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古典诗歌中的情感教学研究

2023-10-17何武全王晓英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3年8期
关键词:古典诗歌情感教学教学实践

何武全 王晓英

摘  要:诗歌教学是从景到境又入情的一个过程,层层深入,由易到难,《琵琶行·并序》也是如此。关于作者思想感情的解读最终落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中心句上,若是教师讲得浅学生难以感悟,讲得深又容易失去诗歌的美感。文章将就此话题,通过诗歌教学实践探析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情感教学的策略,以期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語文;古典诗歌;情感教学;教学实践

《琵琶行·并序》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在文字的疏通、诗意的理解各方面都具有很大的难度,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将其编排在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既要考虑到课文的难度,又要兼顾学生初入高中这一学情。只有教师调整授课方式,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白居易高超的诗歌创作技能和其想要通过诗歌传达的思想感情。

一、诗言情,“六看法”解读诗人思想感情

抒情言志是中国古代诗歌一个十分重要的特质,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感情的民族,中华文学宝库中,一首首优秀的诗歌就像一颗颗闪耀的明星。其中,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是群星中光彩熠熠的一颗。这首叙事长诗除了在遣词造句方面表现出来的精湛技艺之外,更加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名士大夫与年老色衰的琵琶女之间的情感交流。那种因琵琶乐曲而吸引,又因相似遭际而交融的千古共情,让人读来共鸣不断,余味无穷。

虽然现在高考中不再直接考查诗歌情感,但是对诗歌情感的分析始终贯穿在绝大多数诗歌鉴赏题目中。作为一个鉴赏难点,教师需要总结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此类题目的作答能力。

(一)看诗歌标题

诗歌的标题往往是对诗歌内容的高度概括。比如南宋诗人周密的《夜归》一诗,标题“夜归”二字点明了时间和事件,不读诗歌的内容也可以先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人深夜归家的形象。夜已深沉,而诗人还在拄着竹杖借着萤燐之光赶路,足见其归家心切。

(二)看作者生平

《孟子·万章下》中写道:“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这已经充分说明了解诗人生平的重要性。比如,人们看到王维便能联想到他清新自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风格,感受到诗歌中流连山水、归田隐逸的情怀;看到李煜便能够想到其亡国之君的遭遇,作品风格、思想感情也能揣测一二;看到李清照便能知晓她“婉约之宗”的美誉,对其鲜明的诗歌风格,抒写家国之悲的思想感情有所把握。

(三)看诗歌序注

序注是诗歌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背景,多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有助于把握诗歌思想情感。教师在讲解白居易的这首《琵琶行·并序》时,一定要认真解读诗歌正文之前的小序,不到两百字却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述江中琵琶女的身世,点明作者的写作动机并且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四)看写作背景

白居易在大力倡导新乐府运动时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结合本诗而言,因藩镇割据加剧,一国宰相武元衡被当街刺杀,面对如此大事,诗人白居易大胆上书谏言主张讨贼。一心为国的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谏言非但没有被采纳,反而使自己从名动京师的朝廷重臣被贬为偏远的江州司马。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职,是“罪臣”的最佳归宿,他在这里过着清苦的日子,受人管制,心中苦闷。基于此,才能因琵琶声所感,与琵琶女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情。

(五)看诗歌意象与意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道:“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思想感情的分析是一个从意象到意境再到情感的层层深入的过程。本诗中,诗人多次描写“江”“月”“杜鹃”“猿”等意象,作用各不相同。开篇“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曲曲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别时茫茫江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绕船明月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诗歌中的自然景物成了带有作者主观情感的意象,重重叠加,使《琵琶行·并序》的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婉动人。

(六)看诗歌的诗眼

南宋著名女词人朱淑真在《秋夜》一诗中写道:“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其中,一个“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悲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营造出孤寂的意境,表现出自己内心的离愁别绪。遣词造句是诗人的基本功,为了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他们往往对个别关键词加以推敲。一旦找准了诗眼,人们解读诗人的思想感情也就更加准确。

