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绕工匠精神开展《BIM技术应用》课程思政建设

2023-10-16蔡振兴

中国新通信 2023年15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课程思政

摘要:工匠精神中的尚巧、求精、敬业是BIM技术工程师必备品质要素,围绕工匠精神培育开展BIM技术应用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形成贯穿课程全过程的统一的思政教学目标。

关键词:课程思政;工匠精神;BIM技术应用课程

基金项目:2021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项目(JG202112)。

蔡振兴(1988.07- ),女,汉族,湖北荆州,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建筑工程结构设计、BIM技术应用方面教学。

一、课程思政建设背景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落实这一指示的重要体现。然而,在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中出现了一些錯误或片面的现象:①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强行绑在一起,难以摆脱课程内容与思政“两张皮”的尴尬;②课程思政教育变成心灵鸡汤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正能量宣讲[2];③各门课程的思政建设各自为政,典型案例反复引用,引起学生厌烦。现阶段开展思政教育已经不存在是否必要的问题,而是应该如何高质量、有效开展的问题。

报告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教育,不仅涉及知识和能力,还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教师必须坚定不移地把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不可分割性贯彻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3]”的底线。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从1975年Eastman基于提高工程建设效率目的首次提出以来,已经从最初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可视化描述发展成现在的多维度、多参与方信息的协同管理。BIM技术应用课程在我校建筑工程相关专业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属于承上启下的“桥梁”课程,把建设工程项目的图学信息与专业知识联系在一起。目前学生普遍认为专业理论知识艰深,实践性太强,实践机会相对较少,导致专业课学习困难很大。BIM技术可以作为实践教学的一个补充手段,学生可通过BIM三维建模、分析来理解建筑中各种构件的空间形态、构件间的力学关系、施工工艺工法的特点、施工组织的合理性规范性等,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减轻对专业学习的畏难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而言,在数字时代,在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兼具BIM技术操作能力才可满足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大背景下对BIM综合人才的需求。从学生价值观培养、人格塑造角度来说,BIM技术应用涉及工程数据的合理性、准确性、安全性,这就要求学生具有精益求精的责任感和规范开展工程技术活动的伦理意识。

基于此,选择从《BIM技术应用》课程着手开始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研究,从课程文化建设的角度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成效、加强学生专业技能伦理、培养其守成创新的思维能力。

二、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开展课程思政

狭义的“工匠”一般是指“手工业者”,从农业经济中脱胎出来的新群体。广义的“工匠”实则是人类社会的创造者,在劳作过程中既创造了物质文明,也创造了精神文明。工匠在千百年的传承发展中,始终恪尽职守、精雕细琢,逐渐形成了超越工匠劳作本身的精神内涵,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升华成一种生存方式,一种工作态度,一种审美境界,甚至是一种价值信仰,成为人内在的精神驱动力。这种以“求真务实、精益求精”为核心的工匠精神,融合了技术、艺术审美、行为和生态原则,已经成为时代精神,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核心价值观。选择工匠精神作为《BIM技术应用》课程思政的切入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过去广大工匠往往都是集“创物”“制器”“饰物”三位于一体的[4],BIM技术从业人员的工作性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具备类似的特点。从2021年人社部发布的《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征求意见稿)中定义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即BIM工程师)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主要工具,进行建设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模拟设计,其工作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对象及成果均以虚拟形态呈现[5]。BIM工程师利用海量的数字信息虚拟创想、设计某建设工程项目体现其“创物”,仿真模拟其建造过程体现其“制器”,为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或品质追求,不断调整、优化设计体现其“饰物”。选择工匠精神作为《BIM技术应用》课程思政的切入点,与本专业学生的学习内容高度相关,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品质时有极强的代入感和亲近感。

将工匠精神贯穿在课程思政的全过程,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挖掘和融入:

(一)工匠尚巧

工匠精神的基本要素之一“巧”,即是说明工匠应具有娴熟的职业技能技巧。也强调不能简单机械地重现模仿他人的操作技巧[6],而应是以创新思维进行再次创造。

BIM技术应用首先要准确地将设计师所想转化为三维空间模型,强调BIM工程师创建模型的准确性及高效率。学生在学习BIM技术过程中,要认识到从简单的模仿操作到探索新的操作技巧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自觉在学习中去思考、突破现有的建模操作方法或技巧。

BIM技术应用其次是利用BIM模型动态模拟分析建造、竣工交付运营等全生命周期的细节特征,发现设计中的不足,从而优化设计方案,以达到无错建造的目标。现在已有一些成熟的BIM技术应用场景,但更多更完善的应用场景仍需要未来的BIM工作者在迁移复制的过程中大胆尝试,不断创新。

