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老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3-10-18李秋莎尹文强张田田杨春晓艾旭峰王婉晨赵兹旋黄冬梅丰志强陈钟鸣

中国卫生统计 2023年4期
关键词:流入地流动人口流动

李秋莎 尹文强 张田田 孙 艳 杨春晓 艾旭峰 王婉晨 赵兹旋 黄冬梅 丰志强 陈钟鸣

【提 要】 目的 本研究对中国老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加强老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提供理论依据和对策建议。方法 利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中6049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相关数据,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老年流动人口总体社会融合及具体心理融合、社会参与融合、文化融合和经济融合的影响因素。结果 中国老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总体平均得分为60.00±3.48分,各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均超过60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男性、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在婚、自评健康、平日与同乡和其他本地老年人交往、接受过健康教育、听说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流动时间越长的老年流动人口整体社会融合程度越高(P<0.05)。结论 中国老年流动人口的心理融合、社会参与融合、文化融合和经济融合程度会受到个体特征、社会资本、政策保障、流动特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提示政府、基层组织等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流动老年人口的社会融合。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流动人口的数量一直在持续增长[1]。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流动人口约为37582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长近70%,数据表明我国人口流动趋势更加明显,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2]。与此同时,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预测在未来五年,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人,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社会转变为中度老龄化,并向重度甚至深度老龄化社会迈进[3]。在人口迁移和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老年流动人口成为国家、社会、学者关注的重点对象之一。动态监测数据显示老年流动人口规模在2000年后开始快速增长,在2015年已达到1304万人,年均增长率约为6.6%[4]。

老年流动人口的增加,无论是对老年人群体还是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将产生深远影响[5]。老年流动人口具有老龄化与流动性的双重特征,由于社会网络的重建和保守意识使老年流动人口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当地社区生活[6]。社会融合是指不同个体、不同群体、不同文化之间互相适应的过程[7]。实现流动老年人的社会融合有利于满足其在流入地的物质、精神、医疗等基本需求,最终目的是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8]。但是,相对于中青年流动人口,流动老人在活动能力、就业、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等方面会面临各种问题,在流入地实现较高的社会融合更为困难[9]。因此,本研究利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2017年),探索中国老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促进流动老年人口的社会融合提供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本文使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hina Migrants Dynamic Survey,简称CMDS)相关数据,该调查内容包括流动人口的基本信息、流动经历、心理文化、健康与公共服务等诸多方面,样本覆盖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流动人口的集中流入地。本研究共选取6049名在流入地居住1个月及以上、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老年流动人口作为调查对象。

2.统计分析

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一般描述性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调查工具

在参考和借鉴国内外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测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8,10-13],经过专家咨询和课题组成员的多次讨论,同时考虑数据可获得性和指标效度,选取以下指标综合评价中国老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情况,包括:流入地喜欢程度、流入地关注程度、流入地融入意愿、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情况、提出政策建议情况、风俗习惯适应情况、卫生习惯适应情况、家庭月收入、周工作时间,具体题项及赋值如表1所示。

表1 社会融合评价指标选取

将表1中9项指标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14],结果显示适合进行因子分析(KMO=0.673;Bartlett球形检验χ2=9424.671,P<0.001);进一步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到因子成分矩阵,并将提取出的四个公因子分别命名为“心理融合”、“社会参与融合”、“文化融合”和“经济融合”(表2);最后计算出各主成分因子得分,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求得社会融合程度的综合得分,并将社会融合综合得分以及各维度因子得分进行百分制转换。最终得分在0~100分之间,得分越高代表社会融合程度越好。

