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失能老人领域研究热点和前沿可视化分析

2023-10-18刘倩安俊红张英刘俐君任琴

护士进修杂志 2023年19期
关键词:医养发文养老

刘倩 安俊红 张英 刘俐君 任琴

(1.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2.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整形美容烧伤外科,山西 太原 030001)

我国早已进入老龄化时代,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快速推进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的逐年上升,大多数老年人会逐渐趋向于失能、半失能状态。有研究[1]显示,2020年我国失能老年人口已达到5 271万,占老年人口数的18.3%。且有专家预计,到2030年和2050年,我国失能老人的规模将达到6 168万人和9 750万人[2]。庞大的失能老年人口数量对传统养老模式提出了挑战,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现象不断出现,衍生的问题也日益增多,已成为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国内学者针对失能老人的相关问题展开了诸多研究,包括失能老人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政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探索、失能老人需求及照护者心理等方面的研究总结和综述等[3-5],但缺乏从国内外对比的角度出发对失能老人领域研究的宏观梳理。鉴于此,本文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出发,对国内外失能老人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图谱的方式描述国内外失能老人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梳理该领域国内外相关研究脉络,为科研工作者之后的研究及失能老人养老照护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与检索方法 中文文献以CNKI数据库为文献来源,英文文献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为文献来源,检索时间从2010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中文检索式为“失能老人”OR“失能老年人”,共检索到4 470篇文献,剔除不相关文献与重复文献,最终纳入4 304篇。外文文献以“TS=disabled elderly people OR disabled older people”为检索式,共检索到1 009篇文献,去除重复文献,最终纳入1 008篇进行分析。

1.2数据分析 本研究采用CiteSpace5.6.R4软件进行文献分析,分别以作者、国家、研究机构为节点进行合作网络分析,以关键词为节点进行共现分析,并使用 Excel软件进行辅助分析。

2 结果

2.1年发文量及发文作者分析 该领域近10年总体年发文量呈上升趋势,CNKI数据库中,发文量从2010年的47篇增长到2021年的526篇,增幅最大的是2016-2017年,篇幅为133篇。2019年发文量达到高峰,为654篇,除2018年外,其他年份发文量均呈直线上升趋势。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从2010年的47篇增长至2021年的114篇,整体增长态势平稳,少于同时期国内发文量。2010-2021年该领域年发文量趋势图,见图1(扫后文二维码获取)。

对国内文献以作者为节点进行分析,绘制合作及分布图谱,见图2(扫后文二维码获取)。发文频次排名前3的作者依次是王玉环(56篇)、唐钧(29篇)、吴复琛(19篇),其中王玉环和吴复琛属于同一团队,见表1(扫后文二维码获取)。对国际文献同样的方法分析,得到节点为390个,连线为238条的作者合作及分布图谱。发现国外主要形成了Hylton B Menz、Edward Roddy和Xiaocang Xu、Lihong Chen团队,见图3(扫后文二维码获取),各研究团队间合作较少。

2.2发文机构及国家/地区分析 国内:国内对于失能老人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大高校及科研院所,其中影响力最大的研究机构是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发文量为35篇,其次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22篇,见表2(扫后文二维码获取)。各发文机构之间合作较少,存在合作关系的也多为各单位附属机构之间,见图4(扫后文二维码获取)。境外:近1年该领域发文频次前3的机构依次是悉尼大学、伦敦大学、莫纳什大学,见表2(扫后文二维码获取)。亚洲各机构中,东京大学发文量居首位。此外,中国台湾的阳明大学发文量也居于前10。各机构之间的合作较为密切,见图5(扫后文二维码获取)。发文国家/地区:对文献以国家/地区为节点进行分析,生成91个节点、500条线的国家/地区合作及分布图谱,见图6(扫后文二维码获取)。美国与各国家/地区之间的连线较多,说明其在该领域的研究中与其它国家/地区合作较多,处于核心位置。亚洲国家中,中国居于首位。各国发文量,见表3(扫后文二维码获取),美国以192篇发文量居首位,英国次之151篇,但中心性高于美国,文献质量较高。

