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对职业探索的影响:职业价值观和择业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2023-10-16占学慧王伟芳杨绍清
占学慧 王伟芳 俞 金 杨绍清②△
①华北理工大学心理与精神卫生学院(河北唐山) 063210 E-mail:2294250141@QQ.com ②华北理工大学迁安学院 △通信作者 E-mail:yangsq1969@126.com
近些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仍然是我国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就大学生而言,就业难与大学生群体的职业探索存在密切的关系[1],职业探索是个体职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2]。职业探索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人生当中职业选择的重要任务,根据Super的职业发展阶段理论,把职业探索分为成长期、探索期、建立期、维持期和衰退期5个阶段,其中,探索期是在15~24岁,是个体进入大学及社会的关键时期,是个体职业选择的重要阶段[3]。职业探索是个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工作世界之间的探索与界定,对未来职业发展目标的确立有着更为明确的导向作用[4-8]。也就是说,职业探索是个人为了明确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而做出的对自身特质以及职业相关的周围环境和可利用资源的探索和理解。根据现有研究,职业探索可以分为自我探索和环境探索两个方面[6]。自我探索是指个体通过探索自身的兴趣、价值观等对自身有更为清晰地了解并对职业有更为明确的规划,而环境探索是指个体收集与就业以及求职相关的信息,进而对职业有更为明确的认识[9]。有研究发现,个体在职业探索行为之后,会根据已知的信息来规划未来的职业[10],而一个完整的职业探索能够满足个体对于自身职业发展认知的需要[11],进而影响了个体未来的职业选择、职业发展[12],所以说,职业探索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核心自我评价是一种潜在的、宽泛的人格结构,是个体对自己的能力与价值所拥有的最基本的评价和估计。它包括与个体的认知评价过程密切相关的4种人格特质:控制点、情绪稳定性、一般自我效能感和自尊[13-14]。大量研究发现核心自我评价与职业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15],核心自我评价越高的个体,其收入水平越高[16],也越有可能获得成功[17]。在对高中生及大学生群体的研究中发现,核心自我评价与职业探索存在相关关系,并且核心自我评价可以正向预测职业探索[18-19]。所以说具有高核心自我评价的个体,更有信心去进行职业探索,也更加倾向于去完成职业探索行为。基于此,提出研究假设H1: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可以显著正向预测职业探索行为。
职业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也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取向,是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也可称为择业观[20]。在中外研究中,关于职业价值观的研究都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涉及到多种层次、多种结构[21],本研究沿用了凌文辁等人1999年的应用实证研究,将职业价值观划分为3个维度,即声望地位、保障因素和自我发展[20]。职业价值观是个体关于职业问题的观点、态度、目标及价值取向,反映了个体在工作中的自我追求,表明了个体在职业发展中的价值取向,也就是个体对于物质、名誉、地位或者其他因素的追求,所以说个体的职业选择往往是由职业价值观来决定的[22],职业价值观可以正向预测职业探索[23]。已有研究证实,核心自我评价对职业价值观3种因素皆具有显著的影响[15],核心自我评价越高对大学生形成与自我发展、声望地位、保健因素相关的职业价值观越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4]。因此,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有助于促进其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建构符合个体自身取向的职业价值体系,进而促使个体去丰富自身的职业探索行为。据此,提出研究假设H2:职业价值观在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与职业探索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择业效能感,又称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实现与择业相关任务所需能力的自我知觉,是自我效能感在择业中的体现[25]。相关研究表明,择业效能感对职业探索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6],高择业效能感的个体往往在职业探索行为中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而低择业效能感则会阻碍个体的职业探索行为和职业发展[27]。此外,高核心自我评价也有助于提升择业效能感,帮助个体树立自信心,建立积极阳光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认知,从而提高其就业能力,并最终得到满意的职业结果[28]。因此,核心自我评价水平高的大学生其择业效能感水平可能更高,也能够帮助个体更加有效地进行职业探索,基于此,本研究提出研究假设H3:择业效能感在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与职业探索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尽管核心自我评价可以通过提高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或择业效能感影响其职业探索行为,同时,职业价值观和择业效能感作为个体对于自身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能力的一种自我觉知,可以帮助个体更加有效地进行职业探索,但是个体的职业价值观与其择业效能感之间的关系也至关重要。职业价值观归属于价值观,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对于其所从事的职业活动有关其利益的社会判断取向,研究表明,职业价值观与择业效能感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29],职业价值观在职业选择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20],是择业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之一[30]。