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年初显期人际敏感对抑郁的影响:社交焦虑和反刍的链式中介作用*

2023-10-16佟丽芳姜永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3年10期
关键词:置信区间人际负性

佟丽芳 姜永志②③△

①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通辽) 028000 E-mail:927711597@qq.com ②内蒙古民族教育与心理发展研究基地 ③内蒙古家庭教育研究基地 △通信作者 E-mail:psy_yongzhi@126.com

抑郁作为负性事件引起的消极情绪反应,通常伴随着悲伤、无助、缺乏动力以及社交退缩的特点。早期抑郁症认知理论认为,消极情绪源于个体对自己的内在表现(感知自我)和理想自我(期望目标和属性)之间的差异[1]。而现在对于抑郁有一个普遍的共识,即消极的自我关注会导致抑郁[2]。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创伤性应激障碍以及其他心理症状,如焦虑、神经症和躯体化均与抑郁有关,这些关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存在,并成为影响健康和心理发展的危险因子[3-6]。在国民抑郁症数据中显示,77%的学生患者出现抑郁的原因源于人际关系[7]。成年初显期个体,年龄集中在18~25岁,与青春期和成年期不同,这一阶段人群要长期独立并适应不同的文化背景,比如离开父母、独自生活、融入新的集体。动荡性、极端性以及脆弱性是该发展时期的标志,因此充满了变化和挑战[8]。根据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处于成年初显期的人们,需要3个维度的需求,即自主性、相关性与能力。自主性决定人际方式,相关性决定亲密关系,能力则是指与外界事物互动产生的自我效能。当成年初显期的个体人际需求得到满足时,其心理健康水平会得到良好发展,而人际需求受到阻碍时,就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或精神疾病[9]。人际敏感作为抑郁的重要预测因子,对成年初显期群体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作用[10]。国内在人际敏感对抑郁的内部影响尚未得到系统的研究,且部分研究角度均以外部因素对个体的影响进行观察而忽略了个体发展阶段的特点以及内在心理机制的相互作用。因此,研究成年初显期人际敏感与抑郁的关系,对抑郁进行有效干预有促进作用,同时对成年初显期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人际敏感定义为对他人行为和感受的过度意识,是低自尊人格的典型特质[11]。人际敏感程度高的个体往往专注于社交互动,对他人的批评和拒绝过于敏感,同时保持高度警惕[12]。以高度人际敏感为特征的人格会在成年初显期给个体造成困难,并构成影响发展和幸福的潜在风险[13]。有研究指出,人际敏感与抑郁密切相关[14]。基于认知易感性-应激模型,曾经历过失败的人际关系的个体即适应性人际敏感个体,会以消极的认知图式去看待自己、他人,进而产生认知功能失调,从而产生抑郁,而对于非适应性个体来说,人际敏感同样存在着抑郁的风险[15]。因此,提出假设H1:人际敏感对抑郁有正向预测作用。

社交焦虑是指个体对自身的人际处境产生过度的担忧、恐慌、惧怕他人会对自己进行负面评价,从而与社会活动脱节,自我贬低,并增加避免未来社交的可能性[16]。研究发现,社交焦虑是导致抑郁的重要预测因素[17],高社交焦虑的人们往往伴随着消极的人际关系,他们对社交环境以及他人的行为容易产生主观的负性评价,包括低估积极的社会反馈和消极地解释模糊的社会反馈,以致可能失去更多的有益关系和社会资源[18-21]。同时,相关研究指出,社交焦虑是高人际敏感个体人际互动的典型表现,并且这种状态的长期持续,会增加个体罹患抑郁的风险[22-24]。可知,人际敏感水平过高,会使个体对社交互动产生高度警惕以及过度意识他人的行为言语,这不仅会造成信息处理偏差,导致多种人际问题,还会引发更多的社交焦虑,加剧抑郁的形成。因此,提出假设H2:社交焦虑在人际敏感与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

反刍作为处理消极认知内容的载体,具有重复思考以及过度关注消极情绪的特点[25],在这过程中,事件被反复被动的思考,忽视了积极解决问题的方式,这使得抑郁情绪持续存在。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反刍与焦虑症、创伤性应激障碍和恐惧症等精神疾病具有关联[26-28],且反刍水平越高,情绪调节能力越差,更容易抑郁[29]。同时,反刍与神经质人格有紧密联系,高神经质个体更容易倾向于对消极事件的成因进行反复思考,从而出现负性解释偏差,进一步导致抑郁[30-31],而人际敏感作为神经质人格处理人际关系的典型特征,是导致抑郁的重要预测因素[32]。可以推测,人际敏感与反刍之间同样存在着某种联系。因此,提出假设H3:反刍在人际敏感与抑郁两者关系之间起中介作用。