二、巧对比,理解白居易与琵琶女的共情

诗人没有在诗歌中将自己与琵琶女进行对比,却在诸多诗句中显示出了对比的意思。诗人写琵琶女自述生平,她本是一个演奏技艺高超、容貌过人的女子,京城中的富家子弟争相来听她的琵琶曲,为她一掷千金,奢靡的生活也让她忘记了容颜终究会老去。她沉浸于京城繁华的生活中,纸醉金迷。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老去,更经历了“弟走从军阿姨死”的变故,这才感受到门可罗雀的冷落,不得不嫁给了社会最底层且“重利轻别离”的商人为妻。

(一)琵琶女今昔对比,比出底层女子的怨

白居易的诗歌语言质朴,通俗易懂。听琵琶女自述,也就像与熟识的人对话一般娓娓道来。诗歌中通过琵琶女的自述一共展现出四组对比:

首先是少年得意与老年失意的对比。“曲罢曾教善才服”这是一个多么聪慧的女子,十三岁就学艺出师,一曲弹罢连京城中善于琵琶演奏的乐师都佩服不已。琵琶女少年得意的模样刚好与如今的失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的琵琶演奏出神入化,却只沦落到独守空船,对着寒江冷月演奏,若没有遇到白居易一行人,只怕是知音难觅。

其次是年轻貌美与年老色衰的对比。“妆成每被秋娘妒”年轻的倡女稍加打扮,便姿容出众,引来同行的嫉妒,也吸引了无数京城富家子弟的追捧。钿头银篦用来击打拍子,碎了也不足惜;名贵的血色罗裙被酒染脏,也不知道什么是心疼。可以想见,那时的琵琶女生活是何等的优渥。但是,年轻的她并不能清楚认识到富家子弟们之所以被她吸引,更多的是因为出众的容貌。可能直到浔阳江头与白居易相遇,她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知音。眼前的女子已经容颜老去,白居易却沉醉于琵琶声中,这才是令人动容之处。

然后是门庭若市与独守空船的对比。无论是高超的技艺还是美好的容颜都曾经使琵琶女受尽追捧,或者说让她迷失在了生活的幻影里,再清醒过来时已经韶华不再。于千万种选择中,她嫁给了一位商人为妻,虽然她也知道商人从来看重的都是利益,但是她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历史上的唐朝,虽然民风相对开放,但是士农工商的等级划分早已深入人心。琵琶女年老色衰只能嫁作商人的妻子,落得独守空船的结局。

最后是昔日欢笑与今日辛酸的对比。这组对比是前三组对比的升华,诗人开篇写琵琶女出场“犹抱琵琶半遮面”,这是女子的羞涩表现,她知道一个女子深夜与外男见面是不好的,但还是出于对士人的仰慕走了出来。昔日的她也许不会这般羞涩,可是时过境迁,她已经嫁人从良,更加受到世俗的桎梏。谈论起过去的种种,她也许是自豪得意的,可是如今被商人抛弃江中,实在也是辛酸。

四组对比,将封建社会下琵琶女被玩弄、被侮辱的形象塑造得十分生动,人们对她的遭遇也多了几分同情,更加能够感受到,那样一位不幸女子的怨从何而来,而诗人身处其中所受的触动只会更深。

(二)琵琶女与白居易对比,比出士大夫的恨

如果说诗人在塑造琵琶女形象时运用了四组对比,这样的四组对比,何尝不与诗人的经历相似呢?

表面上,这是琵琶女的自述,仿佛与作者毫无关联。可是,这一席话引发作者一声接一声的叹息。他所感叹的不仅仅是琵琶女悲苦的遭遇,更是在这个陌生女子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因为,曾经的白居易在京城为官,享受着高官厚禄,过着诗酒流连的无忧生活,他位至谏言,可以第一时间把自己的想法与皇帝进行沟通。诗歌创作的才华,更是让他名动京师,受尽追捧。如今,年近半百的白居易却被贬谪到了偏远的江州,身处恶劣的环境中,终岁不闻美妙的音乐声,只能听到凄婉的杜鹃与猿猴啼鸣。疾病缠身,就连与朋友分别都是有酒无乐,无聊至极。