因此,核心自我评价可以帮助大学生明确其职业价值观,而职业价值观会提高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和自信心,对个体的职业生涯产生较大影响,进而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探索行为。据此,本研究提出研究假设H4:职业价值观和择业效能感在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与职业探索的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综上,本研究拟构建一个链式中介模型,深入探究核心自我评价、职业价值观和择业效能感对大学生职业探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帮助大学生提高职业探索行为,为大学生关于就业问题的思考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通过问卷星对某大学87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生539人(62%),女生331人(38%);农村有682人(78.4%),城镇或中小城市有158人(18.2%),中等及以上城市有30人(3.4%);有社会资源的学生有184名(21.1%),没有社会资源的学生有686名(78.9%)。
1.2 方法
1.2.1 核心自我评价量表 采用由杜建政、张翔和赵燕[31]进行翻译和修订的中文版核心自我评价量表。量表共10个题目,采用Likert 5点计分,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别表示1~5分,分数越高,则代表个体的核心自我评价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 's α系数为0.808。
1.2.2 职业价值观量表 本研究沿用的职业价值观量表是由凌文辁等人编制而成的[20]。该量表由22个题目组成,包括声望地位因素、保障因素和自我发展因素。采用Likert 5点计分,从“不重要”到“很重要”,分别表示1~5分,分值越高的因素则越能代表个体的职业价值倾向。该量表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价值观调查问卷,其Cronbach's α系数为0.839。
1.2.3 择业效能感量表 采用由N E Betz[32]编制的、龙燕梅修订的中文版择业效能感量表[33]。量表分为自我评价、收集信息、目标筛选、制订计划和问题解决5个维度,共25个题目。采用Likert 5点计分,从“完全没有信心”到“完全有信心”分为5个等级,分别表示1~5分,被试的得分越高则说明其择业效能感越高。该修订问卷信效度良好,Cronbach's α系数为0.81。
1.2.4 职业探索量表 采用由许存根据Stumpf的职业探索问卷[34]修订的职业探索量表[35]。量表共18个题目,包括4个维度:环境探索,自我探索,目的-系统探索和信息数量。采用Likert 5 点计分,从“很少”到“非常多”,分别表示1~5分,个体分数越高,则表示其相应的职业探索积极性就越高。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7。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24.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使用Hayes的SPSS-process提供的模型6进行链式中介模型检验。
2 结 果
2.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本研究数据的获取方法全部采用问卷自评的方式,有可能会造成共同方法偏差效应,因此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法对所有项目进行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共有8个公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且第一个公因子的解释百分比占总方差36.815%,小于40%的临界值,说明不存在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
2.2 各变量的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
根据表1的数据分析发现:在人口学变量中,性别与择业效能感、职业探索存在显著负向相关关系,表明女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显著低于男大学生,并且在职业探索方面也低于男大学生;家庭所在地与择业效能感和职业探索存在显著正向相关关系,表明家庭居住于大城市的个体的择业效能感、职业探索要显著高于居住在农村、城镇或中小城市的个体;社会资源与核心自我评价、择业效能感和职业探索呈显著负向相关关系,与职业价值观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表明拥有社会资源的个体的核心自我评价、择业效能感和职业探索要显著高于没有社会资源的个体。根据表1的结果,分析4个主要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核心自我评价与职业价值观、择业效能感以及职业探索呈显著正相关;职业价值观与择业效能感、职业探索呈显著正相关;择业效能感与职业探索呈显著正相关。由此可知,主要变量之间可以进一步做中介效应检验。
表1 各变量的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r)
2.3 中介效应分析
根据上述的相关分析,使用Hayes编写的SPSS-process模型6进行中介效应分析,分别考察职业价值观、择业效能感在核心自我评价和职业探索之间的中介作用。由于性别、家庭所在地和社会资源与职业探索显著相关,因此将其作为协变量纳入回归方程之中。在控制性别、家庭所在地和社会资源的情况下,对职业价值观、择业效能感在核心自我评价和职业探索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进行检验[36],表2所示:总体上,核心自我评价可以直接正向预测职业探索(β=0.404,P<0.01),表明直接效应显著;将职业价值观、择业效能感作为中介变量纳入回归方程时,核心自我评价可以正向预测职业价值观(β=0.117,P<0.01)、择业效能感(β=0.492,P<0.01)和职业探索(β=0.079,P<0.01),职业价值观正向预测择业效能感(β=0.269,P<0.01)和职业探索(β=0.169,P<0.01),择业效能感正向预测职业探索(β=0.584,P<0.01)。由此可知,职业价值观、择业效能感的独立中介效应显著,且职业价值观和择业效能感在核心自我评价和职业探索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显著。
表2 变量间的回归分析