表2 旋转后老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因子成分矩阵

结 果

1.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在纳入研究的6049名中国老年流动人口中,男性3503人(57.9%),女性2546人(42.1%);年龄大多在60~64岁之间(51.6%),最大年龄96岁,平均年龄为65.92±5.54岁;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者居多,有2912人(48.1%),高中/中专及以上1322人(21.9%);婚姻状况在婚5052人(83.5%);户口性质为农业的有3453人(57.1%);所在社区为居委会的有4949人(81.8%);自评健康状况为健康的有4889人(80.8%);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有2158人(36.7%),未患有慢性病3718人(63.3%);有医疗保险5460人(94.1%),无医疗保险341人(5.9%);平时与其他本地人来往的老年人有2418人(40.0%),很少与人来往的有2256人(37.3%);建立健康档案的有1909人(50.9%);接受过健康教育3398人(58.7%);听说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有3442人(56.9%);流动范围为跨省流动2698人(44.6%),省内流动3351人(55.4%);流动时间在10年以上的人数最多,为2050人(33.9%);流入地为东部地区1778人(29.4%),中部地区641人(10.6%),西部地区2414人(39.9%),东北部地区1216人(20.1%)。

2.中国老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现状

中国老年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总体平均得分为60.00±3.48分,具体各个维度平均得分均超过60分,社会参与融合的标准差(10.33)高于文化融合(6.57)、心理融合(6.41)、经济融合(5.11),流入东部地区的老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总体得分为60.04±3.42分,中部地区为60.10±3.40分,西部地区为60.12±3.63分,东北部地区为59.65±3.32分。比较不同特征老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情况发现,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户口性质、社区类型、自评健康状况、社会资本、健康档案建立情况、健康教育情况、国家基本公卫项目了解情况、流动范围、流动时间和流入地区域老年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表3 不同特征中国老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得分情况比较

3.中国老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本研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老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主要因素,分别以整体社会融合得分、心理融合得分、社会参与融合得分、文化融合得分和经济融合得分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哑变量)、文化程度(哑变量)、婚姻状况、户口性质、社区类型、自评健康状况、慢性病患病情况、医疗保险情况、社会资本(哑变量)、健康档案建立情况、健康教育接受情况、国家基本公卫项目了解情况、流动范围、流动时间(哑变量)、流入地区域(哑变量)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

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自评健康状况、社会资本、健康教育接受情况、国家基本公卫项目了解情况、流动时间是老年流动人口整体社会融合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文化程度、社会资本、健康教育接受情况、流动时间、流入地区域是影响老年流动人口心理融合程度的因素(P<0.05);年龄、文化程度、户口性质、社区类型、社会资本、健康教育接受情况、流动时间是影响老年流动人口社会参与融合程度的因素(P<0.05);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户口性质、社会资本、流入地区域是影响老年流动人口文化融合程度的因素(P<0.05);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社区类型、自评健康状况、慢性病患病情况、医疗保险情况、流入地区域是影响老年流动人口经济融合程度的因素(P<0.05)。具体见表4。

表4 老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影响因素多元回归模型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老年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程度较低,总体平均得分为60.00±3.48分;各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均超过60分,其中社会参与融合得分最高,其次是文化融合、心理融合,经济融合维度得分最低。与相关研究[11]对比发现,老年流动人口的心理融合和文化融合得分低于青年流动人口,而经济融合得分高于青年流动人口。从流入地区域来看,流入中西部地区的老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得分相对较高,流入东部、东北部地区得分相对较低,与孙忆萱等[15]研究结果一致。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中国老年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程度会受到个体特征、社会资本、政策保障、流动特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总体来看,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自评健康状况、社会资本、健康教育接受情况、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了解情况、流动时间会影响老年流动人口整体社会融合程度(P<0.05)。具体来看,男性老年人的整体社会融合、文化融合、经济融合程度均高于女性,性别对文化融合的影响最大,影响系数为1.095。这可能与女性在实际生活中承担更多的家务劳动、居家帮助子女照顾孙辈有关,导致外出社交时间减少。年纪大的老年人社会参与融合程度较高,但整体社会融合、文化融合、经济融合水平差。高龄成为再就业的障碍,社会角色消失容易引起流动老年人与社会主流文化脱离,随之而来的是经济来源的断裂。拥有高中/中专及以上学历的流动老年人在整体社会融合、心理融合、社会参与融合、经济融合方面具有优越性,但文化程度越高的流动老年人文化融合水平越低。文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社会经济地位的高低,同时拥有良好教育的流动老年人具备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少受到社会排斥,然而学历越高的流动老年人自我个体意识越强,可能会阻碍他们在流入地产生文化认同[9];婚姻状况对整体社会融合、经济融合具有正向影响,尤其是在经济融合方面。

