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
2023-10-19夏艳
□文/夏艳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越来越多先进的农业技术在种植过程中得到应用,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玉米种植的面积不断减少。如何提高玉米的产量,就成了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切实做好新技术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的应用,并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促进我国玉米产量和效益双提高。
一、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一)种植地的选择和整理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种植地的选择和整理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应当选择地势平坦、利于机械化作业、肥力较好、水源充沛、排水便利的地块。其次,在种植玉米之前,要施好底肥,主要采用优质的有机肥、微生物菌肥和优质的复合肥,并针对不同的地块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配合施入合理的中微量元素。第三,做好土地的整理工作,玉米种植的耕作层深度需要控制在25 厘米,在进行2~3 年的浅层玉米耕作后,还需要开展一次全面性的深松工作。
(二)挑选和处理玉米种子
玉米种子的选择和处理是玉米种植的基础性环节。玉米种子的质量也直接影响着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当前市场上玉米种子的种类很多,种植户在选择时,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来进行选择,包括土壤情况、温度情况、湿度情况、光照情况等等。此外,还要做好抗病性、抗虫性分析,通过综合性状比较,选择适宜本地区种植的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综合性状良好的玉米品种。在购买玉米种子后,要适时开展拌种、晒种工作,保证玉米种子的发芽率。
(三)适时播种
确保合适的玉米播种时间,是保证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关键。一般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播种时间为3 月中旬~4 月下旬,而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播种时间则是在5 上旬~6 月下旬。根据不同播期种植户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品种。另外,在选择播种时间时,要遵循温度原则。一般距离地表5 厘米的土壤,温度在10℃以上时,方可播种。玉米播种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以下两点注意事项。一是要避免出现玉米的缺苗问题;二是要做好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四)科学进行田间管理
在玉米生长的过程中,十分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通过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能够更好地保障玉米的生长周期。一般田间管理分为玉米苗期管理和玉米的中后期管理。玉米播种7~10 天,便会进入到苗期管理阶段。在这期间,需要种植户结合玉米的实际生长情况,做好水肥管理,查漏补缺,将种植密度过大的区域移栽到缺苗部位,及时间苗、定苗,加强苗期病虫害防治,尤其要注意科学防治蚜虫、蓟马、灰飞虱、粗缩病等病虫害。小喇叭口期要根据不同品种的特性,科学进行化控防倒工作。大喇叭口期要注意防治玉米螟、黏虫、大斑病、纹枯病等常见病虫害,并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根据玉米长势情况及时追施氮肥。而当玉米生长进入中后期,则要做好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及肥水管理工作,雨水较多的地区注意做好排涝工作,确保稳产、高产。
二、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大斑病的防治措施
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大斑病是比较常见的玉米病害。发病的玉米植株上会出现不同大小的斑块,损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从而导致其出现凋零和枯萎的情况。因此,为了防治玉米大斑病,在种植时首先要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其次,可以结合当地的气候情况,合理地选择播种时间,让玉米能够避开大斑病的高发期;第三在玉米施肥的过程中,要注意增加磷钾肥的用量;第四要做好除草、培土工作;最后,在玉米病害的高发期,要做好田间调查工作,早发现、早处理。
(二)病毒病的防治措施
对玉米病毒病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了矮花叶病和粗缩病两种,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均可染病,一般3~5片叶前后发病为严重。为了防治此病,首先,要加强田间管理,尽量缩短玉米和小麦的共生期,麦收后及时灭茬,增施肥料促壮苗,增强植株抗病能力,病株要及时拔出并带出田外烧毁。第二,可以采用乐果、甲胺磷等药物进行防治,并做好蚜虫、蓟马、灰飞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防治工作,切断传毒媒介。第三,在播种前用噻虫嗪拌种,减轻粗缩病的发生。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玉米种植业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切实做好先进种植技术的应用,提高玉米的产量和效益。同时,在先进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要按照其标准和流程进行规范性操作。此外,种植户也要切实认识到病虫害的危害性,积极做好病虫害防治,这对实现我国玉米种植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