陆庄、丁庄、河东寨3 个美丽渔村,打造了6 个沿海休闲渔业基地,打造了8 个内陆休闲渔业基地。创建省级休闲渔业基地10个。初步形成了集旅游观光、垂钓娱乐、休闲度假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休闲渔业产业,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亮点。
渔船渔港信息化管理全覆盖
结合渔业油价补贴政策调整,在全市渔港和渔船停泊点安装高清摄像头146 个,建成秦皇岛市渔政管理信息化指挥中心和县区分中心,完成渔政管理信息化雷达系统建设项目。实施全市海洋捕捞渔船和养殖渔船通导设备安装项目,2900余艘海洋渔船已实现通导设备全覆盖。初步建立集渔船渔港管理、渔政执法与渔业安全应急救援为一体的指挥系统,实现了全市所有渔港24小时监控和渔船24小时全覆盖定位监管、实时联络及遇险报警等目标。
渔港整治改造提升深入实施
根据《秦皇岛市渔港布局规划方案(2019——2025年)》,取缔了金山嘴、归提寨和省办浴场3个渔船停泊点,山海关渔港和秦皇岛渔港(渔轮码头和新开河港区)纳入首批省政府公布的渔港名录。同时,利用油补政策调整资金,完成戴河口、沟渠寨等渔港港区整治提升和洋河口渔港升级改造和整治维护项目,以及北戴河新区新开口、人造河、大蒲河、洋河口四座渔港综合整治提升建设项目和北戴河区、海港区、山海关区的渔港综合保障能力提升项目。
国家级海洋牧场建设成效显著
目前秦皇岛市共有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3处,批准海域总面积6598.7公顷,其中礁区面积2170公顷;总计投放天然石块、水泥构件等人工鱼礁135.3 万空立方米,礁体占海面积116 公顷,总投资4.63 亿元,从业人员1553人。海洋牧场建设规模、面积均达到全省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