公元815年,当朝宰相武元衡被藩镇势力刺杀于市,引起一片哗然,作为言官,白居易第一个上表主张严惩凶手,那些平日里被他得罪的人紛纷反对,并认为他这是越职言事。就这样,他离开了繁华的京城,一腔热血报国无门。江州司马,本就是一个被监视的官职。被贬江州的第二年,作者写下了这首《琵琶行·并序》,可以说既是写出了琵琶女的悲哀,也写出了自己长期以来的愤恨。只不过,自己的遭遇是借着琵琶女的形象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罢了。

(三)千古共情,乃是诗人“兼济”思想的萌动

两相对比,不难看出琵琶女声声自述传达出的怨与白居易叹息声中的恨跃然纸上。由琵琶女的话想到了自己的不平遭遇,也正是这一想,让白居易暗暗在心里产生了对比,不觉产生了共情心理。

深究白居易的思想,综合了儒、释、道三家思想,却以儒家为主。“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为人处世的信条,并且在自己的作品中多次传达出“兼济”的思想来。这是一种跨越等级、追求平等的思想。在白居易眼中,琵琶女不是可以被玩弄、侮辱的对象,她的遭遇是值得同情的,她的才华是值得敬佩的。从人道主义出发,眼前的女子与自己这个高高在上的士大夫并没有任何区别,都是被京城所抛弃的对象,都是暗自忧伤的一面。最关键的是,他们是平等的人,这才使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诗显示出独特的思想价值。

年轻时的琵琶女也曾受到京城富家子弟的追捧,可那时候人们爱慕的是她姣好的容颜,至于她高超的琵琶演奏技艺,可能只是锦上添花。时过境迁,在浔阳江头与白居易相遇,这才是真正的知音。不在乎她年貌如何,而是被她的琵琶曲所吸引,更被她的身世所感动。实际上,白居易笔下不仅仅写过琵琶女,他还写过《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那是一位十七八岁的少妇,在夜色中边歌边泣,诗人与她说话,她却不答只是哭泣。诗人同情她,甚至不顾身份的悬殊、性别的禁锢,深夜中关切地询问歌女为何伤悲。可是,女子却不答,只是垂首哭泣。虽然,没有开口回答诗人的问话,可已经用自己“一问一沾襟”的举动回答了一切。

在白居易的笔下其实还有一个著名的女性形象,她就是杨贵妃。同样是一首叙事长诗,《长恨歌》几乎是抒写了杨贵妃悲惨的一生。受尽宠爱时,她“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是像极了琵琶女“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的风光岁月。可是,杨贵妃最终以一己之力承担下了所有,含恨死在了马嵬坡下,琵琶女则委身商人孤独凄楚。同样都是女人,虽然一个贵为皇妃,一个卑贱为倡女,却没有谁比谁更幸运。因此,这样的一个时代,白居易看到了她们命运的可悲,他渴望有一天自己能够“达则兼济天下”。可是,现实总是不尽如人意,他除了为这些女子作诗表达同情,再也不能改变什么。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实现学生对高中古典诗歌的深度学习,提升古典诗歌教学效果,教师应将情感教学放在首位,通过“六看法”和意象对比等策略,引导学生深度解读诗歌情感,从而提升其情感分析能力及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州晗. 说不尽的“泪湿青衫”——《琵琶行》内涵意蕴探究[J]. 中学语文教学,2020(07):58-60.

[2]王一新. 以声传情,情景交融——浅析白居易《琵琶行》的抒情艺术[J]. 高考,2018(28):196.

[3]陈海峰. 探寻《琵琶行》(并序)中白居易的情感[J]. 中学语文,2019(01):48-51.

(责任编辑:汪旦旦)

猜你喜欢

古典诗歌情感教学教学实践
浅谈古典诗歌对学生情操的陶冶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初探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研究
激发情感,让语文课堂教学“有滋有味”
从近代英汉文言译诗的发展看古典诗歌革新的困境
小学古典诗歌选材示例
巧解古典诗歌“景语”中的情感元素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