2.3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 失能老人领域关键词共线图谱,见图7和图8(扫后文二维码获取)。以关键词为节点进行共现分析,发现失能老人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1)研究对象及研究背景:失能老人、半失能老年人、人口老龄化等。(2)不同养老模式的探索: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服务、养老服务机构等。(3)失能老人养老政策探索:长期照护服务、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养老服务业等。(4)失能老人服务供需:养老服务体系、影响因素、社会支持、未满足需求等。其中老年人、养老机构不仅出现频次较高,也具有较高的中心性。医养结合、长期护理保险的出现频次也分别位列第3和第5 ,这说明对于失能老人养老模式及相关政策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分析发现除与国内相同的研究对象及社区养老模式外,研究还分布在以下方面:(1)失能老人的流行病学调查:“mortality”“prevalence”“population”等。(2)失能老人身心健康方面: “quality of lif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depression”等。这表明对于失能老人心理健康、日常生活能力及康复的研究也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失能领域关键词排名前10及中心性,见表4。扫二维码获取图1~图8,表1~表3。

表4 失能老人领域关键词排名前10及中心性

3 讨论

3.1失能老人养老模式及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探索研究 “养老机构”“养老服务”“医养结合”“长期护理保险”出现频率较高,表明目前国内对于失能老人如何养老及相关政策的研究较多,这可能与我国不断深化的养老政策有关。2013年,医养结合被提上议程,之后几年不断地深化完善。2022年,为了破解医养结合发展过程中的难点堵点,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6]提出要发展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积极提供居家医疗服务。同时也提出要持续推动机构深入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加强医疗养老资源共享,鼓励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开展签约合作,实现服务衔接[7]。但是我国社区医养结合发展较晚,实践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提供的服务项目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存在错位或缺口,尤其是失能护理服务短缺[8];医养结合服务可及性低;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模式认知程度低;社区基层服务水平较低,老年人认可度不高[9]。以黑龙江省二级医疗机构为例,各医养结合机构已经提供的健康体检、门诊服务、健康管理等服务均未达到老年人需求,且在非急危重症时,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大庆市老年人首选医养结合二级医疗机构仅为仅为25.70%、17.18%、18.47%、13.13%[10]。因此,建议社区医养结合机构运用评价失能老人服务需求的工具,定期考察并更新失能老人对医养结合服务项目和类型的需求并结合老人失能程度,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政府及社区搭载互联网平台,建立失能老人档案,打通失能老人入住医养结合机构过程中信息衔接不紧密的障碍。加强对以护理失能老年人为主的医疗护理员、养老护理员的培训,提高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水平。建议研究者及相关从业人员,探索建立医养结合服务评价体系、社区医养结合机构考核评估体系及医养服务需求动态评估机制,将居家医养结合服务和医联体连续、综合的医疗服务相关指标有机整合,促进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发展。

但有研究者[11]发现,影响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因素包括老年人可支配收入少但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收费标准大、报销难度大。因此2016年,人社部出台了《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在多个城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12],实施过程中发现我国“长护险”制度主要以重度失能老人为保障对象,对于中度、轻度失能和失智人员则较少考虑,只有南通、青岛、广州纳入中度失能人员。有研究者[13]对各地试点方案进行了比较,发现各地对于失能老人轻、中、重的界定范围不同,服务内容与保障对象容易出现错位。且各地试点服务多偏向于基础护理服务保障,忽略了照护不当容易导致的生活照护向医疗护理保障转化的问题,容易加重长护险支付压力。因此,建议后续研究者探讨建立科学合理、可复制可推广及认可度高的中度、轻度失能的评定标准,动态精准评估失能老人与家庭照顾者的需求,按需划分服务层级。然后以长期护理保险为切入点,建立政府主导,社会、个人共同分担的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保险多元筹资体系,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推进长护险的持续发展,完善失能老人养老的保障体系。政府可借鉴国外以城市社区为依托、家庭为本位,兼有政府兜底、市场准入、社会补充的多元化养老模式[14],鼓励社会机构参与提供失能老人照护服务,加强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形成符合我国“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支撑”养老方针指导下的养老模式。

3.2失能老人照护者方面的研究 失能老人由于各种功能的障碍,存在自身部分机能的损伤或缺失,常需别人辅助完成日常生活,所以对于失能老人长期照护者的研究也较为重要。有学者对失能老人照顾者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超过60%的失能老人的主要照料者为子女、配偶[15]。同时有学者发现居家老年人较机构老年人失能程度更重[16],这可能是因为家庭照顾者缺乏基本护理知识,难以应对失能老人的多样化照护需求,致使失能老人出现各种疾病相关并发症。范柏林等[17]针对失能老人照顾者是否愿意参加培训做了调查,发现失能老人家庭长期照顾者参与培训的阻碍因素有:家庭人力资源不足、开展的培训项目无法满足照护者的需求、照护者能力培训资源获取渠道有限、照护者获得照护知识的能力和主动性不足等。但我国目前对于家庭照顾者开展的培训多是基于社区知识普及或医疗机构延续性护理随访,缺乏系统培训。因此,为提升家庭照顾者对失能老人的照顾质量,我们可以借鉴国外[18]对家庭照顾者获取知识的干预研究,对照顾者实施赋能干预,改变照护者的照护观念,提升照顾者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者可开发多种培训工具,开展以需求为导向的照护者培训;社区可联合医疗机构开展健康促进讲座,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将失能老人照护知识宣教常态化。