无论是BIM建模技巧的创新,还是BIM技术应用场景的开发,都有赖于BIM工程师长期的技术实践及反思,才可能出现渐进式的改良。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践行“尚巧”的工匠精神,以锻炼BIM技术应用技能,培养创新能力。

(二)工匠求精

在中华工匠文化的发展演变中,工匠逐渐形成的追求技艺精湛和产品精良的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道德责任感和伦理意识,对BIM工程师同样重要。

为实现建设工程项目在现实场景中无错建造,BIM工程师必须精准模拟建设工程项目的全部信息。同时,BIM技术无实体形态的成果是在多专业不同参与人员的协同工作下不断生长,丰富。这就要求各专业工程师都要有“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千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确保信息模型数据的准确性及专业间信息数据无损传输。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就要牢固树立“求精”意识,每一次操作练习中都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在不断地尝试、反思过程中,逐渐养成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追求臻美的工作品质,坚守专注的意志品德。

(三)工匠敬业

“尚巧”“求精”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沉淀,任何一次创新都是基于对该领域的熟悉,偶尔的灵感是建立在循序渐进的摸索之中的。工匠兢兢业业的工作,不仅仅为了生存,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慰藉,一种依托;他们通过劳动来理解生活,来实现人生价值[4]。

培育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塑造、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外,还应在课程中强化“敬业”意识。

“敬业”价值观的塑造不能一蹴而就,BIM工程师在利用计算机系统处理建设工程项目庞杂信息时专注、坚守品质的养成也非一日之功。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重新认识现代工匠的内涵,理解工匠精神的核心要义,形成正确的就业、择业、治业职业伦理。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征求意见稿)中对BIM工程师明确提出“爱岗敬业、认真严谨、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奉献社会”的职业要求,正是“工匠精神”的核心要义。

另外,工匠精神中的尚巧、求精、敬业,是一种向内的追求,是跟自己较劲,不与别人较劲。同学们在课堂实践中可以相互之间掀起刻苦学习,比试技能、竞争上游的良好学习风气。

三、“工匠精神”培育与课程教学融合

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BIM技术应用》课程思政建设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一)教师的言传身教

虽然当下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十分便捷,但对部分学生来讲,系统掌握知识还主要依靠教师。同时,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线上教育资源或媒体中获取各类信息的处理能力有限,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因此,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做好课程思政工作的关键立足点。

教师,过去被称为“教书匠”,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工匠。立德树人,育人先育己,要用“工匠精神”去感染学生,就应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践行“工匠精神”。

教师在BIM技术应用课程教学中,要“因事而化”,结合建成的标志性工程项目如上海中心大厦、“火神山”抗疫医院等大说特说BIM技术在建设工程项目中降本增效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看清国家、行业发展动态,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专业自信。要“因时而进”,教师要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把BIM技术的理论新发展、新的应用场景带进课堂,教师用自己积极向上的治学态度鼓舞学生不断追求进步。还要“因势而新”,社会形势瞬息万变,教师要关注社会、关注行业、关注学生群体的新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等都要随形势而调整。

(二)课程内容内在的知识性和背后蕴含的工匠精神

《BIM技术应用课程》课程内容分为BIM基本概念、BIM技术标准、BIM建模及BIM模型应用四大模块。表1列出了该课程以“工匠精神”为主的课程思政元素及融入方式。

四、结束语

《BIM技术应用》课程作为具有实践性、技术性、创新性的课程,对“工匠精神”的培育具有天然的优势。BIM技术涉及建设工程数据的创建、组织,还要尽可能地挖掘已有海量数据的潜能,开发更多工程数据信息化应用场景,促进建筑整个行业链中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学生在扎实掌握建设工程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以 “尚巧”“求精”“敬业”的精神追求不断尝试、创新,才能促进数字信息技术与建设工程技术深度融合。

要培养合格的创新型应用性复合人才,不能单方面重视对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教育,更要加强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塑造。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教学课堂上老师的言传身授,他们自身的体知躬行,体会到工匠精神对专业能力提升和综合素质培养的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蔡振兴 湛江科技学院

参  考  文  献

[1]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层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于歆杰.理工科核心课中的课程思政——为什么做与怎么做[J].中国大学教学,2019(9):56-60.

[3]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2020-06-01.

[4]邹其昌.工匠文化与人类文明[J].上海文化,2018(10):29-37+125.

[5]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征求意见稿)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zcfg/SYzhengqiuyijian/202106/t20210603_415735.html,2021-06-03.

[6]肖群忠,劉永春.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 湖南社会科学, 2015(6):6-10.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