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时代高等教育管理创新探讨

2023-10-16王一美

中国新通信 2023年15期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创新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高等教育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随着大部分高校的建校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资源也不断增加,传统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暴露出许多不足之处,已无法达到充分管理高校的目标。因此,高校及其管理人员需要探索有效的教育管理创新路径,以应对相关问题。本文通过对信息化时代高等教育管理创新的特点和价值进行分析,提出了全方位打造大数据观、构建信息化人才队伍、优化管理信息化平台等具体构建路径,以期帮助广大教育工作者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实现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高等教育管理;创新

王一美(1984.01-),女,汉族,山东蓬莱,本科,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在新时代,国家对学校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并且在先进思想和观念的引领下,各个高校的校园建设水平也不断提升。培养优秀的接班人成为了高校的重要任务。为了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并促进高校的全面发展,信息化和互联网成为了高校发展的依托。高校需要立足于信息化和互联网,推动自身良好的发展。高等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水平需不断提升,充分结合信息化的相关方式,以实现高校的有效进步和发展。

一、信息化时代高等教育管理创新特点

(一)民主性

当前处于信息化时代的高等教育管理创新需要根据时代特点进行优化和改革,以实现更好的发展。在这一时代下,高等教育管理呈现出民主性特点。网络具有开放性特质,因此将网络融入高等教育管理中,使得管理相关系统具备开放性优势和特性。结合信息技术,可以推动高校之间广泛的交流,并促进高校教育管理方法向开放性发展。这种情况下,高校的发展和办学都呈现透明化和可视化的趋势。在开放性和透明化的教育管理模式发展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获得更多参与高等教育管理的机会。他们可以提出建议和观点,为管理工作贡献力量。学校也会积极借鉴和应用教师和学生的观点,推动民主化教育管理的形成,并提升管理创新的水平。

(二)职能性

在高等教育管理创新发展中,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其管理创新带来了一些特点。首先,信息化时代使高等教育管理的职能性更加明显。通过加强高等教育管理建设与发展,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合信息化时代的管理工作需求。许多学校开始打造信息化的新型管理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精准收集数据,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并促进高等教育管理的制度化。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能够实现自动化工作和发展目标,并获得相对科学的信息内容和反馈。这对于教育决策的开展非常有帮助。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全面了解与高校实际管理有关的事项,从而更好地把握学校的运作情况。学生也能够在对学校教学环境有足够了解的同时,选择适合自己的选修课程,增加高校管理的人性化效果,推动学生个性发展。信息化时代也为高等教育管理带来一些挑战。其中之一是如何处理大量与教学和管理有关的数据。信息化管理可以帮助统一数据收集和处理的要求和方法,从而解决以往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不确定性等问题。

总之,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为高等教育管理带来了职能性特点,并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实现自动化工作、提高管理效率、推动学生个性发展等目标,为教育良好目标的全面和有效实现提供了确切保障。

(三)高效性

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背景下,高等教育管理实践中加强创新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不少高校已经改变了过去的自动化办公方式,逐渐朝着信息化管理方式過渡。在这个过程中,高校的信息化管理正在朝着在线工作和决策支持的方向发展,并且越来越多地提高了高等教育管理的创新水平。信息化管理使得高校能够更主动地进行教育管理工作,进一步弱化传统的控制功能。通过信息化建设和发展,高校可以大大降低与学生教育管理相关的成本,并提高学校的教学效益。此外,信息化管理还带来了其他许多好处。

例如,通过在线工作和远程协作,教师和学生可以更灵活地进行教学和学习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同时,高校也获得了更多的管理工具和资源,促进了教育管理的全面发展。然而,信息化管理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因此,高校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合规性。总而言之,信息化管理已经在高等教育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信息化管理,高校能够提高教育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并为教育创新提供更多机会和可能性。

