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国外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以三峡大学为例
2023-10-18王秋杰李振兴
王秋杰,李振兴,李 飞,谭 洪
(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0)
1 研究背景
三峡大学是水电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是地方院校的典型代表。电气与新能源学院作为学校的重点建设学院,吸引了大批国外留学生来学习。2001 年以来,三峡大学开始招收和培养来华留学生,截至2019 年,有近1400 名留学生来校学习,涉及世界上6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长短期国际学生,涉及多个学科以及本科、硕士和博士培养层次。由于语言以及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学生具有独特的知识结构、思维模式、文化沟通等特点[1]。三峡大学结合自身的创新创业教育制度,结合国际交流合作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国外留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策略。
2 地方院校国外留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调查
2.1 留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
通过调查,对地方院校国外留学生对创新创业认知的数据进行统计,结果表明,认为创新创业就是开办公司或企业的占比40%,认为是开发创办项目的占比25%,认为是开创一份事业的占比20%,认为是一份赚钱的事业的占比15%。这说明地方院校国外留学生对创新创业认知不够全面,渠道比较单一。
而对于创新创业的认知具有重大意义,从宏观的角度上讲,创新创业是符合当下的一个重要课题,其推动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不断提升高校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从微观的角度上讲,创新创业对于高校学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无论是从职业理想以及择业观念的树立上,还是开发创造性的思维,提升综合素质以及创业能力的层面上,都很有必要深刻地认识创新创业理念。
2.2 留学生创新创业阻力分析
调研组对地方院校学习创新创业课程和实践基地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开创双创课程的院校占比35%,没有开创双创课程的院校占比65%;有双创实践基地的院校占比40%,没有双创实践基地的院校占比60%。同时,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
笔者对留学生的创新创业阻力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发现地方院校留学生对双创知识的缺乏占比36%,存在语言障碍占比27%,文化差异占比22%,跨文化适应占比15%,在以上四个阻力中,对双创知识的缺乏占比最大,这更加凸显了留学生的双创知识对创新创业的重要性。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地方院校的留学生有着强烈的创业意愿,但由于缺少创业的理论知识,在创业过程中遇到了阻碍,留学生认为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他们未来创业有帮助,因此,留学生希望能够在大学中获得有关创新创业的相关理论,获得相关的创业指导和实践机会。三峡大学作为典型的地方性院校,其留学生同样存在着这些问题,因此,对三峡大学的来华留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3 存在的问题
3.1 组织机构不明确
目前,在我国有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政策中,很少有针对留学生创新创业的具体规定,而对于来华留学生的创新创业,新闻报道也相对较少[2]。当前,我国一些大学开展对外国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还面临一些问题,如缺乏有效的组织结构等。在一些高校中,学校的国际教育学院负责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而学校教务处和有关院系主要负责留学生培养和教学工作。为此,高校和学院内部都设立了专门的留学生管理机构。但在这两个部门中,还面临着权力和责任不明确、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沟通,不利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另外,由于高校学生管理机构和高校创新创业机构之间缺少一种有效的沟通和互动机制,使得高校的创新创业机构不能完全涵盖高校学生群体。
3.2 缺乏完善的培养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一种孤立于学校之外的、自成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而是一种与学校人才培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人才培养模式[3]。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并没有足够重视对留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留学生人才培养体系仍然把重点放在了对留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上,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留学生人才培养中去,也没有把文化学习、专业学习、课程教学、课外实践、就业创业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3.3 缺少创新创业实践
由于留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其获得就业和创业信息的途径相对狭窄,与此同时,高校缺少专门面向留学生的就业实习及创业实践平台,在创新创业的理论学习与创业实践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融合。此外,校外实习的内容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化学习、专业知识学习等方面,而有关就业、创业等相关的实训课程较少。因为缺乏创业实习的机会,来华留学生对创业没有太大的热情,由于缺乏足够的创业经验以及对创业实践的了解,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
3.4 语言和跨文化障碍
来华留学生的文化背景具有多元化和多层次的特征[4]。留学生具有很强的创新创业意愿,但也存在着不熟悉中国的创新创业政策,不能很好地融入中国的创新创业社会环境,不能很好地体会中国的创新创业文化等问题。与此同时,我国高校并没有针对留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建立一个独立的培训体系,也没有为留学生开辟一个特定的创新创业通道,更没有开设具有针对性的创业课程等。
4 探索与实践
4.1 更新教育理念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国外留学生已经成为国际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推动“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力量,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5]。开展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之需、当务之急,因此,三峡大学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主动转变教学观念,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留学生培养系统中,构建多部门协作的机制,也就是:由外事部门、教务处、学生处、创新创业学院、学生所在院系共同参与,从上到下,打造良好的校园氛围,逐步实现中外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无差别对待,开创留学生创新创业特色教育。
4.2 创新教育课程体系
明确目标,即以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将其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加强实践性教学,将教学内容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建立起学校企业相互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以不同的平台为基础,将学校内的学习资源进行整合,以科研项目、创新专业项目等为导向,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这些活动。除了常规的课程外,学校还可以增加一些地方的教学内容,例如:中国经济、方言等,通过本地的创业环境,对留学生进行“中国晋江精神”和“浙江商人精神”的熏陶,从而激发留学生的创业热情,促进留学生在中国的工作,为其以后的工作和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3 优化师资队伍
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至关重要的,而留学生具有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也因此对师资配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建立“一课多人”的教学模式,专业老师、商科老师和企业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到“创新创业”课程的授课,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全程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得到全面的指导;二是要强化留学生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举办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研讨会、培训班,并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三是加强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以海外留学企业家、跨国公司企业家、本土企业家等为主要成员。
4.4 强化政校企协作
加强政校企合作,争取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与地方优秀企业一起,为留学生提供一个创新创业的实习平台。一方面,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建立留学生的创新创业基地,并开设企业文化的体验课程,为学生量身定做一份个性化的实习计划。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留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政府、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不仅为留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创新创业平台,同时也为当地的国际合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4.5 以赛促教,建设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首先,针对“入门”“能力提高”和“进阶”三个层次的留学生,分别设计个体化的课程,并进行了“个体化”的授课教学。其次,要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例,重视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再次,组织开展比赛前的训练,充分利用空余时间和节假日,对参加比赛的留学生进行集中训练。最终,通过资源信息共享的渠道,建立一个竞赛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各类竞赛模型资源。
4.6 建立全面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各地高校应加强对留学生的扶持,建立一个全面、系统的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系统。一是建立留学生的就业指导中心[6]。在高校就业指导系统中,纳入留学生的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内容,以就业率作为衡量留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逐步实现中外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趋同管理”。二是推动中国和世界各国的留学生互助工作。建立中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帮助留学生克服语言和专业上的障碍,中外学生之间进行全方位的交流,从而有效地解决他们的跨文化适应问题。三是通过多种途径支持留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对愿意自己创业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创业训练,并提供参加教师项目学习的机会;资助留学生科研项目,对在科研项目中表现突出的留学生给予奖励;鼓励留学生创业,为他们提供创业项目、创业资金和创业平台。
5 结语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地方院校设立了国际教育学院,培养专业人才。同时,国际学生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其中来华留学生的规模也在不断增加。来华留学生创业教育既是我国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国际合作、交流、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国际化进程,地方高校要积极探索开展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途径,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留学生数量和质量的稳定增长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