社交焦虑的个体倾向于对他们的社交表现予以负面评价,并通过回避社交的手段来尽量减少人际互动,而基于自我调节执行功能理论[33],反刍的元认知是致使个体无法进行自我调节的根本原因。当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更多的表露个人信息时,事后反刍会加重社交焦虑的症状,同时,反刍也会引发更多的社交焦虑[34-35]。可以认为,高人际敏感的个体在经历过负性事件后,通过社交焦虑与反刍的相互作用,会加大感知到的社交失败和威胁的认知障碍,进而增加对未来人际互动的预期焦虑和回避行为,而长期的规避行为会引发孤独、恐惧等负面情绪,加剧抑郁的风险。因此,提出假设H4:社交焦虑与反刍在人际敏感与抑郁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基于成年初显期的个体发展规律的特点,以18到25岁成年初显期学生群体为被试,探讨人际敏感对抑郁的影响,以及社交焦虑与反刍在二者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为成年初显期学生人际关系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内蒙古某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1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研究生作为主试,两名同学分别发放问卷,测试前进行统一培训,统一指导语。选取课间时间,通过手机扫描问卷进行安静匿名作答。考虑到研究主体为成年初显期学生,被试选取了大一、大二的部分专业学生。共发放问卷370份,经过筛选,回收有效问卷351份(95%)。其中男生177人,女生174人,被试年龄18~25(19.26±1.348)岁。

1.2 方法

1.2.1 人际敏感问卷 采用SCL-90量表中人际敏感这一维度作为本研究人际敏感衡量指标[36],该量表包括9个项目,量表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1-没有,5-严重),人际敏感维度分数越高,说明被试的人际敏感程度越突出。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 a系数为0.883。

1.2.2 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 采用袁家珍等人编制的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37],该量表主要对被试的抑郁情绪进行评估,量表包括20个项目,采用李克特4级评分(1-几乎没有,4-大多数时间有),量表得分越高,表明抑郁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 a系数为0.926。

1.2.3 交往焦虑量表 采用Leary编制的交往焦虑量表,量表中文版由彭纯子、龚耀先和朱熊兆修订[38]。量表包括15个项目,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量表得分越高,表明社交焦虑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 a系数为0.884。

1.2.4 反刍量表 采用韩秀和杨宏飞修订的反刍量表[39],量表包括22个项目,分为症状反刍、强迫思考、反省深思3个维度。采用李克特4级评分(1-从不,4-总是),量表得分越高,表明反刍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 a系数为0.949。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Harman单因素分析检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以及使用PROCESS模型6验证社交焦虑与反刍在人际敏感对抑郁的链式中介作用。通过抽取5000次Bootstrap样本,获取参数估计的标准误和Bootstrap置信区间,若置信区间不包括0,则为显著。

2 结 果

2.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本研究采用Harman单因素分析检验可能存在的共同方法偏差,结果表明,未旋转的因子分析数据显示,特征根大于1的公共因子共有11个,且第一个公共因子的解释率为36.58%(<40%)。因此,本研究的数据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2.2 人际敏感、抑郁、社交焦虑、反刍与性别的差异分析

如表1所示,性别差异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人际敏感在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抑郁在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社交焦虑在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反刍以及其3个维度在女生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

表1 各变量与性别的差异分析

2.3 人际敏感、抑郁与社交焦虑以及反刍的相关分析

如表2所示,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人际敏感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人际敏感与社交焦虑、反刍总分及症状反刍、强迫思考、反省深思3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抑郁与社交焦虑、反刍总分及症状反刍、强迫思考、反省深思呈显著正相关;社交焦虑与反刍总分及症状反刍、强迫思考、反省深思呈显著正相关。

表2 各变量间的相关分析(r)

2.4 反刍和社交焦虑的链式中介效应分析

本研究采用Hayes的中介效应检验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方法,具体使用SPSS宏程序PROCESS模型6,在控制了性别和年龄的基础上对社交焦虑和反刍在人际敏感与抑郁之间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如表3、4所示,人际敏感对抑郁的直接正向预测作用显著(β=0.375,P<0.001),其95%置信区间为[0.290,0.460]不包括0;社交焦虑在人际敏感对抑郁的中介作用显著(β=0.059,P<0.001),其95%置信区间为[0.016,0.106]不包括0;反刍在人际敏感对抑郁的中介作用显著(β=0.244,P<0.001),其95%置信区间为[0.157,0.345]不包括0;同时,社交焦虑与反刍在人际敏感与抑郁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β=0.074,P<0.001),其95%置信区间为[0.046,0.104]不包括0。