(四)服务性

在新时代,高等教育管理创新应朝着服务性的方向发展,以提供良好的服务给广大教师和学生,并体现在日常工作中。这样才能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了解教育管理工作,并改变其对高等教育管理的错误认识。在信息化环境下,高等教育管理创新的发展使得高校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并实现高等教育管理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目标。在信息化技术的推动下,高校将指导原则放在师生的多元化需求方面,并积极分析服务对象,根据其需求开展相关工作。

例如,在与学生管理和培养相关的高校系统平台中,学生可以登录自己的账号,进入个人页面,查看与自己有关的课程安排、考试成绩等重要信息,以提高他们参与教育管理的热情,并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管理。这种信息化环境下的服务性管理创新使教师和学生可以更便捷地获取所需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成果。同时,也促使学校垂直管理向水平管理转变,更加注重个体需求和个性化服务,为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强大的支持。

二、信息化时代高等教育管理创新价值

(一)有效分配管理资源

在信息化时代,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管理的创新,需要将创新工作置于重要位置,并明确其创新的价值,以更好地推进高等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发展。目前,立足于信息化时代,对高等教育管理进行创新具有优化管理资源分配的价值。传统的管理工作中,各个管理部门通常是孤立操作、各自为政的,导致管理资源分配不均,存在不均衡的现象。有些管理部门资源较多,但负责的管理工作有限;而另一些管理部门则缺乏足够的资源,却需要承担高强度的管理工作。这种管理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不利于提高相关部门的教育管理水平。然而,在信息化时代,大多数学校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处理相应的管理工作,并科学规划与学校相关的管理资源,实现资源合理分配给各个管理部门的目标。此外,通过网络平台处理许多人工管理程序,大大降低教育管理所涉及的人力和物力成本,进一步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

此外,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管理资源的分配,还可以了解其他学校的管理资源,采取借鉴和搜集等方式,丰富高等教育管理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分配,以促进各管理部门更积极地参与管理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推动教育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更好地体现信息化时代对管理的相关价值。总而言之,在信息化时代,要实现高等教育管理的创新,需要将创新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并明确其价值,以更好地推进高等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发展。网络平台的运用可以优化管理资源的分配,降低成本,促进资源共享,进而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二)完善高校管理结构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管理结构存在一些问题,构成复杂,相关管理工作处理繁琐。各个管理部门负责不同区域的管理事务,并需要通过多个部门的审核才能确定实际管理工作,导致管理程序繁琐且执行死板,对人性化校园建设不利。然而,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下,可以实现管理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简化沟通方式,使沟通更加便捷。管理部门可以直接申请相应的管理许可证,避免繁杂的申请流程和信息传递,从而完善高校的管理结构。信息化技术还可以帮助部分功能性不足的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合作或合并,进一步提高管理工作的便捷性,简化工作流程。同时,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帮助高校构建系统化的教育管理结构,实现管理信息的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高管理效果,使高校拥有更健全的管理结构,从而促进管理工作的全面实施。

总之,在信息化时代,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简化高校管理结构,优化管理流程,促使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此外,信息化技术还可以帮助构建系统化的教育管理结构,提高管理效果,推动高校管理工作的发展。

(三)促进管理的透明化

在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中,师生的积极参与以及管理工作的透明化对于高校的发展十分重要。然而,当前很多高校的师生缺乏对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强烈认同感,并且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这是导致高校管理工作缺乏透明性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高校在管理工作中没有做到公开透明,没有公开管理工作的内容和处理方式,导致教师和学生对于管理工作的公正性存在质疑,从而影响了高校管理工作的效果,并且也缺乏相应的声望。然而,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之后,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有效地公开管理工作的内容,并将处理方式公开。通过这样做,不仅可以让相关人士了解管理工作的全过程,还可以增加管理工作的透明度,进而更好地维护高校的形象,不断提高和促进管理的透明化,实现高校的有效发展。因此,在推动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中,需要高校师生具备较强的向心力,积极参与到校园管理中。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将管理工作公开化,提升管理的透明度,增加师生对管理工作的认同感,从而实现高校管理工作的有效发展。