进一步分析发现(见表3),职业价值观和择业效能感在核心自我评价与职业探索之间产生的总间接效应值为0.692。具体而言,由3个间接效应构成:间接效应1为核心自我评价→职业价值观→职业探索(0.042);间接效应2为核心自我评价→职业价值观→择业效能感→职业探索(0.039);间接效应3为核心自我评价→择业效能感→职业探索(0.611)。采用偏差校正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重复抽样5000次,进行变量间的中介效应检验[37-38],间接效应1、2和3的95%置信区间均不包括0,表明3条路径产生的间接效应都达到了显著水平。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到如图1所示的链式中介模型。
图1 核心自我评价对职业探索的影响路径
表3 中介效应检验
3 讨 论
本研究旨在探讨核心自我评价对大学生职业探索的影响,以及职业价值观和择业效能感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核心自我评价不仅可以直接正向影响大学生的职业探索,还可以通过职业价值观和择业效能感间接影响其职业探索,丰富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内容,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新的思路。
3.1 核心自我评价对职业探索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SPSS-process模型来探究职业价值观和择业效能感在核心自我评价与职业探索之间的多重中介作用,以揭示核心自我评价影响职业探索的深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核心自我评价能显著正向影响大学生的职业探索,证实了研究假设H1,这与侯东敏[19]关于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职业探索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高核心自我评价的个体更倾向于从事职业探索活动。核心自我评价是一种对自我的基本评价,核心自我评价高的个体一般拥有更强的自尊,对自己有更好的自控和情绪调节能力,因此,这类个体会更愿意去探索和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了解各种就业问题,从而促使自己去进行更多的职业探索活动。
3.2 职业价值观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发现,职业价值观在核心自我评价与大学生职业探索之间起中介作用,研究假设H2得到验证。这表明,核心自我评价可以通过职业价值观对大学生的职业探索产生间接影响,换句话说,高核心自我评价的大学生更可能明确自身的职业价值取向,并进行相应的职业探索。首先,个体对自我进行评价的经验与个体形成价值观的过程密不可分[39],核心自我评价会影响个体对自我的认知,进而影响对自我价值的判断。具体来说,在择业的过程中,持高核心自我评价的个体往往对自身的目标、兴趣、优势和不足更加清楚,对自我的职业价值有更高的期待,促进其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进而在进行职业选择的时候其价值观的倾向性也更为明显;其次,个体对职业价值观的声望地位、发展或保健因素的重视程度越高,关于自身职业价值取向的认知就越明确,从而增加个体对职业探索的内部动机,并推动其外在行为[23]。因此,核心自我评价的认知方式会让个体对自我进行定位、划分,在择业的过程中影响个体的职业价值取向,而职业价值取向越明确的个体就越可能增加其外部的职业探索行为。
3.3 择业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表明,择业效能感在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职业探索之间起中介作用,即核心自我评价还能够通过择业效能感的间接作用对大学生职业探索产生影响,研究假设H3得到验证。这表明核心自我评价水平越高的个体,其择业效能感水平越高,产生的职业探索行为越多。社会认知职业理论强调,择业效能感是职业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中介变量[19],核心自我评价可以正向预测择业效能感[35]。以往研究证实,核心自我评价不仅能够影响个体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还能够增强个体具有自我认知和评价性质的择业效能感来影响其内部机制[40]。核心自我评价得分较高的个体往往对自我的评价更为积极向上,他们相信自身能力和价值,因而在生活中表现出更高的自信心,并且在一般事情上拥有较高的控制能力,因此,这类个体就会表现出更高的择业效能感。有研究证实,择业效能感是影响职业探索的稳定变量[33],个体的择业效能感水平越高,其进行职业探索的活动就越多。因此,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可以通过提高其择业效能感来增加其职业探索活动。
3.4 职业价值观和择业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本研究构建了职业价值观和择业效能感在核心自我评价与职业探索之间的链式中介模型,并通过进一步链式中介效应分析发现,核心自我评价可以经由职业价值观和择业效能感来间接影响职业探索,证明了研究假设H4,即职业价值观、择业效能感在核心自我评价与职业探索之间存在着链式中介作用。当大学生具备较高的核心自我评价时,往往拥有较强的自尊和自控能力,在求职的过程中,他们定位准确,目标清晰,重视自我发展和保健因素,对声望地位拥有较为强烈的欲望,并且通常具备一定的进取心,具有积极的心态和勇于挑战的特点,其职业胜任感较高[41],择业效能感在个体的职业选择行为中扮演着重要作用,择业效能感的高低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影响着个体的职业选择[42]。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对职业价值观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这说明,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水平越高,其职业价值取向就越明确,对自身的职业定位就越准确,择业效能感就越高,所以在职业规划的过程中,会做出更加合理、有计划的职业目标,对于职业探索活动也会表现出更加积极的倾向。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水平能够帮助其明确职业价值观,而职业价值观又能有效提高个体的择业效能感,在职业探索的过程中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总之,对于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可以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帮助其明确职业价值观和提高择业效能感来进一步增加职业探索活动从而实现生涯规划的教育目标。
3.5 研究局限
第一,本研究样本在抽样选择的过程中,仅以1所学校的大学生为被试进行抽样调查,没有兼顾到研究样本的丰富性和代表性;第二,本研究采用的是横断研究设计,对于核心自我评价、职业价值观、择业效能感和职业探索之间的因果关系难以验证,未来可以采用纵向研究设计对此进行深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