户口性质不同会影响社会参与融合和文化融合,农业户口的流动老年人社会参与融合较低,但在文化融合方面表现出较高水平。社区类型为居委会的流动老年人社会参与融合、经济融合方面均有提升。村委会和居委会的性质和主要职责存在差异,居委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相对较高,良好的社区环境有利于其参与社会活动[16],促进流动老年人社会融合。而不同的社区类型代表着流动老年人不同的居住环境,村庄更符合传统居住方式,高楼较为封闭,限制了老年人外出社交,可能会降低心理融合水平。与平日很少与人交往的流动老年人相比,平日与同乡交往的老年人整体社会融合、文化融合水平较高;与其他本地人交往的老年人在整体社会融合、心理融合、社会参与融合方面均有提升。流动老年人作为特殊群体,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容易造成其心理上的不适应,人际交往对促进流动老年人社会融合尤为重要。在流动早期,与同乡的交往有利于流动老年人快速适应新环境,与本地人交往不仅能帮助流动老年人扩展本地朋友圈,还有助于其产生归属感。当地基层组织、社区也应注重流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从流动老人居住的场所入手,日常多组织适合老年人参与的社区活动,为流动老年人打造社交圈,并帮助其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培养主人翁意识[17]。

流入地为东部地区的流动老年人经济融合最高,流入西部地区、东北部地区的老年人与流入东部地区老年人相比在心理融合、文化融合方面表现出较高水平。流入地城市的经济社会特征为流动老年人的社会融入提供了宏观环境支持[10],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最高,有助于流动老年人口的经济融入,但有研究表明户籍制度会导致高经济水平地区社会公共服务的分配存在差异[18],使得流动人口感知到的社会排斥更为显著[19],因此流入东部地区老年人的心理融合和文化融合程度相对较低。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西部地区、东北部地区对于人口流入的政策相对宽松,可能会提高流动老年人对流入地的心理和文化认同程度。流动时间越长的老年人在整体社会融合、心理融合、社会参与融合方面均有所提升,尤其是在心理融合层面。相关研究表明,拥有丰富流动经历的老年人社会适应性更强,在流入地居留时间越长,对于居住地越熟悉,越具有主动搭建社会网络的热情,从而产生心理上的归属感[5]。因此应尽快实现流动人口获得均等化的城市公共服务,解除户籍制度的限制,使流动老年人能够享受与本地老年人相同的住房、医疗、交通等公共政策的优惠待遇。

自评健康的流动老年人整体社会融合、经济融合水平较高;患有慢性病的流动老年人与未患慢病老年人相比经济融合水平低;而有医疗保险的老年人在经济融合方面表现较好;接受健康教育的流动老年人在整体社会融合、心理融合、社会参与融合方面均有所提升;听说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流动老年人整体社会融合水平较高。流动老年人自身健康状况、慢病患病情况以及相关医疗保障政策也是影响其社会融合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有近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20],慢性病占中国老年人群死因的91.4%[21],而由于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存在流动人口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不到位的问题[22]。过快上涨的慢性病费用,加重了流动老年人慢病经济负担[23],降低了其经济融合水平,医保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问题。因其流动性强,流动老年人获得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对较少[24],本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流动老年人听说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仅占56.9%,健康档案建档率为50.9%,健康教育接受率为58.7%,低于《“十三五”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管理规划》规定的95%以上[25]。健康教育包括心理健康、慢性病防治等多项内容,接受健康教育有利于流动老年人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融入社会。目前,国家对流动老年人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关注度不足,公卫经费投入主要针对户籍人口[1],政府及相关医疗机构、社区养老机构应加强以医疗保障为核心的社区支持,重视老年流动人口的健康教育工作,普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强化常见病和慢性病的防控与干预,从而提高流动老年人的健康素养和生命质量[26],促进其社会融合。

猜你喜欢

流入地流动人口流动
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途径
流动的光
流动的画
浅析人口流动对流入地农村城镇化的影响
人口流动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综述
漫画
数说流动人口
数说流动人口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流动的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