三、信息化时代高等教育管理创新路径

(一)全方位打造大数据观

在信息化建设中,学校需要正确认识和充分支持信息化的重要作用,并积极推动大数据应用的发展。为了促进相关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有几个关键方面需要着力。首先,学校应对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展开详细分析,深入了解实际建设工作与大数据之间的紧密关联。这将有助于教育管理人员掌握大数据相关内容,充分发挥大数据服务的优势,并为高等教育管理提供丰富的教育管理资源。其次,在实际决策中,学校应确立数据驱动决策的原则,加强管理工作与数据资源的充分融合。通过可视化的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最大程度地提升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效果。最后,在建设信息化平台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全面分析大数据资源,并落实与数据保密相关的工作。这将为平台的全面性和健全性提供有效保障,促进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在推进大数据观念的形成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数据观念的宣传,使高校教师和学生正确认识大数据观,并在信息化时代积极参与教育管理工作,为教育管理提供全方位的数据支持,提高工作效果。综上所述,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中需要重视并积极支持信息化的关键作用,以及推动大数据观的形成。通过深入分析、数据驱动决策和全面落实保密措施,学校能够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提升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构建信息化人才队伍

为实现高等教育管理的创新发展,需要明确高素质人才對信息化教育管理建设的重要支撑作用。在实际工作中,高校需要建立正确的信息化人才队伍,让高水平人才能更好地参与工作。在培养现有管理人员时,高校需要加强信息化专业培训,帮助他们快速掌握与信息化管理相关的技能。同时,可以通过与其他高校管理人员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水平。举办各类学术交流活动,促进管理人员的专业提升。邀请信息技术专家来学校组织专业讲座,培养教育管理团队。对于高校自身来说,也应重视引进教育管理信息化人才。为吸引外部优秀人才,高校需要改革和创新用人制度,优化岗位设置等方面,并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在建立人才队伍后,高校需要坚持科学化的管理,并完善人才管理机制。对于不达标或不合格的员工,高校需要采取竞争性上岗和有效调整的措施处理。

(三)优化管理信息化平台

在高等教育管理创新中,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建立在优化和完善大数据平台的基础上。通过打造与教育管理信息化相关的平台,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为信息化管理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技术支持。然而,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中仍面临一些影响因素,如人才和资金等方面的影响以及不确定因素,这可能导致其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因此,在高等教育体系的发展过程中,应主动将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与高校的发展结合起来,推动高等教育呈现出信息化的特点。同时,高校之间需要进行联合,充分整合彼此的教育资源,并对零散的信息进行全面分析。这将促进高等教育管理特色发展结构的构建,采用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和管理平台。此外,还需要设计管理平台的有效性和开放性,充分做好平台的更新和维护工作。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财力,在教育管理中引入有价值的数据信息系统,推动数据资源分析和工作的统一,为有效应用相关数据资源提供支持和保障。

四、结束语

信息化时代,全方位打造大数据观对于高等教育管理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数据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基础,在高校的教育管理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构建信息化人才队伍和优化管理信息化平台,高校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全面发展,并实现持续的教育管理工作。在今后的高等教育发展中,需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和大数据的优势,结合先进的思想和观念,不断推动高校在信息化和互联网时代特点下的良好发展,并最大程度地结合信息化相关方式来带动高校的进步和发展。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相信高等教育管理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单位:王一美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参  考  文  献

[1]李青.大数据背景下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化创新路径研究[J].科教导刊,2022(21):22-24.

[2]胡蓉.大数据背景下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化创新路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17):242.

[3]王慧杰.以数为据: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6):86-88.

[4]杨婧.信息化技术对高等教育管理与创新发展模式的影响研究[J].机械设计,2021,38(06):162.

[5]黄白楠,郑志霞,林昌.大数据环境下应用型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路径选择[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0,28(09):113-116.

[6]刘金文.信息化时代高等教育管理创新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16):211-212.

猜你喜欢

信息化时代创新
信息化时代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探析
浅析信息化时代提升县级图书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信息化时代的财务管理变革分析
高职英语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基于在线教育的大数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