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四线四定”路径高效落实“双减”政策
2023-10-18刘武宏
刘武宏
“双减”政策落实两年以来,根据中央文件中给出的线路图,按照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的部署安排,在这场教育生态大优化、教育环境大整治、教育质量大提升行动过程中,宝鸡高新一小结合校情,围绕“四线四定”精准规划,系统施策,收效良好。
找准“基线”定方向,制订行动方案
“双减”文件明确提出了学校层面的工作任务是“一压减两提升”,即“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其工作目标是“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地回归校园”。为此,学校从这条基准线、目标线、中心线出发,立足立德树人、全面育人、全过程育人,从作业改革、课后服务、管理改进等方面统筹考虑,研制了体系化的“双减”工作行动方案,特别是全面修订并形成了《学校发展指南(2023 版)》,明晰工作举措,确定时间节点,锁定奋斗目标,以“双减”工作积极推动校内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紧抓“主线”定路径,优化改进举措
学校层面的减负主线是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这是一个理念宏观、路径中观、措施微观的系统命题,为找准工作措施的切入点,学校抓住了三条支线:
第一条支线是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作业关联着课内与课外,联结着教师、学生和家长。学校从“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科学利用课余时间”等方面优化了改进举措,就实践层面而言,细抓了五个方面:
学生社团活动
(一)作业理念“转”过来。让教师们认识到:作业不仅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训练手段,更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内驱力,强化师生互动,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促进心理、情感发展等多种功能,应该全面树立“五育”并举的作业观。(二)作业数量“减”下来。加强多学科统筹,严格落实“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课后书面作业控制在一小时以内”“不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者让家长代为批改作业”等显性要求,通过抽查学生、访问家长的方式严格督查。(三)作业质量“提”上去。通过组织专题教研活动,细致研究各学科、各学段学生作业质量标准与要求,从科学性、针对性、目标性、综合性、发展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尽量以单元为单位设计作业,坚决杜绝重复抄写、简单刷题、机械性训练等低效现象,做到轻量化、精准化、高效化、个性化,保证做到“减作业不减学业,减作业不降质量”。(四)作业形式“活”起来。通过分学段、学科举办以“创新作业设计,激发学生兴趣”为主题的“作业革命”教研活动,不断提升作业设计内在质量,拓展和丰富作业形式。各种实践类、动手类、活动类、自选类、融合类作业形式与数量增加。比如低年级的“泡泡泥制作拼音字母”“阅读小存折”“我的小字典”等,中高年级“我的绘本”“学习宝典”“我绘我写”“数学微视课”“我的学具”等多种形式的个性化作业,学生乐学爱做,学习效果好。各学段总体上呈现出“低年级作业游戏化、中年级作业情境化、高年级作业主题化”的新样态。(五)评改方式“多”起来。在作业评阅方面,让批阅变为“展示”,在小组、班级、年级不同范围,通过展讲、展示、展览、展演等多种形式,尽量将学生的作业变为“作品”,得到包括科任教师在内的更多人的认可,用学生的自我学习成果激发学习内驱力。在作业改革专项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们结合日常教学及语文部编教材整理出游戏化、情境化、主题化单元优秀作业设计案例,六个年级共6本,学生优秀作业成果集20余本。学校作业管理实践案例《四步三查两统筹一结合》《学科融合,畅游寓言王国——三年级下册“情境化”作业创新设计案例》《闲话“双减”巧构思,蓬头稚子展关爱》等荣获陕西省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与设计优秀案例一等奖。
第二条支线是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学校从管理层面保证时间与人员。时间上“5+2”不能少;学生人数方面,引导学生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确保有意愿的学生100%享受课后服务。目前学生参与率90%以上,教师参与率100%。二是课后服务内容方面,学校确定了“作业辅导+社团活动+素养拓展”的模式。通过修订“小趣大爱”校本课程体系图谱,千方百计丰富社团课程的内容,想方设法创新作业辅导的方式方法,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三是课后服务质量与水平。学校在通过专项安排、专题研讨、骨干引领、专业培训等多种措施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反复调研并制定了“课后服务质量标准”,并由学校领导分年级现场督查,分等级考核,保证课后服务取得预期效果。
第三条支线是大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这是“双减”工作行稳致远的支撑线,实际上这也是校本研修、课题研究、日常研讨的永恒话题。建校14年以来,学校一直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探索实践基于“自主参与、童心飞扬、成长为本、素养为根”的课堂教学体系,紧紧围绕学生及其学习活动,凸显“学”,即多学少教,实现学习活动量的最大化;“扬”学“抑”教,实现学习潜力发挥的最大化;共学互教,实现学生学习效能的最大化;先学后教,实现学习活动的问题化;善学精教,实现教师点拨效率的最大化。通过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与方式,全面提升课堂学习质量。这一实践研究于2022年5月荣获陕西省第十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并逐步形成了“自主学习—自助管理—自觉成长”的育人体系。
严守“底线”定标准,丰富评价方式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这是“双减”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也是所有举措必须确保的底线。学校从改进并全面丰富评价方式着手,引领学生多元化、多维度、多层级发展。例如在学科学习评价方面,取消期中考试后,精心设置了“乐学趣展大通关”学生学习水平现场测评体系,各年级闯关活动内容涵盖所开设的全部科目,形式多样,寓评于乐,学生乐于参加,且可不限次数参与闯关,直到达到自己满意的等级。在学生成长综合评价方面,改进并完善了“榜样学生”评价体系,大致做法是:对于学生每天的优秀表现,所有教师都可以发给一枚“爱心成长贴”,积攒到一定数量可兑换成“小组榜样”,此后依次按照“班级榜样—年级榜样—一小榜样”的顺序兑换升级。在学生阅读考评中,通过设置“读书晋级”制度,让校园读书节永不闭幕。基本做法是:由低到高依次设置“读书绿卡—读书铜卡—读书银卡—读书金卡”,学生读完相应级别推荐书目规定数量的书,并写完读书笔记后,可随时按程序申请相应级别的读书卡。为保证学生读书数量与质量并重,还同时设置有“读书学位”,即学生在获得读书卡后,可以申请相应级别的“读书学位”,具体对应关系为“读书铜卡—读书小学士”“读书银卡—读书小硕士”“读书金卡—读书小博士”。申请者通过“一对一”现场测评后,每月集中举行一次隆重的“读书学位”颁发仪式。
不碰“红线”定规则,统筹各方关系
根据“双减”文件及教育部有关要求,对如作业量、家庭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布置作业方式、课后服务内容、每学期考试次数等都画了明确清晰的“红线”。在实践中,要长期保证各类规定严格执行,不越“红线”,必须统筹处理好各方关系。一是协调“家校关系”。为了形成教师、家长相互认同的作业观、课后服务观,学校通过书面宣传、问卷星网络调查、家长会宣讲等措施,与家长深度沟通交流,达成共识,避免“校内减负、家庭加负”等现象出现。二是协调“五项管理”。课后服务内容与作业、手机、体质、睡眠、读物管理互相关联,比如课外阅读作业与读物、睡眠之间的关系,制定相应措施,细化要求,量化时间,实现有机融合。三是协调“质效关系”。在实践过程中,积极关注新的作业形式、课后服务内容与学生学习习惯、作业态度与学习效果、作业类型及考评方式之间的关联,努力让新的课后服务样态、作业管理样态融入常规教学各环节。
总之,“双减”政策落地落细有一个过程,学校将继续结合校情,综合施策,久久为功,坚定“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为培养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优秀学生持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