另外,长期繁重的照护工作容易使得照顾者压力增大,工作、生活质量、社会交往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身心健康严重受损[19]。管神艺等[20]通过抽取567名失能老人居家照顾者,应用抑郁量表简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照顾者负担量表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失能老人居家照顾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49.2%。但目前我国对于缓解失能老人照顾者的负性情绪多采用心理干预[21]。国外为了缓解照顾者的压力,开展了家庭照顾者社会支持建设,比如德国和日本开展的照顾者支持性服务,包括:专业知识和照护技能的相关培训教育和暂替性护理服务;英国通过出台法律为家庭照顾者提供托管照料、家务帮助、心理辅导、照料者互助等喘息照料支持服务等[22]。因此,建议社区深化服务类型和功能,完善家庭照顾者的社会支持系统。科学整合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一方面利用社区医院已有床位资源提供机构类喘息服务;另一方面,发挥社会支持网络的作用,加快失能老人养老护理员的培训,整合现有人力资源,为居家失能老人照顾者提供居家喘息服务[23]。同时,在社区增设心理服务咨询站,对有需求的照顾者进行心理疏导,开展照顾者交流会,使相同经历者有渠道来疏解负性情绪;鼓励志愿者队伍、社区等社会力量发挥积极作用,为失能老人照顾者提供多元化支持及情感支持。

3.3失能老人生活质量、需求方面的研究 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必然影响生活质量,关键词共现中高频次出现的“长期照护”“需求”“quality of life”“health”等词说明国内外研究者对于影响失能老人生活质量因素、身心健康及照护的关注均较多。有学者[24]对失能老人的需求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居家失能老年人对医疗护理、健康指导、生活照护、心理及精神慰藉等需求较高,此外文化娱乐、外出方式等方面也有也有一定的需求。但有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有超过500多万的居家失能老人照护需求未得到完全满足[25],而独居失能老人的照料未满足状态占比高达63.1%[26]。因此,建议研究者探讨建立失能老年人需求评估体系,帮助政府和社区完善和改进失能老人护理服务体系。社区可以借鉴日本长护险的给付项目[27],提供便于失能老人出行的工具,修缮失能老人相关基础设施,完善社区失能老人的生活技能性问题的解决方案。目前,国内对于失能老人的照护医疗保健服务供给多于日常生活照料供给,但老年人易因躯体功能受损产生自卑感与无助感,如果日常生活照料无法满足,则会导致老年人心理负担加重,进一步发展成为精神障碍或疾病[28]。因此,研究者可研发借助“互联网+智慧养老”平台,构建多学科合作的失能老人照护服务团队,通过对失能老人及其照顾者进行指导记录老年人病情变化、饮食习惯、情绪状态,调查失能老人需求,给失能老人提供个体性、针对性服务。社区可借鉴国外整合社会资源的方式[29]成立社区团队开展系列活动帮助失能老人改善日常生活水平及心理需求,引导失能老年人正确认知并接受自身病情,帮助失能老人缓解抑郁情绪。各级政府可在医养结合的前提下将医疗服务与生活照料服务有效结合,构建医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落实失能老人生活、医疗需求,为失能老人提供全方位的延续性护理;建立养老机构人力资源培训系统,完善服务标准和护理服务流程,提高失能老人的照护质量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CiteSpace 软件对CNKI和WOS数据库中近10年的失能老人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近10年国内外对于失能老人的研究越加关注,且研究主题和研究热点各不相同。国内研究多呈政策驱动性趋势,国外的研究除生活质量的研究外对患病率、死亡率以及失能老人的身心健康研究也较多。医养结合、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失能老人照护及影响因素是该领域研究热点。如何在医养结合的理念下提高失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康养问题、对失能老人的评估与管理、智慧养老模式的建立是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建议研究者加强跨领域、跨机构的深度合作,探讨建立我国失能老年人“长护险”机制下的失能评估及需求体系,关注失能老人,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失能老人长期照料模式。

猜你喜欢

医养发文养老
医养当兴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养生不是养老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