表3 模型中变量的回归分析

表4 社交焦虑与反刍的链式中介效应检验

进一步分析发现,人际敏感对个体抑郁直接影响的效应值为0.375;社交焦虑与反刍在大学生人际敏感与抑郁之间均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377,占人际敏感对抑郁总效应值(0.752)的50.13%,见图1。具体来说,中介效应是以3条路径产生的间接效应形成的:①人际敏感→社交焦虑→抑郁产生的间接效应1(0.059);②人际敏感→反刍→抑郁产生的间接效应2(0.244);③人际敏感→社交焦虑→反刍→抑郁产生的间接效应3(0.074)。结果均表明,3条间接路径的95%置信区间均不包括0,说明3条产生的中介效应显著。

图1 社交焦虑与反刍的多重中介效应

3 讨 论

研究结果表明,成年初显期女性在人际敏感、抑郁、社交焦虑与反刍的得分均高于男性,可以知道,这一时期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感知到人际活动中的冲突、不愉快,以及倾向于更多的消极情绪。另一方面,成年初显期学生人际敏感对抑郁有正向预测作用,结果支持了研究假设H1,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一致[40]。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发展的自主性、相关性与自我效能的需求对面临变化和挑战的成年初显期个体来说尤为重要。而这一时期往往是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的阶段,人际关系便成为了学生的主要困扰。以往研究发现,人际关系满意度、自我效能、均与人际敏感有关[41-42]。人际敏感程度高的人往往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而抑制自己的需求和欲望,导致多种负面情绪产生[43]。这一时期的群体当中,相比于非适应性人际敏感个体,适应性个体往往患有负性事件引起的心理创伤,这些创伤可以影响受害者的自我认知建构,从而产生自我贬低、疏离感等脆弱的内在心理表征,同时,创伤还可以改变自我监控过程,并以过度自我意识、人际敏感、高反应性的特征表现出来,而这些特征往往是抑郁的预测因素[44-46]。因此,这也是适应性人际敏感个体更容易抑郁的重要原因。

通过建构中介模型发现,社交焦虑与反刍在成年初显期人际敏感与抑郁之间均发挥着中介作用,验证了研究假设H2与H3。其中社交焦虑在这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一致[47]。认知模型指出,症状是通过感知到的社会评价情境而激活的,高人际敏感的个体过于专注于自身的思想和感觉,在社交活动中,对自己给他人带来的影响高度紧张,以致产生社交焦虑,而社交焦虑的个体往往会通过回避的手段避免与他人产生联结,这也就加大了抑郁的风险。另一方面,反刍在人际敏感与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在此次研究中得到证实。由于个体沉浸在一个社会情境下对主观负面经验重复思考时,这种反复思考的过程就会将侵入性的图像和负性想法,以及在事件中经历的对自己不利的图像记忆呈现在大脑中,而且,高人际敏感的个体对社交活动所发生的行为和言语过度意识,反而会增加对事件反刍的频率,从而转变为抑郁的危险因子。因此,对于人际敏感的个体来说,社交焦虑与反刍均是产生抑郁的重要预测因素。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还显示,社交焦虑和反刍在成年初显期人际敏感对抑郁的影响中起着链式中介作用,验证了研究假设H4。基于反应风格理论,非适应性反刍反应,旨在个体对负性情绪过度究其根源,进一步增加个体的负面记忆。具有社交焦虑的人会过度关注自身的人际活动,并进行事后反刍,从而增加负性思考的频率以及痛苦,同时,事后反刍会巩固个体对自己作为社会存在的负面印象,从而在认知系统中保存过去感知到的社会失败的负性记忆,并通过对未来社交活动的消极预测来维持社交焦虑的状态[48]。有研究表示,社交焦虑与反刍的作用关系可能是相互的,一个人的表现会导致个体对该事件进行消极的思考,这反而会增加长时记忆中的负面心理表征,进一步加剧社交焦虑[49]。因此,高人际敏感个体,可能会通过社交焦虑与反刍的协同作用,加大抑郁的风险。

本研究揭示了人际敏感对抑郁的影响以及社交焦虑与反刍在这两者之间产生的内在作用机制,对成年初显期学生的抑郁进行有效干预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对这一时期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产生重要意义。研究结果启示,成年初显期的学生往往处于高中升大学的过渡阶段以及适应阶段,面临的变化和挑战会在一定程度给学生带来难题,例如离开父母、独自生活、融入新的集体。这一时期,人际需求的满足是个体行为发展的原动力,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关注成年初显期人际关系问题以及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对预防抑郁等消极情绪有重要作用。但本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采用横断研究的手段对人际敏感和抑郁以及内在机制进行探讨,未能确切的研究人际敏感与抑郁存在的因果关系,今后可从这方面进行纵向研究以及深入探讨。

猜你喜欢

置信区间人际负性
定数截尾场合三参数pareto分布参数的最优置信区间
p-范分布中参数的置信区间
多个偏正态总体共同位置参数的Bootstrap置信区间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搞好人际『弱』关系
列车定位中置信区间的确定方法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大学生孤独感、负性情绪与手机成瘾的关系